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版高中物理《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學設計(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教學設計
【設計思想】自學能力是學生終身受益的能力,要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就必須狠抓“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預習是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也是自學的過程。經過預習,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鍛煉,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正是物理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預習是物理教學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之一,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本課的特點是讓學生在預習教材的過程中,理解速度變化有快慢之別,讓學生從具體問題中了解“速度快”、“速度變化大”、“速度變化快”的含義不同,自主完成加速度概念的引入,在此基礎上說明平均加速度的意義,進而說明瞬時加速度的意義;最后通
2、過v-t圖象加深學生對加速度的認識和對v-t圖象的理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的單位,知道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跟速度的改變量的方向一致;
(3)通過對日常生活中有關加速度的實例的分析,進一步體會變化率的概念及表達方式;
(4)理解勻變速運動的意義,能用v-t圖象表示勻變速直線運動,并能通過圖象確定加速度;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將生活中的實際感受上升到物理概念的過程,理解物理與生活的聯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運動.通過事例,引出生活中物體運動的速度存在加速和減速的現實,提出為了描述物體運動
3、速度變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讓學生在思考和討論過程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中從速度一時間圖象的角度看物體的加速度,主要引導學生看傾斜直線的“陡度”(即斜率),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應用數據求加速度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教學讓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而感受物理與生活的聯系,產生親近的情感;
(2)讓學生經歷物理概念的引入過程,讓其自己引入使其感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學生在學習前面一節(jié)速度引入概念的方法的基礎上,自已引入加速度概念,并理解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教學
4、難點】 對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學工具】 多媒體輔助教學。
【思路方法】 平均加速度的定義學生接受起來困難不太大,由平均加速度過度到瞬時加速度又一次應用極限思想,可讓學生聯想瞬時速度來理解瞬時加速度。教師可引申說明速度是質點位置的變化率,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率,一個變量的變化率常常是很有意義的,讓學生閱讀教材的“科學漫步”欄目中變化率的一段敘述,自然的滲透了科學方法的教育。
【教學過程】
一、展示生活物理情境——引起學生思考,為建立概念奠定基礎
兩物體(如汽車)同時勻加速起動情況.
第一個:5s內速度由0增到10m/s,后勻速.
第二個:2s內速度由0增到6m/s,后
5、勻速.
思考與討論:
?。?)兩物體最終速度哪個大?
?。?)1秒末時哪個速度大?
?。?)第1s內,第2s內,兩物體速度的變化各多大?
(4)兩物體,哪個啟動性能更好?哪個速度改變得更快?
請同學思考一下“速度快”,“速度變化大”“速度變化快”這三種說法有什么不同,并以下面實例舉例說明它們的不同之處
運動物體
初始速度
m/s
經過時間s
末速度m/s
速度的改變
/ms-1
加速度
/ms-2
A.自行 車下坡
3
4
11
8
2
B.汽車開動時
0
4
12
12
3
C.某輪船出航
0
40
12
6、
12
0.3
D.火車開動時
0
100
20
20
0.2
E.汽車剎車
7
2
0
-7
-3.5
F.飛機勻速飛行
300
10
300
0
0
在與學生交流思考與討論問題的同時把以下知識點貫穿其中,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建立物理概念——準確描述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
(一)速度的變化量
1. 末速度 初速度
2. 為正 方向為正方向
為負 正方向為正方向的反方向
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思考和討論以下問題串:
(1)怎樣能描述出速度改變的快慢?
(2)加
7、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
?。?)加速度的定義式如何?公式中各個量的含義是什么?如:
的含義?
(4)加速度的單位是什么?
(5) 比 的加速度小,對嗎?
(6)在變速直線運動中,加速度的方向一定與速度方向相同嗎?請舉例說明
在與學生交流思考與討論問題的同時把以下知識點貫穿其中,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加速度()
1. 加速度是描述物體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
2. 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量與發(fā)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即
3. 為矢量 的方向與方向相同
取初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
即加速運動 加速度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同
即減速運動 加速
8、度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反
4.
若較大 求得的為內的平均加速度
平均加速度類似于平均速度, 只能粗略地反映每段時間內速度變化的快 慢,更多的時侯,物體運動速度變化不均勻,為了精確地描述速度變化的情況。引入了瞬時加速度。
若較小 求得的可視為某時刻的瞬時加速度
根據數學知識可知當時間t2 趨近t1,即△t → 0時 a=(v2-v1)/(t2-t1) 算出的
9、就是 t1時刻的瞬時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5. 瞬時加速度保持不變的運動叫勻變速運動,此種運動中平均加速度與瞬時加速度相等
6. 單位:米每二次方秒。 符號 或
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思考和討論以下問題串:
(1)如何從 圖像中求物體的加速度?
(2)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對嗎?舉例說明
(3)速度變化越大,加速度越大,對嗎?舉例說明.
?。?)速度變化越快,加速度越大,對嗎?
?。?)速度變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對嗎?
?。?)有沒有速度很大,而加速度很小的情況?
(7)有沒有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
10、的情況?
在與學生交流思考與討論問題的同時把以下知識點貫穿其中,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 深入理解新概念——從 v-t圖象看加速度a
1、物體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可求物體在時間內的平均加速度。
由 得 與傾角有關
2、比較a b 兩物體加速度大小
由得
自然界中D的變化可以記為,發(fā)生這個變化所用的時間間隔可以記為,變化量與的比值就是這個量的變化率。
例1、如圖所示是一個物體向東運動的速度圖象.由圖可知在0~10s內物體的加速度大小是 , 方向是 ,在10~40s內物體的加速度大
11、小是 ,在40~60s內物體的加速度大小是 ,方向是 .
課堂小結及板書設計
變式訓練
甲乙兩物體的速度圖象如圖所示,由圖可知
a甲= , a乙= ;
t = 時,v甲= v乙;若
t = 時甲追上乙,再過1s乙
在甲 (填前、后)方。
布置作業(yè)
問題與練習(1)(3)(4)
課后反思
思考討論式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較,
12、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也大大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的頭腦常常充滿著直覺經驗,干擾科學概念的建立和理解,例如學生會認為加速度也是速度,是加出來的速度,認為加速度和速度有一定關系,思考討論式教學不僅實現教學方式的改變,而且還有助于對加速度概念的正確理解,所以對加速度這樣的內容進行思考討論式教學可以降低高一物理與初中物理的坡度,增強學生學好物理的信心。課前預習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1、強化了學習動機,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一種強烈的求知欲驅使他們認真讀書,積極思維;在聽課的時候,自己到底解答是否
13、正確,教師和同學將對自己的解答如何評價,一股強烈的好勝心又促使他們認真聽課。整個學習過程,學生都處于亢奮狀態(tài)。學生只要有了動機,就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對他們來說就不是負擔,而執(zhí)著追求。
2、自我的探索,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礎 學生通過預習,初步進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學懂,什么地方還不會,心中有數。促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難于理解的知識上,而加強了聽課的目的。這樣,在學習中對不懂的地方,他們會聽得更專心。這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為上課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心理狀態(tài),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礎;用教育學的理論說,帶著問題上課,求知欲更強。變被動為主動??梢源蟠鬁p少教師的無效勞動。
3、及早掌握了學習信
14、息,教學有的放矢 學生在進行預習時,教師巡視了解;預習結束后,教師進行檢查。在這期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教材的掌握情況。教師還可以從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中得知學生的知識基礎。因此,教師就可以抓住重點、難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觀主義的傾向。教師針對學生的難點教學,效果也就會更好了。
4、人人獲得了練習機會,學習素質提高 不安排學生預習,直接進行講讀分析,課堂上往往只須幾個優(yōu)等生得到練習的機會,大多數學生只是“陪客”。一些中下生還未思考成熟,優(yōu)等生早已舉手發(fā)言,把正確的答案告訴了大家;還有一些懶惰的學生根本當有動腦。吃現成包子的人永遠也學不會做包子,不經過自學實踐,永遠也
15、提高不了自學能力。自學能力低又何來提高學習素質呢?進行了預習,學生根據單元學習目標,自學提綱,自己動腦動手練習。這樣每個學生都有訓練的機會,學習的素質得到相應提高了。
5、培養(yǎng)了閱讀書籍興趣,課外知識豐富 由于學生在預習中逐步養(yǎng)成了邊讀邊思考的良好讀書習慣,在預習課文中將會發(fā)現很多疑問,這些疑問,通過教學有的可能解決了,有的可能沒有解決或沒有徹底解決。少年兒童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會產生解決這些問題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師因勢利導,適當加以啟發(fā)與指點,學生就會產生閱讀能力,他們將投入到科普讀物的閱讀中去,這樣,預習就起了“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 “預習”這一環(huán)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樣一來,就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