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下冊 第3單元 第3章 第1節(jié) 物質運輸?shù)妮d體(第1課時)教案1 (新版)濟南版(通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生物下冊 第3單元 第3章 第1節(jié) 物質運輸?shù)妮d體(第1課時)教案1 (新版)濟南版(通用)(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物質運輸?shù)妮d體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通過對演示實驗的觀察和分析,說出血液的組成成分和功能(重點)
②使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嘗試描述紅細胞和白細胞和血小板的形態(tài)結構。(難點)
課前準備:
準備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的材料、用具。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及時間安排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課
1分鐘
課件展示圖片:(繁忙的運輸線,穿梭的公路運輸,保障了人員、貨物的往來運輸。)
導入語:現(xiàn)實生活中需要交通運輸,滿足人員及貨物往來的需要。人體作為一個統(tǒng)一的生命體,是否也需要有這樣的運輸線來完成人體內物質
2、的運輸呢?
第三章 人體內的物質運輸
(展示心臟和血管分布圖)
師:心臟和遍布全身大大小小的血管,共同構成了人體內的物質運輸線,其內流動著血液。
第一節(jié) 物質運輸?shù)妮d體—血液
觀看圖片,體會運輸線的重要性。
產(chǎn)生疑問:人體內是否也存在著運輸線?
整體認識心臟和血管在全身的分布,初步認識運輸線的組成。知道血液是物質運輸?shù)妮d體。
本節(jié)課是本章的第一節(jié),所以要首先進行單元導入。利用繁忙的運輸線,來類比人體內的物質運輸線,學生更容易理解。
用血管和心臟的分布圖來展示人體內的運輸線,是學生初步認識物質運輸?shù)钠鞴儆尚呐K和血管組成,同時很自然的過渡到運輸線內流
3、動的是血液,血液是物質運輸?shù)妮d體。
創(chuàng)設情境
提出問題
2分鐘
創(chuàng)設情境:對于血液,同學們并不陌生,請大家談一談對血液的認識。你還想知道哪些有關血液的知識?
提出問題: 血液為什么是紅色的?血液里面有什么?血液對人體有何作用?
過渡: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生1:血液是紅色的液體,血流出體外就干了。
生2:生病了就要抽血化驗。
生3:我想知道血液為什么是紅色的?
生4:我想知道血液里面有什么?
生5:我想知道人生病了為什么要做化驗血液檢查?
讓學生結合平時的生活體驗,暢談自己對血液的認識,激發(fā)情趣,同時會產(chǎn)生疑問,要想解決疑問
4、,就要學習本節(jié)課的相關知識,從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新知探究。
觀察思考
獲取真知
12分鐘
演示實驗:觀察血液的分層現(xiàn)象
1.指導閱讀課文,本實驗的目的要求是什么?材料用具有哪些?方法步驟如何?
2.教師演示實驗:
(1)取兩支相同的試管,分別編號為甲、乙。
(2)在甲試管內加入少量質量分數(shù)為5%的檸檬酸鈉溶液,乙試管中不加任何物質。
(3)用注射器從雞體內分別抽取10ml血液,分別注入甲、乙試管中,輕輕搖動幾次。靜置一段時間后,觀察現(xiàn)象。
5、
3.組織學生小組討論:
(1)想一想,為什么甲試管中要加入檸檬酸鈉溶液?
(2)靜置一段時間后,你觀察到甲、乙試管中分別出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
(3)仔細觀察甲試管,分成了幾層?顏色如何?所占的體積如何?
(4)你認為血液可能有幾部分組成?
過渡:同學們觀察和分析的很正確,那么血液究竟是由什么組成的?各組成成分的功能又是什么?我們繼續(xù)探究。
認真閱讀實驗目的要求、材料用具。
認真看老師進行實驗操作,了解實驗步驟。
邊觀察,邊思考。
學生小組討論,嘗試回答:
(1)防止血液凝固。
(2)甲出現(xiàn)分層現(xiàn)象,乙試管出現(xiàn)凝固現(xiàn)象。
6、
(3)甲內的血液分成2層,大約各占一半。
(4)血液可能有兩部分組成,液體的部分和固體的部分。
熟悉實驗步驟。此處設計了2個實驗——血液的凝固現(xiàn)象和分層現(xiàn)象,目的是使學生認識正常情況下從體內流出血液會凝固,這一點恰與生活經(jīng)驗一致,而血液的分層現(xiàn)象是因為加入了檸檬酸鈉的緣故,是為了研究的需要。
設計這4個討論題,能讓學生對實驗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和分析,主動獲取知識。
自主學習
點撥建構
8分鐘
?知識點:血液的組成
1.指導學生自主閱讀44頁課文和相關鏈接,思考問題:
(1)血液由那兩部分組成?所占體積為多少?
7、
(2)血漿的組成成分有哪些?其功能如何?
(3)血細胞分為哪三種?
(4)為什么說血液是“流動的組織”?
(5)剛才演示實驗中,兩支試管的血液都出現(xiàn)了淡黃色的液體,他們有何不同呢?
2.精講點撥:血液凝固后,血塊周圍析出的淡黃色液體不是血漿,而是血清,血清中含有血漿蛋白、脂肪、葡萄糖、激素、維生素等,對人體的免疫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過渡:通過以上學習,我們知道了血漿的成分和功能,那么血細胞分成幾種?有什么功能?讓我們繼續(xù)探究。
自主閱讀課文,思考并回答問題:
生1: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漿占55%。
生2:血漿的主要成分是水,占90%以上,其余為蛋白質、
8、葡萄糖、無機鹽等。血漿運載血細胞,運輸營養(yǎng)物質和廢物。
生3:血細胞分為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生4: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是一種組織,主要成分是水,因此可以流動。
生5:甲試管中的是血漿,體積較多,乙試管是血清,體積較少。
認真聽講,了解血漿和血清的區(qū)別。
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設計5個導學問題,指導學生帶著任務邊閱讀、邊思考、邊解答,主動獲取知識。
在此利用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區(qū)分血漿和血清,也是對后面的達標測試題指導。
小組合作
實驗探究
14分鐘
分組實驗: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1.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
9、,了解本實驗的目的要求,敘述實驗方法步驟。
2.指導學生小組合作,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先用低倍鏡找到血細胞,再換用高倍鏡觀察。
3.在顯微鏡下辨認紅細胞、白細胞,并比較它們的形態(tài)特點和數(shù)量。
4.組織學生小組間匯報交流:
(1)顯微鏡視野中數(shù)量最多的血細胞是哪一種?不容易找到的是哪一種?為什么?
(2)你們是怎樣區(qū)分三種血細胞的?嘗試描述他們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
5.指導學生列表比較三種血細胞的特點。
血細胞
形態(tài)
結構
數(shù)量
紅細胞
較小,雙面
凹圓餅狀
無細
胞核
最多
白細胞
最大
球形
有細
胞核
最少
血小板
最
10、小
不規(guī)則
無細
胞核
較少
過渡:從實驗中我們得知,三種血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數(shù)量都有所不同的,那么三種血細胞對人體各有什么功能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認真閱讀課文,熟悉實驗目的要求和步驟。
小組合作,規(guī)范操作顯微鏡,找到清晰的物像,對照圖3.3-2嘗試區(qū)分三種血細胞。
小組代表匯報:
一組:視野中最多的是紅細胞,圓餅狀,中央凹陷。
二組:白細胞的個體最大,有細胞核。
三組:白細胞不容易找到,因為數(shù)量少。
四組:血小板的個體最小,形狀不規(guī)則,沒有細胞核。
梳理實驗中獲取的知識,完成表格。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升華過渡,主要培
11、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實驗的能力。
通過小組匯報交流,來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小組之間的互動
指導學生完成表格,對所學知識的進行整理,運用比較的方法記憶三種血細胞的特點。
歸納提升
遷移應用
3分鐘
1.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學了哪些知識?有哪些收獲?
2.解決問題: 人體在大量出汗或嚴重腹瀉的情況下,血液中主要丟失了什么成分?通常用何方法補充丟失的成分?
結束語: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實驗的方法,對血液的組成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什么血液是紅色的?血細胞有什么功能?這些疑問我們將在在下一節(jié)課中尋求答案。
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
12、討論、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回顧課前提出的問題,哪些解決了,哪些有待于下節(jié)課解決,做到心中有數(shù),期待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和探究。
梳理反思所學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實際問題,鞏固了知識,學會了應用。
對課前學生呢個提出的問題進行總結,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達標測試
布置作業(yè)
5分鐘
A級:
1.將新鮮的血液分別放入A、B、C、D四支試管中,C、D兩支試管中放入抗凝劑。下圖是靜置24小時后的結果,其中正確的是( )
2. 取5毫升新鮮血液,立即注入盛有5%檸檬酸鈉溶液的量筒中,輕輕振蕩量筒,靜置數(shù)
13、小時后,出現(xiàn)如圖所示現(xiàn)象,請根據(jù)實驗的方法步驟和圖中所示現(xiàn)象回答:
(1)量筒里放入檸檬酸鈉的目是 。
(2)量筒中出現(xiàn)了 ? 現(xiàn)象。
上層是_______色,下層是____色
(3)本實驗證實了血液的成分包括 和 兩部分。
(4)血漿的主要成分是_____,還有一些_________________。血漿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
(5)血細胞分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種。
B類:
A
B
3. 右圖為用顯微鏡觀察血涂片時視野中的圖像,請據(jù)圖回答:
B
C
(1)圖中A所示的細胞體積最大,且與C
14、所示細胞相比,細胞中有________,故該細胞是_________。觀察該細胞時,要調節(jié)光圈,使顯微鏡的視野變______
(2)視野中數(shù)目最多的是[ ]______ ,其形態(tài)__________狀,無_______。
(3)圖中的B表示的是________,其形態(tài)結構特點是____________。
答案:
1.D
學生獨立自主完成,課堂檢測及時互糾。
2.答案
(1)防止血液凝固
(2)分層 淡黃色
深紅色
(3)血漿 血細胞
(4)水 蛋白質、葡萄糖和無機鹽等
(5)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15、
注意答題速度和規(guī)范。
養(yǎng)成改錯的習慣。
3答案:
(1) 細胞核 白細胞
暗
(2)[C] 紅細胞
呈雙面凹的圓餅狀
無細胞核
(3)血小板
個體最小,無細胞核、形狀不規(guī)則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明確的完成目標。
通過練習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鞏固和的理解。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節(jié)內容是《人體內的物質運輸》的開篇,為以后三節(jié)內容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本節(jié)課主要通過一個演示實驗和一個分組實驗,幫助學生認識血液的組成和血細胞的種類及特點,培養(yǎng)學生熟悉使用顯微鏡
16、的技能。對整節(jié)課做以下幾方面的反思:
反思一:導入新課后,我首先讓學生暢談對血液的認識,學生結合平時的生活體驗,暢談自己對血液的認識,同時也提出了問題:血液為什么是紅色的?血液里面有什么?血液對人體有何作用等,帶著這些問題進入新知探究,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在新知學完后,再反饋解決問題,心中的疑問便迎刃而解了。
反思二:在演示實驗的處理上,我做了一些改進,增添了一個血液凝固現(xiàn)象的觀察,引導學生對比“血液分層現(xiàn)象”和“血液凝固現(xiàn)象”,感性認識血液的兩種狀態(tài),同時為下面學習血漿和血清的知識做了準備,如果將試管放在冰箱里,在學習血紅蛋白的特性時,還可以使用,準備一次實驗可以多次使用,節(jié)省了實驗準
17、備的材料和時間。
反思三:在學生分組實驗時,我首先指導學生熟知實驗目的和要求、方法步驟、顯微鏡使用應注意的事項,然后分組合作實驗,觀察后,自主小組間匯報交流,讓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升華過渡,主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實驗的能力。在實驗過程中我走下講臺,參與到小組內部,組織學生觀察,進行師生互動。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另外,通過小組匯報交流,來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小組之間的互動。
不足之處: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顯微鏡的使用還是比較陌生,經(jīng)過老師的指導后,大多數(shù)小組能夠觀察到紅細胞,但白細胞很難找到,血小板也不易觀察到,實驗效果并不理想,最后,依據(jù)教材中的圖3.3-2,才能指導學生列表比較三種血細胞的特點。今后,應加強學生對顯微鏡的操作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