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一輪復習課《認識運動 把握規(guī)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三高考一輪復習課《認識運動 把握規(guī)律》(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高三高考一輪復習課《理解運動 把握規(guī)律》
一、教學目標
1、了解運動的含義
2、理解運動與物質的關系
3、理解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關系
4、了解規(guī)律的含義
5、理解規(guī)律的客觀性與普遍性
二、教學重點
1、理解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關系
2、理解規(guī)律的客觀性與普遍性
三、教學難點
理解規(guī)律的客觀性與普遍性
四、教學過程
(一)學生探究
思考與辨析1
觀點1:“刻舟求劍”為何求劍不得?
觀點2:世界的發(fā)展是“絕對精神”的自我運動。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運動與物質的關系
思考與辨析2
觀點1:赫拉克利特: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觀點2:克拉底魯:人一次也
2、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關系
判斷:下列屬于規(guī)律的是
開上168就是一路發(fā)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兔子撞上樹上
商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思考與辨析3: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
教師總結:規(guī)律的客觀性與普遍性
感悟與思考:
1、你是否感覺越復習越不會做?
2、你是否感覺越來越難以堅持?
3、你是否感覺高三越來越漫長?
(教師投影展示)
高考復習三階段
第一輪復習:從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鞏固基礎知識,復習時一定要扎實,這個階段是提升分數(shù)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習效果最顯著的階段。
這個階段你經(jīng)常會覺得越復習越不會做,越
3、考越差,越來越難以堅持。但是務必記?。阂欢ㄒ慌驴嗖慌吕?,咬緊牙關堅持下來。
正如馬云所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會很美好,但絕絕大部分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卻見不到后天的太陽!
第二輪復習:從2015年4月到2015年5月。靈活使用知識,將零碎的知識系統(tǒng)化,有針對性的補習自己的弱項。這個階段要注意的是有的放矢,穩(wěn)中求進。
第三輪復習:從2015年5月到2015年6月。通過模擬練習找考試的感覺,一般這個階段成績趨于穩(wěn)定,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應對高考即可。
教師引導:規(guī)律客觀性與主觀能動性的關系
(二)課堂練習:
1、英國哲學家畢爾生說:“萬物都在運動,但僅僅在概念中運動。”這種觀點屬于
4、
A、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觀點
B、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觀點
C、把物質與運動結合起來的觀點
D、神創(chuàng)論的觀點
2、英國詩人雪萊在《無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兒喜愛歡悅∕明天,就會凋謝∕我們希望長駐一切∕誘惑你,然后飛逸∕什么是人間的歡樂∕那是戲弄黑夜的電火∕像閃光一樣短促?!毕铝信c詩中的哲理相近
A、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B、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
C、萬物都在運動,但僅僅在概念中運動
D、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靜即含動,動不舍靜
3、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shù)矣,君子有常體矣?!毕铝性娋渲信c此寓意相近的是
A、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B、蟬噪林
5、愈靜,鳥鳴山更幽
C、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D、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
4、我國是一個傳統(tǒng)農業(yè)大國,多少年來,人們一直視土地如生命,想法設法擴大耕地面積,為此不惜圍湖造田、毀林開荒,使生態(tài)平衡遭到破壞,人們?yōu)榇烁冻隽顺林卮鷥r。這說明
A、規(guī)律是難以理解和利用的
B、違背客觀規(guī)律,必然受到規(guī)律的懲罰
C、物質的運動是有條件的
D、在客觀規(guī)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的
5、抗生素的發(fā)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類的致命威脅。但是,在人類使用抗生素治療疾病的同時,病菌的耐藥性也在增強。因為濫用抗生素,出現(xiàn)了當前難以控制的“超級病菌”。上述事實表明
①量變到達一定水準會引起質變②發(fā)揮
6、主觀能動性受客觀規(guī)律制約③事物始終處于從低級到高級的發(fā)展過程中④事物經(jīng)過辯證的否定實現(xiàn)了自身的回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我國城市建筑中出現(xiàn)了一種“高度崇拜”現(xiàn)象。盲目攀比,你蓋多高的樓,我就蓋更高的樓,而不論人文、自然要求,一時間超高建筑層出不窮。這個做法
A、沒有把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guī)律結合起來
B、沒有理解到量的積累達到一定水準才會引起質變
C、是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xiàn)狀、因循守舊的體現(xiàn)
D、只看到物質的決定作用而忽視意識的能動作用
(三)課堂小結
1、運動的含義
2、運動與物質的關系
3、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關系
4、規(guī)律的含義
5、規(guī)律的客觀性與普遍性
五、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