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心如-教科版六上37《電能從哪里來》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鮑心如-教科版六上37《電能從哪里來》教學設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教科版科學 六上 3.7《電能從哪里來》教學設計
杭州市時代小學 鮑心如
教材分析:
本課是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能量》的第7課。
從單元整體來看,這節(jié)課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第6課《電能和能量》的延伸,本節(jié)課學生將在“電能能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能量”的基礎上,了解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成電能;它是第8課《能量與太陽》的鋪墊,本節(jié)課學生將認識到電不是自然存在的能源,而是由其他能源(風能、水能、熱能等)轉換來的二次能源,提前感受到第8課“能源和我們的生活關系密切”這個科學概念。
從課程本身來看,本課有三個活動。
第一,了解各種各樣的電池。這部分引導學
2、生認識了解各類電池,了解電池的能量轉換。
第二,我們來發(fā)電。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主體活動。教科書安排了用小電動機模擬發(fā)電機來發(fā)電的活動。(處理:突出、放大這部分內容)
第三,了解發(fā)電站的電能是從哪里來的。這部分引導學生了解不同的發(fā)電廠把哪些不同的能量轉化成了電能。
學情分析:
根據本課在單元中的位置,“承上”:上一課認識了電能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能,那么學生很自然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其他形式的能,能轉換成電能嗎”?!夹詫W習興趣
同時,學生對“自己發(fā)電”很期待,想通過動手操作,實現(xiàn)探究,并獲得成功的喜悅。對于這個過程中會遇到的困難,也會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和
3、解決。——過程性學習沖動
最后,學生將進一步思考“其他形式的能,能否轉換成電能”,對此他們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總結性學習收獲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電池是把化學能或光能轉化成了電能。發(fā)電有多種方法。電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來的。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和閱讀資料認識電能的來源。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驗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貢獻。
教學重難點:
手搖發(fā)電機的使用和改良、檢測電流的方法和工具。
教學過程:
1、 電池為什么能提供電能?
1.實物投影簡單電路,屏幕上有一個電路,燈泡現(xiàn)在是什么狀態(tài)?(亮)——導課:我們要來研究電能現(xiàn)象
4、
2.燈泡為什么會亮呢?(因為有電池)——過渡到“電能的來源”
3.電池為什么能讓燈泡發(fā)亮?(電池中的化學能轉換成電能)
4.我們現(xiàn)在用的是普通電池,你還知道哪些種類的電池?它們是如何轉換成電能的?
二、不用電池,你能想辦法讓燈泡發(fā)光嗎?
1.教師把電池拿掉,現(xiàn)在,你還能讓燈泡發(fā)光嗎?
提問:你有什么好方法?這個能量是怎么轉換的?組織學生討論交流1分鐘。
2.當學生提出“轉動電動機”的時候(動能→電能),連接好電路,請同學上臺轉動。
3.同學操作。
三、電流太小,那我們如何證明產生了電呢?
1.演示操作結果:燈泡并沒有發(fā)光。——矛盾出現(xiàn)
2.教師下“結論”:看來手搖電動機
5、不能產生電,根本沒有電流。
3.學生反駁,教師提問:那為什么燈泡沒有亮?
4.學生分析?!獙ふ以?
(為什么要我轉得快?轉得不夠快,就是說我產生的電能比較小,那還是產生了電?,F(xiàn)在2種說法,我說沒有產生電,你說產生了電。)
5.提問:如何證明產生了電?學生思考方法:線圈+指南針的組合。
6.提問:你為什么會想到這樣的方法?——描述思考過程
(如果小磁針轉,說明……如果小磁針沒有轉,說明……)
7.分發(fā)材料,學生實驗:手搖電動機,檢測是否產生電流。匯報交流:你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
四、你能想辦法產生更多的電能嗎?
1.手搖電動機的確能產生電能,但是我還是想利用這一個電動機,點亮小燈
6、泡,我該怎么做呢?——聚焦:手搖得快,幅度大
2.搖得快,說明相同時間內,轉得次數……?——定性到定量
3.那如何轉得次數多,獲取更多電能呢?該如何改進我的裝置呢?
4.準備了設計單,請學生合作討論,設計、修改裝置,配圖及文字說明。
5.學生介紹裝置設計。
6.分發(fā)給學生手搖式發(fā)電機,點亮二極管。
五、發(fā)電廠是如何產生這么多的電能呢?
1.通過改裝,我們制造出了更多的電能。搖得快就是我們消耗的動能……產生的電能就……——理清關系,埋下伏筆
2.剛才我們點亮的其實是二極管,它需要的電量還是比較少的,想要點亮小燈泡,要更多的電能。
3.那我們教室里這么多電燈,需要這么多電能,意味著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又是怎么來的呢?——過渡到“發(fā)電廠的電能”
4.你知道哪些類型的發(fā)電廠,是什么能轉化成電能?
我們小組的設計
我們想對電動機做如下改造,讓它能轉得更快,更方便。
我們這樣設計的好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