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 天津專用)2020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專題提升訓練7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與國際工人運動》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課標 天津專用)2020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專題提升訓練7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與國際工人運動(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專題提升訓練7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與國際工人運動
專題提升訓練第14頁 ?
一、選擇題
1.(2019湖南長郡中學調研)1689年1月召開的英國“民會國會”以詹姆士“已經退位”和“王位虛懸”為由,決定由威廉和瑪麗共同繼承王位,威廉為國王,瑪麗為女王。議會的這一做法( )
A.沖擊了傳統的“君權神授”觀念
B.使英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
C.意在通過雙王相互牽制防止獨裁
D.解決了英國國王與議會間的矛盾
答案:A
解析:根據“民會國會”“決定由威廉和瑪麗共同繼承王位,威廉為國王,瑪麗為女王”,可知這一做法沖擊了傳統的“君權神授”觀念,故A項正確;當時的英國國王依舊擁
2、有一定的行政權,故B項錯誤;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限制王權,確立議會主權,故C項錯誤;議會的做法并不能徹底解決國王與議會的矛盾,故D項錯誤。
2.1841年皮爾率領保守黨獲得議會大選的勝利,維多利亞女王任命其組閣。在內閣中,皮爾要求各部主管者在重大政策上預先稟告首相裁決,并壟斷了向女王報告政府工作的機會。這表明( )
A.首相成為國家的權力中心
B.內閣集體負責制左右英國政府決策
C.英王成為“統而不治”的虛君
D.責任制內閣原則影響英國政治生活
答案:D
解析:題干材料未提及首相與國家其他權力機構的權力大小問題,故A項錯誤;題干材料未反映內閣集體負責制的決策方式左右英國政府決策
3、,故B項錯誤;英王在此時雖已經是“統而不治”的虛君,但題干材料未提及,故C項錯誤;題干中“皮爾率領保守黨獲得議會大選的勝利,維多利亞女王任命其組閣”體現了下院選舉勝利的多數黨組閣,題干中“皮爾要求各部主管者在重大政策上預先稟告首相裁決,并壟斷了向女王報告政府工作的機會”體現了首相名義上對英王負責,故D項正確。
3.(2019河北唐山摸底)工業(yè)革命改變了英國的社會狀況,經濟持續(xù)增長,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力量壯大對現存的政治制度形成重大的壓力。中產階級要求變革,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政治地位與經濟地位不相稱,希望在“有產”的同時也要“有權”。于是英國( )
A.發(fā)生了“光榮革命” B.頒布了
4、《權利法案》
C.形成了責任制內閣 D.改革了議會選舉制度
答案:D
解析:“光榮革命”發(fā)生在工業(yè)革命之前,故A項錯誤;《權利法案》頒布在工業(yè)革命之前,故B項錯誤;1721年責任制內閣開始逐漸形成,工業(yè)革命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他們覺得自己的政治地位與經濟地位不相稱,希望在‘有產’的同時也要‘有權’”,可知工業(yè)革命后,工業(yè)資產階級要求擴大政治權利,1832年英國進行了議會改革,故D項正確。
4.(2019天津新華中學模擬)有學者認為,杰斐遜的名言“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奠定了美國民主和憲法的基礎。這一結論的依據是美國1787年憲法(
5、 )
A.加強了聯邦政府權力
B.重視分權制衡
C.建立了中央集權
D.建立了責任制內閣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就是要求有關權力各方形成相互制約與平衡的機制,故B項正確;加強聯邦政府權力實際上強調了聯邦政府對地方的控制,而忽視了地方的權力,故A、C兩項錯誤;責任制內閣是英國確立的,故D項錯誤。
5.美國1787年制憲會議對憲法的批準程序進行變革,由《邦聯條例》規(guī)定的所有州議會的一致批準,改為在州議會的建議下召開專門的人民代表大會,審議和批準新憲法,9個州批準就能生效。這一變革體現了( )
A.三權分立由理論到實踐
B.代議制與政黨政治相
6、結合
C.州權和人民主權相結合
D.聯邦制與直接民主相結合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美國1787年憲法的特點。題干中講述的是美國憲法由原來的所有州議會的批準到部分州的人民代表大會批準,可知這種變革既注重州權,又主張人民主權,體現了二者的結合,故C項正確。題干中未涉及聯邦政府三大機構之間的分權制衡,故A項錯誤;題干中也沒有涉及政黨政治,故B項錯誤;題干中沒有涉及美國公民直接參政議政,故D項錯誤。
6.美國憲法規(guī)定,未經州的同意不能剝奪任何一州在參議院的平等代表權,以及變更州的邊界;州政府未經國會同意不能與外國簽訂條約或協議。這反映了美國( )
A.各州之間形成平等的伙伴關系
B
7、.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均設置權力禁區(qū)
C.全力實施共和主義的分權原則
D.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相互尊重與合作
答案:B
解析:材料體現的是州政府與聯邦政府之間的權力制約,并不是各州之間形成平等的伙伴關系,故A項錯誤;用州政府來限制聯邦政府,同時州政府又受到聯邦政府的限制,所以二者都有權力禁區(qū),故B項正確;共和主義體現人民意愿,而材料沒有體現,故C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權力的相互制約,不是相互尊重與合作,故D項錯誤。
7.(2019天津十二區(qū)縣二模)法國1875年憲法規(guī)定,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有與兩院一樣的法律創(chuàng)制權,還執(zhí)掌國防、外交事務,擁有任命文武官員的權力。但合約及商約須經兩
8、院通過后才可定案;未經兩院同意,總統不得宣戰(zhàn)??梢?當時法國實際上( )
A.建立了三權分立體制
B.照搬了美國政治制度
C.共和制和君主制交替局面結束
D.解決了各政治派別之間的矛盾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當時法國的君主派和共和派已經達成妥協,法國1875年憲法以一票微弱優(yōu)勢確立了共和制,共和制和君主制交替的局面結束,故選C項;材料僅涉及總統和兩院之間的權力制衡,沒有體現三權分立體制,排除A項;B項與史實不符;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法國1875年憲法是各政治派別妥協的結果,并不意味著解決了各政治派別之間的矛盾,排除D項。
8.(2019湖南長郡中學調研)下表為1818—18
9、52年德意志經濟年表。
1818年5月
普魯士廢除一切內部關稅。建立統一的關稅體制
1819年
南德商業(yè)同盟建立
1828年
中德商業(yè)同盟建立
1834年
德意志關稅同盟建立
1852年
除奧地利以外的各邦都參加了關稅同盟
據此可推知,德意志( )
A.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fā)展
B.普魯士成為民族統一的中堅力量
C.建立了統一的國內市場
D.民族統一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迫切要求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關稅同盟不能反映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狀況,故A項錯誤;普魯士成為民族統一的中堅力量與材料“南德”“中德”“德意志”等主體不符,故B項錯誤;建立統一市場是材料已表明的
10、信息,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中各地關稅同盟的建立,可知德意志急需完成統一來促進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故D項正確。
9.(2019廣東佛山二模)一份對1842年英國曼徹斯特的調查報告中提道:“手織工……每天干14個小時的活, 掙的錢還不夠吃兩頓飯。”1844年對全英國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織襪工平均每臺織機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機費后只有6 先令,且衣食住行都包括在內。這兩份調查所揭示的社會現實( )
A.說明工業(yè)革命未提高工人生活質量
B.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提供了條件
C.說明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條件成熟
D.反映了英國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
答案:B
解析:這兩份調查所揭示的社會現實說明,
11、工業(yè)革命后英國的工人階級被資產階級壓迫和剝削,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矛盾尖銳,這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提供了條件,故B項正確。
10.“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里,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上述材料( )
A.揭示了無產階級革命產生的歷史背景
B.闡明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
C.批判了當時流行的各種假社會主義
D.說明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
答案:B
解析:材料強調的是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而非無產階級革命產生的歷史背景,故A項錯誤;根據材料“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
12、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里”,可知材料闡述了從資產階級手中奪取權力是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故B項正確;C項不符合史實,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而非無產階級政黨,故D項錯誤。
11.(2018海南單科,20)在俄國十月革命期間,布爾什維克黨最初主張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國有化,后來隨著形勢的發(fā)展,又調整為全部土地歸國家所有并交給農民使用。這一調整( )
A.促成了蘇維埃的成立
B.爭取了農民對革命的支持
C.推動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D.瓦解了臨時政府的階級基礎
答案:B
解析:俄國二月革命期間,工人和士兵建立了蘇維埃政
13、權,而不是十月革命期間建立的,故A項錯誤;根據材料“全部土地歸國家所有并交給農民使用”,可知通過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爭取了農民對革命的支持,故B項正確;俄國十月革命屬于社會主義革命,不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故C項錯誤;臨時政府的階級基礎是資產階級,與布爾什維克黨爭取農民階級支持無關,故D項錯誤。
12.(2019湖北武漢模擬)1918年,俄國召開了醞釀已久的立憲會議。參加會議的3 600多萬人中有900萬人選擇了布爾什維克黨,2 100多萬人選擇了社會革命黨。列寧說,“把全部政權交給立憲會議,同樣是和兇惡的資產階級妥協”。于是,人民委員會解散了立憲會議。這主要反映了( )
A.蘇維埃政權堅
14、持無產階級專政
B.發(fā)動十月革命的歷史必然性
C.布爾什維克黨未得到群眾支持
D.“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進行調整的必要性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把全部政權交給立憲會議,同樣是和兇惡的資產階級妥協’……解散了立憲會議”,可知布爾什維克黨拒絕與資產階級妥協,實行無產階級專政,故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政權的建設問題,故B項錯誤;布爾什維克黨未得到群眾支持與“3600多萬人中有900萬人選擇了布爾什維克黨”不符,故C項錯誤;根據“1918年”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正是“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實施之時,故D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
13.西方的法治傳統直溯到古希臘羅馬時代,它對人類文明產生
15、了深遠的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建立普遍的、法的統治,樹立至高無上的法律權威,是古希臘法治論的基本追求。蘇格拉底誓死捍衛(wèi)法律尊嚴的思想和行動,表達了他堅定的法律信仰。柏拉圖晚年從人性的貪婪與自私、逃避痛苦、追求快樂的角度出發(fā),提出以法律對統治者加以約束。他說:“我現在要以法律的仆人這一術語來稱呼那些通常被稱為統治者的人。”……他把法治的有無提升到國家存亡興衰的高度來認識,在西方政治思想的源頭,權力已經被套上了法律的枷鎖。
——摘編自孫季萍《民主·共和·法治:
古希臘、羅馬權力制約三大要義》
材料二 在拿破侖帝國終結之后,19世紀的歐洲發(fā)現自己面對著在上一個世紀中由孟德斯
16、鳩和盧梭理論化了的兩種憲法模式:英國模式和法國革命的模式。前者,英國模式,具有自由主義的和資產階級的傾向,人們確認它是來源于日耳曼的,但實際上,如同我們已經看到的,它包含了不少羅馬憲法的原則;后者,即法國模式,具有民主的傾向,與共和制的羅馬憲法有更直接的聯系。當然,這一世紀的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喜歡第一種模式。
——摘編自阿爾多·貝特魯奇
《羅馬憲法與歐洲現代憲政》
(1)根據材料一,概括古希臘哲學家關于法律的認識,分析它對古希臘文明的積極影響。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法政體的模式,歸納影響近代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立法規(guī)范的羅馬法的原則。
(3)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
17、識,簡析古希臘羅馬的法治精神對當代建設法治社會的啟示。
參考答案:(1)認識:法律至高無上,統治者應受法律約束。
影響:為雅典民主政治的運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模式:英國君主立憲制,法國民主共和制。
原則:公平正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護私有財產。
(3)啟示: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權力應在憲法之下運行;立法要符合規(guī)范,反映大多數人民的意志。
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3世紀,英國貴族在市民的支持下,發(fā)動起義,迫使國王在限制王權的《大憲章》上簽字。1341年,議會形成兩院制,由貴族組成的上院擁有高級司法權,干預王位繼承,參與國家政務;被稱為平民院的下院,也逐
18、漸擴大了在稅收、立法等方面的權力。
17世紀初,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者詹姆士一世對英格蘭的傳統一無所知……最終導致革命爆發(fā),國王被送上斷頭臺。此后,又經歷近四十年的曲折過程,到“光榮革命”議會取得最終勝利。
“光榮革命”確立了議會主權,但議會主權并不意味著民主制度。英國革命后就是貴族掌權。責任制內閣的形成,使首相逐漸掌握了行政權。1832年議會改革,工業(yè)資產階級獲得更多的議席,大大加強其在議會中的作用。革命后的近百年間,隨著中央政府職權范圍的擴展,腐敗現象日益嚴重,1850至1870年,英國進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法律規(guī)定,文官不得參選議員,必須保持政治中立。
——摘編自任世江《高中歷史必修課
19、程專題解析》
材料二 1871年頒布的德意志帝國憲法規(guī)定德意志帝國為聯邦制國家,上院聯邦議會和下院帝國議會是全國立法機關。聯邦議會代表各邦,議員為各邦政府派遣的高級官員,按照各邦政府指示統一投票,聯邦議會主席由宰相兼任。帝國議會由25歲以上男子按照普遍、直接、秘密的普選制選出。它的決議必須經聯邦議會通過和皇帝批準才能生效。真正掌握最高權力的是皇帝和宰相。憲法規(guī)定普魯士國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號,是“聯邦之首”。皇帝可不經議會同意而自由任命首相和文武官員,有權召集和解散兩個議會。普魯士宰相同時是帝國首相,直接對皇帝而不對議會負責。
——摘編自劉宗緒主編《世界近代史》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
20、學知識,說明材料中“英格蘭的傳統”的具體含義,概括指出英國君主立憲制逐漸發(fā)展完善的主要歷程。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德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背景,比較徳國君主立憲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不同。
參考答案:(1)含義:“王在法下”,國王沒有專制權力;上院、下院分工不同,相互制衡。
歷程:18 世紀上半期,責任制內閣形成;19世紀中期,議會改革;19世紀中后期,文官制度改革。
(2)背景:德意志資本主義發(fā)展;德意志的分裂狀態(tài)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發(fā)展;普魯士領導完成德意志統一;德意志資產階級和民族主義者的推動。
不同:英國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國王“統而不治”;德國皇帝總攬國家統治大權。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