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課堂互動探究案1 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含解析)
《2020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課堂互動探究案1 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課堂互動探究案1 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含解析)(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課堂互動探究案1 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 考點突破 素養(yǎng)達成 基因突變的概念、特征、原因及應用(國考5年2考) (全國卷:2018全國卷Ⅰ;2016全國卷Ⅲ;地方卷:2018海南卷;2016天津、江蘇、北京卷; 2015北京、四川、浙江、海南卷;2014浙江、江蘇卷) 【師說考問】 考問1 變異類型的理解 (1)“環(huán)境條件改變引起的變異”一定就是“不可遺傳的變異”嗎?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 (2)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均屬于突變。其中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見的可遺傳變異為染色體變異,分子水平發(fā)生的變異為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只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發(fā)生的變異為基因重組,真、原
2、核生物和病毒共有的變異類型為基因突變。 考問2 下圖為基因突變發(fā)生機理,據(jù)圖填充相應內容 (注:④⑤⑥填寫基因結構改變的類型。) 考問3 基因結構中堿基對的替換、增添、缺失對生物的影響 類型 影響范圍 對氨基酸的影響 替換 小 只改變1個氨基酸或不改變 增添 大 插入位置前不影響,影響插入位置后的序列 缺失 大 缺失位置前不影響,影響缺失位置后的序列 增添或缺失 3個堿基 小 增添或缺失位置增加或缺失一個氨基酸對應的序列一般改變一個或兩個氨基酸 考問4 基因突變未引起生物性狀改變的原因 (1)從基因突變在DNA分子上發(fā)生的部位分析:基因突變
3、發(fā)生在非編碼區(qū)。 (2)從密碼子與氨基酸的對應關系分析:密碼子具有簡并性,有可能翻譯出相同的氨基酸。 (3)從基因型與表現(xiàn)型的關系分析:由純合子的顯性基因突變成雜合子中的隱性基因。 【題組跟進】 高考題組——研考向 基因突變的應用考查 1.[2018·全國卷Ⅰ,6]某大腸桿菌能在基本培養(yǎng)基上生長,其突變體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養(yǎng)基上生長,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養(yǎng)基上生長,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養(yǎng)基上生長,將M和N在同時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養(yǎng)基中混合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再將菌體接種在基本培養(yǎng)基平板上,發(fā)現(xiàn)長出了大腸桿菌(X)的菌落。據(jù)此判斷,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
4、 A.突變體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喪失 B.突變體M和N都是由于基因發(fā)生突變而得來的 C.突變體M的RNA與突變體N混合培養(yǎng)能得到X D.突變體M和N在混合培養(yǎng)期間發(fā)生了DNA轉移 解析:突變體M需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養(yǎng)基上才能生長,可以說明突變體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可能喪失,從而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甲,而導致必須添加氨基酸甲的基本培養(yǎng)基上才能生長,A正確;大腸桿菌屬于原核生物,突變體M和N都是由于基因發(fā)生突變而得來,B正確;M和N的混合培養(yǎng),致使兩者間發(fā)生了DNA的轉移,即發(fā)生了基因重組,因此突變體M與突變體N混合培養(yǎng)能得到X是由于細菌間DNA的轉移實現(xiàn)的,而不是突
5、變體M的RNA,C錯誤,D正確。 答案:C 2.[2016·天津卷,5]枯草桿菌野生型與某一突變型的差異見下表: 枯草桿菌 核糖體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 鏈霉素與核 糖體的結合 在含鏈霉素培養(yǎng)基中的存活率(%) 野生型 …-P--K-P-… 能 0 突變型 …-P--K-P-… 不能 100 注:P:脯氨酸;K:賴氨酸;R:精氨酸。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S12蛋白結構改變使突變型具有鏈霉素抗性 B.鏈霉素通過與核糖體結合抑制其轉錄功能 C.突變型的產生是由于堿基對的缺失所致 D.鏈霉素可以誘發(fā)枯草桿菌產生相應的抗性突變 解析:
6、突變型菌在含鏈霉素的培養(yǎng)基中存活率為100%,故具有鏈霉素抗性,A正確;鏈霉素與核糖體結合是抑制其翻譯功能,B錯誤;突變的產生最可能為堿基替換所致,因為只改變了一個氨基酸,C錯誤;鏈霉素在培養(yǎng)基中起篩選作用,不能誘發(fā)枯草桿菌產生相應的抗性突變,D錯誤。 答案:A 3.[2015·海南卷]關于等位基因B和b發(fā)生突變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變成為不同的等位基因 B.X射線的照射不會影響基因B和基因b的突變率 C.基因B中的堿基對G-C被堿基對A-T替換可導致基因突變 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堿基C可導致基因b的突變 解析:根據(jù)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
7、突變可以產生多種等位基因,A正確;X射線屬于物理誘變因子,可以提高基因突變率,B錯誤;基因突變包括堿基對的替換、增添、缺失三種情況,C選項屬于替換,D選項屬于增添,C、D正確。 答案:B 4.高考重組,判斷正誤。 (1)某二倍體植物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B1突變?yōu)锽2,可能是由于堿基對替換或堿基對插入造成的。[2013·海南卷,T22A改編](√) (2)在誘導菊花莖段形成幼苗的過程中不會同時發(fā)生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2013·四川卷,T1C](√) (3)抗蟲小麥與矮稈小麥雜交,通過基因重組獲得抗蟲矮稈小麥。[2013·全國卷,T5B](√) (4)積聚在甲狀腺細胞內的131I可能直
8、接誘發(fā)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基因突變并遺傳給下一代。[2011·安徽卷,T4D](×) (5)觀察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形態(tài)可判斷基因突變發(fā)生的位置。[2011·江蘇卷,T6C](×) [高考VS,教材] 高考溯源 以上內容主要源自教材必修2 P80~83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相關知識。全面把握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內涵、特點、發(fā)生范圍及其在育種上的應用是解題關鍵。 [即時對練] (1)(必修2 P83思考與討論改編)父母和子女之間、同一父母的兄弟或姐妹之間性狀表現(xiàn)上有較大差異,其主要原因是( ) A.基因突變 B.基因重組 C.環(huán)境影響 D.包括A、
9、B、C三項 (2)(必修2 P84拓展題T2改編)具有一個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突變基因的個體(即雜合子)并不表現(xiàn)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癥狀,因為該個體能同時合成正常和異常血紅蛋白,對瘧疾有較強的抵抗力。鐮刀型細胞貧血癥主要流行于非洲瘧疾猖獗的地區(qū)。對此現(xiàn)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 A.基因突變是有利的 B.基因突變是有害的 C.基因突變的有害性是相對的 D.不具有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突變基因的個體對瘧疾的抵抗力要強 解析:(1)同一父母所生子代間不同主要源自基因重組(基因突變?yōu)楫惓W兓哂械皖l性)。(2)含一個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突變基因,在正常環(huán)境中是致病基因攜帶者,對機體不利,但在瘧疾流行地區(qū)
10、反而對個體生存有利,這充分表明,突變的有利、有害是相對的。 答案:(1)B (2)C 基因突變的綜合考查 5.[2016·全國卷Ⅲ,32]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是真核生物可遺傳變異的兩種來源?;卮鹣铝袉栴}: (1)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所涉及到的堿基對的數(shù)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數(shù)目比后者________。 (2)在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中,既可發(fā)生以染色體組為單位的變異,也可發(fā)生以________為單位的變異。 (3)基因突變既可由顯性基因突變?yōu)殡[性基因(隱性突變),也可由隱性基因突變?yōu)轱@性基因(顯性突變)。若某種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別發(fā)生隱性突變和顯性突變,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
11、型為Aa的個體,則最早在子________代中能觀察到該顯性突變的性狀;最早在子________代中能觀察到該隱性突變的性狀;最早在子________代中能分離得到顯性突變純合體;最早在子________代中能分離得到隱性突變純合體。 解析:(1)基因突變是指DNA分子中發(fā)生的堿基對的替換、增添或缺失,而染色體變異往往會改變基因的數(shù)目和排列順序,所以與基因突變相比,后者所涉及的堿基對數(shù)目會更多。(2)在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中,既可發(fā)生以染色體組為單位的變異,也可發(fā)生以個別染色體為單位的變異。(3)AA植株發(fā)生隱性突變后基因型變?yōu)锳a,而aa植株發(fā)生顯性突變后基因型也可變?yōu)锳a,該種植物自花受粉,所
12、以不論是顯性突變還是隱性突變,子一代為Aa時在子二代中的基因型都有AA、Aa和aa三種,故最早可在子一代觀察到該顯性突變的性狀(A_);最早在子二代中觀察到該隱性突變的性狀(aa);顯性純合子和隱性純合子均出現(xiàn)于子二代,且隱性純合子一旦出現(xiàn),即可確認為純合,從而可直接分離出來,而顯性純合子的分離,卻需再令其自交一代至子三代,若不發(fā)生性狀分離方可認定為純合子,進而分離出來。 答案:(1)少 (2)染色體 (3)一 二 三 二 [技法提煉] 1.基因突變的類型及性狀表現(xiàn)特點 (1)顯性突變:如a―→A,該突變一旦發(fā)生即可表現(xiàn)出相應性狀。 (2)隱性突變:如A―→a,突變性狀一旦在生物
13、個體中表現(xiàn)出來,該性狀即可穩(wěn)定遺傳。 2.可遺傳變異與不可遺傳變異的判斷 (1)類型 ①不可遺傳變異環(huán)境變化,遺傳物質未變 ②可遺傳變異 (2)判定方法 3.顯性突變和隱性突變的判定 (1)類型 (2)判定方法 ①選取突變體與其他已知未突變體雜交,據(jù)子代性狀表現(xiàn)判斷。 ②讓突變體自交,觀察子代有無性狀分離而判斷。 模擬題組——預趨勢 基因突變的實質分析 1.[2019·大連統(tǒng)考]下列關于基因突變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沒有外界因素誘導也可能發(fā)生基因突變 B.有絲分裂間期最易發(fā)生基因突變 C.基因突變不一定會引起性狀改變 D.體細胞中的突變基因都不能
14、遺傳給后代 解析:基因突變可以自然發(fā)生,也可以在外界因素如紫外線、X射線、γ射線的誘導下發(fā)生;間期進行DNA復制,最容易發(fā)生基因突變;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一種氨基酸對應多種密碼子或基因型AA突變成Aa等情況下,基因突變不一定會引起性狀改變;體細胞中的突變基因可以通過無性生殖遺傳給子代。 答案:D 2.[2019·山東煙臺市模擬]下圖為人WNK4基因部分堿基序列及其編碼蛋白質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圖。已知WNK4基因發(fā)生一種突變,導致1 169位賴氨酸變?yōu)楣劝彼?。該基因發(fā)生的突變是( ) A.①處插入堿基對G—C B.②處堿基對A—T替換為G—C C.③處缺失堿基對A—T D.
15、④處堿基對G—C替換為A—T 解析:首先由賴氨酸的密碼子分析可知:轉錄模板基因堿基序列為TTC,確定賴氨酸的密碼子為AAG,①③處插入、缺失堿基對會使其后編碼的氨基酸序列發(fā)生改變,④處堿基對替換后密碼子為AAA還是賴氨酸,②處堿基對替換后密碼子為GAG,對應谷氨酸。 答案:B 歸納提升 基因突變的“一定”和“不一定” (1)基因突變一定會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即基因中堿基排列順序的改變。 (2)基因突變不一定會引起生物性狀的改變。 (3)基因突變不一定都產生等位基因。 病毒和原核細胞的基因組結構簡單,基因數(shù)目少,而且一般是單個存在的,不存在等位基因。因此,真核生物基因突變可產
16、生它的等位基因,而原核生物和病毒基因突變產生的是一個新基因。 (4)基因突變不一定都能遺傳給后代。 ①基因突變如果發(fā)生在有絲分裂過程中,一般不遺傳,但有些植物可能通過無性生殖傳遞給后代。 ②如果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可以通過配子傳遞給后代。 基因突變的判斷及位置的確定 3.[高考改編]除草劑敏感型的大豆經輻射獲得抗性突變體,且敏感基因與抗性基因是1對等位基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突變體若為1條染色體的片段缺失所致,則該抗性基因一定為隱性基因 B.突變體若為1對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則再經誘變可恢復為敏感型 C.突變體若為基因突變所致,則再經誘變不可能恢復
17、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為敏感基因中的單個堿基對替換所致,則該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編碼肽鏈 解析:A項,突變體若為1條染色體的片段缺失所致,缺失后表現(xiàn)為抗性突變體,則可推測出除草劑敏感型的大豆是雜合子,缺失片段中含有顯性基因,缺失后即表現(xiàn)了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B項,突變體若為1對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則會導致控制該性狀的一對基因都丟失,經誘變后不可能使基因從無到有;C項,突變體若為基因突變所致,由于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所以經誘變仍可能恢復為敏感型;D項,抗性基因若為敏感基因中的單個堿基對替換所致,若該堿基對不在基因的前端(對應起始密碼)就能編碼肽鏈,肽鏈的長短變化需要根據(jù)突變后對
18、應的密碼子是否為終止密碼子來判斷。 答案:A 4.一只雌鼠的一條染色體上某基因發(fā)生了突變,使野生型(一般均為純合子)變?yōu)橥蛔冃?。讓該雌鼠與野生型雄鼠雜交,F(xiàn)1的雌、雄鼠中均有野生型和突變型。由此可以推斷,該雌鼠的突變?yōu)? ) A.顯性突變 B.隱性突變 C.Y染色體上的基因突變 D.X染色體上的基因突變 解析:由于這只野生型雄鼠為純合子,而突變型雌鼠有一條染色體上的基因發(fā)生突變,F(xiàn)1的雌、雄鼠中出現(xiàn)性狀分離,所以該突變基因為顯性基因,即該突變?yōu)轱@性突變,突變基因可能在常染色體上,也可能在X染色體上。 答案:A 基因重組及其與基因突變的比較(國考5年未考) (地方卷:20
19、18海南卷;2015海南卷;2014北京、上海卷;2013北京、四川、福建、山東、浙江卷) 【師說考問】 考問1 基因重組類型分析 (1)自由組合型: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隨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而發(fā)生重組(如下圖)。 (2)交叉互換型: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隨四分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而發(fā)生重組。 考問2 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項目 基因突變 基因重組 發(fā)生 時間 有絲分裂間期、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主要) 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 發(fā)生 原因 在一定的外界或內部因素作用下,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引起基因結構的改
20、變 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或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 適用 范圍 所有生物都可以發(fā)生 只適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細胞核遺傳 應用 通過人工誘變培育新品種 通過雜交育種使性狀重組,可培育優(yōu)良品種 結果 產生新基因,控制新性狀 產生新的基因型,不產生新的基因 聯(lián)系 通過基因突變產生新基因,為基因重組提供自由組合的新基因,基因突變是基因重組的基礎 考問3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在變異、進化及生物多樣性上的不同點 比較項目 基因突變 基因重組 生物變異 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 生物變異的重要來源 生物進化 為生物
21、進化提供原始材料 為生物進化提供豐富的原材料 生物多樣性 形成生物多樣性的根本原因 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題組跟進】 高考題組——研考向 基因重組相關基礎知識的考查 1.[2018·海南卷,14]雜合體雌果蠅在形成配子時,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相應片段發(fā)生對等交換,導致新的配子類型出現(xiàn),其原因是在配子形成過程中發(fā)生了( ) A.基因重組 B.染色體重復 C.染色體易位 D.染色體倒位 解析:生物體在形成配子時,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相應片段發(fā)生對等交換,導致位于非姐妹染色單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進行了重組,其變異屬于基因重組,A正確。
22、 答案:A 2.[2015·海南卷節(jié)選]回答下列關于遺傳和變異的問題: (1)高等動物在產生精子或卵細胞的過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會發(fā)生________。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可能會發(fā)生________,這兩種情況都可能導致基因重組,從而產生基因組成不同的配子。 (2)假設某物種的染色體數(shù)目為2n,在其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不同的細胞,甲、乙2個模式圖僅表示出了Aa、Bb基因所在的常染色體,那么,圖甲表示的是________(填“初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或“精細胞”),圖乙表示的是________(填“初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或“精細胞”)。 解析:
23、(1)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告訴我們,在生物體通過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隨著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組合;另外一種基因重組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四分體時期,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有時會隨著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換而發(fā)生交叉互換。(2)如圖所示,甲細胞中含有同源染色體,并且每條染色體上有姐妹染色單體,所以該細胞為初級精母細胞;乙圖無同源染色體,并且姐妹染色單體已經分開,所以為精細胞。 答案:(1)自由組合 交叉互換 (2)初級精母細胞 精細胞 綜合考查各種類型的基因重組及遺傳基本規(guī)律的關系 3.[北京卷]斑馬魚的酶D由17號染色體上的D基因編碼。具有純合突變基因(
24、dd)的斑馬魚胚胎會發(fā)出紅色熒光。利用轉基因技術將綠色熒光蛋白(G)基因整合到斑馬魚17號染色體上。帶有G基因的胚胎能夠發(fā)出綠色熒光。未整合G基因的染色體的對應位點表示為g。用個體M和N進行如下雜交實驗。 (1)在上述轉基因實驗中,將G基因與質粒重組,需要的兩類酶是________和________。將重組質粒顯微注射到斑馬魚________中,整合到染色體上的G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使胚胎發(fā)出綠色熒光。 (2)根據(jù)上述雜交實驗推測: ①親代M的基因型
25、是________(選填選項前的符號)。 a.DDgg b.Ddgg ②子代中只發(fā)出綠色熒光的胚胎基因型包括________(選填選項前的符號)。 a.DDGG b.DDGg c.DdGG d.DdGg (3)雜交后,出現(xiàn)紅·綠熒光(既有紅色又有綠色熒光)胚胎的原因是親代________(填“M”或“N”)的初級精(卵)母細胞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fā)生了交換,導致染色體上的基因重組。通過記錄子代中紅·綠熒光胚胎數(shù)量與胚胎總數(shù),
26、可計算得到該親本產生的重組配子占其全部配子的比例,算式為____________。 解析:(1)轉基因操作中將目的基因與運載體重組需兩種工具酶——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和DNA連接酶,用顯微注射法將重組DNA分子導入動物細胞,常選“受精卵”作為受體細胞,目的基因經轉錄、翻譯后方可實現(xiàn)表達,從而產生“綠色熒光蛋白”。(2)從題干中獲取信息,不難得知,M胚胎期無熒光,則基因型應該為D_gg,而N胚胎期發(fā)綠色熒光,則N的基因型應為D_G_,根據(jù)子代的性狀,能推出子代的基因型依次為D_G_、ddgg、D_gg、ddG_,從配子產生角度考慮(如ddgg個體,一定是雙親各能產生一個dg的配子)反推親代基因型,
27、則M應為Ddgg,D和g在同一條染色體上,d和g在同一條染色體上。N應為DdGg,而且D和G在同一條染色體上,d和g在同一條染色體上。(3)能生出ddG_的后代,根據(jù)M和N的基因型,其中M不能產生dG的配子,N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的等位基因發(fā)生了交叉互換,導致染色體上的基因重組,可以產生dG的配子,該親本產生的重組配子占全部配子的比例為重組配子/全部配子=4×(子代中紅·綠熒光胚胎數(shù)量/胚胎總數(shù))。 答案:(1)限制性核酸內切酶 DNA連接酶 受精卵 表達 (2)①b?、赽、d (3)N 非姐妹染色單體 4×(紅·綠熒光胚胎數(shù)/胚胎總數(shù)) 模擬題組——預
28、趨勢 基因重組的類型及意義 1.[經典模擬]下列關于基因重組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基因重組通常發(fā)生在有性生殖過程中 B.基因重組產生的變異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C.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發(fā)生重組 D.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可以發(fā)生重組 解析: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通過交叉互換發(fā)生重組,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通過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發(fā)生重組,D錯誤。 答案:D 2.[經典模擬]下列育種或生理過程中,沒有發(fā)生基因重組的是( ) 解析:將抗蟲基因導入棉花獲得抗蟲棉是通過基因工程實現(xiàn)的,基因工程所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組;花藥離體培養(yǎng)獲得單倍體植
29、株過程中發(fā)生的是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過程中發(fā)生了基因重組;初級精母細胞經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級精母細胞,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四分體時期可能發(fā)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交叉互換,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會出現(xiàn)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都屬于基因重組。 答案:B 易錯提醒 基因重組的三點提醒 (1)多種精子和多種卵細胞之間有多種結合方式,導致后代性狀多種多樣,但不屬于基因重組。 (2)雜合子自交,后代發(fā)生性狀分離,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的分離,而不是基因重組。 (3)“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轉基因技術等屬于廣義的基因重組。 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
30、的判別 3.[經典模擬]突變基因雜合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時,出現(xiàn)了如圖所示的染色體片段交換,這種染色體片段交換的細胞繼續(xù)完成有絲分裂后,可能產生的子細胞是( ) ①正?;蚣兒霞毎、谕蛔兓螂s合細胞 ③突變基因純合細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D 4.[2019·邯鄲市模擬]下圖表示某動物一個精原細胞分裂時染色體配對時的一種情況,A~D為染色體上的基因,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該變異發(fā)生在同源染色體之間故屬于基因重組 B.該細胞減數(shù)分裂能產生3種基因型的精細胞 C.C1D2和D1C2轉錄翻譯產物可能發(fā)生改變 D.C
31、1D2和D1C2可能成為C、D的等位基因 解析:該變異發(fā)生在非同源區(qū)段交換,故屬于染色體結構易位,A錯誤;該細胞減數(shù)分裂能產生3種基因型的精細胞,B正確;由于染色體片段的交換,導致C1D2和D1C2基因的結構發(fā)生變化,故C1D2和D1C2轉錄翻譯產物可能發(fā)生改變,C正確;C1D2和D1C2中增加或改變了某些堿基,由此產生了C、D的等位基因,D正確。 答案:A [師說技巧] “三看法”判斷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 (1)一看親子代基因型 ①如果親代基因型為BB或bb,則引起姐妹染色單體B與b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變。 ②如果親代基因型為Bb,則引起姐妹染色單體B與b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變或交叉
32、互換。 (2)二看細胞分裂方式 ①如果是有絲分裂中染色單體上基因不同,則為基因突變的結果。 ②如果是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單體上基因不同,可能發(fā)生了基因突變或交叉互換。 (3)三看細胞分裂圖 ①如果是有絲分裂后期圖像,兩條子染色體上的兩基因不同,則為基因突變的結果,如圖甲。 ②如果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圖像,兩條子染色體(同白或同黑)上的兩基因不同,則為基因突變的結果,如圖乙。 ③如果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圖像,兩條子染色體(顏色不一致)上的兩基因不同,則為交叉互換(基因重組)的結果,如圖丙。 課堂總結 網絡建構 [網絡建構] [答題必備] 1.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都是可遺傳變異的來源,原因是三者細胞內遺傳物質都發(fā)生了變化。 2.基因突變是由于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 3.基因突變是新基因產生的途徑,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是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 4.基因重組是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蛑亟M也是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對生物的進化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5.基因重組來源于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及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 10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