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1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專項對點練3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用版)2021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專項對點練3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專項對點練3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時間:30分鐘 分值:28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19分)
材料一:
夏曾佑以貓論虎之說其實與金圣嘆想象小說家“解衣踞地”作撲、掀、剪一樣,都無法解決打虎的知識性難題。從小說家的角度來看,正因為這是讀者無法印證的知識,所以才使他獲得了發(fā)揮的空間?!端疂G傳》“武松打虎”這個膾炙人口的精彩片段,所謂一撲、一掀、一剪的三段式打斗過程,與魯智深拳打鎮(zhèn)關西的三拳是異曲同工的,后者用油醬鋪、彩帛鋪、全堂水陸道場的生活知識喚起讀者的真實感,武松打虎則用人虎相搏同樣“事不過三”的過程感營造出一種匪夷所思的真實感,并成就了《水滸傳》寫極駭
2、人之事卻盡用極近人之筆的藝術魅力。
《西游記》也善于運用日常知識進行戲謔性描寫,以達到絕佳的娛樂效果。如第三十九回寫太上老君很不情愿地遞與孫悟空一粒金丹去救活烏雞國王,孫悟空接了金丹,就往口里丟,慌得老君揪住孫悟空,揝著拳頭。作者寫道:“原來那猴子頦下有嗉袋兒。他把那金丹噙在嗉袋里?!秉c出了孫悟空戲弄老君的生理特點亦即這一描寫的知識點。又如第六十八、六十九回在朱紫國的描寫,將中醫(yī)診脈、醫(yī)藥知識真假參半地糅合在一起,娛樂效果也極強。
當然,為了不影響小說的娛樂效果,一些小說家在納入知識性內容時,還會根據情節(jié)展開的需要進行適當的安排。也就是說,娛樂化的知識要素,不一定都是準確無誤的知識。關鍵是
3、,知識性不應成為娛樂性的障礙。而在一些小說中,我們也確實看到,知識的生硬或過度闌入,也可能會降低小說的“易讀性”和“可讀性”,進而降低小說的娛樂性。
(摘編自劉勇強《小說知識學:古代小說研究的一個維度》)
材料二:
賽珍珠以親身感受準確、貼切地闡明了這樣一種事實:“中國小說主要是為了讓平民高興而寫的。我用‘高興’一詞并不是只是指讓他們發(fā)笑,雖然那也是中國小說的目的之一。我指的是吸引和占有整個思想注意力。我指的是通過生活的畫面和那種生活的意義來啟發(fā)人們的思想。我指的是鼓舞人們的志氣,但不是憑經驗談論藝術,而是通過關于每個時代的人的故事,使人們覺得是在談他們自己?!迸c說教、解憂和勸諫都不同,
4、在民間,小說是人自然性情的流露和外化,能給人以快感,在認識、娛樂、教育、交際、陶冶、啟迪、審美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功效。她進一步從本質上提示了民間小說與圣賢哲人著述的相異點:“中國學者的態(tài)度終究未能壓制住故事在民間的‘生長發(fā)育’……文學這一樣式的發(fā)展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它是那么生機勃勃,貼近生活,著實讓人吃驚。中國人生哲學經典著作中的人物均是中國人自己所希望成為的模樣,換言之,那是理想的境界,而在故事和小說中,人們發(fā)現的才是真實的中國人。”這與黑格爾所謂欣賞者“按照自己的信仰、情感和思想在藝術作品里重新發(fā)現他自己,而且能和所表現的對象起共鳴”的理論表述有一定的相通之處。
(摘編自劉澍芃《賽珍珠論中國
5、傳統小說的社會功能》)
材料三:
可以說,娛樂性是中國小說與生俱來的美學特征,娛樂性并不能使小說思想更深刻、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與境界,但可以使小說更好看,更具可讀性,構成小說更豐富的內涵。即使在小說更多元發(fā)展的今天,娛樂性仍是一部優(yōu)秀的小說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然而,近百年來,中國的小說給人的整體感受是太沉重,作家背負的精神壓力太大,完全忘記了小說的娛樂精神。要么在急于批判現實中迷失自我,要么被世俗利益牽制,被低俗趣味蒙蔽。近些年,又呈現出小資化的寫作傾向,缺乏對來自土地、來自生活一線的、來自底層的鮮活生辣的生命狀態(tài)的書寫,而這恰恰是娛樂精神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導致了現在很多小說,無論作者
6、如何吹噓自己小說創(chuàng)作的高妙,盡管理論家如何去闡釋它的社會價值和美學意義,但普通老百姓并不買賬,這個事實,即便在我們著名作家中也并不少見。譬如莫言,獲得諾獎,按理應該是一時洛陽紙貴,然市場銷售并不好。我想,或許文學的娛樂精神的缺失,沒真正喚起底層的閱讀者的閱讀興趣,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吧。
(摘編自周明全《中國小說中的娛樂精神》)
★1.(分析概括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題)根據三則材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從創(chuàng)作角度看,作者利用讀者無法印證的知識獲得了發(fā)揮的空間,比如《西游記》中對朱紫國尋醫(yī)診脈的描寫。
B.賽珍珠認為,中國小說的主要社會功能是通過生活的畫面和那種生活的意義
7、來啟發(fā)人們的思想,鼓舞人們的志氣。
C.引述黑格爾所謂欣賞者在藝術作品里重新發(fā)現自己的理論佐證了賽珍珠“貼近生活”,描寫真實的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觀點。
D.在急于批判現實和被低俗趣味蒙蔽中,中國的小說給人的整體感受是太沉重,作家背負的精神壓力太大。
D [文中指“近百年來,中國的小說”,不是指全部中國小說。]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娛樂性在中國傳統小說中表現為善于運用日常知識進行戲謔性描寫,達到絕佳的娛樂效果。
B. 一些小說娛樂性降低可能是由于知識的生硬或過度闌入導致的“易讀性”“可讀性”降低。
C. 娛樂性是中國小說固有的美學特
8、征和不可或缺的要素,并使小說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
D. 文學娛樂精神缺失,不能喚起底層閱讀者的閱讀興趣,從而導致作品在市場上銷售不佳。
B [A項,以偏概全,原文指《西游記》。C項,錯在與原文矛盾,原文為“娛樂性并不能使小說思想更深刻、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與境界”。D項,文中是或然、推測,不是事實。]
3.下列說法中,不能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三觀點的一項是(3分)( )
A.“《神異經》中的《東荒經》中,東王公與仙女的投壺比賽,不僅是小說中最早寫到游戲的,整則小說讀下來也讓人忍俊不禁。”
B.“干寶輯錄、編纂《搜神記》時,干寶很明確地提出了小說要游心寓目——讓讀者得到閱讀快感,也明確指
9、出小說是給好事之士看的?!?
C.“莫里哀在《慳吝人》中塑造了守財奴阿巴貢的形象,作家通過對他的譏諷、嘲弄,否定了他的丑惡行為,襯托出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D.“韓愈的《毛穎傳》,寫的本是毛筆,但韓愈卻以游戲的態(tài)度、擬人化的筆法,把毛筆當人來寫,詳細考證了毛筆的祖籍、籍貫、身世?!?
C [材料三的觀點是“娛樂性是中國小說與生俱來的美學特征”,《慳吝人》是法國戲劇,而非中國小說,另外C項強調的是文學的審美功能,而非“娛樂性”。]
4.材料一在論證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說明。(4分)
10、
[答案] 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①舉例論證。舉《水滸傳》中“武松打虎”“魯智深拳打鎮(zhèn)關西”,《西游記》中“孫悟空戲太上老君”“朱紫國尋醫(yī)診脈”等例子,論證小說家利用讀者無法印證的知識,獲得了發(fā)揮的空間。②對比論證。以“知識的生硬或過度闌入”的一些小說與《水滸傳》《西游記》相對比,論證了小說要注重娛樂性,小說家在納入知識性內容時,要根據情節(jié)展開的需要進行適當的安排。
5.請結合材料,對當今時代恢復小說的娛樂精神提幾點建議。(6分)
11、
[答案]?、?從小說傳統看)借鑒傳統小說娛樂性經驗,知識要素也可以娛樂化。②(從創(chuàng)作內容看)小說要娛樂群眾,貼近生活,書寫鮮活的生命狀態(tài)。③(從創(chuàng)作理念看)避免創(chuàng)作功利化(“不要在急于批判現實中迷失自我,被世俗利益牽制,被低俗趣味蒙蔽”)。④(從讀者意識看)關注民眾的閱讀興趣,不要讓知識和教化束縛想象的手腳。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9分)
漢語博大精深、自成一體,在表達上有簡潔、生動、意蘊深長的
12、特點。不說古詩詞,單說日常用語就是如此。比如,單就一個“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為其難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區(qū)分,僅形容笑聲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撲哧”等區(qū)別。可以說,多樣的表達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著多彩生活。而善用語言,不僅可以更好地說出個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夠以百花齊放的語言實踐,營造豐富多元的文化氛圍。
然而,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76.5%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貧乏,主要表現在不會用復雜、微妙且精確的修辭,以及基本不會引用乃至創(chuàng)作詩句。正如網友所說,“有時候腦子里想一件事,無法很利索、飽滿地說出來”,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使用一套
13、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張的語氣詞,看似個性實則雷同,既鈍化了豐富多彩的表達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滯了吐故納新的文化積累。
是我們的語言貧乏了嗎?并不盡然。從存量上來說,我們的詞匯、句子、典故等語料的多少,可能并沒有太大變化。從增量上說,網絡語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與其說語言貧乏,不如說是表達上的一種偏愛。語言嬗變的風向,也是時代發(fā)展的走向?;ヂ摼W時代爭分奪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簡潔的表達。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讓同質化信息唾手可得,隨手復制粘貼稱得上高效。網絡語言所創(chuàng)造的大量流行詞、新句式、新修辭,在簡化語言的同時也為其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和時代感。因此,古詩成語也好,網絡用語也罷,都是表情達意
14、的方式,都蘊含著語言的力量。
語言的活力來自常用常新。在一個新詞匯層出不窮的時代,準確說出所思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詞匯更有價值。很多時候,網絡用語盛極一時,真正擁有生命力的語言總會在時間的沉淀下大浪淘沙。只有直面內心感受的差異化表達,才能生機勃勃、經久不衰,造就語言的經典。
更進一步看,身處網絡時代和自媒體時代,我們或許更需要“咬文嚼字”。一段時間以來,從教科書上的“姥姥”“外婆”的稱謂之爭,到“遠上寒山石徑斜”“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等詩詞的古音討論,如今的語言生活空前活躍也空前復雜。在語言的吐故納新中,映射著傳統與現代的激蕩、文化與生活的互動。如何對待語言、如何更好表達,其實也是如何善待
15、文化、善待生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用豐富的表達去認清自我、認識生活,在創(chuàng)新與守正的辯證中感悟過去、探索未來,語言的河流就會奔騰不息,交流與溝通就能心心相印。
(摘編自盛玉雷《善用我們的語言寶庫》)
6.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博大精深的漢語,可以多樣地表達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多彩生活。
B.流行的新詞匯即使經過實踐的考驗和時間的沉淀,也很難成為語言的經典。
C.從稱謂之爭、古音討論中,我們看到了傳統與現代的激蕩、文化與生活的互動。
D.用豐富的語言去承載文化,用豐富的表達去認清自我、認識生活就是善待語言。
B [根據原文第四段可知,“很難
16、成為語言的經典”說法錯誤。]
7.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第二段采用了例證、對比等論證手法,意在論證語言的“鈍化”現象。
B第三段從存量、增量的角度,論證了我們當今的語言并不貧乏的觀點。
C.文章是按照從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來論證的,層層遞進,邏輯性強。
D.文章辯證地論述了當今層出不窮的新詞匯在交際上的積極和消極作用。
A [第二段沒有使用對比論證的方法。]
★8.(分析概括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題)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新詞匯一方面豐富了語言的存量,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阻滯了吐故納新的文化積累。
B.網絡用語之所以能夠存活甚至廣為流傳,是因為其擁有經久不衰的強大的生命力。
C.能直面內心感受的差異化表達的語言,才能經得起時間的沉淀,煥發(fā)勃勃生機。
D.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因此,善待語言、更好表達,就是善待文化、善待自己。
C [A項,“豐富了語言的存量”錯誤,原文是“從增量上說,網絡語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另外,也不是“新詞匯”“阻滯了吐故納新的文化積累”。B項,“經久不衰”于文無依據。D項,“善待自己”應為“善待生活”。]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