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四 第2講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

上傳人:仙*** 文檔編號:136640589 上傳時間:2022-08-17 格式:DOC 頁數:10 大小:307.50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專題四 第2講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_第1頁
第1頁 / 共10頁
專題四 第2講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_第2頁
第2頁 / 共10頁
專題四 第2講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_第3頁
第3頁 / 共10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專題四 第2講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專題四 第2講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2講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 自主學習導引 真題感悟 1.(2012·浙江)設l是直線,α、β是兩個不同的平面 A.若l∥α,l∥β,則α∥β   B.若l∥α,l⊥β,則α⊥β C.若α⊥β,l⊥α,則l⊥β D.若α⊥β,l∥α,則l⊥β 解析 利用線與面、面與面的關系定理判定,用特例法. 設α∩β=a,若直線l∥a,且l?α,l?β,則l∥α,l∥β,因此α不一定平行于β,故A錯誤;由于l∥α,故在α內存在直線l′∥l,又因為l⊥β,所以l′⊥β,故α⊥β,所以B正確;若α⊥β,在β內作交線的垂線l,則l⊥α,此時l在平面β內,因此C錯誤;已知α⊥β,若α∩β=a,l∥a

2、,且l不在平面α,β內,則l∥α且l∥β,因此D錯誤. 答案 B 2.(2012·江蘇)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B1=A1C1,D、E分別是棱BC、CC1上的點(點D不同于點C),且AD⊥DE,F為B1C1的中點. 求證:(1)平面ADE⊥平面BCC1B1; (2)直線A1F∥平面ADE. 證明 (1)因為ABC A1B1C1是直三棱柱, 所以C C1⊥平面ABC. 又AD?平面ABC,所以C C1⊥AD. 又因為AD⊥DE,C C1,DE?平面BC C1 B1, C C1∩DE=E, 所以AD⊥平面BC C1 B1. 又AD?平面ADE, 所

3、以平面ADE⊥平面BC C1 B1. (2)因為A1 B1=A1 C1,F為B1 C1的中點,所以A1F⊥B1 C1. 因為C C1⊥平面A1 B1 C1,且A1F?平面A1 B1 C1, 所以C C1⊥A1F. 又因為C C1,B1 C1?平面BC C1 B1,C C1∩B1 C1=C1, 所以A1F⊥平面BC C1 B1. 由(1)知AD⊥平面BC C1 B1,所以A1F∥AD. 又AD?平面ADE,A1F?平面ADE,所以A1F∥平面ADE 考題分析 空間線面位置關系的判定與證明是高考的必考考點,多以選擇題與解答題的形式出現,難度中等,解答高考題時,推理過程不完整是失

4、分的重要原因,需引起特別注意. 網絡構建 高頻考點突破 考點一:線線、線面的平行與垂直 【例1】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CD=1,∠BCD=60°,且BD⊥CD,正方形ADEF所在平面與平面ABCD垂直,G、H分別是DF、BE的中點. (1)求證:BD⊥平面CDE; (2)求證:GH∥平面CDE; (3)求三棱錐D-CEF的體積. [審題導引] (1)先證BD⊥ED,BD⊥CD,可證BD⊥平面CDE; (2)由GH∥CD可證GH∥平面CDE; (3)變換頂點,求VC-DEF. [規(guī)范解答] (1)證明 ∵四邊形ADEF是正方形, ∴ED⊥AD,

5、又平面ADEF⊥平面ABCD, 平面ADEF∩平面ABCD=AD. ∴ED⊥平面ABCD,∴ED⊥BD. 又BD⊥CD,且ED∩DC=D, ∴BD⊥平面CDE. (2)證明 ∵G是DF的中點,又易知H是FC的中點, ∴在△FCD中,GH∥CD, 又∵CD?平面CDE,GH?平面CDE, ∴GH∥平面CDE. (3)設Rt△BCD中,BC邊上的高為h, ∵CD=1,∠BCD=60°,BD⊥CD, ∴BC=2,BD=,∴×2×h=×1×, ∴h=,即點C到平面DEF的距離是, ∴VD-CEF=VC-DEF=××2×2×=. 【規(guī)律總結】 線線、線面位置關系證法歸納

6、(1)證線線平行常用的方法:一是利用平行公理,即證兩直線同時和第三條直線平行;二是利用平行四邊形進行平行轉換;三是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證線線平行;四是利用線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質定理進行平行轉換. (2)證線面平行常用的兩種方法:一是利用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把證線面平行轉化為證線線平行;二是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質,把證線面平行轉化為證面面平行. (3)證線面垂直常用的方法:一是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把證線面垂直轉化為證線線垂直;二是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質定理,把證面面垂直轉化為證線面垂直;另外還要注意利用教材中的一些結論,如:兩條平行線中的一條垂直于一個平面,則另一條也垂直于這個平面等. 【

7、變式訓練】 1.(2012·山東實驗中學一診)如圖,在幾何體ABCDEP中,底面ABCD是邊長為4的正方形,PA⊥平面ABCD,PA∥EB,且PA=2BE=4. (1)證明:BD∥平面PEC; (2)若G為BC上的動點,求證:AE⊥PG. 證明 (1)連接AC交BD于點O,取PC的中點F,連接OF,EF, ∵EB∥PA,且EB=PA, 又OF∥PA,且OF=PA, ∴EB∥OF,且EB=OF, ∴四邊形EBOF為平行四邊形, ∴EF∥BD. 又∵EF?平面PEC,BD?平面PEC,∴BD∥平面PEC. (2)連接BP,∵==, ∠EBA=∠BAP=90°,

8、 ∴△EBA∽△BAP,∴∠PBA=∠BEA, ∴∠PBA+∠BAE=∠BEA+∠BAE=90°, ∴PB⊥AE. ∵PA⊥平面ABCD,PA?平面APEB, ∴平面ABCD⊥平面APEB, ∵BC⊥AB,平面ABCD∩平面APEB=AB, ∴BC⊥平面APEB,∴BC⊥AE,∴AE⊥平面PBC, ∵G為BC上的動點,∴PG?平面PBC,∴AE⊥PG. 考點二:面面平行與垂直 【例2】如圖所示,已知在三棱錐A-BPC中,AP⊥PC,AC⊥BC,M為AB的中點,D為PB的中點,且△PMB為正三角形. (1)求證:DM∥平面APC; (2)求證:平面ABC⊥平面APC; (

9、3)若BC=4,AB=20,求三棱錐D-BCM的體積. [審題導引] (1)只要證明MD∥AP即可,根據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可證; (2)證明AP⊥BC; (3)根據錐體體積公式進行計算. [規(guī)范解答] (1)證明 由已知,得MD是△ABP的中位線,所以MD∥AP. 又MD?平面APC,AP?平面APC,故MD∥平面APC. (2)證明 因為△PMB為正三角形,D為PB的中點, 所以MD⊥PB.所以AP⊥PB. 又AP⊥PC,PB∩PC=P,所以AP⊥平面PBC. 因為BC?平面PBC,所以AP⊥BC. 又BC⊥AC,AC∩AP=A, 所以BC⊥平面APC. 因為B

10、C?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APC. (3)由題意,可知MD⊥平面PBC, 所以MD是三棱錐D-BCM的一條高, 所以VM-DBC=×S△BCD×MD=×2×5=10. 【規(guī)律總結】 面面平行與垂直的證明技巧 在立體幾何的平行關系問題中,“中點”是經常使用的一個特殊點,無論是試題本身的已知條件,還是在具體的解題中,通過找“中點”,連“中點”,即可出現平行線,而線線平行是平行關系的根本.在垂直關系的證明中,線線垂直是問題的核心,可以根據已知的平面圖形通過計算的方式證明線線垂直,也可以根據已知的垂直關系證明線線垂直,其中要特別重視兩個平面垂直的性質定理,這個定理已知的是兩個平面

11、垂直,結論是線面垂直. 【變式訓練】 2.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AB=AD,∠BAD=60°,E、F分別是AP、AD的中點. 求證:(1)直線EF∥平面PCD; (2)平面BEF⊥平面PAD. 證明 (1)在△PAD中,因為E,F分別為AP,AD的中點,所以EF∥PD. 又因為EF?平面PCD,PD?平面PCD, 所以直線EF∥平面PCD. (2)如圖,連接BD.因為AB=AD,∠BAD=60°, 所以△ABD為正三角形. 因為F是AD的中點,所以BF⊥AD. 因為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BF?平

12、面ABCD, 所以BF⊥平面PAD. 又因為BF?平面BEF,所以平面BEF⊥平面PAD. 考點三:平面圖形的折疊問題 【例3】(2012·南京模擬)在△ABC中,∠BAC=90°,∠B=60°,AB=1,D為線段BC的中點,E、F為線段AC的三等分點(如圖1).將△ABD沿著AD折起到△AB′D的位置,連接B′C(如圖2). 圖1         圖2 (1)若平面AB′D⊥平面ADC,求三棱錐B′-ADC的體積; (2)記線段B′C的中點為H,平面B′ED與平面HFD的交線為l,求證HF∥l; (3)求證:AD⊥B′E. [審題導引] (1)解題的關鍵是根據折疊前

13、后的線面位置關系求得B′到平面ADC的距離,可利用線面垂直求得; (2)線面平行?線線平行; (3)線面垂直?線線垂直. [規(guī)范解答] (1)在直角△ABC中,D為BC的中點, 所以AD=BD=CD. 又∠B=60°,所以△ABD是等邊三角形. 取AD中點O,連接B′O,所以B′O⊥AD. 因為平面AB′D⊥平面ADC, 平面AB′D∩平面ADC=AD, B′O?平面AB′D, 所以B′O⊥平面ADC. 在△ABC中,∠BAC=90°, ∠B=60°,AB=1, D為BC的中點, 所以AC=,B′O=. 所以S△ADC=××1×=. 所以三棱錐B′-ADC的體積

14、為V=×S△ADC×B′O=. (2)證明 因為H為B′C的中點,F為CE的中點, 所以HF∥B′E. 又HF?平面B′ED,B′E?平面B′ED, 所以HF∥平面B′ED. 因為HF?平面HFD,平面B′ED∩平面HFD=l, 所以HF∥l. (3)證明 由(1)知,B′O⊥AD. 因為AE=,AO=,∠DAC=30°, 所以EO==. 所以AO2+EO2=AE2.所以AD⊥EO. 又B′O?平面B′EO,EO?平面B′EO,B′O∩EO=O, 所以AD⊥平面B′EO. 又B′E?平面B′EO,所以AD⊥B′E. 【規(guī)律總結】 解決翻折問題的注意事項 (1

15、)解決與翻折有關的幾何問題的關鍵是搞清翻折前后哪些量改變、哪些量不變,抓住翻折前后不變的量,充分利用原平面圖形的信息是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2)把平面圖形翻折后,經過恰當連線就能得到三棱錐、四棱錐,從而把問題轉化到我們熟悉的幾何體中去解決. 【變式訓練】 3.如圖1,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E、F分別為AD和BC上的點,且EF∥AB,AD=2AE=2AB=4FC=4.將四邊形EFCD沿EF折起成如圖2的形狀,使AD=AE. (1)求證:BC∥平面DAE; (2)求四棱錐D-AEFB的體積. 解析 (1)證明 ∵BF∥AE,CF∥DE,BF∩CF=F,

16、 AE∩DE=E, ∴平面CBF∥平面DAE. 又BC?平面CBF,∴BC∥平面DAE. (2)取AE的中點H,連接DH. ∵EF⊥DE,EF⊥EA,∴EF⊥平面DAE. 又DH?平面DAE,∴EF⊥DH. ∵AE=DE=AD=2,∴DH⊥AE,DH=. ∴DH⊥平面AEFB. 則四棱錐D-AEFB的體積V=××2×2=. 名師押題高考 【押題1】已知直線a、b與平面α、β,且b⊥α,則下列命題中正確的是 ①若a∥α,則a⊥b;②若a⊥b,則a∥α; ③若b∥β,則α⊥β;④若α⊥β,則b∥β.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命

17、題①,若a∥α,過直線a作一平面γ,使得α∩γ=c,則由線面平行的性質定理可得a∥c,又因為b⊥α,c?α,所以b⊥c,故有a⊥b,所以該命題為真;命題②,若a⊥b,b⊥α,則直線α與平面α的位置關系有兩種:a?α或a∥α,故該命題為假; 命題③,若b∥β,則過直線b作一平面δ,使得δ∩β=d,則由線面平行的性質定理可得b∥d,又b⊥α,所以d⊥α,因為d?β,所以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α⊥β,故該命題為真;命題④,若α⊥β,b⊥α,則直線b與平面β的位置關系有兩種:b?β或b∥β,故該命題為假.綜上,①③為真命題,故選A. 答案 A [押題依據] 線面的平行與垂直,是立體幾何的

18、主體內容,在高考試題中通常會有一道解答題和一道選擇題或填空題,主要考查線面位置關系的判定與性質,一般難度不大. 【押題2】如圖,在三棱錐A-BOC中,AO⊥平面COB,∠OAB=∠OAC=,AB=AC=2,BC=,D、E分別為AB、OB的中點. (1)求證:CO⊥平面AOB. (2)在線段CB上是否存在一點F,使得平面DEF∥平面AOC?若存在,試確定F的位置;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解析 (1)證明 因為AO⊥平面COB,所以AO⊥CO,AO⊥BO, 即△AOC與△AOB為直角三角形. 又因為∠OAB=∠OAC=,AB=AC=2, 所以OB=OC=1. 由OB2+OC2=

19、1+1=2=BC2, 可知△BOC為直角三角形. 所以CO⊥BO,又因為AO∩BO=O, 所以CO⊥平面AOB. (2)在線段CB上存在一點F,使得平面DEF∥平面AOC, 此時F為線段CB的中點. 如圖,連接DF,EF,因為D、E分別為AB、OB的中點,所以DE∥OA. 又DE?平面AOC,所以DE∥平面AOC. 因為E、F分別為OB、BC的中點,所以EF∥OC. 又EF?平面AOC,所以EF∥平面AOC, 又EF∩DE=E,EF?平面DEF,DE?平面DEF, 所以平面DEF∥平面AOC. [押題依據] 線面的平行與垂直是立體幾何的必考內容,通常要考一個解答題,本題不僅突出考查了線面的平行與垂直,而且以立體幾何為背景.考查了探索性問題,題目新穎靈活、重點突出、難度適中,故押此題.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