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昌江縣礦區(qū)中學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六單元《回延安》導學案(無答案) 蘇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海南省昌江縣礦區(qū)中學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六單元《回延安》導學案(無答案) 蘇教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回延安
學習目標:
1. 了解詩人熱愛革命圣地延安,熱愛革命事業(yè)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2. 2.學習這首詩恰當運用比喻、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法。
3. 3.收集延安的相關知識,了解當時的革命者對延安的特殊情感。
自主預習:
一、作者介紹及寫作背景
1、賀敬之,當代詩人、劇作家。山東嶧縣(今棗莊市)人。1940年到延安,進入魯迅藝術文學院學習。1945年,魯藝集體創(chuàng)作了歌劇《白毛女》,文學劇本由賀敬之、丁毅執(zhí)筆。主要詩歌集有《朝陽花開》《鄉(xiāng)村之夜》《放歌集》《雷鋒之歌》《賀敬之詩選》等。
2、“1956年,我跟隨當時團中央的一位領導回延安,參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會。這時
2、我已經(jīng)離開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覺很不一樣。我本打算寫幾篇報告文學和一點新聞報道,青年大會要舉行一個聯(lián)歡晚會,說要我出個節(jié)目,我說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寫幾句詩,抒發(fā)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邊唱,一邊寫,寫了一夜……當時我是在窯洞里面走著唱著,還流著眼淚?!?
二、 詞語積累
摟定( ) 白羊肚手巾( )糜子( ) 腦畔( ) 油饃( ) 一盞盞( )
整體感知:
本詩計五個自然章(即部分),詩歌以詩人離別11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動心情為線索,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合作探究:
一、研讀文本
1. 第一部分中運用哪些關鍵詞語抒發(fā)了詩人行近延安時什么樣的感情
3、?
2. 第一部分中運用哪些關鍵詞語抒發(fā)了踏上延安土地時什么樣的感情?
3. 第一部分主要描寫了什么?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感情?
4.第二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手法描寫當年的延安生活?
寫出了什么樣的情況?
5. 第二部分構成了什么樣的結構形式?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感情?
6. 第三部分是怎樣描寫團聚場面的?描寫出什么樣的團聚場面?
7. 第三部分構成了什么樣的結構形式?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情景?
8. 第四部分構成了什么樣的結構形式?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感情?
9.第五部分構成了什么樣的結構形式?和前文構成了什么樣的關系?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感情
4、?
二、 探究主旨
1. 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
2.討論:把“回延安”改成“去延安”“到延安”,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三、 語言品析
1. 手抓黃土我不放,緊緊兒貼在心窩上。
2. 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
3. 樹梢樹枝樹根根,親山親水有親人。
4. 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小米飯養(yǎng)活我長大。
5. 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紅旗手中的書。
6. 身長翅膀吧腳生云,再回延安看母親!
拓展延伸:
詩人善于運用擬人描繪景物抒發(fā)感情,如“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唱、笑、招,都是寫
5、動作神情的,這里是擬人手法的運用,渲染了歡樂的氣氛。
請你仿照本文的寫法,也運用擬人手法,寫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回延安》當堂達標練習
一、 基礎訓練
1、《回延安》體裁是___,采用陜北_____的形式創(chuàng)作的。
2、《回延安》中出現(xiàn)了一些口語化的語言,例如:_______,
_____________。
3、《回延安》中,“樹梢樹枝樹根根,親山親水有親人”運用了____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回延安》片段,回答下列問題。
二十里鋪送過柳林鋪迎,分別十年又回家中。
樹梢樹枝樹根根,親山親水有親人。
羊羔羔吃奶望著媽,小米飯養(yǎng)活我長大。
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紅旗手中的書。
手把手兒教會了我,母親打發(fā)我們過黃河。
革命的道路千萬里,天南海北想著你……
1、 節(jié)選的語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 詞中的“羊羔羔”有什么含義?
3、 詞中的“母親”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具體指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 你如何理解“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紅旗手中的書”一句的意思?
教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