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跨距規(guī)定[共19頁]

上傳人:gfy****yf 文檔編號:42483536 上傳時間:2021-11-26 格式:DOC 頁數(shù):21 大小:1.60M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管道跨距規(guī)定[共19頁]_第1頁
第1頁 / 共21頁
管道跨距規(guī)定[共19頁]_第2頁
第2頁 / 共21頁
管道跨距規(guī)定[共19頁]_第3頁
第3頁 / 共21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2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管道跨距規(guī)定[共19頁]》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管道跨距規(guī)定[共19頁](2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中國石化集團蘭州設計院標準 SLDI 333C06-2001 管道跨距規(guī)定 0 新制定 全部 顧 英 張彥天 鄭明峰 2002.04.01 修改標

2、記 簡 要 說 明 修改 頁碼 編制 校核 審核 審定 日期 2001-01-08 發(fā)布 2001-01-15 實施 中國石化集團蘭州設計院 目 錄 1. 總 則 2. 管道基本跨距的確定 3. 管道允許最大跨距的確定 4. 管道最大導向間距的確定 5. 典型管段的管架配置方案及其允許最大跨距 SLDI 333C06-2001 1 總 則 1.1 本規(guī)定適用于石油化工生產及其附屬裝置中溫度不超過400℃的各種保溫及不保溫液體和氣體管道的跨距及支承系統(tǒng)設計。

3、 1.2 本規(guī)定規(guī)定了管道允許最大跨距和最大導向間距的確定原則和方法,并給出16種典型管段的管架配置方案供設計參考。 1.3 配管設計中,可先根據(jù)管道的設計條件按本規(guī)定中規(guī)定的計算方法或圖表,求出基本跨距,然后按各種管段的配置形式和載荷條件確定其相應的允許最大跨距和最大導向間距,以此作為配置管架的基本條件。 1.4 配置管架除應滿足本規(guī)定所規(guī)定之允許最大跨距和最大導向間距外,還需注意以下問題: 1.4.1管架應盡量設置在直管段部分,避免在小半徑彎頭、支管連接點等局部應力較高的部位設置支承點,以防管系中局部應力過載; 1.4.2 剛性支吊架應設在沿支承方向上管道位移為零或要求為零的位置上

4、; 1.4.3 支吊架應盡可能靠近閥門、法蘭及重管件,但不要對它們作直接支承,以免因局部載荷作用引起連接面泄露,或閥體因受力變形導致閥瓣卡住,關閉不嚴等不良后果; 1.4.4 導向架不宜過分靠近彎頭和支管連接部位,否則可能額外地增加管系應力和支承系統(tǒng)的載荷; 1.4.5 對因清理、維修等要求而需經(jīng)常拆卸的管段,不宜設置永久性管架。 1.5 本規(guī)定主要根據(jù)管系靜態(tài)一次應力條件制定,對需考慮熱應力和振動問題的管道,應按設計規(guī)定另作相應的熱應力和動態(tài)分析核算,并根據(jù)分析結果調整管架位置。 1.6 為使管道支承系統(tǒng)的設計更加合理,對比較復雜的管系宜按以下步驟配置管架: 第一步 根據(jù)配管要求

5、和初步應力分析劃分管段,并確定端部固定架和必不可少的導向架位置; 第二步 分析管段的載荷條件及支承要求,對各集中載荷點及支承連接點等重要部位配置管架; 第三步 按本規(guī)定中所規(guī)定的允許最大跨距和最大導向間距配置其余各中間管架; 第四步 對需要進行熱應力和動態(tài)分析的管段,應按相應規(guī)定作必要的核算,并根據(jù)分析結果對管架位置作適當?shù)恼{整; 第五步 校對有關構筑物的位置及其承載能力,充分利用已有建筑構件來支承管道或作管架生根點用,以便盡量減少附加支承構件的數(shù)量,并按此要求在允許最大跨距范圍內調整管架的位置; 第六步 檢查與相鄰管道及其支承結構之間是否存在相互碰撞的情況,及有無可

6、合并使用的管架,并根據(jù)具體情況對管架位置作出調整。 2 管道基本跨距的確定 基本跨距是用于確定管段允許最大跨距的基準數(shù)據(jù)。本規(guī)定根據(jù)三跨簡支梁承受均布載荷時的強度條件和剛度條件分別以計算法和圖表法規(guī)定如下: 2.1 計算法 2.1.1 剛度條件 根據(jù)管段不應在輕微外界擾力作用下發(fā)生明顯振動的要求考慮,規(guī)定裝置內管段的自振頻率不低于4次/秒,裝置外管段的自振頻率不低于2.55次/秒,則與之相應的管道允許撓度([f])為:裝置內管道[f]=1.6cm,裝置外管道[f]=3.8cm。為此按剛度條件要求的管道跨距應為: 裝置內

7、 (2-1a) 裝置外 (2-1b) 式中:L01 —裝置內管道剛度條件決定的跨距,m; L01*—裝置外管道剛度條件決定的跨距,m; I—管子扣除腐蝕裕量后的斷面慣性距,cm4; Et—管材在設計溫度下的彈性模量,N/cm2; qo—每米管道的重力(包括管子、隔熱層、物料重量及其他垂直均布持續(xù)載荷),N/m。 2.1.2 強度條件

8、根據(jù)不降低管道承受內壓能力的原則,規(guī)定裝置內外的管道一律取其重量載荷(包括其他持續(xù)載荷)在管壁中引起的一次軸向應力不超過額定允許應力的二分之一,管道跨距應為: (2-2) 式中:L02,L02*—由強度條件決定的裝置內及裝置外的管道跨距,m; W—管子扣除腐蝕裕量后的斷面模量,cm3; [σ]t—管材在設計溫度下的額定允許應力,N/cm2; qo—每米管道的重力(包括管子、隔熱層、物料重量及其他垂直均布持續(xù)載

9、荷),N/m。 2.1.3 在剛度和強度條件計算的跨距值中,取較小者為該管道之基本跨距(L0或L0*)。 2.2 圖表法 根據(jù)本規(guī)定基本跨距所需滿足的最低剛度條件和強度條件,對計算公式作必要的工程簡化處理,繪制成用于各種保溫和不保溫管道的基本跨距曲線。這些曲線對常用管道規(guī)格(t/D≤0.1)的基本跨距值,誤差不超過10%。 2.2.1 裝置內及裝置外的不保溫管道 不保溫管道的基本跨距一般均受剛度條件控制,對設計溫度≤350℃的碳鋼、低合金鋼及不銹鋼管道可按圖2.2.1-1查取基本跨距值。圖中曲線按裝置外的氣體管道和液體管道及裝置內的氣體管道和液體管道分別繪出?;究缇喟垂茏庸Q壁厚確

10、定,若由于管壁需考慮較大的腐蝕裕量或其他減薄量時,可按圖中的壁厚修正系數(shù)進行修正,但壁厚變化對不保溫管道的基本跨距值影響不大,故一般情況下(減薄量不超過管壁厚度的30%)可不作壁厚修正。 例題:一裝置外不保溫氣體管道,公稱管徑為DN100(Ф1144),設計溫度100℃,管壁腐蝕裕量取1.5mm(0.15cm),試確定其基本跨距。 1. 由圖2.2.1-1中的裝置外氣體管道曲線查出不考慮管壁減薄影響的基本跨距為L0*=11.7m; 2. 計算腐蝕裕量的壁厚修正系數(shù) 3. 壁厚修正后的基本跨距為 L0*η=C1 L0*=0.8911.7=10.4 m 2.2.2 保

11、溫及保冷管道 保溫及保冷管道的基本跨距隨管道及其隔熱層的條件不同,可分別受強度或剛度條件的控制。針對工程上各種保溫及保冷管道設計條件變化很大、隔熱材料及厚度亦各不相同的情況,本規(guī)定按裝置內和裝置外的管道分三個溫度等級(≤150℃,151~300℃,301~400℃)繪制成六張曲線圖(圖2.2.1-2~圖2.2.1-7),供確定保溫及保冷管道的基本跨距使用。 對裝置外的管道: 圖2.2.1-2管道設計溫度T≤150℃; 圖2.2.1-3管道設計溫度T=151~300℃; 圖2.2.1-4管道設計溫度T=301~400℃。 對裝置內的管道: 圖2.2.1-5管道設計溫度T≤150℃;

12、 圖2.2.1-6管道設計溫度T=151~300℃; 圖2.2.1-7管道設計溫度T=301~400℃。 圖中所用的t′/q0為保溫及保冷管道的特性數(shù)值,其中t′為管子計算壁厚或扣除腐蝕裕量及其他減薄量后的管壁厚度(cm);q0為每米管道的重量(包括管子、隔熱層、物料重量及其他垂直均布持續(xù)載荷)(kg/m)。一般管道可按圖2.2.1-8、表2.2.1-1和表2.2.1-2計算q0值。 例題:一裝置內保溫液體管道,公稱管徑為DN100(Ф1146.3),材料為碳鋼,設計溫度345℃,管壁腐蝕裕量為1.5mm(0.15cm),保溫層材料為水泥膨脹珍珠巖,厚度為150mm,試確定其基本跨距。

13、 1. 求每米管道的重量 查表2.2.1-1知Ф1146.3管重為16.78kg/m; 查表2.2.1-8中曲線GW,得管內充水重為10kg/m; 查表2.2.1-8中曲線δ=150,得每米管道的保溫層基準重量為121.5kg/m; 查表2.2.1-2取水泥膨脹珍珠巖比重為0.4。 每米管道總重量為: qo=16.78+10+0.4121.5=75.4kg/m; 2. 計算保溫管道的特性數(shù)值t′/qo 管壁計算厚度t′=0.6-0.15 =0.45cm; t′/qo=0.45/75.4=0.0060 3. 查圖2.2.1-7得基本跨距為: LO≈5m 3 管道允許

14、最大跨度的確定 實際配管中,一根管道常常包括各種形式和不同載荷條件的管段。由于它們承受重量載荷的能力各不相同,需在其基本跨距基礎上分別情況確定各自的允許最大跨距值。具體規(guī)定如下: 3.1 五種基本管段的允許最大跨距。 3.1.1 連續(xù)敷設的水平直管段按圖3.1.1確定。 3.1.2 水平彎管的允許最大外伸尺寸按圖3.1.2確定。 3.1.3 水平∏形管段的最大懸伸尺寸按圖3.1.3確定。 3.1.4 帶垂直段的Z形管段,其最大允許外伸及垂直段尺寸按圖3.1.4確定。 3.1.5 受集中載荷的水平直管段按圖3.1.5確定。 3.2 由強度條件控制的帶三通或其他分支連接管段,其

15、最大允許跨距應按三通的應力集中系數(shù)作必要的調整,即: (3-2) 式中:Lη—考慮應力集中影響的允許最大跨距,m; L—不考慮應力集中影響的允許最大跨距,m; 1— 三通的應力集中系數(shù),按表3.2選用 3.3 對直接支承于管架構件的大直徑薄壁管道(一般指大于DN400的管道)需按下式對管壁支承點作局部應力核算: (3-3) 式中:σatt—支承點管壁

16、的局部應力,N/cm2; R—管子外半徑,cm; t‘—管子扣除腐蝕裕量后的壁厚。cm; fA—支承反力作用于管壁的線載荷,N/cm; fA=qoL/1 L—管道跨距,m; qo—每米管道的重力,N/m; 1— 管壁與管架構件的支承線長度,cm; [σ]t—管材在設計溫度下的額定許用應力,N/cm2。 若不能滿足式(3-3)條件應在支承部位設置加強板或采取其他局部加強措施,否則就要縮小管道的跨距來減小支承點載荷。 4 最大導向間距的確定 當管道需考

17、慮約束由風載、地震、溫度變形等引起的橫向位移,或要避免因不平衡內壓、熱脹推力及支承點磨擦力造成管段軸向失穩(wěn)時,應配置必要的導向架并限制最大導向間距。由于水平管段和垂直管段的支承條件及受力狀況不同,配置導向架時應滿足不同的最大導向間距要求。一般宜按下列規(guī)定選用: 4.1 垂直管段的推薦最大導向間距見表4.1。 4.2 水平管段的推薦最大導向間距見表4.2。 5 典型管段的管架配置方案及其允許最大跨距 本規(guī)定列舉16種典型管架配置及其允許最大跨距方案圖(見圖5-1,5-2,5-3),供配管設計時參考。參照這些典型配置方案尚可舉一反三演變出更多的實用配置方案。

18、管子公稱直徑DN 圖2.2.1-1 裝置外及裝置內不保溫管道的基本跨距 管子公稱直徑DN 圖2.2.1-2 裝置外保溫管道的基本跨距-Ⅰ(T≤150℃) 管子公稱直徑DN 圖2.2.1-3 裝置外保溫管道的基本跨距-Ⅱ(T=151-300℃) 管子公稱直徑DN 圖2.2.1-4 裝置外保溫管道的基本跨距-Ⅲ(T=301-400℃) 管子公稱直徑DN 圖2.2.1-5 裝置內保溫管道的基本跨距-Ⅰ(T≤150℃) 管子公稱直徑DN 圖2.2.1-6 裝置內保溫管道的基本跨距-Ⅱ(T=151-300℃) 管子公稱直徑

19、DN 圖2.2.1-7 裝置內保溫管道的基本跨距-Ⅲ(T=301-400℃) 圖8 管道隔熱層及充水重量 表2.2.1-1 常用鋼管參數(shù)表 公稱直徑 外徑 壁厚規(guī)格 每米質量 截面積 斷面模量w 斷面慣性矩I DN (mm) Sch mm (kg/m) (cm2) (cm3) (cm4) 25 33.7 20s 3.2 2.44 3.07 2.14 3.61 40 3.2 2.41 3.07 2.14 3.61 40 48.3 20s 3.2 3.61 4.53

20、4.80 11.59 40 3.6 3.97 5.06 5.26 12.71 50 60.3 20s 3.6 5.11 6.41 8.58 25.88 40 4.0 5.55 7.07 9.34 28.18 80 88.9 20s 4.0 8.50 11.67 21.68 96.36 40 5.6 11.50 14.65 28.73 127.7 100 114.3 20s 4.0 11.04 13.86 36.94 211.1 40 6.3 16.78 21.38 54.73 312.8 150

21、 168.3 20s 5.0 20.44 25.65 101.7 856.1 40 7.1 28.22 35.96 139.1 1170 200 219.1 20s 6.3 33.56 42.12 217.9 2387 40 8.0 41.65 53.06 270.2 2960 250 273.0 20s 6.3 42.06 52.78 344.1 4697 40 8.8 57.33 73.04 467.5 6382 300 323.9 20s 6.3 50.08 62.86 489.7 7931

22、 40 10.0 77.41 98.61 751.0 12161 350 355.6 10s 5.0 43.88 55.07 476.1 8466 30 10.0 85.22 108.57 912.7 16228 400 406.4 10s 5.0 50.24 63.76 625.2 12704 30 10.0 97.75 124.53 1205 24482 450 457.0 10s 5.0 56.57 71.00 793.8 18139 30 11.0 120.98 154.13 1679 38

23、356 500 508.0 10s 5.6 70.42 88.39 1098 27897 30 12.5 152.74 194.58 2353 59771 600 610.0 6.3 93.79 119.48 1785 54453 11.0 162.78 207.00 3046 92895 表2.2.1-2 絕熱材料比重(g) 保溫材料 g 保溫材料 g 保冷材料 g 水泥膨脹珍珠巖 0.35~0.45 巖棉 0.1 泡沫玻璃 0.16~0.19

24、 淀粉玻璃棉 0.1~0.12 水泥膨脹蛭石 0.43~0.5 聚氨酯泡沫塑料 0.04~0.06 酚醛玻璃棉 0.12~0.15 硅藻土 0.5~0.6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0.02~0.04 超細玻璃棉 0.04~0.06 硅酸鈣 0.25 端部懸伸長度 最大允許跨距 L 裝置內 裝置外 ≥0.45Lo(Lo*) 1.22Lo 1.10Lo* 0.22~0.45Lo(Lo*) Lo Lo* <0.22Lo(Lo*) 0.9Lo 0.9Lo* 一端為0,另

25、一端 大于0.22Lo(Lo*) Lo Lo* 說明:確定管道基本跨距后,根據(jù)管架配置要求定出端部所需要的懸伸長度,然后按圖中數(shù)據(jù)配置其余管架。 圖3.1.1 連續(xù)敷設的水平直管段之最大允許跨距 說明:確定管道基本跨距后,按管架配置要求定出其中一邊(A或B)的尺寸,再由圖求另一邊的最大允許尺寸。如A=0.55Lo,則B≤0.37Lo。 注:對裝置外的管道,圖中Lo應為Lo*值。 圖3.1.2水平彎管之最大允許外伸尺寸 說明:確定管道基本跨距后,根據(jù)配管要求定出A或B任一邊的尺寸,再由圖求另一邊的最大允許尺寸。如取B=0.4Lo,則A=0.29

26、Lo。 注:對裝置外的管道,圖中Lo應為Lo*值。 圖3.1.3水平∏形管段之最大外伸尺寸 說明:確定管道基本跨距后,根據(jù)配管要求定出B段尺寸,再按A、C段中任一段尺寸由圖求另一段的最大允許尺寸。如B=0.4Lo, A=0.29Lo則C=0.18Lo。 注:對裝置外的管道,圖中Lo應為Lo*值。 圖3.1.4 帶垂直管段的Z形管段之最大允許外伸尺寸 說明:確定管道基本跨距后,根據(jù)集中荷載P的大?。ò垂艿篱L度為基本跨距的管段重量百分比計)和它與支承點的距離A,由圖求最大允許跨距。如,A=0.1L,則L1o≤0.78Lo。 注:1. 圖中qo為包括隔熱材料和物料在內的

27、每米管道重量(kg/m)。2. 對裝置外的管道,圖中Lo應為Lo*值。 圖3.1.5 受集中荷載的水平直管段之最大允許跨距 表3.2 常用三通的應力集中系數(shù) 類 型 簡 圖 應力集中系數(shù) i 尺寸系數(shù) h 焊 接 三 通 r2>1/8D0 t2≥1.5t1 沖 壓 焊 接 三 通 t2<1.5t1 不 加 強 三 通 加 加 強 強 板 的 或 三 鞍 通 板 D0-管子外徑(mm) r1-管平均半徑(mm) r

28、2圓角半徑(mm) t1-管壁厚度(mm) t2-圓角外壁厚(mm) t3-加強板或鞍板厚度(mm)。 嵌 支 入 管 焊 接 r2≥1/8D0 t2≥1.5t1 整 焊 體 接 加 支 強 管 的 表4.1 垂直管段的推薦最大導向間距 (m) 管子公稱直徑 氣體管 液體管 不保溫 保 溫* 不保溫 保 溫* 25(1″) 4.3 3.4 4.0 3.4 40(11/2″) 5.2 4.0 4.6 3

29、.7 50(2″) 5.8 4.6 4.9 4.3 80(3″) 7.0 6.1 6.1 5.5 100(4″) 7.9 7.0 6.7 6.1 150(6″) 9.8 8.8 7.9 7.3 200(8″) 11.3 10.1 8.8 8.2 250(10″) 12.5 11.6 9.8 9.4 300(12″) 13.7 12.8 10.4 10.1 350(14″) 14.6 13.4 10.7 10.4 400(16″) 15.5 14.3 11.3 11.0 450(18″) 16.5 1

30、5.2 11.6 11.6 500(20″) 17.4 16.2 12.5 12.2 600(24″) 19.2 18.0 13.4 13.4 *按隔熱層厚度75mm考慮,超過此厚度應適當減小導向間距值。 表4.2 水平管段的推薦最大導向間距 (m) 管道公稱直徑 最大導向間距 管道公稱直徑 最大導向間距 25(1″) 12.7 250(10″) 30.5 40(11/2″) 13.7 300(12″) 33.5 50(2″) 15.2 350(14″) 36.6 65(21

31、/2″) 18.3 400(16″) 38.1 80(3″) 19.8 450(18″) 41.4 100(4″) 22.9 500(20″) 42.7 150(6″) 24.4 600(24″) 45.7 200(8″) 27.4 圖5.0-1 典型管段的管架配置方案之一 管徑DN B (DN-管外徑) ≤109(4″) 78DN >100(4″) 42DN 管徑DN B (DN-管外徑) ≤109(4″) 78DN >100(4″) 42DN 管徑DN B

32、 (DN-管外徑) ≤109(4″) 78DN >100(4″) 42DN 圖5.0-2 典型管段的管架配置方案之二 圖5.0-3 典型管段的管架配置方案之三 管徑DN B (DN-管外徑) ≤109(4″) 78DN >100(4″) 42DN 管徑DN B (DN-管外徑) ≤109(4″) 78DN >100(4″) 42DN 管徑DN B (DN-管外徑) ≤109(4″) 78DN >100(4″) 42DN 19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