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復習 文言文斷句方法技巧》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考復習 文言文斷句方法技巧(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文言文斷句方法技巧
主備人:李軍
斷句是考查文言文的傳統(tǒng)方式,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
文言斷句的基本要求,即應該做到點斷后的字句都能講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講不通,那就可能有斷句錯誤的地方;做到點斷后的每一句話的內(nèi)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邏輯。
斷句的前提:多讀文段,增強語感。
文言斷句的一般方法:
文言文斷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難,點面結合,句句突破。意思就是說,在標點之前,要認真通讀全文,把容易斷開的句子先斷開,再依次縮小斷句范圍。對于疑難句子,要聯(lián)系上下文意,抓住關鍵詞,仔細推敲,切不可顧前不顧后,粗心大意。
六個關鍵點——1.找名詞、代詞;2.看虛詞;3.察對話;4.據(jù)修
2、辭;5.辨句式;6.依總分。
1.找名詞、代詞
和現(xiàn)代漢語一樣,名詞或代詞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名詞或代詞,就可以確定停頓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現(xiàn)時往往用全稱,以后再出現(xiàn)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舉事亦然為其后可復者也則事寡敗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舉事亦然/為其后可復者也/則事寡敗矣
2.看虛詞
古人寫文章,不用標點符號,他們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志。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后,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
①“夫
3、、其、惟、唯、蓋、盍、凡、竊、請、敬”等發(fā)語詞和表敬副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句首;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lián)詞,如茍、縱、于是、向使、然而、且夫若夫、無論、至于、至若、是以、是故、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
②“乎、哉、也、兮、耶、矣、耳、歟、焉、而已”等語氣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句尾;
③“以、于、為、而、則”等連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句中。根據(jù)這些特點,有助于斷句。
3.察對話
對話、引語是古文斷句的又一重要依據(jù)。對話、引語常用“曰”“云”“言”“白”“語”“道” “謂”“對”等為標志。
例:鐘毓鐘會少有令譽
4、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鐘繇曰可令二子來于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zhàn)戰(zhàn)惶惶汗出如漿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zhàn)戰(zhàn)栗栗汗不敢出
鐘毓/鐘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鐘繇曰/可令二子來/于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zhàn)戰(zhàn)惶惶/汗出如漿/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zhàn)戰(zhàn)栗栗/汗不敢出/
4、據(jù)修辭
頂真、排比、對偶、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點。這一特點,又為斷句提供了方便。
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
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同
5、詞語緊相連,一般中間要點斷。)
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nèi)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橫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nèi)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橫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這一段文字之中,“據(jù)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是對偶;“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是排比;“內(nèi)“”外“是對照。根據(jù)這樣的語言特點,確定句讀也就容易多了。
5、辨句式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別是文言文的固定結
6、構可以幫助我們斷句。
記住下面幾種文言文的習慣句式,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斷句式(有些省略“者” 或“也”的判斷句,或表示判斷關系的詞,如“為、乃、即、則”等,都可以為我們斷句提供幫助); “為……所……”“受……于……”“見……于……”等被動句式;“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時,抑亦人謀。);“不亦……乎”(不亦說乎?);“何(以)……為”“何……之為”(秦則無禮,何施之為?);“無乃……乎(無乃不可乎?);“可得……歟”(可得聞歟?);“得無……乎”(得無異乎?);“況……乎”;
7、“孰與……乎”;“其……乎”;“安……哉”等,可以幫助斷句。
記住文言文習慣上較為固定的詞組,不要把它們拆散,可以減少斷句失誤。如“有所”“無所”“有以”“無以”“以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無”“無乃”“何以”“于是”“然則”等。
6、依總分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總分、分總的形式,我們自然可以據(jù)此進行斷句。
例: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
8、而無告者也。
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而無告者也。
斷句口訣:
古文斷句莫畏難,聯(lián)系全文前后看,
內(nèi)容大意全理解。先易后難細分辨,
緊緊抓住“曰”“云”“言”,
對話最易被發(fā)現(xiàn);常用虛詞是標志;
排比對偶與反復,修辭提供好條件;
相同詞語緊相連,一般中間要點斷。
中考文言文怎樣停頓和斷句
文言文句子內(nèi)部的停等,一般從句子結構與語意兩方面來分析:
一、 從句子結構來看,要掌握兩點:
(一)主謂間、動賓間、狀中間、動補間常常要停等。如:
例一、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正確的一項是( )
A
9、、今齊地方/千里 B、王之蔽/甚矣
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這里A項的主語是“齊國的地方”,謂語是“方圓幾千里”,所以這句要在“齊地”后停頓。B項中“蔽”是動詞謂語,“甚”是補語,所以在“蔽”后停頓是正確的。C、D兩項中“臣之客”與“朝廷之臣”是主語,應在它們后停頓才對。再如:
例二、用“/”給下面句子劃分節(jié)奏。(只畫一處)余 聞 之 也 久。
這句中“余”是主語,“聞之也久”是謂語,所以要在“余”后停頓。還有《狼》中的“屠/自后/斷/其股”一句,“屠”是主語,“斷”是動詞謂語,“其”是賓語,所以在“屠”后停頓是主謂間停頓,“斷”后停頓是
10、動賓間停頓,“自后”停頓是狀語與中心語間停頓。
(二)成分省略處要停頓。如:“便要/(漁人)還家”,“余人各復延/(漁人)至其家”等。
二、從語意上看應把握以下幾點:
(一)前后語意發(fā)生轉折的地方一定要在轉折連詞前有所停頓。如:
例三、選出下列各句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 )
A.蜀之鄙/有二僧 B.子/何恃而往
C.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 D.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
這里C項“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富者不至”但是“貧者至”,前后語意發(fā)生了轉折,轉折連詞“而”前有了停頓,所以這項對了;D、項“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己憑靠著頭腦聰明和反映
11、敏捷的天賦但是不努力學習,在語意發(fā)生了轉折的“而”前停頓才對,所以這項錯了。A、B項是主謂間的停頓,是正確的。再如下例(2)就與這里的C句一樣,(1)是主謂間的停頓,在“人之為學”后停頓。
例四、用“/”標示下面語句朗讀的語意停頓,每句標一處。
(1)人 之 為 學 有 難 易 乎 (2)僧 富 者 不 能 至 而 貧 者 至 焉
(二)今為一詞,古代是兩個單音節(jié)詞的要分開讀,以示區(qū)別。如“竟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無”是不要的意思,“論”是說的意思,因此,“無”與“論”要斷開來。還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中,“雖”是雖然的意思,“然”是這樣的意思,所以也要斷開來讀。
(三)承
12、接上文的句首助詞、連詞與句中語氣助詞后要停頓。如“夫/戰(zhàn),勇氣也”,“乃/悟前狼假寐”,“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等。
(四)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語中不能停頓,否則就把意思讀錯了。
例五、下面句子的節(jié)奏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C、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D、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這里意思是,我看他們的車輪軋出的痕跡亂了,旗也倒下了,所以追逐他們。我看和望的對象是“他們的車轍怎樣”、“他們的旗怎樣”,“視其轍亂”與“望其旗靡”這個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語間就不能斷開,所以A
13、、C兩項就錯了?!肮省笔浅薪由衔牡倪B詞,后應停頓,因此B項才對。
例六、朗讀下列句子,語意停頓明顯不正確的一句是( )
A. 先天下之憂/而憂 B.然則/何時而樂耶
C、嘗求古仁/人之心 D.吾/誰與歸
這里的“古仁人”是一個短語,不應分開,所以C項錯了,A項是語意轉折的停頓,B項是承接上文的連詞后停頓,所以這兩項對了。D項是主謂間的停頓,也對。
例七、根據(jù)語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期日/中 B.對/子罵父
C.下車/引之 D.故人至/暮不來
這里A項意思是“到了日中”,“日中”是中午的意思,
14、不能分開;B項不是“子罵父”而是“對著兒子罵他的父親”,應在“子”后停頓才對;C項“下車”與“拉他”兩個動作間的停頓,對了;D項是老朋友到日暮還沒有來,“至暮”不能分開來,這項為錯。
例八、下面句子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B.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C.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這里“草木之花”、“出淤泥而不染”、“花之富貴”都是完整的短語,如果讀斷讀碎,讓人不知所云,因此這里A、C、D三項為錯。
(五)表示突出強調的地方,停頓要使意思講得通。
例九、用“/”標示下面語句朗讀的語意停頓,每
15、句標一處。
(l)雖千里不敢易也 (2)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這里(1)項的意思是為了突出強調“即使千里”這么大的地方也不敢換,何況才五百里,所以應在“千里”后停頓才對;(2)項意思是你/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嗎?秦王為了威嚇唐雎,用“天子之怒”來直接嚇唬,那種氣勢、那種語氣可想而知。所以在“公”后停頓一下,“聞”后停頓一下,才能突出強調秦王那種驕橫。
例十、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讀時的停頓,其中讀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余幼時/即嗜學 B.益慕圣賢/之道
C.無/鮮肥滋味之享 D.燁然/若神人
這里A項意思是說我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突出“年幼時”,所以在“年幼時”后停頓是對的;B項意思是更加敬慕古代圣賢的學說,強調的是“益慕”,所以在“益慕 ”后停頓才對,再則,“圣賢之道”是一個完整的短語,不可分開,這項就錯了;C項突出強調的是沒有鮮嫩、好吃的肉菜,“無”后停頓是對的;D項是突出光彩照人的樣子,所以“燁然”后停頓是對的。
同學們只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多讀、多分析、多思考、多總結,就會找出規(guī)律來,自然形成自己對文言文的語感,讀準文言文內(nèi)容,在考試中也不難對付這類的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