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 第一節(jié) 認識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素材 粵教版必修1(通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物理 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 第一節(jié) 認識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素材 粵教版必修1(通用)(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認識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
中心論點:認識運動是一個辯證發(fā)展過程: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認識運動不斷反復和無限發(fā)展。 基本構架(1):實踐——認識——實踐
從實踐到認識:在這個過程中實踐采取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種形式,并經歷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動飛躍。
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是人們在基礎上,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關于事物的現(xiàn)象、事物的外部聯(lián)系、事物的各個方面的認識。
感性認識的三種形式:1、知覺2、感覺3、表象
1、 知覺:人么對直接作用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形象
2、 感覺:人們通過感覺器官對事物的個別屬性、個別方面的反映。(有觸覺、視覺、聽覺、嗅覺)
2、
3、 表象:人們對過去感覺和知覺的回憶,是曾經作用于感覺器官的那些客觀事物的再現(xiàn)和重組。特點:已經脫離了具體事物而獨立存在的于人的頭腦之中。
理性認識:
理性認識是指人們借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于事物本質、全體、內部聯(lián)系和事物自身規(guī)律的認識。特點:抽象性、間接性
理性認識的三種形式:1、判斷2、概念3、推理
1、 判斷:是對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或關系的反映,是對事物是否具有某種屬性的判斷和斷定
2、 概念:是通過對各種感覺材料抽象和概括,揭示出事物本質的認識形式
3、 推理:是由一個或一些判斷過度到新的判斷的思維活動,是從事物的聯(lián)系或關系中由已知合乎邏輯
3、地推出未知的反映形式
認識運動的辯證過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的辯證關系
(1) 辯證 首先,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必須以感性認識為基礎 其次, 感性認識有待于發(fā)展和深化為理想認識 最后,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相互包含。
(2) )統(tǒng)一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辯證統(tǒng)一的,統(tǒng)一的基礎是實踐 。感性認識是在實踐中產生的,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渡,也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我們通過實踐積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形成了初步的感性認識。這是認識通過實踐由客體運動到主體的過程。認識在經過主體的運動即抽象思維的運動后,形成了一定的理性認識。但理性認識的正確與否,認識是否真正從
4、感性過渡到理性,卻一直受著實踐的檢驗。如果割裂了二者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就會走向經驗論和唯理論。即一味地堅持從感性認識出發(fā)而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會導致我們過分相信現(xiàn)有的經驗而忽視了對經驗的提取、分析以發(fā)展出更加有利的認識;而只注重理性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感性材料的積累,就會使我們的認識脫離實際而成為虛妄的空談。在實際工作中就會犯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的錯誤。
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
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 第一,勇于實踐,深入調查,獲取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這是正確實現(xiàn)由感性認識上升的理性認識的基礎。 第二,必須經過理性思考的作用,將豐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
5、、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制作加工,才能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獲取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是指我們要進行大量的實踐活動并從中積累足夠數量的感性材料。這是認識運動開展的前提,也是認識運動的第一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我們所積累的材料大都是沒有經過加工整理的粗毛坯,但我們正是從這些粗毛坯中提取出對我們有用的材料來推動我們認識運動的發(fā)展的。 在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之后,我們接下來的任務是將這些復雜的、伴有大量雜質的感性材料運用我們的抽象思維進行抽絲剝繭般的分析整理,這一過程包含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內容,從而得出正確的、全面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推理,得出可用于指導實踐的認識,我們稱之為理論。
在認識的辯證過程中,我們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時也要不可忽略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非理性因素:主要指認識主體的情感、意志、欲望、動機、信念、習慣、本能等意識形式。人的認識過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協(xié)同起作用的結果。非理性因素有時是消極的,有時是積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