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第一板塊專題三“修辭手法題”配套檢測.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0版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第一板塊專題三“修辭手法題”配套檢測.docx(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修辭手法題”配套檢測題組一詩句修辭1下列詩句中,與“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A那堪更被明月,隔墻送過秋千影B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C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D宛轉(zhuǎn)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fā)亂如絲解析:選D例句和D項都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例句中的“翠微”代指山,D項中的“宛轉(zhuǎn)蛾眉”代指青春年華。A項,為比擬,將明月擬人化。B項,運用對比和對偶的手法,用戰(zhàn)士的苦和將領(lǐng)的樂進行對比。C項,用了比喻和夸張的手法,把白發(fā)比喻成雪,朝青暮白又用了夸張的手法。2下列詩句中,沒有使用夸張手法的一項是()A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B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
2、不逝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D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解析:選CA、B、D三項都為夸張手法。C項,為比喻手法,把西湖比喻成西施。3下列詩句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項是()A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B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C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D書成醫(yī)國千秋藥,道是匡時一座山解析:選AA項,“紅巾翠袖”使用借代手法,指女子裝飾,代指美人。B項,“碧桃”“紅杏”使用比喻手法,喻指身處上層、有所倚仗、特承恩寵的人,他們春風得意,平步青云。C項,“明鏡”使用比喻手法,比喻平靜的水面。D項,用比喻手法,把“書”比喻為醫(yī)國的“千秋藥”,把“道”比喻為匡時的“一座山”。4下
3、列詩句中,全都使用比喻修辭的一項是()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白居易長恨歌)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飛滿江紅)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獄中題壁)ABCD解析:選B把寂寞落淚的臉龐比作一枝帶著春雨的梨花;把滿樹的雪花比作盛開的梨花;把肝膽相照、光明磊落的去留之心比作雄偉的昆侖山。5下列詩句中,所用修辭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A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B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C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D一水護田
4、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解析:選CA項,“扶”字賦予“輕風”人的動作,是擬人,屬于比擬的一種。B項,“引”字賦予“雁”人的動作,是擬人;“銜”字賦予“山”動物的動作,是擬物。二者都屬于比擬。C項,“干戈”是兩種武器,這里指代戰(zhàn)爭。修辭手法是借代。D項,“護”字賦予“水”人的情感,“送”字賦予“山”人的動作,是擬人,屬于比擬。6下列詩句中,沒有使用夸張手法的一項是()A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B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C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D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解析:選AA項,沒有使用夸張,表達的是詩人的豪情壯志。B項,極言太乙山的高大廣闊。C項,極言蜀道的高聳。D項,極言李白詩歌的飄逸
5、。B、C、D三項都使用了夸張的修辭。7下列詩句中,與“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所用修辭手法不同的一項是()A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李賀南園十三首)B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C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D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解析:選BB項,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以“蓬”“雁”自比。例句與其他三項均為借代。例句中“朱門”代指富貴人家。A項,“吳鉤”代指從軍的行動。C項,“孤帆”代指船。D項,“干戈”代指戰(zhàn)爭。8下列詩句中,使用的修辭手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B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C飛
6、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D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解析:選BA、C、D三項均為夸張手法;B項,為擬人手法。9對下面這首宋詞所用的修辭方法,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A“庭院深深深幾許”句用了反復(fù)手法B“玉勒雕鞍游冶處”句用了借代手法C“淚眼問花花不語”句用了擬人手法D“亂紅飛過秋千去”句用了借代手法解析:選AA項,“庭院深深深幾許”句用的是反問的手法。B項,“玉勒雕鞍”代指華美的車騎。C項,將花擬人化。D項,“亂紅”代指落花。10下列詩句中,與“胭脂
7、洗出秋階影”對仗最工整的一項是()A環(huán)珮空歸月夜魂B淺筆終留倩女魂C冰雪招來露砌魂D笛咽離亭斷客魂解析:選C首先從詩句的句子結(jié)構(gòu)和詩詞意境判斷,例句是“名詞(定中)動詞(動補)名詞(定中)”;其次從平仄韻律的角度思考。11從修辭的角度分析,下列詩句與其他三項不同類的一項是()A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B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C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D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解析:選BA項,把羌笛擬人化。C項,把楊花榆莢擬人化。D項,把水和山擬人化。B項,為比喻手法,把意中人后來的相離相棄比喻成秋風遺棄畫扇。12關(guān)于下列詩句中修辭手法的使用,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擬
8、人: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B借代: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珮空歸月夜魂。C對偶: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D比喻: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解析:選DD項,因為“泥”和“塵”是同一事物(梅花)前后狀態(tài)的比較,不是將梅花與不同的事物作比,所以不是比喻修辭。題組二句段修辭13下列句子中,沒有使用比喻修辭的一項是()A做客山中的妙處,尤其在你永不須躊躇你的服色與體態(tài),你不妨搖曳著一頭蓬草,不妨縱容你滿腮的苔蘚。B屋頂花園有孩子們溜冰,“咕滋咕滋”銼過來又銼過去,聽得我們一粒粒牙齒在牙齦里發(fā)酸,仿佛剔一剔便會掉下來。C我們又叫又笑,互相捶打,又在田埂上坐了很久。滿天清明,飛舞的蚊蚋在我們頭上罩了一
9、層銀亮的霧。D我知道父親要等到天黑才回來,等田野消停下來,細細密密的蟲聲像水一樣從地里滲出來,越漫越厚,越漫越深。解析:選BB項,雖然有“仿佛”一詞,但并不是比喻手法,而是夸張手法。A項,把頭發(fā)和胡子分別比喻為“蓬草”和“苔蘚”。C項,把飛舞的蚊蚋比喻為銀亮的霧。D項,把蟲聲比喻成滲出的水。14下列句子中,沒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項是()A人群中這些面孔幽靈般閃現(xiàn)/濕漉漉黑色枝條上的朵朵花瓣B列車軋在中國的肋骨上/一節(jié)接著一節(jié)的社會問題C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D它彎曲的身體/留下了風的形狀解析:選DA項,把人的面孔比作花瓣。B項,把中國比作一個人,把鐵軌比作人的肋骨。C項
10、,把人的心比作緊掩的窗扉。D項,沒有使用修辭手法。15下列各句中,沒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項是()A人生的開始總是在搖籃中,搖籃就是一條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標必定是那座神秘的橋,慈祥的外婆就住在橋邊。B天藍得可愛,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兒便出落得更精神了,岸上有三株兩株的垂楊樹,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搖曳著。C雅舍地勢較高,得月較先,看山頭吐月,紅盤乍涌,一霎間,清光四射,天空皎潔,四野無聲,微聞犬吠,坐客無不悄然!D江南小鎮(zhèn)有過升沉榮辱,但實在也未曾擺出過太堂皇的場面,因此也不容易產(chǎn)生類似于朱雀橋、烏衣巷的滄桑之慨。解析:選DD項,是借代手法,“朱雀橋”“烏衣巷”代指那些曾經(jīng)繁華現(xiàn)已衰落的地方。A項,把搖籃
11、比作船。B項,把藍天比喻成水。C項,把月亮比喻為紅盤。16下列各句中,沒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項是()A每天他們至少有一次機會與莊嚴、純潔的瓦爾登湖相遇,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經(jīng)可以洗凈現(xiàn)代繁華大街上的污濁和引擎上的油膩了。B我在這里能干什么?守倉庫或做家具?當文化盲流變著法子討飯?即使能活得好,我就那么在乎法國的面包和雷諾牌汽車?C讀點魯迅,我們可以少些膚淺和小家子氣,少些庸俗和丑陋;讀點魯迅,我們才能逐步正視人生,直面社會,熱愛自己的國家和人民。D兩個失去親人的人,兩粒被空前強烈的戰(zhàn)爭風暴拋到異鄉(xiāng)的沙子什么東西在前面等著他們呢?解析:選DA項,“瓦爾登湖”代指優(yōu)雅的讀書生活。B項,“法國的面包和雷
12、諾牌汽車”代指現(xiàn)代繁華的生活。C項,“魯迅”代指一些犀利清醒的人的書。D項,是比喻手法,將人比喻成沙子。17下列各句中,沒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項是()A無事不登三寶殿B不為五斗米折腰C老鼠過街,人人喊打D慶父不死,魯難未已解析:選CA項,“三寶殿”使用借代手法,個別代整體,代指門。B項,“五斗米”使用借代手法,具體代抽象,代指微薄的俸祿。C項,“老鼠”使用比喻手法,比喻丑惡害人的東西。C項,“慶父”使用借代手法,代指禍亂的罪魁;“魯難”使用借代手法,代指國家的災(zāi)難。18下列各句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項是()A癩蛤蟆想吃天鵝肉B舉酒欲飲無管弦C吃一塹,長一智D初生牛犢不怕虎解析:選BA項,“癩蛤蟆”
13、使用比喻手法,比喻沒有自知之明的人。B項,“管”“弦”使用借代手法,代表管樂器、弦樂器,這里代指音樂。C項,“塹”使用比喻手法,比喻困難、挫折。D項,“犢”使用比喻手法,比喻思想上顧慮很少的青年人;“虎”喻指困難。19下列熟語中,沒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項是()A條條大路通羅馬B巾幗不讓須眉C當家才知柴米貴D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解析:選DA項,“羅馬”代指理想的去處。B項,“巾幗”“須眉”分別代指女性、男性。C項,“柴米”代指物價。D項,將他人比作“刀俎”,將自己比作“魚肉”,比喻生殺大權(quán)掌握在別人手里,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使用了比喻的手法。20對下列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14、)A遠望荔枝林,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是幅青綠山水畫。(運用比喻的手法,描繪出了荔枝樹林綠色的濃郁和美好。)B狂風緊緊抱起一層層巨浪,惡狠狠地把它們甩到懸崖上。(運用擬人的手法,突出了大海漲潮時的有力氣勢。)C世間還能有比這更居心險惡的事情嗎?我是一輩子沒有到過蒙大拿的。(通過設(shè)問,揭露了資本主義自由競選的虛偽性。)D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jié)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shù)脤W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通過夸張和比喻,寫出了清朝留學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態(tài)。)解析:選CC項,應(yīng)是反問。21下列對修辭手法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打印社廣告:“不打不相識?!濒闷ご笠聫V告:“該大衣
15、唯一的缺點是,將使您不得不忍痛扔掉以前購買的毛線衣?!逼ば蛷V告:“牌皮鞋油,為足下添光?!眱和栏鄰V告:“我叫小白兔,小朋友喜歡我,請到百貨商店來找我?!盇反復(fù) 反襯 擬人 夸張B雙關(guān) 反襯 雙關(guān) 擬人C雙關(guān) 擬人 比喻 比喻D反復(fù) 反襯 擬人 比喻解析:選B“打”兼有“打交道”與“打印”雙重含義,語義雙關(guān)?!叭秉c”實乃褒贊之辭,正話反說之意。“足下”既指腳下的鞋,又是第二人稱的敬稱;“添光”既指鞋油質(zhì)量好、光彩足,又指給人增添了面子。使用了擬人手法。22下列語句中,使用的修辭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A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fā)出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dǎo)國民精神前途的燈火,文藝工作者要潛心探索,創(chuàng)
16、造出鮮活、豐富的藝術(shù)形象。B在硅谷這片熱帶雨林里,既有領(lǐng)軍企業(yè)的大樹,也有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的小苗,即使大樹或小苗死去,留下的腐殖質(zhì)也會滋養(yǎng)創(chuàng)新的種子。C必須把紀律和規(guī)矩放在前面,讓正常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黨內(nèi)政治空氣的清潔劑,堅決防止不正之風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D衰敗的大時代,精致的小人物,受戒和傾城之戀骨子里很像,我們幾乎可以把受戒看成傾城之戀的鄉(xiāng)村版。解析:選DA項,比喻,把國民精神比喻為火光、燈火。B項,比喻,把硅谷比喻為熱帶雨林,把領(lǐng)軍企業(yè)比喻為大樹,把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比喻為小苗,把創(chuàng)新比喻為種子。C項,比喻,把正常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比喻為清潔劑,把不正之風比喻為滋生腐敗的溫床。D項,沒使用修辭手法。2
17、3“廣場一枚銅幣悲傷得很隱秘/它在許愿池里輕輕嘆息”這句歌詞“移情于物”,給人以“物猶如此,人何以堪”之感。下列歌詞中,也運用這種手法的一項是()A回憶是抓不住的月光/握緊就變黑暗B戒指在哭泣/靜靜躺在抽屜/它所擁有的只剩下回憶C新的一天是一匹忠誠的馬/總是準時到達D飄蕩在春去秋來的日子里/是苦苦隱藏的心事解析:選BA項,用“月光”比喻“回憶”,是暗喻的修辭。B項,用“戒指在哭泣”表達只剩下回憶的悲哀,是擬人的修辭。C項,用“忠誠的馬”比喻“新的一天”,是暗喻的修辭。D項,“飄蕩”屬于視覺,“心事”屬于心情,屬于通感的修辭。24下列句子中運用修辭手法最恰當?shù)囊豁検?)A東方漸明,天空萬道霞光,
18、美麗壯觀,猶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鮮花。B我們的班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學習的模范,學習的楷模。C他們一個個身強力壯,如狼似虎地奔跑在足球場上。D孫淑偉在跳板與水面之間描繪出一連串從容的曲線。解析:選DA項,“霞光”不能像“一朵含苞欲放”的鮮花;B項,語意重復(fù);C項,“如狼似虎”這一喻體感情色彩不當。25下列各句中,沒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項是()A地球上的生靈,唯有人會微笑,群體的微笑構(gòu)筑和平,他人的微笑增進理解,自我的微笑則是心靈的凈化劑。B愛就是火,火總是光明的,不管那熊熊燃燒的是煤塊還是木材,是大樹還是小草,只要是火,就閃耀著同樣的光輝。C人生的刺,就在這里,留戀著不肯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戀的東西。矛盾是智慧的代價,這是人生對人生觀開的玩笑。D莊嚴的教堂里,一束不很明亮的光線從彩色玻璃窗透了進來,沉重的鐘聲好像震撼了我的心靈,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解析:選DA項,比喻,將“微笑”比作“心靈的凈化劑”。B項,比喻,“愛就是火”屬暗喻。C項,比喻,“人生的刺”屬借喻。D項,雖有“好像”一詞,但并非比喻;“沉重的鐘聲”是形容的通感,不同于比喻的通感,不屬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