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政策》PPT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宏觀政策》PPT課件.ppt(4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十一章 宏觀經濟政策 一、經濟政策目標 二、需求管理(一):財政政策 三、需求管理(二):貨幣政策 四、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配合運用 五、供給管理政策 第一節(jié)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 一、經濟政策的定義 指國家或政府為了增進社會經濟福利而制定的 解決經濟問題的指導原則和措施。它是政府為 了達到一定的經濟目的在經濟事務中有意識的 干預。 二、經濟政策的目標 1、充分就業(yè):指在現有工資水平下,愿意工作 的人都能工作。充分就業(yè)并不是人人都有工作, 而是維持一定的失業(yè)率,這個失業(yè)率要在社會 可允許的范圍之內,能為社會所接受。 2、物價穩(wěn)定:指價格總水平的穩(wěn)定。物價穩(wěn) 定是維持一個低而穩(wěn)定的通貨膨脹率,這
2、種通 貨膨脹率能為社會所接受,對經濟也不會產生 不利的影響。 3、經濟持續(xù)均衡增長:在一定時期內經濟 社會所生產的人均產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續(xù)增 長。經濟增長是達到一個適度增長率,這種 增長率既要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又是人口 增長和技術進步所能達到的。 4、國際收支平衡:是既無國際收支赤字又 無國際收支 贏余。因為國際收支赤字或贏余, 都會對國內經濟發(fā)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5、這四種經濟目標之間存在著矛盾 ( 1)充分就業(yè)與物價穩(wěn)定:要實現充分就業(yè) - -運用擴張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由于財 政赤字和貨幣供給量的增加 -引起通貨膨脹; ( 2)充分就業(yè)與經濟增長:一方面經濟增長 會提供更多的就業(yè)機
3、會 -有利于充分就業(yè); 另一方面經濟增長中的技術進步 -引起資本 對勞動的替代 -相對縮小對勞動的需求 - 增加失業(yè); ( 3)充分就業(yè)與國際收支平衡:充分就業(yè)的實現 -引起國民收入的 增加 -在邊際進口傾向既定的情況下 -又會引起進口的增加 -國 際收支狀況惡化; 小資料:什么是邊際進口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import)? 進口增量與收入增量的比率 M/ Y。一國收 入水平發(fā)生變化,對進口品的消費也會發(fā)生變 化,變化的程度與進口品的性質及收入水平等 因素有關。邊際進口傾向對國際收支調整有很 大影響。邊際進口傾向大,收入緊縮對消除國 際收支赤字的作用大。反之,
4、作用則小。 ( 4)物價穩(wěn)定與經濟增長之間也存在矛盾:因為經 濟增長過程中,通貨膨脹是難免的。 6、宏觀經濟政策之間的矛盾,就要求政策制定者或 者確定重點政策目標,或者對這些政策目標進行協調。 不同的經濟學家、不同國家的不同時期對政策目標的 偏重不同。 二、宏觀經濟政策工具 宏觀經濟政策工具是用來達到政策目標的手段。常用的有需求 管理、供給管理和對外經濟管理政策。 1、需求管理 -凱恩斯主義所重視的政策工具 需求管理是通過調節(jié)總需求達到一定政策目標的宏觀經濟政策 工具。 在總需求小于總供給時 -經濟中由于需求不足 -產生失業(yè) - -運用擴張性的政策工具 -刺激總需求; 在總需求大于總供給時 -
5、經濟中由于需求過度 -產生通貨 膨脹 -運用緊縮性的政策工具 -壓抑總需求。 需求管理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第二節(jié) 需求管理 (一):財政政策 凱恩斯主義出現之后,財政政策被作為需求 管理的重要工具,以實現既定的政策目標。 這種財政政策包含了三個相互關聯的選擇: 第一,選擇開支政策,即開支多少,以及用 于哪方面的開支。 第二,征稅,即征多少稅,以及采用何種手 段征稅。 第三,赤字政策,即確定赤字的規(guī)模和分配。 一、財政政策的內容與運用 財政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政府支出和稅收。 1、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開支、政府購 買,以及轉移支付。 既問既答:“ 9.11”事件以后,美國政府決定 撥款
6、50億美元,扶持民航工業(yè)發(fā)展。此支出是 政府支出中的哪一項? 2、政府 稅收主要是個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和其它稅收。 相關資料: 2001年中央財政總收入安排 8422.91億元, 比上年執(zhí)行數增加 838.58億元,增長 11.1%。中央財 政總支出 11021.01億元,比上年執(zhí)行數增加 838.47億 元,增長 8.2%。中央財政收支相抵,赤字 2598.1億 元,與上年持平。 資料來源:項懷誠在九屆人大四次會議 上的報告 3、財政政策就是運用政府開支與稅收來調節(jié) 經濟。 經濟蕭條時期 -總需求小于總供給 -存在失業(yè) -實行擴張性 的財政政策(增支、減稅) -刺激總需求 -實現充分就業(yè):
7、 經濟繁榮時期 總需求大于總供給 存在通貨膨脹 實行 緊縮性的財政政策(減支、增稅) -抑制總需求 -實現物價穩(wěn) 定。 二、內在穩(wěn)定器 “內在穩(wěn)定器”又稱“自動穩(wěn)定器”指經濟中 一種無需改變政府政策 而能自動地減少國民 收入的波動,從而穩(wěn)定經濟的機制。 某些經濟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點無需有意的變 動就可以 穩(wěn)定經濟,這些經濟政策就具有內 在穩(wěn)定器的作用。 具有內在穩(wěn)定器作用的財政政策,主要是個人 所得稅、公司所得稅,以及各種轉移支付。 1、比例所得稅:有其固定的起征點和稅率。 經濟蕭條 -收入減少 -稅收自動減少 -抑 制了消費與投資的減少 -維持了總需求 -減 輕了蕭條程度; 經濟繁榮 -收入
8、增加 -稅收自動增加 -抑 制了消費與投資的增加 -減緩了總需求的擴 張 -減緩了通貨膨脹。 2、各種轉移支付(失業(yè)救濟與其它福利支出):這些補 助有其固定的發(fā)放標準。 經濟蕭條 -失業(yè)人數及其它需補助人數增加 -補助 自動增加 -抑制了消費與投資的減少 -有助于減輕 蕭條程度; 經濟繁榮 -失業(yè)人數及其它需補助人數減少 -補助 自動減少 -抑制了消費與投資的增加 -有助于減輕 由于需求過度引起的通貨膨脹。 三、赤字財政政策 1、赤字財政是凱恩斯財政政策的一項主要內容。 2、理由:( 1)債務人是國家,債權人是公眾。 國家與公眾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的財政赤 字是國家欠公眾的債務,也就是自己
9、欠自己的債 務。 (2)政府的政權是穩(wěn)定的,債務的償還是有保證的, 不會引起信用危機。 ( 3)債務用于發(fā)展經濟,使政府有能力償還債務, 彌補赤字。這就是一般所說的“公債哲學”。 3、政府實行赤字財政政策是通過發(fā)行公債來進行 的。 公債由財政部發(fā)行 -賣給中央銀行 -央行向財政 部支付貨幣 -財政部用這些貨幣來進行各項支出 - -刺激經濟。 中央銀行購買公債 -可以作為發(fā)行貨幣的準備金 - -也可以在金融市場上賣出。 四、財政政策實施中的困難 1、實施稅收政策時會遇到的困難: ( 1)減稅容易,增稅會遭到納稅人的反對; ( 2)蕭條時期減稅,達不到刺激需求的目的, 人們會把少納稅的錢用于儲蓄而
10、不是消費或投 資; ( 3)稅收政策的滯后性。 2、實施財政支出時會遇到的困難 ( 1)減少政府購買(如減少軍事訂貨、公共工程項目訂貨),會 遭到大企業(yè)的反對; ( 2)政府削減轉移支付會遭到居民的反對; ( 3)政府增加轉移支付也會導致人們儲蓄增加而消費投資不變; ( 4)政府興辦公共工程或基礎設施增加支出時,也會遭到大公司 (私營公司)的指責和反對,這被認為是“與民爭利”; ( 5)政府支付對經濟的影響也有一個“時滯”或作用的過程。 五、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 1、定義 是指政府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費或投資降低的作用。政 府財政支出增加 -利率上升 -私人投資與消費減少。 2圖示: 案
11、例分析:美國實踐中的財政政策 ( 1) 60年代,肯尼迪總統采用凱恩思主義的經濟學觀點,使財政政 策成為美國對付衰退和通貨膨脹的主要武器之一??夏岬峡偨y提出削 減稅收幫助經濟走出低谷。這些措施實施以后,美國經濟開始迅速增 長。但是,減稅再加上 19651966年越戰(zhàn)中財政擴張的影響,又使 得產出增長過快,超過了潛在的 GDP水平,于是,通貨膨脹又開始 升溫。為對付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并抵消越戰(zhàn)所增開支的影響, 1968年國會批準開征了一項臨時性收入附加稅。 案例分析:美國實踐中的財政政策 ( 1) 60年代,肯尼迪總統采用凱恩思主義的經 濟學觀點,使財政政策成為美國對付衰退和通貨 膨脹的主要武
12、器之一??夏岬峡偨y提出削減稅收 幫助經濟走出低谷。這些措施實施以后,美國經 濟開始迅速增長。但是,減稅再加上 19651966 年越戰(zhàn)中財政擴張的影響,又使得產出增長過快, 超過了潛在的 GDP水平,于是,通貨膨脹又開始 升溫。為對付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并抵消越戰(zhàn) 所增開支的影響, 1968年國會批準開征了一項臨 時性收入附加稅。 ( 2)、 80年代初的美國。 1981年國會通過了里 根總統提出的一攬子計劃,包括大幅降低稅收, 大力擴張軍費開支而同時并不削減民用項目。這 些措施將美國經濟從 19811982年的嚴重衰退中 拯救出來,并進入 19831985年的高速擴張。 3) 80年代中期的
13、美國。里根的財政政策導致 政府的預算赤字急劇增大,從 1979年的 400億 美元(相當于 GDP的 15%)增加到 1983年的 超過 2000億美元(或 GDP6%)的水平。為控 制赤字國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985年通過 了限制赤字的 格萊姆 拉德曼法案 ; 1982、 1984、 1990和 1993年都增加了稅收。 然而在這個階段,政府債務占 GDP的比例仍持 續(xù)增長。 ( 4)克林頓時期。他一上臺就面臨一個兩難困境:一方 面高赤字頑固地存在著,另一方面經濟不景氣且失業(yè) 率高的難以接受。是應該先處理赤字,通過增加稅收、 降低支出來增加公共儲蓄,進而靠儲蓄水平提高來帶 動國民投資的
14、增長呢?還是應該關注財政緊縮會減少 消費 +投資 +政府支出并排擠投資,而稅收的增加 和消 費的減少又會降低產出?最后決定優(yōu)先考慮削減財政 赤字。 1993年預算法決定,在以后 5年中減少赤字 1500億美元(或 GDP的 2%)。 思考題:中國、美國近期會采用何種財政政策? 第三節(jié) 需求管理(二):貨幣政策 一、貨幣政策的基本知識 (一)貨幣的基本知識 1、貨幣的本質和職能 貨幣是人們普遍接受的、充當交換媒介的東西。 貨幣的職能主要有三:第一,交換媒介;第二,計 價單位;第三,貯藏手段。 2、目前西方國家的貨幣種類 ( 1)紙幣;( 2)鑄幣。統稱為通貨或現金。 ( 3)存款貨幣:是指商業(yè)銀
15、行的活期存款。 ( 4)近似貨幣:又稱準貨幣。是商業(yè)銀行的 定期存款和其它儲蓄機構的儲蓄存款。 ( 5)貨幣替代物: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暫時代 替貨幣起到交換媒介的東西。 二)西方國家的銀行制度 西方國家的銀行分為兩類:中央銀行和商業(yè)銀 行。 1、中央銀行是國家的銀行,其主要職責是: 第一、作為商業(yè)銀行的銀行,接受商業(yè)銀行的 存款,向商業(yè)銀行發(fā)放貸款,并領導與監(jiān)督商 業(yè)銀行的業(yè)務活動; 第二、代表國家發(fā)行貨幣; 第三、運用貨幣政策調節(jié)經濟。 2、商業(yè)銀行是私人辦的銀行,它的性質和企業(yè)一樣。 其業(yè)務包括:吸收存款、發(fā)放貸款和代客結算。 (三)商業(yè)銀行創(chuàng)造貨幣的機制(貨幣供應量的成倍 增長,即貨幣乘數
16、) 這一機制與:法定準備金制度、 商業(yè)銀行的活期存款就是一種貨幣 銀行的貸款可以轉化為客戶的活期存款 1、存款準備金制度:銀行對吸收的存款提留一定比 例的準備金,以保證儲戶提款,其余的存款才能 用于放貸或投資。 2、法定準備率:為了保障儲戶的存款安全,防止 商業(yè)銀行因擠兌而倒閉,并通過控制銀行貸款規(guī) 模和速度來控制貨幣供應量,中央銀行對商業(yè)銀 行吸收的存款規(guī)定一個最低限度的準備金 法 定準備金( reqired reserve)。法定準備金占銀行 全部存款的比例,稱為法定準備金率( reqired reserve ratio)。 即問即答:如果法定準備金率為 20%,商業(yè)銀行 在吸收了 100
17、萬元存 款后,要留多少作準備金? 超額準備金( excess reserve)為保險起見,銀行備有的存款準備金, 往往會超過法定準備金,超過的部分就稱為超額準備金。 3、商業(yè)銀行的活期存款就是貨幣,可以用支票在市場 上流通。 4、貨幣創(chuàng)造過程 銀行對貨幣的創(chuàng)造,表現為銀行系統在法定準備率下, 通過一系列存貸關系,引致存款總額增加。當中央銀行 新發(fā)行一筆通貨,并流入商業(yè)銀行形成初始存款( prmary deposits)時,意味著銀行體系增加了一筆存款 準備金,經過銀行的存貸機制,獲得貸款者將所得貸款 再次存入銀行,形成派生存款( derivative deposits). 舉例說明:中央銀行在
18、公開市場業(yè)務中向某甲購進公債 10 000元,某甲將其存入 A銀行,法定準備金率為 20%,則存款創(chuàng)造過 程如下表所示: 銀行 新 增 存 款 新增存款 新增銀行 初始存款 派生存款 準備金 貸款 A 10 000(甲) 2000 8000(乙) B 8000 1600 6400(丙) C 6400 1280 5120(?。?D 5120 1024 4096(戊) E . . 合計 10000 40000 10000 40000 銀行系統新增存款總額為: 10000+10000( 10.2) +10000( 10.2) 2+10000( 10.2) 3+ =10000(1+0.8+0.82+0
19、.83+) =10000(1/0.2) =50000(元) 公式: 商業(yè)銀行創(chuàng)造的貨幣量 =初始存款額 /法定準備金率 D=R/rd 關系:商業(yè)銀行創(chuàng)造的貨幣量(存款總和)與初始存款 額成正比,與法定準備金率成反比。 1/rd稱為貨幣創(chuàng)造乘數。 例題講解:(教材 P621頁第 12題) ( 1)貨幣供給 M=1000+400/0.12=4333億美元 ( 2)當準備金率提高到 0.2時,則存款變?yōu)?400/0.2=2000億美元,現金仍是 1000億美元,因此貨 幣的供給為 M=1000+2000=3000億美元,即貨幣的供給 減少了 1333億美元。 ( 3)中央銀行買進 10億美元債券,即
20、基礎貨幣增加 10 億美元,則貨幣供給增加: M=10 1/0.12=83.3億 美元 二、貨幣政策的工具 、改變法定準備率 經濟蕭條時降低法定準備率創(chuàng)造更多的派生 存款擴張信用刺激總需求; 經濟繁榮時提高法定準備率商業(yè)銀行減少派 生存款減少貨幣供給量緊縮信用抑制總 需求。 、改變貼現率 貼現 是商業(yè)銀行向中央銀行貸款的方式。 商業(yè)銀行向中央銀行進行貼現時所付的利息率就稱為 貼現率。 貼現政策包括變動貼現率與貼現條件,其中最主要的 是變動貼現率。 經濟蕭條 -央行降低貼現率 -放寬貼現條 件 -降低商行向央行借款的成本 -商行得 到更多貨幣 -刺激投資 -刺激需求; 經濟繁榮 -央行提高貼現率
21、 -嚴格貼現條件 -提 高商行向央行借款的成本 -減少貨幣供給量 -抑 制投資 -抑制需求。 3、公開市場業(yè)務 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其 中主要有國庫券、其他聯邦政府債券、聯邦機構債券 和銀行承兌匯票。 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是為了調節(jié)貨幣供給量。 經濟蕭條 -央行在金融市場買進證券 -貨幣投放市 場 -貨幣供應增加 -刺激總需求; 經濟膨脹 -央行在金融市場賣出證券 -貨幣回籠 - 貨幣供應下降 -抑制總需求。 貨幣政策的具體運用(根據不同的經濟情況,采取或“緊”或 “松”的貨幣政策): 經濟繁榮 -總需求大于總供給 -緊縮性貨幣政策 (提高準備金率、提高貼現率及公開市場賣
22、出有 價證券) -減少貨幣供應量 -抑制總需求; 經濟蕭條 -總供給大于總需求 -擴張性貨幣政策 (降低準備金率、降低貼現率及公開市場買進有 價證券) -增加貨幣供應量 -刺激總需求。 三、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 用 ISLM模型說明: 經濟蕭條時 用擴張性貨幣政策 增加貨幣供給量 - IS線不變, LM線右移 -國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下降; 經濟膨脹時 用緊縮的貨幣政策 減少貨幣供給量 - IS線不變, IM線左移 -國民收入減少,利息率上升。 四、貨幣政策實施中會遇到的困難 經濟蕭條時,商行不愿放款;企業(yè)預期利潤率 低,也不愿貸款。 經濟膨脹時,盡管利率很高,但企業(yè)預期利潤 率高,大量向銀行借
23、款。 問題: 、什么是貼現率?當美聯儲提高貼現率時,貨幣供給 會發(fā)生什么變動? 、什么是法定準備金?當美聯儲提高法定準備金時,貨幣供給 會發(fā)生什么變動? 貨幣政策的連鎖反應 第四節(jié) 兩種極端的情況 一、凱恩斯主義的極端的情況 在 模型中,如果越平坦,或越陡 峭,則財政政策效果越強,貨幣政策效果越弱,如果 出現一種曲線為垂直而曲線為水平線的情況, 則財政政策十分有效,而貨幣政策將完全無效。 二、古典主義的極端情況 與凱恩斯極端情況相反,如果水平的和垂直的 相交,則就是古典主義的極端情況。這時,財政政 策完全無效,而貨幣政策十分有效。 第五節(jié) 兩種政策的混合使用 一、經濟蕭條時期 擴張性的財政政策
24、:增加政府支出和減稅; 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降低法定準備金率、降低 貼現率、買進有價證券。 二、經濟繁榮時期 緊縮性的財政政策:減少政府支出和增稅; 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提高 貼現率及在公開市場賣出有價證券。 三、相機抉擇 是指政府在進行需求管理時,可以根據市場情況和各 項調節(jié)措施的特點,機動地選擇哪一種或哪幾種措施。 作業(yè)題 1、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時什么?這些目標之間有什 么矛盾?應該如何協調? 2、在不同時期,應如何運用財政政策? 3、什么是內在穩(wěn)定器 ?具有內在穩(wěn)定器作用的財政 政策主要有哪些? 4、簡述商業(yè)銀行創(chuàng)造貨幣的機制。 5、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作業(yè)題 1、用 ISLM模型驗證當兩種政策混合使用時對產出和 利率的影響與教材第 574頁表 162是否相符? 2、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時什么?這些目標之間有什么 矛盾?應該如何協調? 3、在不同時期,應如何運用財政政策? 4、什么是內在穩(wěn)定器 ?具有內在穩(wěn)定器作用的財政政 策主要有哪些? 5、簡述商業(yè)銀行創(chuàng)造貨幣的機制。 6、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7、計算題:教材第 581頁第 4題、第 583頁第 8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