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夏津?qū)嶒炛袑W七年級語文上冊 25 河中石獸(第1課時)教學案 (新版)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山東省德州市夏津?qū)嶒炛袑W七年級語文上冊 25 河中石獸(第1課時)教學案 (新版)新人教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5 河中石獸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掃清文中的字詞障礙,熟悉課文內(nèi)容
2、積累文言實詞,培養(yǎng)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積累文言實詞,培養(yǎng)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學法指導:自主、朗讀、合作、探究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導入:這個故事啟發(fā)我們:遇事要動腦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的因素,盡可能少鬧那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學家一樣的笑話。讓我們一起走近文本吧!
一:檢查預習。
1、給下面加線的字注音。
山門圮于河(pǐ) 棹數(shù)小舟(zhào) 曳鐵鈀 (yè) 為暴漲攜之去(zhǎn
2、g) 嚙沙為坎穴(niè) 石必倒擲坎穴中(zhì) 溯流逆上(shuò)
2.解釋下面句中加線的詞。
(1)一寺臨河干?臨:_靠近___干:岸__
(2)山門圮于河?圮:_倒塌
(3)閱十余歲?閱:_經(jīng)歷__________歲:__年___
(4)爾輩不能究物理?究:__推究,推理___
3.翻譯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譯:____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沖走呢?
(2)然則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譯:__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難道可以根據(jù)一點道理就可以主觀臆斷
3、嗎?
4、了解作者:紀昀(1724~1805)清代學者、文學家。字曉嵐,一字春帆。直隸獻縣(今屬河北)人。乾隆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死后謚文達。
紀昀學問淵博,長于考證訓詁。乾隆間輯修《四庫全書》,他任總纂官,并主持寫定《四庫全書總目》200卷,論述各書大旨及著作源流,考得失,辨文字,為代表清代目錄學成就的巨著。
二:問題導學。
1.文中講到了哪幾種尋找石獸的方法?他們各自的根據(jù)是什么?
答:三種:一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認為石獸會順流而下。二是就在原地找,理由是石獸會漸沉漸深。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沖激,石獸反而會溯流而上。
2.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答:事物的變化是很多的,不能憑主觀臆斷去判斷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