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shù)學(xué) 第2章 點(diǎn)、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 2.3.3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性質(zhì) 2.3.4 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zhì)教材梳理素材 新人教A版必修2(通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高中數(shù)學(xué) 第2章 點(diǎn)、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 2.3.3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性質(zhì) 2.3.4 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zhì)教材梳理素材 新人教A版必修2(通用)(5頁珍藏版)》請?jiān)谘b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3.3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性質(zhì) 2.3.4 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zhì)
皰丁巧解牛
知識·巧學(xué)
一、直線與平面垂直的性質(zhì):垂直于同一平面的兩條直線平行.
符號語言:a⊥α,b⊥α a∥b.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性質(zhì)可以作為線線平行的判定定理.同時有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平行,那么這條直線上各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相等.
二、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兩個平面垂直,則一個平面內(nèi)垂直于交線的直線與另一個平面垂直.
符號語言:α⊥β,α∩β=l,aβ,a⊥la⊥β.
只要有兩個平面垂直,那么向交線作垂線便得線面垂直,進(jìn)一步更有線與線的垂直.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zhì)相互結(jié)合,為
2、證明線線垂直、線面垂直提供了更多的技巧.
簡言之:面面垂直,則線面垂直.
三、線線、線面、面面垂直關(guān)系的轉(zhuǎn)化:
運(yùn)用兩個平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時,一般需作輔助線,基本作法是過其中一個平面內(nèi)一點(diǎn)作交線的垂線,這樣把面面垂直轉(zhuǎn)化為線面垂直或線線垂直.
平面與平面的垂直,一般將直線與直線垂直、直線與平面垂直三者結(jié)合在一起.
問題·探究
問題1 在一個工件上同時鉆很多孔時,常用多頭鉆,多頭鉆桿都是互相平行的.在工作時,只要調(diào)整工件表面和一個鉆桿垂直,工件表面就和其他鉆桿都垂直,為什么?
探究:根據(jù)兩平行線中有一條垂直于一個平面,則另一條也垂直于此平面,可推出若干平
3、行桿都和工件表面垂直.
問題2 應(yīng)用兩平面垂直的性質(zhì)證題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探究: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三個:(1)兩個垂直的平面;(2)兩垂直平面的交線;(3)在其中一個平面內(nèi)作垂直于交線的直線.
典題·熱題
例1 如圖2-3-12,在△ABC中,∠BAC=60°,線段AD⊥平面ABC,AH⊥平面DBC,H為垂足.
圖2-3-12
求證:H不可能是△BCD的垂心.
思路解析:證明“不可能”無法下手,從反面“可能”考慮,用反證法.
證明:假設(shè)H是△BCD的垂心,則BH⊥CD.
∵AH⊥平面DBC,DC平面DBC,∴AH⊥DC.
∵AH∩BH=H,∴CD⊥平面A
4、BH.
又AB平面ABH,∴AB⊥CD.
∵AD⊥平面ABC,AB平面ABC,∴AD⊥AB.
由于AD∩CD=D,
∴AB⊥平面ACD.
∵AC平面ACD,
∴AB⊥AC.
這與已知中∠BAC=60°相矛盾.
∴假設(shè)不成立.故H不可能是△BCD的垂心.
誤區(qū)警示 證明“不可能”“至多”“至少”“沒有”“不等”等類型的問題,直接證明不好入手,通常采用反證法.要掌握反證法證題的基本步驟.
例2 如圖2-3-13,在四面體ABCD中,若AB⊥CD,AD⊥BC,求證:AC⊥BD.
圖2-3-13
思路解析:要證線線垂直,可先證線面垂直,進(jìn)而由線面垂直
5、的定義(或性質(zhì))得出線線垂直.
證明:過A作AO⊥平面BCD,垂足為O,
則AO⊥CD.
∵AB⊥CD,AO∩AB=A,∴CD⊥平面ABO.
∵BO平面ABO,∴CD⊥BO.
同理,BC⊥DO.
則O為△BCD的垂心,
∴CO⊥BD.
∵AO⊥BD,CO∩AO=O,
∴BD⊥平面ACO.
又∵AC平面ACO,∴AC⊥BD.
深化升華 從本例可以進(jìn)一步體會線面位置關(guān)系的相互轉(zhuǎn)化在解(證)題中的作用.
例3 如圖2-3-14,空間四邊形PABC中,PA、PB、PC兩兩相互垂直,∠PBA=45°,∠PBC=60°,M為AB的中點(diǎn).(1)
6、求BC與平面PAB所成的角;(2)求證:AB⊥平面PMC.
圖2-3-14
思路解析:此題數(shù)據(jù)特殊,先考慮數(shù)據(jù)關(guān)系及計(jì)算、發(fā)現(xiàn)解題思路.
證明:∵PA⊥PB,∴∠APB=90°.
在Rt△APB中,∵∠ABP=45°,設(shè)PA=a,
則PB=a,AB=.∵PB⊥PC,在Rt△PBC中,
∵∠PBC=60°,PB=a,∴BC=2a,PC=.
∵AP⊥PC,∴在Rt△APC中,AC==2a.
(1)∵PC⊥PA,PC⊥PB,∴PC⊥平面PAB.
∴BC在平面PAB上的射影是BP,
∠CBP是CB與平面PAB所成的角.
∵∠PBC=60°,∴BC與平面
7、PBA所成的角為60°.
(2)由上知,PA=PB=a,AC=BC=2a,
∴M為AB的中點(diǎn),則AB⊥PM,AB⊥CM.
∴AB⊥平面PCM.
深化升華 本題關(guān)鍵要清楚線面的垂直關(guān)系,線面角的定義,通過數(shù)據(jù)特點(diǎn),發(fā)現(xiàn)解題捷徑.
例4 如圖2-3-15,已知平面PAB⊥平面ABC,平面PAC⊥平面ABC,AE⊥平面PBC,E為垂足.
(1)求證:PA⊥平面ABC;
(2)當(dāng)E為△PBC的垂心時,求證:△ABC是直角三角形.
圖2-3-15
思路解析:已知條件“平面PAB⊥平面ABC,…”,使我們想到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便有如下解法.
證明:(1)在平面ABC內(nèi)取一
8、點(diǎn)D,作DF⊥AC于F.
平面PAC⊥平面ABC,且交線為AC,
∴DF⊥平面PAC.
∵PA平面PAC,∴DF⊥AP.
作DG⊥AB于G.同理,可證DG⊥AP.
DG、DF都在平面ABC內(nèi),
∴PA⊥平面ABC.
(2)連結(jié)BE并延長交PC于H.
∵E是△PBC的垂心,∴PC⊥BE.
又已知AE是平面PBC的垂線,∴PC⊥AB.
∴PC⊥面ABE.∴PC⊥AB.
又∵PA⊥平面ABC,∴PA⊥AB.
∴AB⊥平面PAC.∴AB⊥AC,
即△ABC是直角三角形.
方法歸納 (1)已知兩個平面垂直時,通常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
9、過其中一個平面內(nèi)的一點(diǎn)作交線的垂線,則此直線垂直于另一個平面.于是面面垂直轉(zhuǎn)化為線面垂直.由此得到結(jié)論:兩個相交平面同時垂直于第三個平面,則它們的交線也垂直于第三個平面.
(2)的關(guān)鍵是要靈活利用(1)題的結(jié)論.
例5 已知平面α∩平面β=直線a,α、β同垂直于平面γ,又同平行于直線b,如圖2-3-16,求證:(1)a⊥γ;(2)b⊥γ.
思路解析:由求證想判定,欲證線面垂直可轉(zhuǎn)證線線垂直或面面垂直.由已知想性質(zhì),面面垂直必能得到線面垂直.
證明:(1)設(shè)α∩γ=AB,β∩γ=AC,在γ內(nèi)作直線PM⊥AB,PN⊥AC.
圖2-3-16
∵γ⊥α,∴PM⊥α.
10、而aα,∴PM⊥a.
同理,PN⊥a.又PMγ,PNγ,
∴a⊥γ.
(2)在直線a上任取一點(diǎn)Q,過b與Q作一個平面交α于直線a1,交β于直線a2.
∵b∥α,∴b∥a1.
同理,b∥a2.又∵a1、a2都過點(diǎn)Q且平行于b,
∴a1與a2重合.又a1α,a2β,∴a1與a2重合且是α、β的交線,重合于a.
∵b∥a1,∴b∥a.∵a⊥γ,∴b⊥γ.
深化升華 證明線面垂直不僅可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也可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
例6 等邊△ABC的邊長為a,沿平行于BC的線段PQ折起,使平面APQ⊥平面PBCQ,設(shè)點(diǎn)A到直線PQ的距離為x,AB的距離為d.
11、
(1)x為何值時,d2取得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2)若∠BAC=θ,求cosθ的最小值.
思路解析:要注意作出正確的圖形,構(gòu)造恰當(dāng)?shù)暮瘮?shù)模型.
解:(1)圖2-3-17(1)為折疊前的對照圖,圖2-3-17(2)為折疊后的空間圖形.
(1) (2)
圖2-3-17
∵平面APQ⊥平面PBCQ,AR⊥PQ,∴AR⊥平面PBCQ.
∴AR⊥RB.
BR2=BD2+RD2=()2+()2,AR2=x2.
故d2=BR2+AR2=().
∴當(dāng)x=時.
12、
d2取得最小值.
(2)∵AB=AC=d,BC=a,
∴在等腰△ABC中,由余弦定理得cosθ=,
即cosθ=.當(dāng)d2=時,cosθ取得最小值.
方法歸納 (1)一般地,求最值問題首先要得到目標(biāo)函數(shù)(求誰的最值,即推誰為目標(biāo)函數(shù),如本題中的d2和cosθ),然后再借助于函數(shù)求最值的方法(如配方法、平均值法、判別式法、三角法、反函數(shù)法及構(gòu)造法等).
(2)求角度問題、求距離問題是立體幾何中的兩大類計(jì)算題,它從數(shù)量關(guān)系上刻畫空間圖形位置關(guān)系.立體幾何中涉及到的距離有七種:兩點(diǎn)間的距離、點(diǎn)到直線的距離、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平面內(nèi)兩平行線間的距離、兩條異面直線間的距離(不作研究,了解即可)、與平面平行的直線到平面的距離、兩平行平面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