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對等視角下擬聲詞的英譯策略——以《豐乳肥臀》為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功能對等視角下擬聲詞的英譯策略——以《豐乳肥臀》為例(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功能對等視角下擬聲詞的英譯策略——以
《豐乳肥臀》為例
1 功能對等
本文的分析研究主要根據(jù)美國翻譯學家尤金?奈達所提出的功能對等理論。
奈達認為,翻譯是一種交際活動,翻譯傳達的信息既有表層詞匯信息也有深層文化信息譯文對等與否不能僅停留在詞匯、語法、修辭的層面,還應注重語言的功能,即“語言在使用中所能發(fā)揮的言語作用;不同語言的表達形式必然不同,不是語音、語法不同,就是表達習慣不同,然而它們卻可以具有彼此相同或相似的功能”(譚載喜,1989)。此外,他還強調(diào)讀者對譯文的反應,“必須把這種反應和原作讀者對原文可能產(chǎn)生的反應進行對比,看兩種反應是否基本一致”(譚載喜,1989)。因此,本文將
2、從修辭功能和讀者接受度兩個層面來探討小說《豐乳肥臀》中擬聲詞的翻譯策略。
2 擬聲詞及其修辭功能
2.1擬聲詞的定義
擬聲既是構詞法,也是一種修辭格,相當于英語的ono?matopoeia,指模仿相關事物發(fā)聲所產(chǎn)生的詞語。值得注意的是,《語言學詞典》中特別指出,“擬聲法不一定把聲音模仿得很像,只是習慣上這樣說,大家心理上也覺得頗像”(斯托克,1981)。這說明,影響擬聲詞表達方式的關鍵因素不僅是事物本身的聲音特點,還有不同語言使用者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和心理默契。這對漢語擬聲詞的英譯頗具指導意義—口頭聲音的相似并非唯一判斷標準,譯文也要照顧到英語讀者反應和接受程度。
2.2《豐乳肥臀》中
3、擬聲詞的修辭功能
(1) 渲染氛圍,增強畫面感
咩—山羊叫。哇—魯勝利哭。司馬鳳司馬凰哼唧。鳥仙二子噢呀呀。(2004:171)
這一連串擬聲詞烘托出了上官一家繁忙熱鬧的清晨。
(2) 彰顯人物情緒、個性
司馬庫得意洋洋地在橋上站著,“啪啪”地拍著巴掌……(2003:24)
“啪啪”兩個字把司馬庫得意、自負的特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3) 傳遞信息
屋里嘩啦一聲響,上官魯氏一聲哀嚎。(2003:19)
這句話并沒有直接交代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但通過“嘩啦”和“哀嚎”這兩個詞,可以推斷上官魯氏發(fā)生了劇烈的陣痛,處于極度痛苦和難熬的狀態(tài)。
(4) 描寫事物狀態(tài)
熱浪變成風,波波地響
4、。(2003:32)
“波波”模擬風發(fā)出的聲音,使人身臨其境,畫面呼之欲出。
3 擬聲詞英譯策略
《豐乳肥臀》作為莫言的代表作之一,自出版以來在海外廣受好評,其中漢學家葛浩文做出了極大貢獻。目前,莫言全部作品的英譯本都出自葛浩文之手,他的英譯本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作的風格和語言魅力,大大提高了原作及其作者
因此,
在海外的聲譽,對中國其他當代文學作品的英譯及傳播有明顯的借鑒意義葛浩文的英譯本是進行翻譯研究的極佳典范,經(jīng)過歸納整理,本文將書中涉及的擬聲詞的英譯策略分為五種,下面將通過功能對等視角來探討這些策略的實施效果。
(1) 譯成目的語中的擬聲詞
漢、英兩種語言中都存在大量擬聲詞
5、,翻譯時,可以在目標語中找與源語發(fā)音相似或修辭效果相當?shù)臄M聲詞。
例1:哧啦啦,一簇奪目的藍火花。(2003:25)
Whoosh.Anexplosionofbluesparks...
“whoosh”指物體飛快移動所發(fā)出的嘶嘶聲,這里形容火柴點燃一瞬間的情形,很好地執(zhí)行了第(1)和第(4)種修辭功能,因其目標語讀者對畫面的想象。
(2) 創(chuàng)造新擬聲詞當目標語中沒有在發(fā)音或功能上相對應的擬聲詞時,可根據(jù)源語擬聲詞的發(fā)音特點創(chuàng)造新的詞語。
例2:近岸的冰是白色的,踩下去像踩著酥脆的薄餅,發(fā)出咯咯喳喳的響聲。(2003:42)
Icenearthebankwaswhite,andwal
6、kingonitwaslikestep?pingon
crispyflatcakes,cracklingundertheirfeet—ge-gezhazha.
需要注意的是,創(chuàng)造出的擬聲詞并不全是對中文擬聲詞的簡單拼寫,而要結合英語的發(fā)音習慣和構詞特點,如:
例3:墻邊的扁豆架上,一只紡織娘在歌唱:伊梭呀梭嘟嚕嚕——伊梭呀梭
嘟嚕?!?2003:175)
Onthebeantrellisakatydidsangitssong:Yiyayiyadululu—yiyayiya
dululu.
這樣的好處在于,既烘托出夜晚靜謐安詳?shù)姆諊?,保證了行文連貫,又照顧到了目標語讀者的反應。
7、
(3) 不譯
正如奈達所說,“書面語本身就從屬于口頭語言”(Nida,1969,p.30)。人們可以發(fā)出千千萬萬種聲音,而這些聲音并非都能夠用書面符號表示。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犧牲原文,選擇不譯。
例4:搶到骨頭的狗跑到墻邊,頭抵著墻角,嘎嘎嘣嘣地咀嚼著。(2003:22)
Thevictorwouldtakeitsprizeovertothewall,tohuddleinthecorner
andgnawonit...
“嘎嘎嘣嘣”生動地傳達了狗咀嚼骨頭的聲音,而譯文只用了動詞“gnaw”來表示啃、咬的動作,并沒有將擬聲詞譯出。但聯(lián)系上下文,此處擬聲的目的是用聲音突出狗的兇悍,
8、從而側面烘托啞巴兄弟——狗主人的野蠻強壯,譯文句子
通過“vic?tor”“l(fā)oser”“red-eyed”等詞達到了此目的,即便不譯也不會令
表達效果受損,目標語讀者依然能從字里行間接收作者想傳遞的信息,并與源語
讀者一樣在腦海中勾勒出生動的畫面。
由此可見,擬聲詞的翻譯單位不應過于狹窄,否則會導致翻譯時束手束腳,如果把擬聲詞的翻譯放到句子,甚至篇章的層面,還是可以盡力做一些彌補的
(4) 將聲音轉(zhuǎn)換成“動作+修飾語”的形式
聲音往往伴隨著動作,是對動作效果的補充說明。因此,在翻譯擬聲詞時,可以先說出動作,再添加修飾語來補充其產(chǎn)生的聲音效果。
例5:麻雀把窗戶紙碰的撲撲楞楞響。
9、(2003:169)
Sparrowsbangednoisilyintothepaperwindowcovering.
“撲撲楞楞”是對鳥兒碰撞窗戶紙這個動作結果的補充描寫,譯文用動詞“banged”加上修飾語“noisily”表示,同樣生動傳神,與原文修辭效果一致。
(5) 聯(lián)想法
聯(lián)想法指由聲音聯(lián)想到畫面,進而將聽覺轉(zhuǎn)換成視覺,從而補償了原文的音效,避免把有聲電影變成默片。
例6:很多酒液在橋上流,留到橋石邊沿,匯集起來,急雨般落在河水中。橋下嘩啦啦一片水響。(2003:25)
Rivuletsofliquorspreadacrossthebridgeanddowntothes
10、tone
facing,whereitpuddledbeforeshoweringintotheriver,be?comingacascade...
這句話壓根兒沒提到瀑布,而“嘩啦啦”的水聲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瀑布,從而用視覺補償聽覺。
4 總結與啟示
(1) 選擇擬聲詞翻譯策略時要結合語篇信息,在充分理解該擬聲詞修辭功能的基礎上發(fā)揮譯者的創(chuàng)造力,不能生搬硬套或一概而論。在本書中,同一擬聲詞多次出現(xiàn),譯文卻大不相同,如“啾啾”一詞出現(xiàn)了四種譯法:
上官來弟……就聽到空中響起啾啾的尖叫聲。(2003:30)
ShangguanLaidi...heardaseriesofsharpnoi
11、sesthatsound?edlike
strangebirdcries.
那些啾啾鳴叫著的黑玩意兒……(2003:32)
Moreofthosehissingblackobjects...
……全然不顧空中啾啾鳴叫的槍子兒……(2003:43)
...ignoringthebulletswhizzingoverhead...
“你是斑鳩還是大雁?”她用啁啁啾啾的聲音問我……(2003:236)
“Whatareyou,aturtledoveorawildgoose?”shechirped.
第一句中“啾啾的尖叫聲”是指飛機掠過的聲音,而產(chǎn)生這種聽覺感受的是上官來弟,“飛機”對
12、她而言是從未見過的陌生事物,結合飛機在天上飛的特點,自然在她心中勾起了鳥兒在空中鳴叫的畫面,采用聯(lián)想法非常符合人物心理。第二和第三句中“啾啾”分別譯成了“hissing”和“whizzing”,兩個詞在目的語中都可指子彈在空中飛舞的聲音,用不同詞語描述同一聲音,可增強語言表現(xiàn)力,避免枯燥乏味,也更符合英語慣用替代,不喜重復的特點。第四句的主人公是三姐,她變成“鳥仙”后說話也像鳥兒一樣,因此直接用擬聲詞“chirp”來代替人類的“說”
(2) 發(fā)音的相似不代表功能的對等。在把漢語中的擬聲詞轉(zhuǎn)換成英語中的擬
聲詞時,二者的發(fā)音往往不甚相像,如書中“駕駕駕”對應的是“haw,haw,haw”,發(fā)音明顯不同。然而,把擬聲看作一種修辭手法的話,就不必片面追求發(fā)音的相似,而應看兩者修辭功能是否對等。更何況,英、漢兩種語言的生長土壤、人們的使用習慣、發(fā)音方式千差萬別,要找到發(fā)音上一模一樣的擬聲詞談何容易。
(3) 擬聲詞的翻譯不可局限于詞匯層面,有時需把擬聲詞放在句子,甚至段落層面進行翻譯。有人認為擬聲詞的翻譯很難做到傳神,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把擬聲詞的翻譯單位定位的過于狹窄,從而導致翻譯時手腳被縛。在遇到很難處理的擬聲詞時,如果能從句子或篇章層面入手,或許可以找到解決辦法。如例4所示,譯文雖采取不譯的策略,卻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