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總動員)2015年高三語文寒假作業(yè) 專題08 文言文閱讀之分析概括(測)(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寒假總動員)2015年高三語文寒假作業(yè) 專題08 文言文閱讀之分析概括(測)(含解析)(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專題8 文言文閱讀之分析概括——測一測
(45分鐘 60分)
姓名 分?jǐn)?shù)
一、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20分)
蔡澤者,燕人也,游學(xué)干諸侯。之趙,見逐。之韓、魏,遇奪釜鬲①于途,蔡澤乃西入秦。將見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澤,天下雄俊弘辯智士也,彼一見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奪君之位?!狈饿侣?,使人召之。蔡澤入,則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見之,又倨。范雎讓之曰:“子嘗宣言欲代我相秦,寧有之乎?請聞其說!”蔡澤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吳起、越之大夫種,其卒然亦可愿與?”范雎知蔡澤之欲困己以說,復(fù)謬曰:“何為不可!若
2、此三子②者,固義之至也,忠之節(jié)也。是故君子以義死難,視死如歸。生而辱不如死而榮。士固有殺身以成名,惟義之所在,雖死無所恨,何為不可哉!”蔡澤曰:“今商君、吳起、大夫種之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稱三子致功而不見德,豈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豈不期于成全邪!身與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庇谑欠饿路Q善。乃延入坐,為上客。后數(shù)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見蔡澤,與語,大說之,拜為客卿。范雎因謝病請歸相印。昭王新說蔡澤,遂拜為秦相,東收周室。蔡澤相秦數(shù)月,人或惡之,懼誅,乃謝病歸相印,號為綱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莊襄王,卒事始皇帝。為秦使于燕,三
3、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質(zhì)于秦。
太史公曰:韓子稱“長袖善舞,多錢善賈”,信哉是言也!范雎、蔡澤世所謂一切辯士,然游說諸侯至白首無所遇者,非計策之拙,所為說力少也。及二人羈旅入秦,繼踵取卿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強弱之勢異也。然士亦有偶合,賢者多如此二子,不得盡意,豈可勝道哉!然二子不困厄,惡能激乎!
(選自《史記范睢蔡澤列傳》)
【注】①釜鬲:行廚炊具。 ②三子:指商君、吳起、大夫種,他們都是功成被殺。
1.下列加點詞的意義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游學(xué)干諸侯 干:求托、請托
B.秦王必困君而奪君之位
4、 困:困倦
C.及見之,又倨 倨:傲慢、放肆
D.昭王新說蔡澤 說:yu,喜歡
【答案】B
【解析】
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士固有殺身以成名 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guān)而攻秦
B.范雎因謝病請歸相印。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C.名可法而身死者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D.垂功于天下者 師不必賢于弟子
3.下列全都能體現(xiàn)蔡澤智慧與謀略的
5、一組是( )(3分)
①之韓、魏,遇奪釜鬲于途 ②使人宣言以感怒范雎
③后數(shù)日入朝,言于秦昭王 ④遂拜為秦相,東收周室
⑤乃謝病歸相印 ⑥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質(zhì)于秦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②④
4.下列對文意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范雎見到蔡澤心里不快,除了蔡澤僅行長揖之禮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澤的到來對他構(gòu)成了威脅。
B.范雎評說商鞅、吳起、大夫種的一席話,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對這三人的真實看法,范雎這樣說,更多的是為了堵住蔡澤的嘴
6、,使其理屈詞窮。
C.太史公認(rèn)為,蔡澤之所以能夠“垂功于天下”,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困于趙而被逐,到韓、魏又失釜鬲之后能夠激勵自奮。
D.太史公引用韓非“長袖善舞,多錢善賈”的話,是為了說明一個人立身處世、建立功業(yè)要有憑借和條件的道理。
【答案】A
【解析】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兩個句子和出自課本的一個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①子嘗宣言欲代我相秦,寧有之乎?
②然二子不困厄,惡能激乎!
③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甭牭竭@里,范雎稱許蔡澤的話。于是請他入座,待為上賓。過后幾天,范雎上朝,
7、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19分)
葉衡字夢錫,婺州金華人。紹興十八年進士第,調(diào)福州寧德簿,攝尉。以獲鹽寇改秩,知臨安府于潛縣。戶版積弊,富民多隱漏,貧弱困于倍輸,衡定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藉,而均其額于上之四等,貧者頓蘇。征科為期限榜縣門,俾里正諭民,不遣一吏而賦自足。治為諸邑最,郡以政績聞。
擢知常州。時水潦為災(zāi),衡發(fā)倉為糜以食饑者?;蜓猿F舰俨豢奢p發(fā),衡曰:“儲蓄正備緩急,可視民饑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單騎命醫(yī)藥自隨,遍問疾苦,活者甚眾。檄晉陵丞李孟堅攝無錫縣,有政聲,衡薦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瀕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歲可得谷數(shù)十萬,蠲租
8、稅,二三年后阡陌成,仿營田,官私各收其半。”從之。
除戶部侍郎。時鹽課大虧,衡奏:“年來課入不增,私販害之也,宜自煮鹽之地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戶②本錢以時給之,鹽之委積以時收之,擇廉能吏察之,私販自絕矣?!比悦胫霉偃?。
丁母憂。起復(fù),除樞密都承旨。奏馬政之弊,宜命統(tǒng)制一員各領(lǐng)馬若干匹,歲終計其數(shù)為殿最。李垕應(yīng)賢良方正對策,近訐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顯容諫之盛?!蹦速n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偽濫,詔衡按視,賜以袍帶、鞍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稱得治兵之要。訖事赴闕,上御便殿閱武士,召衡預(yù)觀,賜酒,灑宸翰賜之。
拜右丞相兼樞密使。上銳意恢復(fù),
9、凡將帥、器械、山川、防守悉經(jīng)思慮,奏對畢,從容賜坐,講論機密,或不時召對。
上選使求河南,衡奏:“司諫湯邦彥有口辨,宜使金?!卑顝┱垖?,問所以遣,既知薦出于衡,恨衡擠已,聞衡對客有訕上語,奏之,上大怒。即日罷相。年六十有二薨。
(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注:①常平:常平倉。②亭戶:古代的鹽戶。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時鹽課大虧 課:賦稅。
B. 丁母憂 憂:憂慮。
C. 鹽之委積以時收之 委:聚積。
D. 訖事赴闕 訖:完畢。
6.以下
10、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葉衡有治理才干的一組是( )(3分)
①治為諸邑最,郡以政績聞 ②發(fā)倉為糜以食饑者
③衡單騎命醫(yī)藥自隨,遍問疾苦 ④仿營田,官私各收其半
⑤宜自煮鹽之地為之制 ⑥宜命統(tǒng)制一員各領(lǐng)馬若干匹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②③⑥
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葉衡關(guān)心百姓疾苦。在任于潛縣令時,貧弱戶苦于重復(fù)納稅,他把民戶定為九等,把五等以下應(yīng)交的份額均攤給上四等,使貧民得到解脫;在常州任上,他積極應(yīng)災(zāi)救民。
B.葉衡深得皇上賞識。皇上駕臨偏
11、殿檢閱武士時,特意讓葉衡參與觀禮,賜給他酒,并親自寫字賜給他;皇上考慮軍機大事時,也常常召見他參與研討。
C.葉衡能夠唯才是舉。李孟堅在代理無錫縣令時,有很好的為政聲譽,葉衡就向皇上舉薦;李垕在應(yīng)賢良方正對策時亢直敢言,葉衡上奏勸說皇上賜他制科出身。
D.葉衡富有治軍之才。他在任樞密都承旨時,有人反映江、淮一帶士兵名籍造假現(xiàn)象泛濫,皇上下詔讓葉衡考察巡視,并且命令葉衡處理安置民兵,人們都稱贊他抓住了治軍要領(lǐng)。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⑴或言常平不可輕發(fā),衡曰:“儲蓄正備緩急,可視民饑而不救耶?”
⑵檄晉陵丞李孟堅攝無錫縣,有政聲,衡薦于上,即除知
12、秀州。
提升為常州知州。當(dāng)時發(fā)大水造成災(zāi)荒,葉衡開倉煮粥給饑民吃。有人說常平倉不可以輕易打開,葉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21分)
原性
韓愈
性也者,與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性之品有三,而其所以為性者五;情之品有三,而其所以為情者七。曰:何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導(dǎo)而上下也;下焉者,惡焉而已矣。其所以為性者五:曰仁、曰禮、曰信、曰義、曰智。上焉者之于五也,主于一而行于四;中焉者之于五也,一不少有焉,則少反焉,其于四也混;下焉者之于五也,反于一而悖于四。性之于情視其品。情之品有上、中、下三,其所以為情者七:曰
13、喜、曰怒、曰哀、曰懼、曰愛、曰惡、曰欲。上焉者之于七也,動而處其中;中焉者之于七也,有所甚,有所亡,然而求合其中者也;下焉者之于七也,亡與甚,直情而行者也。情之于性視其品。
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茍子之言性曰:人之性惡。揚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惡混。夫始善而進惡,與始惡而進善,與始也混而今也善惡,皆舉其中而遺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叔魚之生也,其母視之,知其必以賄死。楊食我之生也,叔向之母聞其號也,知必滅其宗。越椒之生也,子文以為大戚,知若敖氏之鬼不食也。人之性果善乎?后稷之生也,其母無災(zāi),其始匍匐也,則岐岐然①、嶷嶷然②。文王之在母也,母不憂;既生也,傅不勤;既學(xué)也,師不煩
14、。人之性果惡乎?堯之朱,舜之均,文王之管蔡,習(xí)非不善也,而卒為奸。瞽瞍之舜,鯀之禹,習(xí)非不惡也,而卒為圣。人之性善惡果混乎?故曰:三子之言性也,舉其中而遺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
曰:然則性之上下者,其終不可移乎?曰:上之性,就學(xué)而易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其品則孔子謂不移也。
曰:今之言性者異于此,何也?曰:今之言者,雜佛老而言也。雜佛老而言也者,奚言而不異!
(選自《韓昌黎文集》)
【注】①岐岐:形容聰穎早慧。②嶷嶷(n):幼小聰慧的樣子。
9.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上焉者之于七也,動而處其中
15、 中:中庸,適中
B.知其必以賄死 賄:貪賄,受賄
C.知若敖氏之鬼不食也 食:吃飯
D.而卒為奸 卒:終于,最終
10.以下句子編成四組,全都表明“性之上下不可移”的一組是( )(3分)
①情之于性視其品 ②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 ③后稷之生也,其母無災(zāi)
④文王之管蔡,習(xí)非不善也,而卒為奸 ⑤鯀之禹,習(xí)非不惡也,而卒為圣 ⑥下之性,畏威而寡罪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答案】C
【解析】
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韓愈對
16、“性”和“情”作出明確區(qū)分,認(rèn)為“性”與生俱來,而“情”則是后天與外物作用的產(chǎn)物:“性”和“情”都可以劃分為上中下三個品級,它們又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B.韓愈認(rèn)為人的情感表現(xiàn)為喜怒哀懼愛惡欲等七個方面,下品之人對每種情感的表現(xiàn)要么過分,要么缺失。
C.對于孔子的性善論,荀子的性惡論,揚子(雄)的性混論,韓愈都不認(rèn)同,并提出質(zhì)疑和批評。
D.韓愈認(rèn)為性之上品、中品和下品都不能改變,這和孔子的觀點一致。
12.將文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其所以為性者五:曰仁、曰禮、曰信、曰義、曰智。(3分)
(2)皆舉其中而遺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3分)
(3)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3分)
13.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的劃線部分?jǐn)嗑?。(?處,共3分)
推惡惡之心思與鄉(xiāng)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將浼焉是故諸侯雖有善其辭命而至者不受也。
(選自《孟子公孫丑章句(上)》)
考點: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附譯文】
有人又問:當(dāng)今社會人們談?wù)撊诵院湍愕挠^點不同,為什么呢?回答說:今人的觀點,夾雜佛家、道家的觀點來談?wù)?;夾雜佛家、道家的觀點來談?wù)?,怎么會沒有不同。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多謝您的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