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與藺相如》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廉頗與藺相如》教學設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廉頗與藺相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把握人物形象的個性特征。
2.認識并體會人物的精神風貌和思想情操。
3.了解課文刻畫人物的手法,體會其寫作藝術。
4.學習積累文言知識,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目標1和3
教學方法
講讀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輔助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及內(nèi)容
一、檢查預習
略。
二、導入新課
從“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中任選一項導入。
三、整體感知
1.司馬遷
(配合視頻素材)
司馬遷(前145~前90?),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字子長,夏陽(今陜西
2、韓城市)人。其父司馬談是漢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書、編寫史料,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的官職)。
司馬遷早年游蹤遍及南北,到處考察風俗,采集傳說。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父職,任太史令,得以博覽皇家珍藏的大量圖書、檔案和文獻,為《史記》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天漢二年(前99),在《史記》草創(chuàng)未就之際,司馬遷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而被捕下獄,受腐刑。出獄后任中書令(掌管皇家機要文件),繼續(xù)發(fā)憤著書,于征和二年(前91)寫成《史記》。
2.《史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三千年間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包括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
3、年表10篇,書8篇,共52萬字。本紀、世家、列傳用于記述人物事跡,書用于說明各種制度的發(fā)展變化,表用于顯示史事的脈絡,奠定了后世寫史的體例。
《史記》有很高的史學價值。班固稱贊這部書說:“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質,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漢書·司馬遷傳》)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歷史的真實。不僅如此,其中《陳涉世家》肯定了陳涉起義的作用;《河渠書》《平準書》《貨殖列傳》反映了社會經(jīng)濟生活;《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等記敘了少數(shù)民族的活動,這些都是本書的優(yōu)點。
《史記》又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書中對部分歷史人物的敘述,語言生動,形象鮮明。學習《廉頗藺相如列傳》這篇課文,
4、我們將對此有深刻的體會。
3.關于“列傳”
“列傳”是帝王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跡和少數(shù)民族的傳記。
4.時代背景
公元前4世紀,戰(zhàn)國“七雄”征戰(zhàn)不已。秦國最強,它對六國都有野心。秦國多次擊趙,但趙國重用廉頗、藺相如,將相團結合作,外交上、軍事上都取得了成功,保障了國家的安全。這篇課文就是記敘廉頗、藺相如團結合作,抗擊強秦的故事。
5.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6.學生默讀課文,疏通字詞,粗知課文大意。
四、合作探究
1.課文按什么順序寫了幾件事?
明確:按時間順序寫了三件事:完璧歸趙、澠池相會、廉藺交歡。
2.這三件事充滿了矛盾沖突,能說說每件事各圍繞什么矛盾展開的嗎
5、?
明確:“完璧歸趙”寫的是詐璧與存璧的斗爭;“澠池相會”寫的是辱趙與尊趙的斗爭;“廉藺交歡”寫的是私怨與國事的矛盾。作者在矛盾中展開情節(jié),刻畫人物,而所有這些矛盾又都掛在對秦斗爭這條主線上。
3.文章是在矛盾的發(fā)展中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全文貫串了怎樣的矛盾?
明確:全文貫串了互相交織的兩種矛盾:一種是趙國與秦國的矛盾,一種是廉頗與藺相如的矛盾。
一開始,秦恃強訛詐,趙國處境危急,矛盾十分尖銳。廉藺二人一切為了自己的國家,彼此間并無私人恩怨。而后,隨著趙秦間的矛盾幾經(jīng)緩和、緊張、緩和,藺相如地位的不斷上升,廉頗同他的矛盾便日益緊張。藺相如的退讓忍辱感動了廉頗,二人終于成了刎頸之交,矛盾消除
6、,共同為國效勞。趙、秦間的矛盾也趨隱伏。
4.作品是用哪些表達手段,從哪些不同側面來表現(xiàn)相如的思想性格的?
明確:
⑴繆賢薦賢,從側面顯示相如的機智。
⑵秦王求璧,先寫趙國君臣拿不出主意,是反襯下文相如一言以決的膽識。
⑶廷斥秦王,秦王設九賓禮儀的隆重召見,側面烘托相如臨危不懼、從容應對的機智和勇敢。
⑷澠池會上,相如置個人安危于不顧,為的是維護國家的尊嚴。
⑸廉藺交歡中,相如處處忍讓,顯示相如識大體、顧大局、忍讓為國的高貴品質。
5.課文以相如為主,是怎樣寫廉頗的?從中表現(xiàn)了廉頗怎樣的思想性格?
明確:全文在寫相如時,或明或暗地提到了廉頗,同樣提出了他在趙國的地位,表現(xiàn)了他
7、的性特征。第一,開頭就說他“以勇氣聞于諸侯”。突出了他的勇。文章最后寫他負荊請罪,固然是受藺相如愛國精神的感動,也是出于他自己對祖國的一片忠心和勇于改過的精神。第二,作者介紹廉頗是“趙之良將也”,一旦國家形勢緊張,趙王立即“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突出表明了廉頗舉足輕重,不同于常人。澠池相會一段,對廉頗的描寫更為明顯,正是他的“盛設兵以待”,秦才不敢動的。第三,作品還寫了他的智謀,如澠池相會中,“趙王畏秦,欲毋行”,是“廉頗藺相如計”、敦促才成行的。后來又是他建議“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也正是他給了相如以強大的后援。他的性格極為爽朗,開始居功自傲,后來又負荊請罪。
6.
8、寫作特點
明確:
⑴選取典型事件刻畫人物形象。(三個故事,集中、凝練、鮮明)。
⑵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
⑶以富有代表性的細節(jié)刻畫人物。
⑷用個性化的語言刻畫人物。
⑸懸念、虛實映襯等技巧在本文體現(xiàn)突出。
五、梳理積累
1.通假字
⑴可與不:不,通“否”。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⑶拜書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處理政務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圖:案,通“按”,察看。
⑸秦自繆公以來,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繆,通“穆”。
⑹唯大王與群臣孰計義之:孰,通“熟”,仔細。
2.一詞多義
⑴負
①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9、辜負,對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⑤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
⑵使
①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從者衣褐(讓)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⑶引
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延請)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車避匿(牽,拉,引申為掉轉)
⑷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白白地)
②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只,只不過)
⑸幸
①而君幸赦臣(幸好,僥幸)
②而君幸于趙王(寵幸)
⑹以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憑
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用,拿
③嚴大
10、國之威以修敬也──來,連詞
④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用以,用來
⑤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為
3.古今異義
⑴拜為上卿──拜,授予官職
⑵欲勿與,即患秦兵之來──患,憂慮,擔心
⑶請以咸陽為趙王壽──壽,向人敬酒或獻禮
⑷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去,離開;親戚,近親及姻親
⑸請指示王──指示,指給……看
⑹于是相如前進缶──前進,上前進獻
⑺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宣言,揚言,到處說
⑻布衣之交──布衣,平民
4.詞類活用
⑴名詞作動詞
①舍相如廣成傳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殺
③乃使其從者衣褐──衣,穿
⑵名
11、詞作狀語
①而相如廷斥之──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間,從小路
⑶使動用法
①完璧歸趙──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寧許以負秦曲──負,使……承擔
④畢禮而歸之──畢,使……完;歸,使……回去
⑷意動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為羞恥
②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為先;后,以……為后
5.文言句式
⑴判斷句
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
③我為趙將
⑵被動句
①而君幸于趙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⑶倒裝句
①賓語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語后置:求人可使報秦者
③介賓短語后置:拜送書于廷
六、課后作業(yè)
1.背誦《廉頗與藺相如》中“既罷,歸國……為刎頸之交”一段文字。
2.筆譯全文。
3.預習《晁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