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
《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4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課題:第四講?? 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使用說明】認真閱讀本學案內容,完成自主學習部分。 【學習目標】1、了解考點,理解考綱。2、掌握高考??季涫降睦斫夂陀梅?。 3、既能夠判定其句式,又能夠理解其意義。 4、提高文言知識的遷移能力。 【學習重點】掌握高考常考的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要求能既夠推斷其用法,又能夠理解其意義。 【學習難點】(1)判斷句(2)被動句(3)倒裝句(4)省略句(5)固定句式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注重積累。 【教學課時】 本專題共16課時。其中講讀課10節(jié),練習課4節(jié),講評課2節(jié)。 ? ?
2、 一、【考綱總覽】文言文閱讀????? 2011年《考試大綱》關于文言文閱讀的總體要求為“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具體要求包括: (1)識記?? (A級)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級) ①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②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3)分析綜合? (C級) ①篩選文中的信息; ②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4)鑒賞評價? (E級) 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②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對于文言文閱讀來
3、說,主要具備B級和C級兩種能力。 二、【本講考綱】 2011年新課標《考試大綱》規(guī)定: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三、【考綱解讀】 ??? 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能力層級:B級(識記) (1)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特殊句式與用法,是指能根據語境進行理解與辨別?!熬涫健睂儆谡Z法范疇。??? (2)“不同的用法”指詞類活用,也屬于語法范疇。同現(xiàn)代漢語相比,古代漢語的語法構造有一定的相同之處,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別。所謂“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正是指這樣一些相異的部分。 (1)“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主
4、謂倒裝)、省略句和文言文固定結構。 (2)“不同用法”指的是詞類活用,文言文中,詞語的“用法”非常靈活,一個詞往往會有多種詞性,有的詞還會在特定語境下臨時活用?;钣眯问街饕~、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的活用。重點是名詞、動詞、形容詞的活用。難點是意動用法和使動用法。 四、【考情分析】 ?1、考查重點為: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主謂倒裝)、省略句和文言文固定結構。詞類活用主要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的活用。重點是名詞、動詞、形容詞的活用。難點是意動用法和使動用法。 ?2、縱觀近幾年來的文言句式的考查,雖然目前直接考查本考點的命題較少,但本考點卻更多的以隱
5、蔽的形式滲透到其他題型當中,特別是分值日益增長的文言文翻譯題中。各地高考題中,在很多文言文翻譯題的評分要求里,就直接指明了本考點為采分點。因此,本考點仍然是考生復習備考的重點之一。 ?3、題型:本考點的特點是運用性極強,單獨設題會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近年全國和各省市高考題中,只有北京、浙江、重慶、廣東等在文言文考查中單獨設置了本考點試題。但是只要讀文言文,就不可能不碰到“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文言文詞類活用”,要把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無論如何,高考都無法回避這個考點。 ? ? 五、【真題體驗】(2012·浙江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19分) 與荊南樂秀才書
6、 (宋)歐陽修 ??? 修頓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來,屢辱見過。又辱以所業(yè)一編,先之啟事,及門而贄。田秀才西來,辱書;其后予家奴自府還縣,比又辱書。仆有罪之人,人所共棄,而足下見禮如此,何以當之?當之未暇答,宜遂絕,而再辱書;再而未答,益宜絕,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窮賤之人爾,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蓋足下力學好問,急于自為謀而然也。然蒙索仆所為文字者,此似有所過聽也。 ??? 仆少從進士舉于有司,學為詩賦,以備程試,凡三舉而得第。與士君子相識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從相愛之私,或過稱其文字。故使足下聞仆虛名,而欲見其所為者,由此也。 ??? 仆少孤貧,貪祿仕以養(yǎng)
7、親,不暇就師窮經,以學圣人之遺業(yè)。而涉獵書史姑隨世俗作所謂時文者皆穿蠹經傳移此儷彼以為浮薄惟恐不悅于時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過采,屢以先多士。及得第已來,自以前所為不足以稱有司之舉而當長者之知,始大改其為,庶幾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學成而身辱,為彼則獲譽,為此則受禍,此明效也。 ??? 夫時文雖曰浮巧,然其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強為之,故比時人之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祿仕而竊名譽者,順時故也。先輩①少年志盛,方欲取榮譽于世,則莫若順時。天圣中,天子下詔書,敕學者去浮華,其后風俗大變。今時之士大夫所為,彬彬有兩漢之風矣。先輩往學之,非徒足以順時取譽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齊肩于兩漢
8、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為既不足學,其后所為慎不可學,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為者,為此也。 ???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敝^夫人方困時,其言不為人所信也。今可謂困矣,安足為足下所取信哉?辱書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 【注】①先輩:對樂秀才的尊稱。 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及門而贄?????????????? 贄:拿著禮物求見。 ??? B.而又辱之????????? ?????辱:辜負。 ??? C.或過稱其文字?????????? 過稱:過分稱贊。 ??? D.不暇就師窮經?????????? 就:跟從。 17.下列各組句子
9、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而又以游從相愛之私???????????? 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B.然言出而罪至?????????????????? 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 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為者???????? 吾其還也 ??? D.其言不為人所信也?????????????? 或因寄所托 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對當時的應舉文字,頗有微詞,但樂生意欲參加科舉考試,所以只能建議他“順時”而為。 ??? B.作者認為要作文,就應該學習古人,去除淺薄雕飾的文字與習氣,才能達到兩漢那樣文質彬彬的境界。
10、 ??? C.作者因寫時文而遭毀譽,認為自己不值得樂生學習、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請求。 ??? D.本文語言樸實,感情真摯,表達委婉;通過現(xiàn)身說法,運用對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對時文的不同看法。 1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 而涉獵書史姑隨世俗作所謂時文者皆穿蠹經傳移此儷彼以為浮薄惟恐不悅于時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2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 (1)如修者,天下窮賤之人爾,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 (2)故比時人之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祿仕而竊名譽者,順時故也。(4分) 16.B???? 17.A??? 1
11、8.C 19.而涉獵書史/姑隨世俗作所謂時文者/皆穿蠹經傳/移此儷彼/以為浮?。┛植粣傆跁r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20.(7分) ??? (1)像我歐陽修這樣的,不過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讓您懇切到如此地步呢? ??? (2)因此與同時代人所寫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獲得俸祿官位并謀取名譽,是順應時俗的緣故。 六、知識梳理 ☆? 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表示判斷的句子,叫判斷句。 現(xiàn)代漢語一般是在主語和謂語之間用判斷動詞“是”來表判斷。但在古漢語里,“是”多作代詞用,很少把它當作判斷詞用。因此,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借助語氣詞來表示判斷
12、。 常見的判斷句式有以下幾種: 1.主語后面用“者”表示停頓,在謂語后面用“也”表示判斷,即“……者……也”式。這種判斷句式,是古漢語中表示判斷的典型格式。如: 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②滅六國者六國也。 ③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④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 ⑤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 ⑥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⑦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 ⑧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 ⑨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 ⑩離騷者,猶離憂也。 ?? 2.主語后面用“者”表示停頓,而謂語后面不用“也”,即
13、“……者……”式。這種判斷句式中的“者”不譯,翻譯時只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加判斷詞“是”。如: ???? ①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 ②粟者,民之所種。 ?? 3.主語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頓,在謂語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斷,即“……,……者也”式。如: ???? ①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 ②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秦國從秦穆公以來共有二十多個君王,沒有一個是使信約明確而固定的。) ???? ③蓮,花之君子者也。 ???? ④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 ⑤晏子,齊之習辭者也。 ?⑥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
14、者也。 ?? 4.主語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頓,只在謂語后面用“也”表示判斷,即“……,……也”式。這種判斷句式中“也”同樣不譯,翻譯時只在主謂之間加“是”。如: ???? ①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 ???? ②和氏壁,天下所共傳寶也。 ???? ③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為的是尊重〈你們〉大國的威嚴以表示敬意?。? ???? ④徒慕君之高義也 ???? ⑤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 ???? ⑥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 ⑦此世所以不傳也。 ???? ⑧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 ⑨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 ⑩一人之心,千
15、萬人之心也 ??? 5.用動詞“為”表判斷,即“……為……”式。如: ? ①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司馬遷《鴻門宴》 ? ②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人之私人?!段迦四贡洝? 6.用“即”“乃”“則”“皆”“本”“誠”“亦”“素”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兼加強語氣,用“非”表示否定判斷 ?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 ②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 ③梁將即楚將項燕。 ????? ④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 ⑤臣本布衣。 ????? ⑥且相如素賤人。 ????? ⑦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⑧予本非文人畫士。 7.用“是”作判斷
16、動詞,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現(xiàn)較晚并且少見。如: ? ①巨是凡人,偏在遠郡。(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 ②汝是大家子?!犊兹笘|南飛》 ????? ③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 ??? 8.無標志判斷句。 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如: ???? ①劉備天下梟雄。 ???? ②劉豫州王室之胄。 ???? ③陳涉甕牖繩樞之子。 ???? ④秦,虎狼之國。 ???? ⑤臣竊以為其人勇士。 ????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 ???? ⑦此亡秦之續(xù)耳。 ???? ⑧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特別提醒】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xiàn)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
17、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后作判斷詞則多起來。 二、被動句 文言文中,被動句的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在古漢語中,被動句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有標志的被動句,即借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志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 有標志的被動句大體上有以下幾種形式: 1.表被動的“于”字句 ? ①五人者……激于義而死焉者也。 ? ②君子役于物,小人役于物。 ? ③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 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時,學于余。 ? ⑤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
18、 ? ⑥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 2.表被動的“見”字句或“見……于……”結構 ? ①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 ②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 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 ⑤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 ⑥暴見于王。 ? ⑦昔者彌子瑕見愛于衛(wèi)君。 ? ⑧人皆以見侮為辱。 辨析:①慈父見背 ②冀君實或見恕也。 (分析::“見”字在六朝時期經常用作指代性副詞,這里的“見”不表被動,它是放在動詞前,表稱代,表示對自己怎么樣的客氣說法。一般譯為“我”,現(xiàn)代漢語中的“見諒”也是此種用法?!耙娬彙奔础罢堅徫摇保? 3.表被動的“為
19、”字句或“為……所……”結構 ? ①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 ? 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 ? ③恐為操所先。 ? ④父母宗族,皆為戮歿?!?? ? ⑤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 ⑥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 ⑦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 ⑧不者,皆且為所虜。 ? ⑨其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 ? ⑩周處年少時,兇強俠氣,為鄉(xiāng)里所患?!? ???? ?⑾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司馬遷《屈原列傳》) ? ??4.表被動的“受”字句或“受……于……”結構(此結構比較少) ??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 5.無標志的被動句,即意
20、念被動句。 ? ①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 ②兵不克,執(zhí)至白下。 ? ③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 ④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 ? ⑤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 ? ⑥帝感其誠 ? ⑦有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 ⑧感斯人言。 ? ⑨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 ⑩是時屈原既疏。 ??? 6.用介詞“被”引出主動者,構成“被+動詞”的形式。這種形式和現(xiàn)代漢語的被動句一樣。如: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三、省略句 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只要不發(fā)生歧義,就可以省去句子的某些成分。這些省去了某 些成分的句子就叫省略句。 文言文某些詞或某些成
21、分經常省略,古漢語省略句的省略方式和現(xiàn)代漢語相同,都是承 前省、蒙后省、對話省,但省略的成分卻要廣得多,如主語省略、謂語省略、賓語省略、兼語省略、介詞省略、分句省略等等。 (一)省主語 主語的省略,文言文中更為常見。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的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不獨立作句子的主語。句子若是重復前邊的詞語又羅嗦,這樣省略主語的句子自然就多了。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根據上下文的意思或整個語言環(huán)境去推斷。翻譯時,要根據具體情況把省略成分補出來。主語的省略,可分為“承前省”“蒙后省”“對話省”等形式。如: ??? 1.承前省 ? ①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疾)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疾)在腸胃,
22、火齊之所及也;(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疾)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 ②永州之野產異蛇,(蛇)黑質而白章。(蛇)觸草木,(草木)盡死。 ? ③余幼時即嗜學。家貧,(余)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余)手自筆錄,(余)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余)弗之怠。(余)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 ④余扄牖而居,久之,【余】能以足音辨人 ? ⑤(村人)見漁人,乃大驚,(村人)問(漁人)所從來。(漁人)具答之。(村人)便要還家,(村人)設酒殺雞作食”?。 ? ⑥楚人為食,吳人及之。(楚人?)奔,(?吳人)食而從之。 2.蒙后省 ? ①沛公謂張良曰:“(
23、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 ②問:“(公)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3.對話省 ? ①藺相如固止之,(藺相如)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厲害)?”(公)曰:“(廉將軍)不若(秦王)也?!? ? ②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guì)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劌)乃入見。(劌)問:“(公)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吾)弗敢專也,必以分人?!保▌ィυ唬骸靶』菸幢?,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歲)對曰:“小信未孚(讀音fú信服),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吾)雖不能察,必以情
24、?!保▌ィ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 ③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事】甚急” ? ④(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獨樂樂)不若與人 4.自稱省 ????? ①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蛾惽楸怼? ????? ②戊申晦,五鼓,(余)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兜翘┥接洝? (二)省謂語 謂語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省略謂語的情況還是比較少的。不過在文言文中,省略謂語也不是非常個別的現(xiàn)象。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個動詞,另一句同樣的動詞就可以省略。有時省略的謂語需要根據上下文補出,才能不影響意思的表達。 ?(1
25、)承上文謂語而省略,如: ???? 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為樂)。(司馬遷《鴻門宴》) (2)蒙下文謂語而省略,如: ???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追之),又請楊子之豎追之。 ?? (3)共喻省略,即根據上下文一看便會明白省略的是什么。如: ??????? ①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俟)獄門外。(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 ②后公改(任)兩廣,太監(jiān)泣別,贈大珠四枚。 ??? 如:①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 ②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改之。 ??? ③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為樂)。 ??? ④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追之),又請
26、楊子之堅追之。 ??? ⑤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俟)獄門外。 ??? ⑥平原君與楚(商議)和從,言其利害。 ??? ⑦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威)? ??? ⑧陳勝自立為將軍,(封)吳廣為都尉。 ??? ⑨殺人如(恐)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 ??? ⑩齊威王欲將孫臏,孫臏謝曰:“刑余之人不可(將)?!? (三)省賓語(包含介詞賓語省略) ?文言文中省略動詞和介詞后的賓語是比較普遍的,所省多是代詞“之”。 (1)省略動詞后的賓語,如: ???? ①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之)以事。 ???? ②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藺相如)為上卿。 ???? ③不得見(太后)久矣
27、。 (2)省略介詞后的賓語,如:成視,龐然修偉,自增慚怍,不敢與(之)較。 ? ①權起更衣,肅追(之)于宇下。 ? ②秦王不懌,為(一)擊缶。 ? ③投(之)以骨。 ? ④君與(之)俱來。 ? ⑤以相如功大,拜(之)為上卿。 ????? ⑥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和良,具告(之)以事。 ? ⑦成視,龐然修偉,自增慚怍,不敢與(之)較。 ? ⑧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歸趙。 ? ⑼葉公見之,棄(之)而還走。 ? ⑽揚州城下,進退不由(己)。 ? ⑾齊使以(之)為奇,竊載與(之)之齊。 ??⑿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之)掩戶。 ? ⒀尉劍挺,廣起,奪(之?)而殺尉。
28、? ⒁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 ? ⒂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之)外將兵。 (四)省介詞 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詞“于”,還有介詞“以”“自”等,這些介詞與后面的賓語組成介詞結構,當這個介詞結構作補語時,這個介詞常常被省掉。 ?(1)省略介詞“于”,如:荊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勢耳。(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2)省略介詞”以”,如:試與他蟲斗,蟲盡靡;又試之(以)雞,果如成言。 另外,介詞“自”也可省略,如: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自)白帝,暮到江陵。(酈道元 ?①將軍戰(zhàn)(于)河北,臣戰(zhàn)(于)河南。 ?②今以鐘磬置(于)水中。 ?③林盡(于)水源。 ?④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于)隴西
29、。 ?⑤賜之(以)彘肩。 ?⑥試與他蟲斗,蟲尺靡;又試之(以)雞,果如成言。 ?⑦成妻納錢(于)案上。 ?⑧晉太原中,武陵人(以)捕魚為業(yè)。 ?⑨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以)百數(shù)。 ?⑩激昂(于?)大義,蹈死不顧。 ?⑾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汜南。 ?⑿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于)澤畔 ?⒀死馬且買之(以)五百金,況生馬乎? ?⒁今君乃亡(于)趙走(于)燕。 (五)省略兼語 “使、命、令”這類動詞的賓語常兼作后邊一個主謂詞組的主語,這個詞就稱作兼語。現(xiàn)代漢語的兼語一般不能省略,文言里的兼語卻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詞“之”。如: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歸趙。②愿
30、令(之)得補黑衣之數(shù),以衛(wèi)王宮。 四、倒裝句 現(xiàn)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為“主─謂─賓”“定(狀)─中心詞”。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順序會發(fā)生變化,這就是古漢語中所謂的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xiàn)了前后顛倒的情況。倒裝句有下面幾種情況: ①主謂倒裝(謂語前置或主語后置) ②定語后置(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 ③賓語前置(賓語置于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復習重點) ④介賓短語后置,也叫狀語后置(狀語處在動詞謂語之后) (一)、謂語前置 古代漢語里,謂語一般放在主語之后。但是,有時為了強調謂語,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語之前,這就叫謂語前置,或叫主語后說。這種謂
31、語前置的句式,通常出現(xiàn)在感嘆句和疑問句中。如: ①子耶,言伐莒者????????????????? (言伐莒者,子耶?) ②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③美哉室!??????????????????? (室美哉?。? ④大哉,堯之為君也!???????????????? (堯之為君也,大哉!) ⑤灼灼其華。?????????????????? (其華灼灼) ⑥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竹喧浣女歸,蓮動漁舟下。) ⑦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在安”,賓
32、語前置) ⑧美哉,我少年中國!???????????????? (我少年中國,美哉!) 以上例子分別體現(xiàn)了謂語前的三種情況:①⑦疑問句;?②③④⑧感嘆句;⑤⑥舊詩詞押韻。 (二)、賓語前置 動詞可以帶賓語,介詞也可以帶賓語。在文言文里,賓語通常也是放在動詞或介詞后邊。在文言文里,賓語前置是有條件的。 1.動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賓語提到動詞前面,大致有三種情況: (1)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置于動詞前。所謂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有否定副詞“不”、“弗”、“未”、“非”、 “否”、 “毋”或表示否定的動詞“無”或無定代詞“莫”,這種句子叫否定句。如果它的賓語是代詞,一般放
33、在動詞謂語之前。如: ???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 ②三歲貫汝,莫我肯顧。???????????????? (莫肯顧我) ??? ③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我無詐爾,爾無虞我) ??? ④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時人莫許之) ??? ⑤先生……肩舉驢上,而狼未之知也。????????????? (而狼未知之也) ?? ⑥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 (忌不信自) (2)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放在動詞謂語之前。 在古漢語里,使用頻率高的疑
34、問代詞為“何”字,其他還有“誰、孰、惡、安、焉、胡、奚、曷”等,它們作賓語時,也放在動詞謂語之前。如: ??? ①大王來何操???????????????????(大王來操何) ??? ②沛公安在????????????????????(沛公在安) ??? ③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吾與誰歸) ??? ④夫晉,何厭之有?????????????????(夫晉,有何厭) ??? ⑤沛公安在????????????????????(沛公在安) ?? (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加重語氣。這種現(xiàn)象古漢語中并不多見。如: ??? ①日居月諸,下
35、土是冒。(日居月諸,冒下土——日月曾經照臨?,陽光離去后?露出了這片赤裸的土地) ??? 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 (憂群臣) ??? ③率師以來,唯敵是求。?????????????????? (唯求敵) ??? ④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 (余唯視利) ??? ⑤父母唯其疾之憂。????????????????????? (唯其疾之憂唯其疾之憂) ??? ⑥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讀,不解惑) ??? ⑦惟弈秋之為聽。????????????????????? (惟聽
36、弈秋) ??? ⑧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惟輔德) ??? ⑨唯利是圖。??????????????????????? (唯圖利) ??????? ⑩唯吾馬首是瞻。?????????????????????? (唯瞻吾馬首) 表示動作對象的單一性和強調賓語,往往用“唯(惟)……是……”和“唯(惟)……之……”等格式,可將副詞“唯(惟)”譯成“只”“只是”或“?!薄耙欢ā钡?,而助詞“之”“是”是提賓的標志,不譯。如成語“唯利是圖”“惟命是從”“唯你是問”“唯才是舉”等,就是這種格式。 2.介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常見的介詞有“于”、“以”、“為”、
37、“與”、“從”、“自”、“向”等,它們往往與后面的名詞或名詞短語結合,組成介詞結構。這些在介詞后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叫介詞賓語。介詞賓語一般放在介詞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況時放在介詞前: (1)疑問代詞作賓語,一般放在介詞前。如: ???? ①王問:“何以知之?” ???? ②微斯人,吾誰與歸?(范仲淹《岳陽樓記》) (2)介詞賓語不是疑問代詞,但是為了強調它,也放在介詞的前面,這種情況最常見的是介詞“以”的賓語前置。如: ??? ①余是以記之。 ??? ②一言以蔽之。(成語) (3)介詞賓語是方位詞,也放在介詞的前面。如: 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
38、北向坐;張良西向侍。(司馬遷《鴻門宴》) 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 ????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籍以何至此) ???? ②全石以為底。??????????????? (以全石為底) ???? ③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長安君以何自托于趙) ???? ④夜以繼日。??????????????? (以夜繼日) ???? ⑤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長安君以何自托于趙)? (三)定語后置 定語是修飾或限制名詞的。定語一般要放在中心詞前,這種語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了這種情況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詞之后,我們稱它“定語后置”
39、。 常見定語后置有以下幾種格式: 1.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用“者”字煞尾,構成“中心詞﹢定語﹢者”的格式。這種格式中的“者”,相當于結構助詞“的”。如: ? ①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求可使報秦者人) ? 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 (村中好事者少年) ? ④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知其事者太子及賓客) ? ⑤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燒溺死者人馬甚眾) ? ⑥亦雁蕩具體而微者。????????????????? (亦具體而微
40、者雁蕩) ? 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有吹洞簫者客) ? ⑧人馬凍死者相望。?????????????????? (凍死者人馬相望) ? ⑨當其時,巫行視小家女好者。????????????? (當其時,巫行視小家好者女) ? ⑩楚人有涉江者????????????????????? (有涉江者楚人) ??? 2.在中心詞和后置定語之間加“之”,再用“者”字煞尾,構成“中心詞﹢之﹢定語﹢者”的格式。如: ? ①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韓愈《馬說》) ? ②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鐘山記》) 3.在中心詞和后置定語之間加“而”
41、字,再用“者”煞尾,構成“中心詞﹢而﹢定語﹢者”的格式。如: ? ①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鏗然有聲石,所在皆是也) ? ②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 ③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千里馬) ? 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群臣吏民,受上賞) ? ⑤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附操者荊州之民) ? ⑥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 (而能不易其志者縉紳) ? ⑦國之孺子之游者。???????????? (國之游者孺子)
42、? ⑧僧之富者不能至。???????????? (富者僧不能至) ??? 4.在中心詞和后置定語之間加“之”字,構成“中心詞﹢之﹢定語”的格式。如: ?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蚓無利爪牙,強筋骨) ? ②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居高廟堂則憂其民,處遠江湖則憂其君) ? ③四海之大,有幾人歟???????????(大四海,有幾人歟?) ? ④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帶陸離長鋏,冠崔嵬切云——佩著長長的寶劍,戴著高高的切云帽) ??? 5.用數(shù)量詞作定語大多數(shù)放在中心詞的后面。例如?: ? ①吏二縛一人詣王。?????????????
43、???? (二吏二縛一人詣王) ? ②嘗貽余核舟一。?????????????????? (嘗貽余一核舟) ? ③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遂率荷擔者三夫子孫) ? ④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 (一雙白璧 一雙玉斗) ? ⑤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shù)萬人。?????????? (比至陳,六七百乘車,千余騎,數(shù)萬卒) ? ⑥一食或盡粟一石。????????????????? (一食或盡一石粟) (四)介詞結構后置 介詞結構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句中一般作狀語。介賓短語后置有以下幾種
44、情況: 第一種: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除少數(shù)仍作補語外,大多數(shù)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 ①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 (請奉命于孫將軍求救) ②貧者語于富者曰……????????????(貧者于富者語曰) ③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 (于長勺戰(zhàn)) ④以勇氣聞于諸侯。?????????????(以勇氣于諸侯聞) ⑤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此所謂于朝廷戰(zhàn)勝) ⑥故燕王欲結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結) ⑦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
45、(臣頭今與璧俱于柱碎矣) ⑧設九賓于廷????????????????(于廷設九賓) ⑨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趙豈敢留璧而于大王得罪乎?) ⑩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青于藍取之,而于藍青) ⑾李氏子蟠,......不拘于時,學于余。??????? (不于時拘,于余學) ⑿魏惠王兵數(shù)破于齊秦,國內空。???????????? (魏惠王兵數(shù)于齊秦破,國內空。) ⒀且立石于其墓之門?????????????? (且于其墓之門立石) ⒁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 ?(至于負者于途歌,行者于樹休。) 第二種:用介詞
46、“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也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在今譯時,一般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 ①形似酒樽,飾以山龜鳥獸之形。???????????? (以山龜鳥獸之形飾) ②具告以事。?????????????????? (以事具告) ③何不試之以足。??????????????????????? (何不以足試之) 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以桑樹之) ⑤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 ⑥掭以尖草。???????????????????????? (以尖草掭) ⑦覆之以掌。?????????????????
47、??????? (以掌覆之) ⑧咨臣以當世之事。?????????????????????? (以當世之事咨臣) ⑨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 (雖以嚴刑董之,以威怒振之) 第三種:用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語位置時,“乎”通“于”,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或作狀語,或作補語。 ①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乎吾前生,其聞道也固乎吾先) ②名垂乎后世。??????????????????????? (乎后世名垂) ③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君子博學而日乎己參
48、省) ☆? 一般句式 一、疑問句:在古漢語中,借疑問詞或否定詞而能發(fā)出疑問的句子叫疑問句。其中疑問詞分疑問代詞和疑問語氣詞兩類。常用的疑問代詞有:誰、孰、何、曷、胡、安、焉、奚、惡、盍(蓋)等;常用的疑問語氣詞有:乎、諸、與或歟、邪或耶等。 (一)使用疑問代詞。疑問代詞常與疑問語氣一起使用。 1、使用疑問代詞“誰”構成疑問句。 例1: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 例2:誰為我臨期成此大節(jié)者?(《梅花嶺記》) 例3:誰為哀者?(《五人墓碑記》) 2、使用疑問代詞“孰”構成疑問句。 例1: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莊暴見孟子》) 例2: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
49、說》) 例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3、使用疑問代詞“何”構成疑問句。 例1:吾君在前,斥者何也?(《毛遂自薦》) 例2: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赤壁之戰(zhàn)》) 例3: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zhàn)》) 4、使用疑問代詞“曷”構成疑問句。 例1:蹈死不顧,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記》) 例2:縛者曷為者也?(《晏子使楚》) 例3:吾姊姊曷不戮力擊之?(《灌園叟晚逢仙女》) 5、使用疑問代詞“胡”構成疑問句。 例1: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察今》) 例2: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論積貯疏》) 例3:胡不見我于王?(《公輸》) 6、使用疑
50、問代詞“安”構成疑問句。 例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例2: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鴻門宴》) 例3: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論積貯疏》) 7、使用疑問代詞“焉”構成疑問句。 例1:則將焉用彼相也?(《季氏將伐顓臾》) 例2: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8、使用疑問代詞“奚”構成疑問句。 例1:子奚哭之悲也?(《和氏璧》) 例2:奚暇治禮義哉?(《齊桓晉文之事》) 9、使用疑問代詞“惡”構成疑問句。 例1:以小易大,彼惡知之。(《齊桓晉文之事》) 例2:君子去仁,惡乎成名?(《論語 里仁》) 10、使用疑問
51、代詞“盍(蓋)”構成疑問句。 例1: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解牛》) 例2:伍奢有二子,不殺者,為楚國患,盍以免其父召之。(《史記 楚世家》) (二)使用疑問語氣詞。 1、使用疑問語氣詞“乎”構成疑問句。 例1:汝亦知射乎?(《賣油翁》) 例2:趙豈敢留璧得罪于大王乎?(《廉頗藺相如列傳》) 例3:天地有法乎?(《治平篇》) 2、使用疑問語氣詞“諸”構成疑問句。 例: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莊暴見孟子》) 3、使用疑問語氣詞“與(歟)”構成疑問句。 例1: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魚我所欲也》) 例2:況草野之無聞者歟?(《五人墓碑記》) 例3
52、: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4、使用疑問語氣詞“邪(耶)”構成疑問句。 例1: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邪?(《信陵君竊符救趙》) 例2:六國互喪,率賂秦耶?(《六國論》) (三)使用固定搭配“幾何”、“何如”、“奈何”、“如之何”、“如……何”、“奈……何”等表示疑問。 例1: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狼》) 例2:吾將告于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捕蛇者說》) 例3:吾欲之南海,何如?(《為學》) 例4: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刺秦王》) 例5: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 例6:以殘年余力,曾不能
53、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例7: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記 項羽本紀》) (四)使用否定詞表示疑問。??? 例1: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頗藺相如列傳》)??????????????????????????????????? 例2: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與妻書》)?? 例3: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察今》) 二、否定句式:文言的否定句必須用否定詞。否定詞包括不、毋、弗、勿、未、非、無、否、莫等等。 (一)使用“不”表否定。 例1:桓侯不應。(《扁鵲見蔡桓公》) 例2: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張衡傳》) 例3:古之人不余欺也。(《石
54、鐘山記》) (二)使用“毋”表否定。 例1:距關,毋納諸侯,秦地可盡王也。(《鴻門宴》) 例2:小女子毋多言。(《馮婉貞》) 例3: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保ā而欓T宴》) (三)使用“弗”表否定。 例1:呼爾而有之,行道之人弗受。(《魚我所欲也》) 例2:急逐弗失。(《馮婉貞》) 例3:小信未服,神弗福也。(《曹劌論戰(zhàn)》) (四)使用“勿”表否定。 例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廉頗藺相如列傳》) 例2:齊人勿附于秦。(《六國論》) 例3:急擊勿失。(《鴻門宴》) (五)使用“未”表否定。 例1: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說》) 例2:在藥則未
55、為良時。(《采草藥》) 例3: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六)使用“非”表否定。 例1: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問說》) 例2: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毛遂自薦》) 例3: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勸學》) (七)使用“無”表否定。 例1: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 例2:以嚙人,無御之者。(《捕蛇者說》) 例3: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鴻門宴》) (八)使用“否”表否定。 例: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九)使用“莫”表否定。 例1: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石鐘山
56、記》) 例2:莫若以吾所長攻敵所短。(《馮婉貞》) 例3: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計所出。(《〈指南錄〉后序》) ☆? 文言文固定句式 ?一、表示疑問的詞語: 1.奈何?????? 可譯為“怎么辦、怎么、為什么”等 ? 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 ? ②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 2.何如?????? 可譯為“怎么、怎么樣、怎么辦”等 ?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寡人之于國也》 ? ②“求,爾何如?”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3.何以……?????? 譯為“根據什么…?憑什么…?為什么?怎么會?” ? ①一旦山陵崩,長安
57、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 ? ②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 4.何所……?????? 可譯為“所……的是什么?”等 ? ①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木蘭詩》 5.如……何 ?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③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6.孰與……,與……孰?????? 可譯為“跟……比較,哪一個……” ? ①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7.何故 ? ? ①蔣琬問曰:“今幼常得罪,既正軍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 ? ②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 二、表示反問 1.何……哉(也)?????? (
58、可譯為“怎么能……呢?”) ? ①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 ? ②何可勝道也哉?《游褒禪山記》 2.何……為???????? (譯為“為什么要……呢?“還要……干什么呢?”) ? ①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3.何……之有?????? (兼表賓語前置,譯 “有什么……呢” “怎么能……呢?”) ? ①勾踐曰:“茍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4.如之何……?????? (可譯為“怎么能……呢?”) ? ①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季氏將伐顓臾》 5.豈(其)……哉(乎,耶,邪)?????? (譯“哪里……呢?難道……嗎?怎么……呢”) ? ①則仆
59、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報任安書》 ? ②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伶官傳序》 ? ③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鴻門宴》 6.安……哉(乎)?????? (可譯為“哪里……呢?”“怎么……呢?”) ? ①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 ②然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赤壁之戰(zhàn)》 7.不亦……乎????? (可譯為“不是……嗎”) ? ①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 ②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察今》 8. ……非……歟?????? (可譯為“……不是……嗎?”) ? ①子非三閭大夫歟?《屈原列傳》 9.寧……耶??????? (可
60、譯為“哪里……呢?”) ? ①當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祭妹文》 10.顧……哉?????? (可譯為“難道……嗎?”) ? ①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 11.獨……耶(乎、哉)?????? (可譯為“難道……嗎?”) ? ①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耶? ? ②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乎? ? ③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三、表示感嘆 1.何其??? (譯為“為什么那么”“怎么這樣”“多么”“怎么那么…啊”) ?? ①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2.直……耳!??? (可譯為“只不過……罷了”) ? ①曰:
61、“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國》 ? ②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莊暴見孟子》 3.惟……耳!????? (可譯為只是……罷了?。? ?? ①吾已無事可辦,惟待死期耳《譚嗣同》 4. 一何 (可譯為 何等、多么、為什么……那么……) ? ① 吏呼一何怒!《石壕吏》 5.亦……哉 (可譯為 也……啊?。? ?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嗚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記》 6.……何如哉?(可譯為 該是怎樣的呢?) ? ①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而又有剪發(fā)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記》 ? ②
62、今仆不幸,早失父母,無兄弟之親,獨身孤立,少卿視仆于妻子何如哉?《報任安書》 ? ③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錄〉后序》 四、表示揣度 1.無乃……乎????? (可譯為“恐怕……吧?、只怕……吧?”等) ? ①無乃爾是過與? 《季氏將伐顓臾》 ? ②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 2.得無......耶,得無……乎, ?(可譯為“大概......吧、恐怕......吧、該不是……吧?能......嗎?(兼表反問)”等) ? ①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 ? ② 曰:“日食飲得無衰乎?”《觸龍說趙太后》 ? ③“ 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
63、水土使民善盜耶?” 《晏子故事兩則》 3.其……歟?(兼表反問) ? ①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師說》 4.……庶幾……歟?????? (可譯為……或許……吧?) ? ①?吾王庶幾無疾病歟? 五、表設問: 1.何者、何則????? (可譯為“為什么呢”) ?? ①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 六、表示選擇 1.與其……孰若……?????? (可譯為與其……,不如……?) ? ①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端屠钤笟w盤谷序》 2.……歟(耶),……歟(耶)?????? (可譯為是……還是……
64、呢?) ? ①先生在民間,審知故揚州閣部果死耶,抑未死耶?《梅花嶺記》 3.其……其……也?????? (可譯為是……還是……呢?) ? ①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七、表陳述語氣 1、有以。????? (可譯為“有用來……的辦法,有條件,有辦法,有機會,能夠?!?。) ?? ①袁人大憤,然未有以報也。《書博雞者事》 2、有所。 (可譯為“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辦法。) ? ① 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蛾惽楸怼? ?
65、②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 ③ 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見太后?!薄队|龍說趙太后 3、無以、無從。????? (可譯為“沒有用來……的東西、辦法,沒有什么用來,沒有辦法,不能”) ? ① 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 ? ② 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云雨,無以利世。 4、無所。 (可譯為“沒有……的”(人、物、事)沒有什么……;沒有什么地方……,沒有什么辦法,沒有條件……。) ? ① 余雖不合于俗,亦頗以文墨自慰,漱滌萬物,牢籠百態(tài),而無所避之?!队尴娦颉? ? ② 今
66、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 ③ 夫吳之與越也,仇讎敵戰(zhàn)之國也;三江環(huán)之,民無所移。 5.比及?????? (可譯為 “等到......的時候”) ? ①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 ②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八、賓語前置 1“唯……是……,????? (“是”無意,起賓語前置作用;“唯”表示對象的唯一性,可譯為“只”。) ? ①唯命是從。 2……何……之有 ? ①宋何罪之有?《公輸》 ? ②夫晉何厭之有?《左傳》(晉國怎么會滿足呢?) ? ③ 勾踐曰:“茍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勾踐滅吳》 九、表假設 1.誠……則……:(可譯為“如果……那么(就)……”。) ? ①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