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中的養(yǎng)生之道1400字》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浮生六記》中的養(yǎng)生之道1400字(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浮生六記》中的養(yǎng)生之道1400字
清代文學家沈復在其傳世名作《浮生六記》中專立“養(yǎng)生記道”篇,其中的“人大言,我小語;人多煩,我少記;人悸怖,我不怒;淡然無為,神氣自滿,此長生之藥”是最為人稱道的養(yǎng)生箴言。
畢業(yè)
沈復在《浮生六記?養(yǎng)生記道》中總結了許多他的養(yǎng)生之道,現(xiàn)在采擷其中值得我們參考的要點敘述如下:
養(yǎng)生之道,最關鍵在于吃和睡。菜根雖粗物,但也很好吃,勝于珍饈。睡也不在多,如睡得香甜,片刻也可養(yǎng)生。睡也有訣:“能息心,自瞑目”,“先睡心,后睡眼。”人有“六慎”:慎嗜欲、飲食、憤怒、寒暑、思慮、煩勞。一不慎,都會致病。人要有生氣才會有
2、生趣,如花葉要有水露才會有媚美。沈復曾詢問一鄉(xiāng)間百歲老人的養(yǎng)生術,老人說:“鄉(xiāng)村人,無所知,但一生只是喜歡,從不知憂惱?!泵咳兆詫は残χ?,開懷大笑,抒發(fā)一日勞頓郁結之氣,這是“養(yǎng)生要訣”。
禪師談的養(yǎng)心之法,就是要心如明鏡,不能有灰塵;心如靜水,不能有邪波。朱熹說,目不妄視,耳不妄聽,口不妄言,心不妄?櫻?放下貪嗔癡愛的擾動,遇事任其自然,不勉強悲歡,這是“養(yǎng)心之要”。
人的感情必定要有所寄托。如寄情于花木、書畫,彈琴繪畫,種植花草,吟詩讀文,可以怡悅神氣,但疲倦即止,不可過分。和知己聚談,不要爭斗好勝,太傷精神,應該只求陶然樂志。不要束縛羈絆于權勢名利。練太極拳,存神納氣,屏絕
3、思慮,緩慢柔和,連綿不斷,有益健身。
有了病再治,不如在無病時療養(yǎng);療身,不若療心;使人療,莫不如自療,就如“自家心病自家知,起念還當把念醫(yī),只是心生心作病,心安哪有病來時”。去病有十法:一、靜坐觀空,酒色財氣,四大皆空;二、煩惱當前,以死譬之;三、常比不如我者,巧自寬解;四、造物勞我以生,遇病少閑,反生慶幸;五、遇不可避事,自然對待;六、家庭和睦;七、眾人各有病根,多自省克服;八、防風寒,淡嗜欲;九、飲食寧節(jié)毋過,起居務適毋強;十、找高明親友,多談開心事。觀萬物生意清氣,與心流通,神爽無窒。日出而起,吸天地清旭之氣可以爽神。午睡數(shù)刻,可以神清氣爽。靜坐,浩歌,泛舟,釣魚,都為求不被外物
4、所累,要自得其樂,這是“養(yǎng)壽真訣”。
養(yǎng)生先養(yǎng)心,心靜則身安。心浮氣躁,患得患失,即便真有仙丹可吃,恐怕也是無濟于事的。不爭不怒,清靜無為,隨遇而安,才是最好的養(yǎng)生之道,思慮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憂患白己不能解決的問題,理所當然會使自己紅潤的臉龐變暗淡,烏黑的頭發(fā)變白,這也許就是古人說的“百憂撼動他的心靈,萬事勞損他的身體”。人如果常有多憂多思的毛病,一定會動搖他的精神。感情應該有所寄托,但是要寄托在自己真正想干的事情上,不要無謂的多憂多思。
所以,養(yǎng)生之要,在于“閑放不拘,怡然自得”。人一定要豁達,看得開一些。所謂“富貴貧賤,總難稱意,知足即為稱意;山水花竹,無恒主人,得閑便是主人”。能知足,能得閑,必能自得其樂,心態(tài)自然豁達開朗。一定要掃除煩惱,才有益身心,才可以全生盡年。不煩不怒,不恐不憂,淡然無為,神氣自滿,這就是長生之藥。精、氣、神為“內(nèi)三寶”,耳、且、口為“外三寶”,都不要為追逐外物所誘而擾亂。要心似泰山,不搖不動,外無勞形之事,內(nèi)無思想之患,就能形體不衰敝,精神不散亂,恬愉自得,這是“養(yǎng)壽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