《2020年高中語文 第1單元 《論語》選讀 一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課時跟蹤檢測 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0年高中語文 第1單元 《論語》選讀 一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課時跟蹤檢測 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一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課時跟蹤檢測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正確的一組是( )
A.桀溺(nì) 接輿(yú) 趨而辟(pì)之
B.木鐸(duó) 憮(wǔ)然 耰(yōu)而不輟
C.論(lún)語 滔(tāo)滔 止子路宿(xiǔ)
D.長沮(jù) 狙(jǔ)擊 以杖荷(hè)蓧
解析:A.“辟”應(yīng)讀“bì”。C.“宿”應(yīng)讀“sù”。D.“狙”應(yīng)讀“jū”。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夫執(zhí)輿者為誰 B.而誰以易之
C.使子路反而見之 D.問于桀溺
解析:B項,“而”通“爾”;C項,“
2、反”通“返”;D項,“桀”通“杰”。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子路從而后,遇丈人 丈人:對老年男子的尊稱
B.明日,子路行以告 明日:明天
C.不仕無義 無義:違背了臣對君應(yīng)秉持的宗教倫理原則
D.夫子憮然曰 憮然:悵惘失意貌
解析:B.明日:第二天。
答案:B
4.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明日,子路行以告 B.君子之至于斯也
C.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D.子見夫子乎
解析:A項,古義:第二天。今義:明天。B項,古義:到、到達。今義:①動詞,表示達到某種程度;②介詞,表示另提一
3、事。C項,古今意義相同。D項,古義:舊時對老師的稱呼。今義:稱讀古書而思想陳腐的人(含譏諷意)。
答案:C
5.從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與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A.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B.子路宿于石門
C.夫執(zhí)輿者為誰 D.不吾知也
解析:A與例句均為判斷句。B.狀語后置句。C.疑問句。D.賓語前置句。
答案:A
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①君子之至于斯也 ②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B.①儀封人請見 ②璧有瑕,請指示王
C.①對曰:“然” ②夫子憮然曰
D.①豈若從辟世之士哉 ②曾不若孀妻弱子
4、
解析:A項,斯:①這個地方,②那么。B項,請:①請求,②請允許我。C項,然:①對,是的,表示同意。②形容詞詞尾,……的樣子。D項,若:比得上。
答案:D
7.下列句子中的“而”字,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
A.而誰與易之
B.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
C.趨而辟之,不得與言
D.欲潔其身,而亂大倫
解析:例句與C項,都表修飾關(guān)系。A項,通“爾”。B項,表假設(shè),如果。D項,表轉(zhuǎn)折,卻。
答案:C
8.補寫下面的名句名篇。
(1)鳳兮鳳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丈人曰:“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孰為夫子?”
(3)________________,行其義也。
答案:(1)往者不可諫 來者猶可追 (2)四體不勤 五谷不分 (3)君子之仕也
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9~12題。
長沮、桀溺耦而耕??鬃舆^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zhí)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痹唬骸笆囚斂浊鹋c?”曰:“是也?!痹唬骸笆侵蛞?!”問于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痹唬骸笆囚斂浊鹬脚c?”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
6、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9.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長沮、桀溺耦而耕 耦:兩人并耕
B.夫執(zhí)輿者為誰 輿:車
C.夫子憮然曰 憮然:悵然若失的樣子
D.吾非斯人之徒與 斯:那么
解析:D項,斯:這。
答案:D
10.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義相同的兩項是( )
A.而誰以易之 B.子路行以告
C.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D.以杖荷蓧
解析:A項,與;B項,把;C、D兩項,用。
答案:CD
11.下列句子中的“易”字,與例句中的“易”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A.以亂易整,不武
B.移風(fēng)易俗
7、
C.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D.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
解析:例句和B項都當“改變”講;A項,替代;C項,交換;D項,容易。
答案:B
12.下列對原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長沮在確認“執(zhí)輿者”是孔丘之后,沒有直接回答子路的問話,而是說“是知津矣”,這種“答非所問”的話。其實是一種嘲諷,是對孔子選擇的人生道路表示不滿。
B.經(jīng)過一輪的問答之后,桀溺同樣沒有回答子路的問話,卻說:“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意思是天下混亂,你跟誰去改變它呢?你與其跟隨孔子這樣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上跟隨我們這樣的“避世之士”呢?
8、
C.所謂“避人之士”,就是指躲避世人的人,是說孔子不愿接觸一般世俗之人,自視清高。
D.孔子在聽了子路報告的長沮、桀溺的話以后,說:“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币馑际翘煜氯绻械抡揖筒粫渡淼阶兏锾煜碌幕顒又腥チ?。從中可以看出孔子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精神,比長沮、桀溺等人境界更高。
解析:C項,“避人之士”指躲避跟自己志趣不合的人。
答案:C
13.《論語》記錄了孔子與弟子間的許多對話,如《先進》篇:
子路問:“聞斯①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
9、‘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
【注】?、偎梗壕?。②兼人:勇于作為。
請簡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內(nèi)容,并說明此則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樣的思想。
解析:本題能翻譯出“有父兄在”“聞斯行之”“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即可得出答案,并且注釋解釋了難點“斯”“兼人”,能明白“諸”是之乎的合音就好理解。同一個問題,對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所以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答案:孔子三次回答的內(nèi)容:回答子路,聽到合于義理的事,要向父親兄長請教;回答冉有,聽到合于義理的事,需立刻去做;向公西華解釋,為何同樣的事對不同的人的詢問有不同的回答。此短文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參考譯文:
子路問:“聽到了就行動嗎?”孔子說:“有父兄在,怎么能聽到就行動呢?”
冉有問:“聽到了就行動嗎?”孔子說:“聽到了就行動?!?
公西華說:“仲由問‘聽到了就行動嗎?’您回答說,‘有父兄在’;冉求問‘聽到了就行動嗎?’您回答,‘聽到了就行動’。我被弄糊涂了,請問為什么?!笨鬃诱f:“冉求退縮,所以鼓勵他前進;仲由好勝,所以讓他后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