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思維中學美術論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美術思維中學美術論文(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美術思維中學美術論文
1.1 美術思維構成要素———人文意識的應用
美術這門學科的本質性質便是其人文性, 從美術學科的人文性,我們應該意識到美術教學不應該只是教授美術課程的中有關繪畫技
巧、色彩處理、造型處理的問題,同時還應該要注意與文化的結合,因為美術本身也是一種文化。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應該要注意美術思維中重要的構成因素———人文意識的應用。 要強化學生的人文意識,必須要讓學生了解美術作為一門藝術的文化特征, 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美術這門學科的過程中, 了解美術作品背后的豐富的人文知識以及人文精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 要抓
2、住適當?shù)臅r機引導學生以美術的思維來提升對美術作品豐富的人文內涵的理解, 讓學生的人文意識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新課程標準美術教育的理念是要使得學生“了解美術與社會、自然之間的聯(lián)系,在文化理念中認識美術”。要貫徹這一教學理念, 教師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要適當?shù)剡M行引導,讓學生能夠對美術與社會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有充分的了解, 同時能夠以美術的角度來觀察、 思考問題,也用美術的思維來體驗作品的人文氣息,根據筆者多年的美術教學經驗,無數(shù)的事實表明,在美術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強化學生的人文意識, 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能夠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情感以及學習的興趣。
3、
1.2 美術思維構成要素———觀察力的應用
觀察力是學生美術思維中的重要構成要素。對于一名藝術創(chuàng)作者來說,沒有敏銳的觀察力,那是不可能成為優(yōu)秀的藝術家的,因為對于學習藝術的人來說, 最先都是從模仿開始的, 創(chuàng)造是在無數(shù)次的模仿的基礎上開始的, 美術繪畫更是如此, 它對觀察力的要求比任何的藝術形式對觀察力的要求都要高。 因此在美術的教學中, 觀察力的應用與培養(yǎng)是必不可少的。 學美術繪畫的人也知道, 不管是素描還是色彩的處理方法,都需要學生有較為敏銳的觀察力。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強化增強學生對作品的感知能力, 不斷促進學生觀察力的提高,
4、使學生能夠較為敏銳地發(fā)現(xiàn)細微的差別之處, 如果有必要的話,教師可以用立體圖或者是平面圖以及其他的各種美術內容,讓學生進行不斷對比,以提升其觀察力。
1.3 美術思維構成要素———抽象理解力的應用
抽象理解能力與形象思維能力相對。關于形象的思維能力,其
實只是對作品的表面內涵的理解上, 比如對作品的點、線、面、色彩、
質感的觀察上, 這些需要的就是一種具體化的形象化的思維能力。 但
是我們知道,很多的繪畫作品都有其深刻的意義, 尤其是一些較為抽
象的繪畫作品,要讓學生理解,就必須要發(fā)揮學生抽象的理
5、解能力。
如下面兩幅畫。觀察這兩幅畫,我們知道,它使用了大量的色彩,學
生必須要能夠理解美術的語言, 才能通過作品的構圖來理解作品所要
表達的含義,也就是必須要能夠化形象的直觀的語言為抽象的含義。
1.4 美術思維構成要素———創(chuàng)新能力的應用
創(chuàng)新是藝術的靈魂,也是藝術的魅力所在。美術作品的形成過程也就是作者進行創(chuàng)作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 并且每一幅作品的創(chuàng)作都是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表達,也是一種文化的表達,所以在美術的教學中,教師應該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中學生正是思維想象力較強的時候,他們的
6、思維受到的束縛比較小,創(chuàng)新能力也比較強,教師在美術的教學過程中,應該要充分利用中學生這個年齡段所具有的思維的特點,盡可能地讓學生以不同的美術思維, 來創(chuàng)造表達自己思想內涵的繪畫作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 注重挖掘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其在描摹同一個對象的時候, 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與觀察以及想象,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造型以及形態(tài)。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知道,學生美術的思維由各種不同
的要素構成,要全面提升學生的美術思維的能力, 筆者認為可以采取
的策略主要有:
2.1 不斷強化學生的人文意識
7、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人文性是美術課程最基本的性質。筆
者認為要強化學生美術思維中的人文意識, 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第一,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 創(chuàng)設較強的人文氛圍,使學生能夠在氛圍的感染下,自覺地強化自己的人文意識;第二,讓學生欣賞大量的美術作品,從而感知作品中的人文內涵以及人文精神, 尤其是透著強烈的人文氣息的作品,從而達到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目的,例如,在欣
賞或者是講解民間類的美術繪畫作品的時候, 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民間的美術作品也屬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借由美術作品中的意義來為學生闡述做人的原則與道理。 如圖 3 是李公麟的鞍馬圖, 作品中透
8、露出強烈的人文關懷的思想, 即用馬之間的相互關懷來啟發(fā)人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應該要如此。
2.2 注重學生個性思維的培養(yǎng)
作品風格的不同是學生個性思維差異性的體現(xiàn)。美術的作用是要實現(xiàn)對美的感知以及對美的記錄。 美術作品欣賞和創(chuàng)作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對美的一種體驗的過程。 在中學階段的美術教學中, 老師的注意力基本上是集中于對各種繪畫技巧、 著色技巧等的訓練上, 很少會注意到學生個性思維對于美術創(chuàng)作的影響, 從而也就是忽視了學生的對美的一種體驗。而學生的思維也就局限于課本的理論知識以及教師的言傳身教的經驗, 這樣的教學方法往往導致學生在進
9、行美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靈活性”不足,其創(chuàng)作的作品也往往缺乏個性,也就是沒有
自己風格。要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的思維, 必須要開拓學生的視野以及
認知的空間,豐富學生的閱歷,累積出與別人存在差異的創(chuàng)作養(yǎng)分,
從而提升學生的藝術能力。 可以采取的方式主要有, 讓學生回歸自然,
經常到大自然中去寫生,讓學生對各種實物、風景等進行觀察臨摹,
引導學生追求事物真相 , 產生靈感和創(chuàng)作激情 ; 或者讓學生到社會里
去體驗生活,因為生活是藝術的源泉,藝術是對生活的反映,加強學
生的生活體驗, 也是激發(fā)學生靈感的總要途徑; 或者
10、讓學生學習制作
手工藝術品,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美術創(chuàng)作的靈感。
2.3 教師應該要轉變自己的教學思維
素質教育的理念提倡的是在教學的過程,教師要以學生為教學
活動的主體,而將自己放在主導性作用的位置上, 如果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總是讓學生學什么畫什么, 那么培養(yǎng)出來的不是 “畫家”,而是“畫匠”。美術與別的科目存在著很大的不同,美術的教學不需
要標準的答案, 它更需要的是學生自己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需要學生較為獨特的美術思維,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轉變過去傳統(tǒng)的以“講解和示范”為
11、主的教學方式,轉變自己的教學思維,以引導的方式為主, 讓學生自己去探索不同的創(chuàng)作方法, 當學生提出新的創(chuàng)作思路的時候, 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地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例如在講授“蔬果變變變” 這一課的時候,教師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使用蔬果來做工具進行構圖,我們知道蔬果是平常最為常見的,
因此在上課的過程中, 教師只要引導學生想象蔬果與動物的相關之處就可以了,至于要怎么聯(lián)系,那么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實踐,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揮出來。
著名的美國美術教育家羅恩菲德認為 “: 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是任何藝
術過程中的屬性 , 而不是一個目標 , 在美術教育中美術也可以是一種
達到目標的方法 , 而不是一個目標 , 美術的目標是使人在創(chuàng)造的進程
中變得更富有創(chuàng)造力 , 這種創(chuàng)造力即是生活和職業(yè)的重要基礎”。也
就是說美育的重要目的是要使學生形成一種思維能力、 創(chuàng)造能力,這
樣的能力不僅對其繪畫的能力的提升有幫助, 同時對學生的成長成才
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