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睢寧縣中考語文一輪基礎(chǔ)復(fù)習(xí):專題20 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由會(huì)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徐州市睢寧縣中考語文一輪基礎(chǔ)復(fù)習(xí):專題20 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10頁珍藏版)》請(qǐng)?jiān)谘b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徐州市睢寧縣中考語文一輪基礎(chǔ)復(fù)習(xí):專題20 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姓名:________ 班級(jí):________ 成績(jī):________
一、 單選題 (共5題;共10分)
1. (2分) 下列劃線字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xiàng)是( )
A . 久之 , 目似瞑;又?jǐn)?shù)刀斃之
B . 與廳室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蜀之鄙有二僧
C . 吾欲之南海,何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 . 恐前后受其敵;屠自后斷其股
2. (2分) 下列句子中“也”字表達(dá)語氣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xiàng)是( )
A .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
2、,釀泉也。
B . 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shí)也。
C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D . 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3. (2分) 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的“其”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中的“其”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例句]恐前后受其敵
A . 一狼洞其中
B . 屠自后斷其股
C .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D . 其一犬坐于前
4. (2分) 下列各項(xiàng)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xiàng)的是( )
A . 前人之述備矣
B . 覽物之情
C .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D . 屬予作文以記之
5. (2分) 與“傭者笑而應(yīng)曰”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3、)
A . 廣起,奪而殺尉
B . 溪深而魚肥
C .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D . 其余,則熙熙而樂
二、 填空題 (共5題;共25分)
6. (4分) 解釋句中劃線文言虛詞的意思
之:①安陵君受地與守之________
②此庸夫之怒也________
③已而之細(xì)柳軍________
④愚以為宮中之事________
⑤愿陛下親之信之________
7. (5分) 解釋下列“之”的不同含義。
①宋之丁氏________ ②有聞而傳之者_(dá)_______
③國(guó)人道之________ ④聞之于宋君________
⑤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________ ⑥得一人之使
4、________
8. (4分) 辨析面的多義詞,分別作解釋。
而:①家無井而出溉汲________
②有聞而傳之者_(dá)_______
③而頃刻兩斃________
于:①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________
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
若:①求聞之若此________
②若屈伸呼吸________
9. (6分) 連詞“而”一般表示四種關(guān)系:A.并列;B.修飾;C.順承;D.轉(zhuǎn)折。下列各句中的“而”各表示什么關(guān)系,請(qǐng)將序號(hào)填在橫線上。
①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
②溪深而魚肥。________
③水落而石出者。________
④臨溪而漁。
5、________
⑤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________
⑥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________
10. (6分) 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的字。
①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 ________________
②溫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
③不亦君子乎________
④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________
三、 文言文閱讀 (共5題;共52分)
11. (11分) (2017九上資陽月考)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欲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
6、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乙】天祥至潮陽,見弘范① , 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 , 與俱入壓(y)山,使為書招張世杰。天祥日:“吾不能捍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其未有云:“
7、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屋山破,軍中置酒大會(huì),弘范曰:“國(guó)亡,丞相忠孝盡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將不失為宰相也?!碧煜殂虎鄢鎏?,日:“國(guó)亡不能棣④ , 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況敢逃其死二⑤其心乎!”
(選自《宋史文天祥傳》
【注釋】①弘范:張弘范,當(dāng)時(shí)的蒙古軍元帥。②捍(hn):保衛(wèi)。③泫(xun)然:水滴下的樣子。④棣:同“救”。⑤二:不忠誠(chéng)。
【丙】齊①大饑。黔敖②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③ , 貿(mào)貿(mào)然④來。黔敖左奉⑤食,右執(zhí)飲,日:“嗟⑥!來食!”餓者揚(yáng)其目而視之,日:“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叢至謝⑦焉,終不食而死。
(選自《禮
8、記檀弓下》
【注釋】①齊:齊國(guó)。②黔敖:齊國(guó)的一位富商。③蒙袂(mi)輯屨(j):袖子遮著臉,拖拉著鞋。④貿(mào)貿(mào)然:兩眼昏昏無神的樣子。⑤奉:捧。⑥嗟:喂。⑦謝:道歉。
(1) 解釋下列劃線的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_(dá)_______
③天祥泫然出涕________
④以待餓者而食之________
(2) 下列各句中劃線的“之”字與其他三項(xiàng)用法不同的一項(xiàng)是( )
A . 蹴爾而與之
B . 左右命之拜
C . 予唯不食嗟來之食
D . 餓者揚(yáng)其目而視之
(3) 請(qǐng)根據(jù)你對(duì)甲文和丙文的理解,解釋“嗟來之食”的意思。
9、(4)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非獨(dú)賢者有足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②弘范遂以客禮見之。
(5) 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為印證了甲文中的哪句話?丙文與甲文中的哪個(gè)語句相對(duì)應(yīng)?
(6) 請(qǐng)從乙文中找出最能體現(xiàn)文天祥“富貴不能淫”和“威武不能屈”的句子。
12. (18分) (2017八上泰州月考) 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呂元膺①為東都留守,常與處士②對(duì)棋。棋次,有文簿堆擁,元膺方秉筆閱覽。棋侶謂呂必不顧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勝,呂輒已窺之,而棋侶不悟。翼日,呂請(qǐng)棋處士他適,內(nèi)外人莫測(cè),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贐③之。如是十年許,呂寢疾將亟,兒侄列前,呂曰:“游處交友,
10、爾宜精擇。吾為東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易一著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跡可畏。亟言之,即慮其憂懾;終不言,又恐汝輩滅裂⑤于知聞?!毖援?,惆然長(zhǎng)逝。
(選自《芝田錄》)
【注釋】①呂元膺(yīng),唐德宗、憲宗時(shí)期的一位名臣。②處士:泛指沒有做過官的讀書人。③贐(jn)送的路費(fèi)或財(cái)務(wù)。④俾(bǐ):使;⑤滅裂:疏忽。
(1) 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意思。
①元膺方秉筆閱覽________ ②如是十年許________
③呂輒已窺之________ ④爾宜精擇________
(2) 下列各句與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例句:吾以他事俾去
A . 吾
11、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B . 以叢草為林(《幼時(shí)記趣》)
C . 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guó)志》
D . 跪而拾之以歸《趙普》
(3) 請(qǐng)根據(jù)要求,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
呂元膺為東都留守(標(biāo)在主謂之間)
(4)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游處交友,爾宜精擇。
②葉徒相似,其實(shí)味不同。(出自《晏子使楚》)
(5) 根據(jù)文中內(nèi)容,用簡(jiǎn)潔的語言說說呂元膺是一個(gè)怎樣的人?
13. (6分) (2019九上蕭山期中) 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
王禎,字維禎,吉水人。成化初,禎由國(guó)子生授夔州通判。二年,荊、襄石和尚起義反明,進(jìn)攻四川巫山。督盜同知王某者怯不救。禎面數(shù)
12、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晝夜行。至則城已陷,賊方聚山中。禎擊殺其魁余盡遁乃撫傷殘 , 招潰散,甫三日,賊復(fù)劫大昌。禎趣同知行,不應(yīng)。瞿塘衛(wèi)指揮曹能、柴成兩人,與王素黨結(jié)避禍,多方詭辭庇之。激禎曰:“公為國(guó)出力,肯復(fù)行乎?”禎即請(qǐng)往,兩人偽許相左右。禎上馬,夾二人與俱,與賊夾水陣。既渡,兩人見賊即走。禎被圍半日,誤入淖中,賊執(zhí)欲降之,禎大罵。賊怒,斷其喉及右臂,禎死。從行者奉節(jié)典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馬奔?xì)w,血淋漓,毛盡赤,眾始知禎敗,往覓尸,面如生。子廣鬻馬為歸資,王同知得馬,不償直,竟徒手得之。櫬既行,馬夜半哀鳴。同知起視之,馬驟前嚙項(xiàng),搗其胸,翌日嘔血死。
節(jié)選自《
13、明史王傳》(有刪節(jié))
【注釋】①同知:官名。②淖:no,爛泥、③鬻:y,賣。④櫬:chn,棺材。
(1)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中加下劃線詞的意思。
①面數(shù)之________
②與王素黨結(jié)避禍 ________
③王同知得馬,不償直。________
(2) 請(qǐng)用“/”給文中畫線的的句子斷句。(限斷2處)
禎 擊 殺 其 魁 余 盡 遁 乃 撫 傷 殘
(3)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馬驟前項(xiàng),搗其胸,翌日嘔血死。
(4) 文章第二段寫到“所乘馬奔?xì)w,血淋漓,毛盡赤,眾始知禎敗 ”,“馬驟前嚙項(xiàng),搗其胸,翌日嘔血死”,請(qǐng)賞析作者描寫戰(zhàn)馬的用意。
(5) 請(qǐng)結(jié)
14、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王禎這一人物形象。
14. (6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題。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shí)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duì)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
解釋下列句中加線字的意思。
①陳太丘與友期行期:
②尊君在不不:
③相委而去委:
④元方入門不顧顧:
(2)
翻譯下列句子。
①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友人慚,下車引之。
15、
(3)
請(qǐng)結(jié)合文章具體內(nèi)容說說元方有哪些品質(zhì)?
(4)
友人慚”的原因是什么?學(xué)習(xí)本文,你明白了怎樣的道理?
15. (11分) (2017八上忻城期中) 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蠛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澈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zhǎng)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zhǎng),猿鳴三聲淚沾裳!”
16、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鄉(xiāng),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攜酒至乙翁第,二人對(duì)酌,不亦樂乎!乙翁日:“向吾遠(yuǎn)游翼,雍,然未嘗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日:“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勝?!币椅倘眨骸安钜?,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輩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日:“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錢塘,絕長(zhǎng)江,而至泰陰。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日:“吾力尚可,無需相扶?!弊匀粘鲋帘∧?,已至半山矣。
【注釋】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兩個(gè)州名,在今約山西、陜西、甘肅一帶。③曩:以往,過去,從前。
(1) 下列句子中劃線的文言實(shí)詞解釋有誤的
17、一項(xiàng)是( )
A . 略無闕處(通“缺”,中斷 )
B . 屬引凄異(屬于)
C . 二人對(duì)酌(飲酒 )
D . 越錢塘,絕長(zhǎng)江(橫渡)
(2) 選出下列語句中劃線字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 )
A . 或王命急宣 或異二者之為
B . 故漁者歌日 溫故而知新
C . 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雖不能察,必以情
D . 乙翁欲扶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下列對(duì)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
A . 甲文先寫山,后寫水,重點(diǎn)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先寫“夏水”
B . 乙文講述的是兩個(gè)年近六十的老翁不以年老而登泰山的故事。
C . 甲文第一段中
18、作者用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突出山的高,第二段從正面描寫突出江流的洶涌。
D . 乙文“甲翁之妻子去鄉(xiāng)”中的“妻子”指妻子和孩子。
第 10 頁 共 10 頁
參考答案
一、 單選題 (共5題;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 填空題 (共5題;共25分)
6-1、
7-1、
8-1、
9-1、
10-1、
三、 文言文閱讀 (共5題;共52分)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2-1、
12-2、
12-3、
12-4、
12-5、
13-1、
13-2、
13-3、
13-4、
13-5、
14-1、
14-2、
14-3、
14-4、
15-1、
15-2、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