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專題十三 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和國際工人運動專題質檢》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史版)2020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專題十三 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和國際工人運動專題質檢(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專題質檢十三 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和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2018廣西柳州摸底,34)下表呈現的狀況反映了( )
與1929年相比相關國家工業(yè)總產值百分比(1929年=100)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美國
66.4
75.6
88.1
92.2
72.0
英國
98.8
105.8
115.9
123.7
112.0
續(xù) 表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法國
71.0
67.4
79.3
82.8
70.0
德國
2、79.8
94.0
106.3
117.2
125.0
蘇聯
238.3
293.4
382.3
424.0
477.0
A.大蕭條與經濟制度密切相關
B.世界各國已走出大危機泥潭
C.經濟領域形成兩極對峙局面
D.蘇聯工業(yè)日益脫離世界市場
答案A
解析題干表格反映了“與1929年相比相關國家工業(yè)總產值百分比”,根據表中數據可知,美國、法國受的損失最大,英國受到損失較少,恢復很快,德國損失很大,但恢復較快,蘇聯沒有損失,增速加快。可見不同的經濟制度是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故A項正確;根據表格可知,英法在1938年沒有恢復損失,故B項錯誤;“與1929年相比
3、相關國家工業(yè)總產值百分比(1929年=100)”只是各自國家與自己過去的比較,無法體現國家間經濟總量的對比,故C項錯誤;表格中蘇聯的發(fā)展速度快,但無法得知其發(fā)展的過程中與世界市場的關系,故D項錯誤。
2.(2018廣西桂林、賀州高三期末聯考,34)美國學者狄克遜·韋克特的《大蕭條時代》中提道:“在新政的這段蜜月期里,總統(羅斯福)和人民之間是真正的愛情婚配,雙方也許都有少許的不理性,相信對方是絕對可靠的——但話說回來,愛情畢竟是超越邏輯的?!边@反映出“新政”( )
A.違背了自由主義的經濟理念
B.整頓金融獲得銀行家的支持
C.站在了壟斷資本家的對立面
D.維護了廣大勞工的一些權利
4、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羅斯福通過新政得到了民眾的支持,新政是在保證資本主義自由企業(yè)制度前提下的國家對經濟的大規(guī)模干預,故A項錯誤;羅斯福整頓金融得到銀行家的支持不屬于廣大人民的范疇,故B項錯誤;新政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建立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最終維護的是壟斷資本家的利益,故C項錯誤;新政維護了廣大勞工的一些權利,因此得到了民眾的支持,故D項正確。
3.(2018河北衡水金卷模擬三,3)
評 價
學 者
新政沒有解決下列根本問題:如何使巨大的自然財富和令人吃驚的生產潛能為所有美國人造福。這個問題必然引起的政治問題也沒有解決。
霍華德·津恩
新政留下了許多沒有解決的問題,甚至引起一
5、些麻煩的新問題,它不曾證實它能在和平時期實現繁榮?!?卻)增強了自稱為千百萬人說話、但有時只代表一個很少的利益集團的權力。
洛克騰堡
羅斯福新政是失敗的,因為它保護(美國)信用(制度)勝過保護其人民。
桑托斯
上表為不同學者關于羅斯福新政這一事件的歷史評價。據此能夠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羅斯福新政( )
A.最終以失敗告終 B.沒能挽救資本主義制度
C.具有階級局限性 D.有成就的同時也有失誤
答案C
解析羅斯福新政對美國經濟危機起到了積極作用,是成功的改革,故A項錯誤;羅斯福新政挽救了資本主義制度,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中對羅斯福新政的不同的評價,說明當時羅斯福新政難以
6、平衡資產階級的利益,所以導致資產階級對其不滿,故C項正確;材料中主要是強調羅斯福新政的不足,并未涉及對其成就的分析,故D項錯誤。
4.(2018遼寧沈陽一模,10)1921年,列寧指出:“商品交換要求(盡管沒有說出來,但還是要求)不通過商業(yè)而直接向社會主義的產品交換過渡……結果是:現實生活使商品交換失敗了,以買賣取代了它?!辈牧媳砻鳟敃r的蘇俄( )
A.利用國家資本主義發(fā)展經濟
B.大力提倡發(fā)展私人貿易
C.逐步認識到商品市場的作用
D.堅持“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不通過商業(yè)而直接向社會主義的產品交換過渡”得出該時期推行的經濟政策是“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而利
7、用國家資本主義發(fā)展經濟屬于新經濟政策的措施,故A項錯誤;材料是推行“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階段,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該階段大中小企業(yè)全部實行公有制,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結果是:現實生活使商品交換失敗了,以買賣取代了它”得出商品交換不符合市場規(guī)律,逐步恢復了市場和貨幣關系,說明“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取消市場貿易存在問題,逐步認識到商品市場對于經濟的重要作用,故C項正確;根據材料“結果是:現實生活使商品交換失敗了,以買賣取代了它”說明蘇俄政府已經承認了商品交易的作用,是對“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反思和糾正,故D項錯誤。
5.(2018廣東惠州二模,34)俄國理論家司徒盧威1894年指出,“讓我們承認我們缺
8、乏文化,讓我們轉向資本主義接受它的教導吧”。列寧當時極力反對這種觀點,但十月革命后,列寧卻多次肯定司徒盧威的話。這說明( )
A.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fā)是偶然的
B.社會主義制度不適應俄國國情
C.計劃經濟體制的建立勢在必行
D.蘇俄遭遇到了嚴重的經濟困難
答案D
解析俄國十月革命中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如革命勢在必行、階級力量對比,故A項錯誤;材料體現了要求轉向資本主義、借鑒資本主義的合理因素,并不否定社會主義制度的合理性,故B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計劃經濟是斯大林執(zhí)政時期的措施,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承認我們缺乏文化,讓我們轉向資本主義接受它的教導吧”可知十月革命后蘇俄遇
9、到嚴重的政治經濟困難,可以向資本主義學習貨幣市場的經驗,故D項正確。
6.(2018河北滄州質量監(jiān)測,23)蘇聯解密檔案顯示,1921年蘇俄的犯罪率呈上升趨勢,當年共判處貪污賄賂罪69 641件,職務犯罪32 177件;1922年判處貪污賄賂罪32 587件。這表明( )
A.新經濟政策還存在諸多問題
B.蘇俄政權的合法性受到挑戰(zhàn)
C.商品經濟必然導致社會腐敗
D.新形勢下經濟領域犯罪嚴重
答案D
解析新經濟政策存在諸多問題與材料的內容經濟領域犯罪嚴重不符,故A項錯誤;蘇俄政權的合法性受到挑戰(zhàn)與材料的內容經濟領域犯罪嚴重不符,故B項錯誤;商品經濟必然導致社會腐敗說法錯誤,故C項
10、錯誤;1921年到1922年蘇俄的貪污賄賂嚴重,表明新形勢下經濟領域犯罪嚴重,故D項正確。
7.(2018湖北部分重點中學第二次聯考,34)1932年在蘇聯重工業(yè)部門工作中的各種外國專家約有6 800人,其中約有1 700名是美國工程師。同年,蘇聯向英美購買的機器設備占美國機器設備出口總量的50%,占英國同類產品出口總量的90%。這說明( )
A.國際環(huán)境為蘇聯工業(yè)化創(chuàng)造了機遇
B.蘇聯社會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專業(yè)人才
C.蘇聯工業(yè)化離不開西方國家的幫助
D.美英為緩解經濟危機向蘇聯輸出資本
答案A
解析1932年正是蘇聯的“一五”計劃時期,而同一時期西方正在經歷經濟危機,20世
11、紀30年代的經濟大危機,為蘇聯的工業(yè)化提供大量人才、技術設備,國際環(huán)境為蘇聯工業(yè)化創(chuàng)造了機遇,故A項正確;蘇聯的社會制度早已建立,故B項錯誤;蘇聯工業(yè)化離不開西方國家的幫助太過絕對化,明顯錯誤,故C項錯誤;材料中沒有涉及資本輸出,故D項錯誤。
8.(2018湖北荊州質檢,23)20世紀80年代初,英、美等國都出現了經濟危機: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和失業(yè)率上升。這一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能源出現危機 B.市場作用發(fā)揮失靈
C.凱恩斯主義的缺陷 D.全球冷戰(zhàn)的影響
答案C
解析世界能源出現危機不是材料中現象的主要原因,故A項錯誤;當時國家干預經濟政策無法體現市場作用發(fā)揮失靈,
12、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和失業(yè)率上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當時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滯脹”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凱恩斯主義的失靈,故C項正確;冷戰(zhàn)并不是經濟“滯脹”的主要原因,故D項錯誤。
9.(2018遼寧六校協作體期中,27)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專業(yè)技術人員、經理階層、學校教師、辦公室工作人員等“新中產階級”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漸取代小企業(yè)主、小農場主等“老式中產階級”而居主導地位,這與制造業(yè)轉向服務業(yè)經濟,科學的日益科層化……密切相關。新中產階級“居主導地位”的原因是( )
A.新舊中產階級劃分標準的變化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和發(fā)展
C.經營者革命提高了勞
13、動者素質
D.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推行
答案B
解析劃分標準的變化應該與經濟發(fā)展有關,與材料中“這與制造業(yè)轉向服務業(yè)經濟,科學的日益科層化……密切相關”不符,故A項錯誤;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與材料中“這與制造業(yè)轉向服務業(yè)經濟,科學的日益科層化……密切相關”相符,故B項正確;經營者革命是指企業(yè)的所有者退出經營第一線,由專門的科技人員與管理人員等人才進行經營,使企業(yè)的經營者具有很高的管理能力與專業(yè)技術水平,勞動者與材料中“新中產階級”的經營者不符,故C項錯誤;材料中“制造業(yè)轉向服務業(yè)經濟,科學的日益科層化”是生產力發(fā)展的結果,而非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故D項錯誤。
1
14、0.(2018湖北四地七??荚嚶撁似谥?21)里根提出:“科學技術是美國競爭力的基礎?!?983年里根專門成立了工業(yè)競爭能力總統委員會,鼓勵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在信息革命過程中,美國捷足先登,成了世界信息技術革命的火車頭。據此可知( )
A.美國政府奉行凱恩斯主義的理論
B.該政府政策推動了美國技術創(chuàng)新
C.該政府政策加劇了企業(yè)惡性競爭
D.該政府政策使傳統產業(yè)紛紛倒閉
答案B
解析20世紀80年代美國政府減少了對于經濟的干預,并不是奉行國家干預經濟的凱恩斯主義理論,故A項錯誤;1983年里根鼓勵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大力發(fā)展信息技術,推動了美國技術創(chuàng)新,故B項正確;美國里根政府大力發(fā)
15、展高新技術產業(yè),增強了企業(yè)的競爭能力,不會加劇企業(yè)的惡性競爭,故C項錯誤;里根政府的政策也促進了傳統產業(yè)的升級轉型,提高傳統產業(yè)的競爭能力,故D項錯誤。
11.(2018山西臨汾期末,17)有人說,“20世紀80年代中期,蘇聯社會已經處于嚴重的經濟、社會、精神道德和政治危機之中……(而)30年前在蘇聯開始的改革被社會上很多人視為期盼已久的事情?!边@里提到的“30年前”的蘇聯改革( )
A.放棄工業(yè)化的方針 B.具有實事求是的作風
C.偏離社會主義道路 D.沒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答案D
解析20世紀50年代的蘇聯是赫魯曉夫執(zhí)政時期,未放棄工業(yè)化的方針,故A項錯誤;赫魯曉夫玉米革命違
16、背蘇聯國情,故B項錯誤;赫魯曉夫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故C項錯誤;赫魯曉夫改革沒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D項正確。
12.(2018河北承德聯校期末,23)下圖反映了1961—1985年蘇聯消費品工業(yè)投資在國民經濟投資總額中的比重(%)情況。據此可知這一時期的蘇聯( )
A.國民消費力受到了長期抑制
B.國民經濟呈穩(wěn)定的發(fā)展趨勢
C.國家經濟實力受到嚴重削弱
D.國民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調整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蘇聯消費品工業(yè)投資即輕工業(yè)投資比重長期低于5%,聯系“斯大林模式”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忽視農業(yè)、輕工業(yè)的發(fā)展,可知A項正確;1961—1985年是赫魯曉夫執(zhí)政后期、勃列日涅夫
17、時期,1975年蘇聯經濟發(fā)展進入停滯時期,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消費品工業(yè)投資的比重,看不出經濟實力嚴重削弱,故C項錯誤;赫魯曉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都只是在“斯大林模式”基礎上的局部調整,故D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
13.(2018山東濱州期中,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隨著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與蘇俄經濟的發(fā)展,市場化中計劃化的傾向慢慢地表現了出來。在新經濟政策實施期間非但沒有形成為新經濟政策所必須的寬松的政治環(huán)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傾向反而進一步趨于制度化。斯大林認為新成長起來的“富農”是新生的“資產階級”,認為富農是
18、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政權的威脅,應該進一步強化階級斗爭觀念,強化專政中暴力鎮(zhèn)壓的部分。1929年,斯大林決定加快農業(yè)集體化的速度,結束了新經濟政策的實施。從此,蘇聯社會主義進入了斯大林體制的軌道,蘇聯在斯大林體制下實行現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摘編自孫旭東《新經濟政策實施困境分析》
材料二 在私人企業(yè)發(fā)展過程中,聯邦政府除了不斷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對經濟活動做任何干預,這造就了一大批企業(yè)巨頭、家族財團和金融寡頭。20世紀30年代為了應對經濟危機,由政府出面,運用行政手段來監(jiān)控全國市場就顯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時期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和調節(jié),不僅僅是暫時應付危機的手段,而且是使國家對經濟
19、干預走向全面化、經?;拈_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過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僅涉及流通領域,而且還參與到從生產到消費的整個再生產過程。
——摘編自沈亞男《羅斯福新政與美國現代化新模式》
(1)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上半期蘇俄與美國經濟政策的轉變,并分析其原因。(14分)
(2)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美蘇兩國政府調整經濟的不同方式及影響。(11分)
參考答案(1)蘇俄:由新經濟政策轉到“斯大林模式”。
原因:外部環(huán)境受帝國主義的威脅;國家落后需要發(fā)展重工業(yè);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沒有轉變思想觀念。
美國:由自由主義經濟政策轉向國家干預。
原
20、因:生產社會化發(fā)展的必然要求;自由放任的政策難以應對經濟危機。
(2)美國:政府全面干預經濟,立法保障,長期實施。
影響:美國經濟恢復發(fā)展,鞏固了資本主義制度;開創(chuàng)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
蘇聯:政府實行高度集中計劃經濟(指令性計劃),具有強制性。
影響:蘇聯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實現了工業(yè)化;同時,也導致發(fā)展不均衡、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壓制了農民、地方和企業(yè)的積極性。
14.(2018河南中原名校第三次質量考評,3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經濟的盛衰……絕非外在的“干擾因素”所致,而是工商界自身的規(guī)律。……理論意義上的蕭條,指的是產量、實際收入和就業(yè)水平長期顯著下
21、降,這種情況只能用經濟體系自身的各種因素的作用來解釋……歷史經驗似乎表明,即使在沒有明顯的外來影響可能導致商業(yè)周期趨勢的地方,經濟也表現出明顯的周期趨勢。這表明我們的經濟體制具有一種內在的不穩(wěn)定性,表現出這種或那種趨勢。
——摘編自[英]阿諾德·湯因比《歷史研究》
結合材料和所學世界史的相關知識,圍繞“經濟體制與經濟危機”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闡述。(要求:論題明確科學,闡述需史論結合,論從史出)(12分)
參考答案示例一
觀點: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固有矛盾導致經濟危機的周期性。
闡述:資本主義的社會化大生產與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工業(yè)
22、革命后不久,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fā)展,資本主義的弊端日益暴露。貧富差距日益擴大,19世紀20年代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開始呈現周期性爆發(fā)的特點。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了一定的調整,資本主義經濟迎來了發(fā)展的“黃金時期”,但其固有的矛盾終于導致席卷世界的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的爆發(fā)。總之,只要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存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危機就不會消亡。
示例二
觀點:“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必然會導致蘇聯的經濟危機。
闡述:斯大林經濟體制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計劃性、行政性、指令性是鮮明特點,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其僵化的體制必然會束縛生產力的發(fā)展,產生經濟危機;“斯大林模式”長期排斥市場與貨幣關系,以行政力量驅動經濟發(fā)展,不符合經濟發(fā)展的本質規(guī)律,無視經濟規(guī)律必然會導致經濟危機;“斯大林模式”以集體化的形式完成資本積累,長期犧牲農民的利益,必然會造成農民生產積極性的下降,進而釀成糧食危機和社會危機??傊?“斯大林模式”的內在弊端是蘇聯經濟危機的根源。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