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數(shù)學理一輪資源庫 第8章學案39》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數(shù)學理一輪資源庫 第8章學案39(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精品資料
學案39 空間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
導學目標: 1.理解空間直線、平面位置關系的含義.2.了解可以作為推理依據(jù)的公理和定理.3.能運用公理、定理和已獲得的結論證明一些空間圖形的位置關系的簡單命題.
自主梳理
1.平面的基本性質
公理1:如果一條直線上的________在一個平面內,那么這條直線上所有的點都在這個平面內.
公理2:如果兩個平面有一個公共點,那么它們還有其他公共點,這些公共點的集合是經(jīng)過____________的一條直線.
公理3:經(jīng)過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點,有且只有
2、一個平面.
推論1:經(jīng)過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推論2:經(jīng)過________________,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推論3:經(jīng)過________________,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2.直線與直線的位置關系
(1)位置關系的分類
(2)異面直線判定定理
過平面內一點與平面外一點的直線,和這個平面內______________的直線是異面直線.
(3)異面直線所成的角
①定義:設a,b是兩條異面直線,經(jīng)過空間任意一點O,作直線a′∥a,b′∥b,把a′與b′所成的____________叫做異面直線a,b所成的角.
②范圍:______
3、______.
3.公理4
平行于____________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4.定理
如果一個角的兩邊和另一個角的兩邊分別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這兩個角________.
自我檢測
1.若直線a與b是異面直線,直線b與c是異面直線,則直線a與c的位置關系是____________.
2.如果兩條異面直線稱為“一對”,那么在正方體的十二條棱中共有異面直線________對.
3.三個不重合的平面可以把空間分成n部分,則n的可能取值為________.
4.(2010全國Ⅰ)直三棱柱ABC—A1B1C1中,若∠BAC=90,AB=AC=AA1,則異面直線BA1與AC1所成角的
4、大小為________.
5.下列命題:
①空間不同三點確定一個平面;
②有三個公共點的兩個平面必重合;
③空間兩兩相交的三條直線確定一個平面;
④三角形是平面圖形;
⑤平行四邊形、梯形、四邊形都是平面圖形;
⑥垂直于同一直線的兩直線平行;
⑦一條直線和兩平行線中的一條相交,也必和另一條相交;
⑧兩組對邊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其中正確的命題是________(填序號).
探究點一 平面的基本性質
例1 如圖所示,空間四邊形ABCD中,E、F、G分別在AB、BC、CD上,且滿足AE∶EB=CF∶FB=2∶1,CG∶GD=3∶1,過E、F、G的平面交AD于H,
5、連結EH.
(1)求AH∶HD;
(2)求證:EH、FG、BD三線共點.
變式遷移1
如圖,E、F、G、H分別是空間四邊形AB、BC、CD、DA上的點,且EH與FG相交于點O.
求證:B、D、O三點共線.
探究點二 異面直線的判定
例2 如圖所示,直線a、b是異面直線,A、B兩點在直線a上,C、D兩點在直線b上.求證:BD和AC是異面直線.
變式遷移2 如圖是正方體或四面體,P、Q、R、S分別是所在棱的中點,這四個點不共面的是________(填序號).
探究點三 異面直線所成的角
例
6、3 (2009全國Ⅰ)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側棱與底面邊長都相等,A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為BC的中點,則異面直線AB與CC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變式遷移3 在空間四邊形ABCD中,已知AD=1,BC=,且AD⊥BC,對角線BD=,AC=,求AC和BD所成的角.
轉化與化歸思想
例 (14分)如圖所示,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是邊長為2的菱形,∠DAB=60,對角線AC與BD交于點O,PO⊥平面
7、ABCD,PB與平面ABCD所成的角為60.
(1)求四棱錐的體積;
(2)若E是PB的中點,求異面直線DE與PA所成角的余弦值.
多角度審題 對(1)只需求出高PO,易得體積;對(2)可利用定義,過E點作PA的平行線,構造三角形再求解.
【答題模板】
解 (1)在四棱錐P—ABCD中,
∵PO⊥平面ABCD,
∴∠PBO是PB與平面ABCD所成的角,即∠PBO=60,[2分]
在Rt△AOB中,∵BO=ABsin 30=1,又PO⊥OB,
∴PO=BOtan 60=,
∵底面菱形的面積S=222=2,
∴VP—ABCD=2=2.[7分]
(2)
取AB的中點
8、F,連結EF,DF,
∵E為PB中點,∴EF∥PA,
∴∠DEF為異面直線DE與PA所成角(或其補角).[9分]
在Rt△AOB中,
AO=ABcos 30=,
∴在Rt△POA中,PA=,∴EF=.
在正三角形ABD和正三角形PDB中,DF=DE=,
由余弦定理得cos∠DEF=
===.[12分]
所以異面直線DE與PA所成角的余弦值為.[14分]
【突破思維障礙】
求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的大小,一般方法是通過平行移動直線,把異面問題轉化為共面問題來解決.根據(jù)空間等角定理及推論可知,異面直線所成角的大小與頂點位置無關,往往將角的頂點取在其中的一條直線上.特別地,可以取
9、其中一條直線與另一條直線所在平面的交點或異面線段的端點.總之,頂點的選擇要與已知量有關,以便于計算,具體步驟如下:
(1)利用定義構造角,可固定一條,平移另一條,或兩條同時平移到某個特殊的位置,頂點選在特殊的位置上;
(2)證明作出的角即為所求角;
(3)利用三角形來求解,異面直線所成角的范圍是(0,90].
【易錯點剖析】
1.求異面直線所成的角時,僅指明哪個角,而不進行證明.
2.忘記異面直線所成角的范圍,余弦值回答為負值.
1.利用平面基本性質證明“線共點”或“點共線”問題:
(1)證明共點問題,常用的方法是:先證其中兩條直線交于一點,再證交點在第三條直線上,有時
10、也可將問題轉化為證明三點共線.
(2)要證明“點共線”可將線看作兩個平面的交線,只要證明這些點都是這兩個平面的公共點,根據(jù)公理2可知這些點在交線上,因此共線.
2.異面直線的判定方法:(1)定義法:由定義判斷兩直線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內;(2)反證法:用此方法可以證明兩直線是異面直線;(3)判定定理.
3.求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的步驟:
(1)一般是用平移法(可以借助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四邊形等)作出異面直線的夾角;
(2)證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的角;
(3)利用條件求出這個角;
(4)如果求出的角是銳角或直角,則它就是要求的角,如果求出的角是鈍角,則它的補角才是要求的角.
(滿分:
11、90分)
一、填空題(每小題6分,共48分)
1.和兩條異面直線都相交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是______________.
2.給出下列命題:
①若平面α上的直線a與平面β上的直線b為異面直線,直線c是α與β的交線,那么c至多與a、b中的一條相交;②若直線a與b異面,直線b與c異面,則直線a與c異面;③一定存在平面α同時和異面直線a、b都平行.其中正確的命題為________(填序號).
3. 如圖所示,在正三角形ABC中,D、E、F分別為各邊的中點,G、H、I、J分別為AF、AD、BE、DE的中點,將△ABC沿DE、EF、DF折成三棱錐以后,GH與IJ所成角的大小為______
12、__.
4.(2009全國Ⅱ改編)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E為AA1的中點,則異面直線BE與CD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為________.
5.正四棱錐S—ABCD的側棱長為,底面邊長為,E為SA的中點,則異面直線BE和SC所成的角為________.
6.一個正方體紙盒展開后如圖所示,在原正方體紙盒中有如下結論:
①AB⊥EF;②AB與CM所成的角為60;③EF與MN是異面直線;④MN∥CD.則正確結論的序號是______.
7.下面命題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
①若直線a、b相交,b、c相交,則a、c相交;
②若a∥b,則a、
13、b與c所成的角相等;
③若a、b與c所成的角相等,則a∥b;
④若a⊥b,b⊥c,則a∥c.
8.在圖中,G、H、M、N分別是正三棱柱的頂點或所在棱的中點,則表示直線GH、MN是異面直線的圖形有____________.(填上所有正確答案的序號)
二、解答題(共42分)
9.(14分) 如圖所示,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F(xiàn)分別是AB和AA1的中點.
求證:(1)E,C,D1,F(xiàn)四點共面;
(2)CE,D1F,DA三線共點.
10.(14分)如圖,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P、Q、M、N分別為AD、AB、C1D1、B1C
14、1的中點,求證:A1P∥CN,A1Q∥CM,且∠PA1Q=∠MCN.
11.(14分) 如圖,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長為2,E為AB的中點.求異面直線BD1與CE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學案39 空間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
答案
自主梳理
1.兩點 這個公共點 不在同一條直線上 一條直線和這條直線外的一點 兩條相交直線 兩條平行直線
2.(1)平行 相交 (2)不經(jīng)過該點 (3)①銳角或直角?、凇?.同一條直線 4.相等
自我檢測
1.平行、相交或異面
解析 a,c都與直線b異面,
15、并不能確定直線a,c的關系.
2.24
3.4,6,7,8
4.60
解析
將直三棱柱ABC—A1B1C1補成如圖所示的幾何體.
由已知易知:該幾何體為正方體.
連結C1D,則C1D∥BA1.
∴異面直線BA1與AC1所成的角為∠AC1D(或補角),
在等邊△AC1D中,∠AC1D=60.
5.④
課堂活動區(qū)
例1 解題導引 證明線共點的問題實質上是證明點在線上的問題,其基本理論是把直線看作兩平面的交線,點看作是兩平面的公共點,由公理2得證.
(1)解 ∵==2,∴EF∥AC.
∴EF∥平面ACD.而EF?平面EFGH,
且平面EFGH∩平面ACD=GH,∴
16、EF∥GH.
而EF∥AC,∴AC∥GH.
∴==3,即AH∶HD=3∶1.
(2)證明 ∵EF∥GH,且=,=,
∴EF≠GH,∴四邊形EFGH為梯形.
令EH∩FG=P,則P∈EH,而EH?平面ABD,
P∈FG,F(xiàn)G?平面BCD,平面ABD∩平面BCD=BD,
∴P∈BD.∴EH、FG、BD三線共點.
變式遷移1 證明 ∵E∈AB,H∈AD,
∴E∈平面ABD,H∈平面ABD.∴EH?平面ABD.
∵EH∩FG=O,∴O∈平面ABD.
同理可證O∈平面BCD,
∴O∈平面ABD∩平面BCD,
即O∈BD,∴B、D、O三點共線.
例2 解題導引 證明兩直線為異面
17、直線的方法:
1.定義法(不易操作).
2.反證法:先假設兩條直線不是異面直線,即兩直線平行或相交,由假設的條件出發(fā),經(jīng)過嚴密的推理,導出矛盾,從而否定假設肯定兩條直線異面.此法在異面直線的判定中經(jīng)常用到.
3.判定定理.
證明 假設BD和AC不是異面直線,則BD和AC共面,設它們共面于α.
∴A、B、C、D∈α,∴AB、CD?α,即a、b?α.
這與a、b是異面直線矛盾,故假設不成立.
∴BD和AC是異面直線.
變式遷移2 ④
例3 解題導引 高考中對異面直線所成角的考查,一般出現(xiàn)在綜合題的某一步,求異面直線所成角的一般步驟為:
(1)平移:選擇適當?shù)狞c,平移異面直線中的
18、一條或兩條成為相交直線,這里的點通常選擇特殊位置的點,如線段的中點或端點,也可以是異面直線中某一條直線上的特殊點.
(2)證明:證明所作的角是異面直線所成的角.
(3)尋找:在立體圖形中,尋找或作出含有此角的三角形,并解之.
(4)取舍:因為異面直線所成角θ的取值范圍是0<θ≤90,所以所作的角為鈍角時,應取它的補角作為異面直線所成的角.
答案
解析
如圖,A1D⊥平面ABC,且D為BC的中點,設三棱柱的各棱長為1,則AD=,由A1D⊥平面ABC知A1D=,Rt△A1BD中,易求A1B==.
∵CC1∥AA1,∴AB與AA1所成的角即為AB與CC1所成的角.在△A1BA中
19、,由余弦定理可知cos∠A1AB==.∴AB與CC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為.
變式遷移3 解
如圖所示,分別取AD、CD、AB、BD的中點E、F、G、H,連結EF、FH、HG、GE、GF.
由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知,EF∥AC,且EF=,GE∥BD,且GE=.GE和EF所成的銳角(或直角)就是AC和BD所成的角.
同理,GH∥AD,HF∥BC.GH=,HF=,
又AD⊥BC,∴∠GHF=90,∴GF2=GH2+HF2=1.
在△EFG中,EG2+EF2=1=GF2,
∴∠GEF=90,即AC和BD所成的角為90.
課后練習區(qū)
1.異面或相交
2.③
解析 ①錯,c可與a、
20、b都相交;
②錯,因為a、c可能相交也可能平行;
③正確,例如過異面直線a、b的公垂線段的中點且與公垂線垂直的平面即可滿足條件.
3.60
解析
將三角形折成三棱錐,如圖所示,HG與IJ為一對異面直線,過D分別作HG與IJ的平行線,
因GH∥DF,IJ∥AD,
所以∠ADF為所求,
因此HG與IJ所成的角為60.
4.
解析
如圖所示,連結A1B,則A1B∥C D1,故異面直線BE與CD1所成的角即為BE與A1B所成的角.設AB=a,則A1E=a,A1B=a,BE=a.
△A1BE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A1BE=
==.
5.60
解析 設AC與
21、BD的交點為O,則OE∥SC,∴∠BEO(或其補角)即為異面直線BE和SC所成的角,
EO=SC=,BO=BD=,
在△SAB中,cos A===
在△ABE中,cos A=,
∴BE=.
在△BEO中,cos∠BEO==,
∴∠BEO=60.
6.①③
解析 把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還原成原來的正方體,如圖所示,易知AB⊥EF,AB∥CM,EF與MN異面,MN⊥CD,故①③正確.
7.②
8.(2)(4)
9.證明 (1)如圖所示,連結CD1,EF,A1B,
∵E、F分別是AB和AA1的中點,
∴EF∥A1B,且EF=A1B,(2分)
又∵A1D1
22、綊BC,
∴四邊形A1BCD1是平行四邊形,
∴A1B∥CD1,∴EF∥CD1,
∴EF與CD1確定一個平面α,
∴E,F(xiàn),C,D1∈α,
即E,C,D1,F(xiàn)四點共面.(6分)
(2)由(1)知EF∥CD1,且EF=CD1,
∴四邊形CD1FE是梯形,
∴CE與D1F必相交,設交點為P,(8分)
則P∈CE?平面ABCD,
且P∈D1F?平面A1ADD1,
∴P∈平面ABCD且P∈平面A1ADD1.(10分)
又平面ABCD∩平面A1ADD1=AD,
∴P∈AD,∴CE,D1F,DA三線共點.(14分)
10.證明 如圖所示,在A1B1上取中點K,易知四邊形MKBC
23、為平行四邊形.(3分)
∴CM∥BK.
又∵A1K∥BQ,且A1K=BQ,
∴四邊形A1KBQ為平行四邊形,
∴A1Q∥BK,(9分)
由公理4有A1Q∥MC,(10分)
同理可證A1P∥CN,由于∠PA1Q與∠MCN對應邊分別平行,且方向相反.
∴∠PA1Q=∠MCN.(14分)
11.解 延長DC至G,使CG=EB,連結BG、D1G,
∵CG綊EB,
∴四邊形EBGC是平行四邊形.
∴BG∥EC.
∴∠D1BG就是異面直線BD1與CE所成的角.(6分)
在△D1BG中,D1B=2,
BG=,D1G==.
∴cos∠D1BG=
==.
∴異面直線BD1與CE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