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全冊 第十一章 第三節(jié) 探索宇宙教案 (新版)滬科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八年級物理全冊 第十一章 第三節(jié) 探索宇宙教案 (新版)滬科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三節(jié) 探 索 宇 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人類探索太陽系及宇宙結構的歷程。
2.認識到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將不斷深入。
過程與方法
通過人類對宇宙探索歷程的展示,認識到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將不斷深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展示人類對宇宙探究的歷程,培養(yǎng)追求科學、探索宇宙的態(tài)度。
【重點難點】
重點:
了解人類是怎么探索宇宙的。
難點:
通過人類對宇宙探索歷程的展示,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追求、認識宇宙的科學態(tài)度、探索宇宙的科學精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有關宇宙的圖片、照片、錄像資料、文字資料。
學生準備:學案、課前通過各種有效的渠道收集有
2、關宇宙的信息。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大家都喜歡看西游記嗎?西游記中孫悟空在天宮中的很多故事真是精彩,讓我們大家百看不厭。這就是古人對太空世界的一種精彩的描繪,說明了古人也想了解神秘的宇宙。
2.講述:無邊無際的宇宙,它究竟藏著多少奧秘?在人們的眼里,好像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從古至今,與生俱來的好奇心驅使著人類不斷地探索著宇宙,希望能夠更清楚地認識宇宙的真面貌。
3.提問:你認為探索宇宙的困難有哪些?
4.學生交流。
5.教師小結并指出,這節(jié)課我們大家一起去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一)指導學生認識人類對宇宙的探索
1.了解古人對
3、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1)講述:很早很早以前,人們就想知道地有多寬,天有多大,宇宙是怎樣構成的。
(2) 提問:自古以來,人們對浩瀚的宇宙充滿了神奇與幻想,在科學技術不發(fā)達的遠古時代,人們通過編傳哪些神話、傳說來寄托他們對宇宙的向往和追求?
(引導學生討論:古代的人根據(jù)什么天文現(xiàn)象,編傳了這些神話傳說?)
(3)盤古開天辟地:古人對天地產(chǎn)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藥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間的陰影。
女媧煉石補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陽的東升西落,對光明的向往。
(4)談話:這些神話也反映了古人對宇宙的迫切了解與探索宇宙的強烈愿望。在這種強
4、烈愿望的驅使下,人們想用智慧把目光射向宇宙,從而望遠鏡就誕生了。
2.介紹望遠鏡:
(1)要求學生自讀課文,小組交流、匯報人類從肉眼觀察——第一架望遠鏡——各種現(xiàn)代望遠鏡的發(fā)展歷史,尤其展示現(xiàn)代望遠鏡的先進功能及特點。
①天文望遠鏡;②光學望遠鏡;③射電望遠鏡;④太空望遠鏡。
(2)講述:1610年1月10日,伽利略用第一架望遠鏡觀察到了很多肉眼看不到的情況,其中有一項特別重要的發(fā)現(xiàn),那就是他看到了在木星周圍有4顆衛(wèi)星圍著它轉動。這一發(fā)現(xiàn)有力地證明了哥白尼的學說是正確的,地球確實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所有的天體都是圍繞地球轉動的。望遠鏡使人們初步認識了太陽系,隨著設備的更新和技術的提高,
5、人們又觀察到更遠的天體。
(3)介紹現(xiàn)代的望遠鏡:①天文望遠鏡(多媒體展示天文望遠鏡的圖片)。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望遠鏡的制造越來越先進,口徑也越來越大,人們也能夠看得越來越遠。最大的望遠鏡的口徑可達到4 m多。②射電望遠鏡(多媒體展示射電望遠鏡的圖片)。電磁波發(fā)現(xiàn)之后,人們又發(fā)明了射電望遠鏡,這種望遠鏡可以看100億光年之外的星體。③介紹哈勃太空望遠鏡(多媒體展示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相關內(nèi)容)。隨著人們對宇宙研究的深入,人們的足跡也走出了地球,走入了太空。1990年4月25日,美國把一架以天文學家哈勃命名的空間望遠鏡送入太空,它能觀測到150億光年外的天體。
(介紹“光年”的含義:由于使用了望遠
6、鏡,人們看到了遠處的各種星體,發(fā)現(xiàn)星體之間的距離非常大,用地球上的長度單位來計算很不方便,于是人們就用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路程作為星體之間的長度單位。光每秒鐘走30萬千米,一年走94 608億千米。)
3.介紹運載火箭:
(1)談話:隨著時光的流逝,人們不滿足于在地面觀測,更想沖出地球,飛向宇宙近距離探個究竟。一個可喜的消息傳來了——人類沖出了地球,這個夢想經(jīng)過幾代人的努力,終于實現(xiàn)了。
(2)提問:人們憑借什么沖出地球的呢?(運載火箭)下面就讓我們共同來看一看火箭的發(fā)展史。
要求學生自讀課文,小組交流、介紹火箭的發(fā)展史,重點介紹多級火箭的結構及發(fā)射過程,教師進行整理。
4.介紹航天器:
7、
(1)講述: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能永遠躺在搖籃里?,F(xiàn)代航天運載火箭和航天器將人們帶進了嶄新的航天時代,讓人們有機會探索更加遙遠的宇宙深處,了解到更多有關宇宙的信息。剛才我們了解了運載火箭的發(fā)展史,那么人類又是用什么來探測宇宙信息的呢?(學生自由交流,教師整理)
航天器:國際空間站和航天飛機、衛(wèi)星、宇宙飛船及各種探測器。
(2)教師補充介紹:人造衛(wèi)星是利用火箭發(fā)射、圍繞地球轉動的飛行器,在人造衛(wèi)星上安裝各種觀測儀器,既可以觀測地球上的情況,又可以觀測宇宙空間的情況。目前,只有少數(shù)國家能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我國近些年來,已成功地發(fā)射了很多顆衛(wèi)星,并且能使它們自動返回地球。宇宙飛船和航天飛機
8、都是以火箭作動力的載人宇宙飛行器,人們乘坐它可以飛往更遠的宇宙空間去觀察,甚至可以登上其他星球?,F(xiàn)在,人們已經(jīng)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將來還會登上其他星球。通過這些現(xiàn)代化手段,人們探索到很多宇宙的秘密。
(3)討論:人們對宇宙的認識為什么能不斷發(fā)展?(一是人們前仆后繼、一代一代的苦苦探索,二是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不斷為人們的探索提供了新工具。)
5.認識探索太空的英雄:
(1)講述:在探索太空的歷程中,我們應該銘記這樣一些名字,他們冒著生命危險 ,踏上太空探險之旅,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太空英雄。
(2)根據(jù)學生介紹太空英雄,用多媒體逐次播放:
萬戶——加加林——阿姆斯特朗(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
9、遇難的太空英雄)——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景海鵬、劉伯明
(萬戶:是世界上第一個用火箭作動力飛行的人。美國火箭學家赫伯特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噴氣發(fā)動機》一書中提到:“約14世紀末,有一位中國的官吏叫萬戶,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裝上47枚當時能買到的最大火箭,把自己捆綁在椅子的前邊,兩只手各拿一只大風箏,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時點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進的力量,加上風箏上升的力量飛向前方。后來“萬戶飛天”的故事以各種形式被廣泛引用,在德國、英國等火箭專家的一些著作中,也提到了此事。在20世紀70年代的一次國際天文聯(lián)合會上,月球上一座環(huán)形山被命名為“萬戶”,以紀念“第
10、一個試圖利用火箭作動力飛行的人”)
談話:看了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你想對這些英雄說些什么呢?(學生自由交流)
三、知識延伸
1.拓展性討論:人類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甚至以犧牲宇航員的生命為代價去探索宇宙,這樣做是否值得?
2.了解中國航天大事件。學生自由默讀補充資料。
四、布置作業(yè)
1.閱讀有關宇宙秘密的書籍,把相關的資料、故事講給家人或同學聽。
2.收集各種運載火箭、人造衛(wèi)星、行星探測器及航天飛機的圖片及文字介紹等資料,辦一個小小展覽會或辦一份手抄報,發(fā)布在校園網(wǎng)上,大家一起來交流。
【教學板書】
第三節(jié) 探 索 宇 宙
一、探索的歷程
中國古代
國外
11、古代
二、浩瀚的星空
恒星→行星→衛(wèi)星
三、幻想與追求
【教學反思】
教學了《探索宇宙》這節(jié)課,感到與自己以前的教學有了天壤之別,利用圖片與錄像資料,不僅讓學生接觸到的知識面更加寬廣,而且更加地形象生動,比讓學生閱讀、匯報、討論在形式上吸引人(學生),在內(nèi)容上吸引人(學生),在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上,更吸引人(老師)。上了這節(jié)課給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下面幾個方面。
上課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網(wǎng)絡情景,學生可以自主地進行網(wǎng)絡探究,加上多媒體的效果,充分發(fā)揮音頻、圖像、文字等的作用,使學生更立體地感受宇宙的浩瀚,從而理解宇宙。如果只讓學生從教材上的文字、圖片來認識、理解宇宙的話,學生很難深入地理解
12、。網(wǎng)絡課件不僅可以讓學生自由探究宇宙,還可以節(jié)約學習時間。但網(wǎng)絡課件的優(yōu)點如果不好好掌握的話,同時也可能會成為缺點,關鍵的是教師如何“引導”學生使用。
在探究前,我設置了探究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漫無目的地去瀏覽,在網(wǎng)絡創(chuàng)設的虛擬情景下學生進行科學探究,一節(jié)課的時間非常緊湊,學生要充分發(fā)揮小組的合作才能完成探究的任務。在這樣的氛圍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學習的情緒更加高昂。
本節(jié)課利用網(wǎng)絡資源對學生平時很少接觸的宇宙進行科學的研究,通過網(wǎng)絡檢索,大大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較充分地發(fā)揮了他們的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解決一個問題方法之多,檢索到的圖片之新穎性,是教師原先未所料及的,這節(jié)課中,他們真正地體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并能把興趣延續(xù)到課外,達到了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