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下教學設計與案例

上傳人:hjk****65 文檔編號:50957796 上傳時間:2022-01-24 格式:DOC 頁數(shù):32 大?。?35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教科版六下教學設計與案例_第1頁
第1頁 / 共32頁
教科版六下教學設計與案例_第2頁
第2頁 / 共32頁
教科版六下教學設計與案例_第3頁
第3頁 / 共32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教科版六下教學設計與案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教科版六下教學設計與案例(3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與案例 1.1放大鏡 【教學目標】 1. 了解放大鏡的工作原理。 2. 會使用放大鏡觀察細小物體或物體的細節(jié)。 3. 能根據(jù)放大鏡的特征,利用簡單的材料制作簡易放大鏡。 【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教學錄象 學生分組:放大鏡、樹葉、新聞紙;書寫紙、鉛畫紙、過濾紙;燒瓶、燒杯、鹽水瓶、塑料薄膜、水槽(帶水)。 【教學過程】 放大鏡是我們在科學學習中經常用到的工具,我們會在什么時候用到它?我們曾用它觀察過什么?有什么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xiàn)在就讓我們進行觀察,看看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1. 放大鏡下的發(fā)現(xiàn) 教師出示桂花樹葉和新聞紙

2、,要求學生用眼睛觀察并記錄。 出示放大鏡,要求學生用放大鏡觀察桂花樹葉和新聞紙。 討論:用眼睛看到的樹葉和用放大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有哪些細節(jié)是用放大鏡才能觀察到的? 科學文件夾 ? 桂花樹葉 新聞紙 用眼睛觀察 ? ? 用放大鏡觀察 ? ? 用眼睛看到的桂花樹葉和用放大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 用眼睛看到的新聞紙和用放大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 哪些細節(jié)是放大鏡才能觀察到的? ? ? 教師用教學錄象出示原始計算機、電視機屏幕圖像。討論:在放大鏡下的計算機、電視機屏幕圖像是什么樣的? 2. 它們是什么 教師出示書寫紙(

3、1號)、鉛畫紙(2號)、吸水紙(3號),讓學生根據(jù)眼睛觀察到的特點判斷哪張是書寫紙,哪張是鉛畫紙,哪張是吸水紙? 學生用放大鏡觀察書寫紙、鉛畫紙、吸水紙的特征,并驗證自己的猜測。 科學文件夾 編號 預測紙的種類 用放大鏡觀察到的特征 驗證后確定的種類 1 ? ?   2   ?   ?   3       3. 自制放大鏡 教師出示燒瓶、燒杯、鹽水瓶、塑料薄膜。討論:怎樣用這些器具制作放大鏡? 學生制作放大鏡,并用自制放大鏡觀察指紋。 討論:這些能放大物體的器具有什么樣的特點? ? ????放大鏡為什么能把物體放大呢?

4、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3頁的資料。 4.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獲得了什么? 1.2、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 【教學目標】 1. 知道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鏡(凸透鏡),其放大倍數(shù)越大、透鏡視野越?。恢行暮穸仍叫〉姆糯箸R,其放大倍數(shù)越小、透鏡視野越大。 2. 掌握兩種測算放大鏡放大倍數(shù)的方法。 3. 學會選擇用適當倍數(shù)的放大鏡觀察物體。 【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放大鏡、直尺、方格紙、書寫紙(打有小6號文字)。 學生分組:方格紙、放大鏡(5倍)、放大鏡(10倍)、布、無色玻璃球、粉筆、鉛筆頭、石塊、八角茴香等。 【教學過程】 1.觀看教學錄象 2、放大了多少倍

5、用放大鏡觀察書寫紙上的小字,我們怎么知道被放大了多少倍?讓學生討論測算放大鏡放大倍數(shù)的方法。 方法一:將放大鏡放在有格子的紙上,數(shù)出放大鏡范圍內的格數(shù)(A);再將放大鏡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數(shù)出放大鏡范圍內的格數(shù)(B);A除以B就是放大鏡放大的倍數(shù)。 方法二:用直尺量出方格邊長(A);再將放大鏡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時,將直尺擱在放大鏡上量出被放大的格子的邊長(B);B除以A就是放大鏡放大的倍數(shù)。 3.什么樣的放大鏡能放得更大 教師出示放大倍數(shù)不同、直徑相同的兩個放大鏡,問: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形狀上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與什么有關? 學生

6、觀察兩個放大倍數(shù)不同的放大鏡,并用這兩個放大鏡放大書寫紙上的字。討論: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與什么有關? 教師出示一塊布,問:用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觀察同一塊布,看到的布有什么不同?觀察并用表記錄觀察結果。 科學文件夾 放大鏡的倍數(shù) 5 倍 10 倍 觀察布料的結果(圖) ? ? 不同點 ? 學生討論:用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觀察同一塊布,看到的布有什么不同? 學生用無色玻璃球觀察物體布料,討論:觀察到的有什么不同?范圍有什么變化? 教師小結:我們通過透鏡看到的面積或區(qū)域叫做透鏡的視野。放大倍數(shù)越大的透鏡,視野越??;放大倍數(shù)越小的透鏡,視野越大。

7、4、教師出示粉筆等物體,要求學生用倍數(shù)較高的放大鏡觀察并記錄觀察結果。 科學文件夾 編號 物體名稱 用放大鏡觀察的結果 1 粉筆 ? 2 鉛筆頭 ? 3 橡皮屑 ? 4 石塊 ? 5 面包 ? 6 八角茴香 ? 7 自己的皮膚 ? 8 ? ? 9 ? ? 教師出示蝗蟲和蠶卵標本,讓學生思考:觀察蝗蟲標本和蠶卵標本,應該各選擇怎樣的放大鏡? 5. 教師小結 :本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1.5 怎樣放得更大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制顯微鏡的探究活動,知道兩個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凸透鏡的組合可以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8、 2.閱讀列文虎克自制顯微鏡并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故事,了解顯微鏡發(fā)展的歷史,體會技術是不斷發(fā)展的,技術的改進推動著社會的發(fā)展,也改善了我們的生活,促進著科學研究的發(fā)展。 3.以科學家列文虎克對科學的執(zhí)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勵學生。 【教學準備】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卡紙、剪刀、膠水。供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如花粉、青苔、蠶絲、紙纖維等,手電筒或小鏡子。 【教學過程】 1.引入 提出問題:我們怎樣才能把物體放大更多的倍數(shù)呢? 學生小組討論,嘗試。 班內交流。 2.怎樣放得更大 探究:用兩只手一前一后分別拿兩個放大倍數(shù)不同的凸透鏡(如教材上的圖),反復調整它們之間的距離來

9、觀察物體,然后拿開一個透鏡,只用一個透鏡觀察物體。反復幾次,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匯報。 教師設問:猜猜看,放大倍數(shù)是2倍和3倍的兩個放大鏡疊加在一起,最大能放大幾倍呢? 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師歸納出兩種可能“倍數(shù)相加等于4倍”、“倍數(shù)相乘等于6倍”。 教師告訴學生正確的計算方法是兩個放大鏡的倍數(shù)相乘。 教師說明顯微鏡的原理:我們剛才經歷的過程就是人們發(fā)明顯微鏡的過程。在 17 世紀,人們把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一個凸透鏡把另一個凸透鏡所成的像進一步放大,這樣明顯提高了放大倍數(shù),這就是最早的顯微鏡。顯微鏡的發(fā)明,使人類觀察的范圍大大地擴大了。 3.做個簡易顯微鏡 討論顯微鏡

10、的制作方法和步驟。 制作:學生分組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4.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 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只用一個放大鏡時觀察不清的文字和圖片,看看觀察效果如何。 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青苔、花粉等,比較和肉眼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5.了解顯微鏡的發(fā)明、發(fā)展史 閱讀教材上的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故事。 討論: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了什么? 6.講解:教師介紹顯微鏡的發(fā)展歷史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能把物體放大 300 倍,使人類看到了過去從未看到的微生物世界。后來人們不斷改進技術使顯微鏡不斷改進和完善,可以把物體放大到 1500 倍左右,能分辨出百萬分

11、之一毫米的物體。但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有限的。 1932 年,德國科學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顯微鏡,由此把放大倍數(shù)提高到 1 萬倍。到 20 世紀 90 年代,世界上已經研制成功了放大率 200 萬倍的電子顯微鏡,人們利用它可以看到物質內部的精細結構,知道了所有物質都是由一些肉眼看不見的極小極小的微粒組成的,從而發(fā)現(xiàn)了原子世界。 1983 年,人們發(fā)明了掃描隧道顯微鏡。這種顯微鏡比電子顯微鏡更先進。顯微鏡技術的發(fā)展,為我們研究微觀世界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是人類最敏銳的眼睛。 7.提出下一節(jié)課的研究任務——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 ? 1.6

12、 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 【教學目標】 1.發(fā)現(xiàn)并提出有關生命世界的問題,產生對生命世界更多了解的愿望。 2.帶著感興趣的問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并按計劃進行研究,在老師或家長的幫助下探索微小世界,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能力。 3.能對觀察過程和結果進行整理,寫出簡單符合要求的觀察報告,在班上和大家交流。 【教學準備】 1.教師預先準備好一些資料卡片或相關的書籍,這些資料卡片主要是操作方面的。比如如何培養(yǎng)和觀察霉菌、如何培養(yǎng)手上細菌的菌落、如何獲得生活在水里的微生物等。 2.根據(jù)學校的條件,準備一些顯微鏡和在顯微鏡下觀察的標本、工具和材料。 【教學過程】 1.引入

13、 對話:詹森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顯微鏡只看到了跳蚤,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為什么列文虎克會有這么多精彩的發(fā)現(xiàn)? 我們的許多同學也用顯微鏡發(fā)現(xiàn)了生物世界的許多有趣的問題,大家讀讀我們教材上的事例。 學生閱讀教材第 15 頁“寶石花耐旱的秘密”等內容。 講解:“寶石花耐旱的秘密”的作者善于觀察,從自己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最后又通過自己的觀察和研究解決了問題,得出了寶石花耐旱的答案。我們在平時觀察中,對周圍的生命世界也一定有許多問題,讓我們也來自己尋求答案。 2.提出問題 我們對生命世界有哪些問題呢?可以從自己的家、校園、我們的身體等方面好好想想。自學課

14、文第 12 頁,然后分組討論,互相啟發(fā),然后歸納出幾個可以探究的問題。如: 魚缸里的水變綠了,是不是水里有什么微生物? 廚房里的砧板上有沒有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 土壤中有沒有微生物? 我們的頭發(fā)在顯微鏡下是什么樣的? …… 大組交流。各組提出本組的問題,由學生或老師把這些問題都記錄下來,并進行整理、歸類和篩選。 3.教師指導學生使用顯微鏡和準備觀察材料 說明顯微鏡下觀察的要求,講解觀察標本的制作和培養(yǎng)。 出示顯微鏡,講解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進行安全教育和環(huán)境教育。 4.確定研究課題,制訂研究計劃 各組從這些問題中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問題,作為本組的研

15、究課題。 根據(jù)問題制訂觀察研究的計劃。 大組交流計劃。 5.布置課外觀察任務 在家長或者老師的幫助下,按計劃進行顯微鏡下的觀察研究。 根據(jù)自己的觀察研究寫出研究報告。 告訴學生研究報告的主要內容和寫作要求,包括課題名稱、問題是怎樣提出的、研究的過程和方法、研究結果、收獲體會。內容要真實,除正文外,可附圖、表格、照片、實物等。 ?7、在顯微鏡下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探索微小世界的興趣,增強合作探究的意識。 2.在小組合作探究的基礎上,能對觀察過程和研究的結果進行整理,寫出簡單的符合要求的觀察報告。 3.發(fā)現(xiàn)并提出關于生命世界的問題,獲得關于生

16、命世界的更多了解。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對教室環(huán)境做相應布置、制作一張“在顯微鏡下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的研究大海報、了解各組研究的課題內容。 學生準備: 整理小組研究的方法、步驟、結果、遇到的問題等,完成《匯報交流表》。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哪些內容? (引導學生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觀察活動的材料準備、確定的研究計劃以及研究報告的內容、格式進行回憶、交流。) 學生匯報交流。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開個科學展示會,交流大家在上節(jié)課中研究的過程、方法,研究的成果和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二、交流會前的準備 1、在交流會中,請大家把自己小組

17、研究的情況介紹給大家,既向大家展示自己組的研究成果,同時也向大家征求對自己組的研究情況的意見。同時,我們也要互相評一評,看看哪組的研究更好? 2、那么我們怎樣看一個研究好不好呢?應當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評價呢?請大家想一想。 3、學生共同討論,形成評價標準: A.有明確的選題 B.有完整的計劃 C.研究報告內容齊全(包括選題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和過程、研究的結果、研究中的問題等幾個方面) D.表述清楚有條理 E.小組成員團結合作 三、召開“在顯微鏡下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科學展示會 1、下面開始我們的“在顯微鏡下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科學展示會。由第一小組先進行匯報,請其他組

18、的同學認真仔細聽,對他們的研究報告有什么意見、建議或者問題,可以在他們匯報結束后提出來,然后再由第一小組的同學進行解答。 2、學生匯報。 3、交流:教師組織其他組的同學對第一組的研究報告提出意見、建議,指出其中不足之處和改進意見,并由第一組同學解答質疑。根據(jù)評價標準,綜合各方面情況,對小組成果進行評價。 4、繼續(xù)組織其他組的匯報和評價活動。 四、課堂小結 1、教師引導學生對今天的科學展示會進行評價,想想有沒有可以繼續(xù)改進的地方。 2、學生評價課堂組織情況 3、教師小結并提出希望。 五、教師請學生把小組的研究報告張貼在課前準備的“在顯微鏡下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研究大海

19、報上,供大家學習參觀。 8、微小世界和我們 教學目標: 1.體會由于觀察工具的改進,擴大了人類的觀察范圍,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索微小世界的欲望。 2.能做酵母發(fā)面的實驗,并提高學生查閱、整理資料的能力。 3.知道酵母發(fā)面的原理,懂得人類對微小世界研究的成果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師課前組織學生收集資料——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表一或表二) ??????????每組一份酵母菌發(fā)面材料:面粉、酵母、水、塑料量杯。 學生準備:整理收集的資料,完成表格。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自從人類發(fā)明了放大鏡和顯微鏡以來,人類對微小世

20、界的觀察和研究取得了許多了不起的成果。在課前,老師要求大家收集有關人類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資料,并且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填寫在收集表中,大家完成了嗎? 2、這節(jié)課,我們就先一起來交流關于人類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資料。 一組同學在交流的時候,大家注意仔細聽。有什么問題可以在他們交流后提出來。 二、資料交流會 (教師組織學生按序分組匯報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人類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資料) 1、教師:哪組同學愿意先來交流你們收集到了哪方面的資料? 2、學生匯報、交流。 (等一組匯報之后,教師組織其他學生對這一組的資料進行評價和質疑,由匯報的小組進行解答。) 按這樣的方法

21、,組織其他組的學生進行匯報交流,并對交流的資料進行討論評價。 (及時結合學生所談到的內容進行德育滲透,如學生談到: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培育工程時,可以激發(fā)學生為祖國有這樣的科學家的自豪之情,也可適時激發(fā)學生好好學習,將來向袁隆平一樣為祖國的建設做出貢獻的欲望。 ) 3、教師小結:大家收集的材料真豐富!像同學們剛才所介紹的,人類確實在探索微小世界的道路上有了一個又一個重大的發(fā)現(xiàn),既有食品、醫(yī)學方面的,也有農業(yè)、生物工程、微電子技術等其他方面的,這些發(fā)現(xiàn)改善了我們的生活、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水平。我們有些同學還每天都在享受著這些發(fā)現(xiàn)所帶來的成果。 三、嘗試用酵母菌發(fā)面 1、(出示:面粉、酵母、水

22、、塑料量杯)大家看,這是什么? 2、學生回答后,教師介紹酵母。 很多同學早餐都要吃饅頭或者包子,那么饅頭、包子是怎么制作的呢?它們在制作的過程中,都要經過發(fā)酵這個過程,通過發(fā)酵可以使面粉體積膨脹,而發(fā)酵就離不開酵母。今天我們也一起來嘗試著怎么使面粉發(fā)酵吧! 3、教師示范: 先用一小燒杯( 50 毫升)水將酵母( 10 克左右)化開,再加入面粉( 100 克左右)和勻,揉成面團,然后放入塑料量杯中。 4、現(xiàn)在我們來觀察面粉會有什么變化,我們可以每隔 20 分鐘觀察記錄一次,把觀察到的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中。 5、學生分組嘗試面粉發(fā)酵的實驗。 四、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課外堅持記

23、錄:面粉發(fā)酵后會產生怎樣的變化,請同學們課外繼續(xù)觀察記錄,課后一起交流面粉的變化情況。 2.1垃圾堆里有什么 一、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人們在每天消耗的食物、紙張和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中,產生了許多的生活垃圾分布 在城市或農村的垃圾堆里,對市容和村貌的環(huán)境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有些可以回收利用,有些則不能回收利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以家庭垃圾為例,利用調查與統(tǒng)計的方法,了解人們在生活中產生垃圾的來源、數(shù)量、分類、去向和人們對垃圾的處理。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探究垃圾堆里有什么的活動中,能積極地與同伴一起

24、合作與交流,培養(yǎng)學生對垃圾進行調研的興趣,了解對生活垃圾的收集與分解,逐步養(yǎng)成保護環(huán)境的良好習慣。 二、 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知道生活垃圾里有什么,嘗試對生活垃圾的分類。 2、 難點:了解對生活垃圾的收集與分解。 三、 教學準備 1、 提前布置對家庭產生的垃圾及其數(shù)量、種類等進行調查。 2、 一些廢棄物品,如空飲料瓶、玻璃瓶、紙盒等。 3、 垃圾對、垃圾場的錄像或圖片。 四、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1、我們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種生活用品,同時又要扔掉很多的垃圾。你們知道家里一天扔掉對少垃圾嗎?這些垃圾分別是怎么來的呢? 2、出示觀察教師垃圾桶內垃圾的情況,想想我們

25、班級每天會產生多少垃圾?這些垃圾是從哪里來的?讓我們來調查一下吧。 (二)調查家庭垃圾 1、討論可以調查的內容: 家里一天要扔掉多少垃圾?怎樣給垃圾分類,看看扔掉的垃圾中有哪些東西。 2、不同日子里產生的垃圾量可能不一樣,怎么辦?為了取得真實的數(shù)據(jù),可以記錄2—3天的情況再算出一天的平均垃圾量。 3、對某位學生帶來的家里存儲一天的垃圾袋的垃圾進行分析與統(tǒng)計,填在附表中。 垃圾類別 垃圾名稱 垃圾重量(千克) 塑料 金屬 紙 玻璃 …… (三)匯報討論對垃圾的調查情況 1、出示空塑料瓶、玻璃瓶、紙盒等后,問: 你們認為這些是

26、垃圾嗎?它們還有用嗎?能從垃圾堆里找到這些物體嗎? 2、說說你們家里的垃圾情況又是怎樣的呢?由學生堆調查的垃圾情況進行匯報交流。 3、統(tǒng)計全班一天家庭中垃圾的總量,計算平均每人每天產生多少垃圾,計算垃圾中紙品、塑料大致所占的比例,還可以推算全市、全省、全國一天產生的垃圾量。 4、我們大家每天都在制造許多垃圾,除家庭外,還有哪些單位產生大量垃圾?舉例說明垃圾數(shù)量是驚人的。 (1)閱讀科學作業(yè)本第9頁上的小資料。 (2)播放垃圾堆積如山的場景的影像。 (四)總結 1、哪些物品是屬于生活垃圾? 2、怎樣給生活垃圾進行分類? 3、我們家里的垃圾最后到哪里去了? (五)課外延伸 1

27、、垃圾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2、人們是怎樣處理垃圾的? 3、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中還存在著哪些垃圾問題? 2.2建一個垃圾填埋場 一、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垃圾對于環(huán)境會產生污染,收集與分解垃圾是為了減少或防止環(huán)境污染,通過充分了解人們對垃圾處理的一般方法,有利于提高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2、處理與方法 通過做垃圾填埋模擬實驗,經歷嘗試設計合理、清潔垃圾填埋場的活動,了解現(xiàn)代垃圾填埋場的設施和作用,分析仍然存在的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感 能積極主動地探究人們對垃圾處理的一般方法的興趣,初步體驗建一個合理、清潔的垃圾填埋場的感受,進一步認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

28、重要性。 二、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識垃圾會對環(huán)境產生污染,了解人們對垃圾處理的一般方法,進一步明確生活垃圾和固體垃圾的利與弊。 2、難點:初步嘗試體驗建一個垃圾填埋場的活動過程,了解現(xiàn)代垃圾填埋場的設施和作用,分析找出仍然存在的問題。 三、教學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廣口瓶、干凈的小石子和沙、紙巾或廢紙、墨水、瓶蓋上打一些小孔的塑料瓶。 2、現(xiàn)代清潔垃圾填埋場鉤子圖。 3、填埋場填埋垃圾過程的錄像或圖片。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我們每天產生的這么多垃圾被送到指定的地點后,垃圾車要把它們送到那里去?最后又是怎樣處理的? 2、如果把垃圾露天堆放有哪些不對?你們

29、有什么好的方法? 3、人們采用把垃圾填埋起來,是否就一定安全了呢? (二)進行填埋垃圾的模擬實驗過程 1、播放觀看垃圾場填埋垃圾的錄像,大家受到了一定的啟發(fā),下面我們要做填埋垃圾的模擬實驗,怎樣設計和操作呢? 2、指導學生按照教材第22頁上介紹的方法分組實驗 (1)這個實驗需要哪些實驗器材? (2)這個實驗模擬的是什么?實驗的每個部分分別代表了什么? 3、通過實驗后,我們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填埋場,還會對周圍環(huán)境帶來哪些危害? (三)探索減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場 1、為了防止垃圾對環(huán)境的污染,我們要設計一個更好的垃圾填埋場嗎? 2、要設計一個合理、清潔

30、的垃圾填埋場,最主要的方法是把垃圾和環(huán)境隔離開來。那么怎樣設計才能達到這個要求呢? 3、分組嘗試設計減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場,注意記錄設計的要點。 4、個組匯報交流設計流程,對次方案進行評價。 5、讀圖觀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場的構造圖,探討它是怎樣防止垃圾污染環(huán)境的。 6、這樣的垃圾填埋場比垃圾堆好嗎?能保證安全了嗎?填埋場在填滿垃圾后,能在它的上面種農作物和建造房子嗎? (四)垃圾焚燒的分析 1、處理和解決垃圾除了采用堆積法和填埋法以外,我們還有什么方法可以處理和解決垃圾呢? 2.介紹焚燒垃圾的方法,分析找出這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 (五)總結 1、垃圾除了生活垃圾外,還有什么垃圾?

31、 2、人們處理和解決垃圾的方法有哪幾種?這些方法是否都是有利有弊的? (六)課外延伸 1、人們處理和解決垃圾還有沒有其它的方法? 2、我們怎樣做才是處理和解決垃圾更有效的方法嗯? 2.3減少丟棄及重新使用 【教學目標】 1.經歷研究包裝盒的活動,了解過度包裝和濫用塑料包裝的危害。 2.知道垃圾減量的重要性,探索減少丟棄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3.用實際行動減少垃圾,做力所能及的事,養(yǎng)成節(jié)約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帶 1 ~ 2 個商品包裝盒。 教師:幾個過度包裝的包裝盒和注意了環(huán)保的包裝盒。稱重的彈簧秤。再利用的小用品或工藝品,如空罐做的筆筒、飲料

32、瓶做的花瓶等。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我們已經知道垃圾要污染環(huán)境,處理起來十分困難。怎樣才能更好解決垃圾問題呢? 2. 減少垃圾的數(shù)量是從源頭上解決垃圾問題的好辦法。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減少的? 3.師生一起探討哪些垃圾是可以減少的,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學生言之有理就應給以肯定,如雙面打印可以節(jié)約紙張,自己帶喝水的杯子,少買瓶裝飲料,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減少紙和塑料的丟棄等,教師可引導學生側重于考慮家庭中和學校里的哪些垃圾可以想辦法減少) 二、包裝盒的觀察研究 1. 一般情況下商品都有包裝,包裝有什么用呢?(便于保存、運輸、計量

33、、標識等,而且比較衛(wèi)生) 2. 包裝最后到哪里去了?(都成了垃圾) 3. 商品不同,包裝的方法也千差萬別,今天我們就來觀察研究包裝盒,看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4. 教師出示教材第 24頁上的問題,解釋什么叫“過度包裝”。 5. 討論:用什么方法或標準來衡量有沒有“浪費”的情況。(如可稱量包裝和商品各有多重或體積各占多少,也可用估測的方法) 6. 分組觀察、思考教材第 24頁上的1~3個問題。 7. 匯報觀察研究結果。 8. 全班研討教材第 24頁上的4~6個問題。 三、廢棄物品重新使用的研究 1. 有些東西已經用過,好像可以丟掉了,其實它還可能有其他用處。

34、2. 教師出示一根包裝繩、舊玻璃瓶、廢塑料袋,誰盡可能多地列舉它們還有哪些用處? 3. 交流匯報。 4. 說說還有哪些物品是可以重新使用的?怎樣使用它們?(教師可提示舊衣物、舊玩具、舊圖書等物品) 5. 廢物利用有哪些好處? 6. 我們經常購買一些小工藝品,人們還常?;ベ涃R卡或其他小禮物。如果我們注意收集一些廢棄物品進行創(chuàng)意制作,不但省錢,還節(jié)約資源,減少垃圾,更具特色,作為禮物的話,還能表達自己的誠意。 (展示幾種廢舊物品制作的精美作品) 四、總結、拓展 1.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和感想? 2. 你們能利用一些廢舊材料制作出有意義的作品來嗎?利用課外

35、時間做一做,然后開個展覽吧! 2.4 垃圾的回收利用 【教學目標】 1.經歷一個通過各種途徑查閱、收集資料了解垃圾回收利用的方法和好處的過程;經歷一個創(chuàng)造條件將垃圾回收利用的活動。 2.樹立正確的資源觀,培養(yǎng)資源意識;培養(yǎng)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3.認識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和材料;認識回收標志;了解一些常見的可回收材料的回收方法及其好處。 【教學準備】 學生:帶一些平時會扔掉、但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來;分組分品種調查廢材料再生利用的方法和好處。 教師:有回收標志的不同品種的塑料瓶,如聚酯塑料飲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醬油瓶等

36、;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回收垃圾的有關圖片。 【教學過程】一、 導入 1.(教師出示一袋裝有一些紙盒、玻璃瓶、塑料瓶、廢金屬的垃圾)這是什么?是垃圾還是資源?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垃圾的回收利用。(揭題) 二、 回收利用報告會 1. 把帶來的物品集中起來,檢查這些物品是不是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2. 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中,以哪幾種材料居多? 3. 按制作的材料,把這些物品分分類,再統(tǒng)計出每一類的數(shù)量。(詳見表格設計示例) 4. 回收利用這些材料有哪些好處呢?按玻璃、鋼鐵(金屬)、紙、塑料分別來說一說。 5. 不少同學都是通過一些數(shù)據(jù)和資料來說

37、明回收利用和生料加工相比所具有的優(yōu)勢,你們是怎么搜集到這些數(shù)據(jù)和資料的?對于這些數(shù)據(jù)和資料,你們有什么感想? 6. 如果回收利用垃圾花的錢比生料加工花的錢更多,那就不需要回收了。對這個問題你們是怎么看的? 7. 仔細觀察那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塑料飲料瓶,上面有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志?這個標志在哪里?是怎樣的?有什么含義?數(shù)字表示什么?下面的字母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我們可以為垃圾的回收利用做什么貢獻? 8. 簡介這個世界通用的回收標志。 9. 你們認為較為完整的解決垃圾問題的系統(tǒng)方案應包括哪些方面? (引導認識方案應包括垃圾減量、回收利用、無害化處理這三個大的方面) 三、 建一座回

38、收中心 1. 對于這些已經分類的、可回收利用的材料,我們應該怎么辦? 2. 我們的學校、班級垃圾回收利用工作做得怎么樣?還可以做哪些改進? 3. 讓我們行動起來,回收可利用的寶貴資源。具體該怎樣做呢? 4. 小組討論,制定方案。 ??方案主要包括:需要做幾個分類回收箱? ????????????????不同材料的回收標志如何設計?需要文字說明嗎? ????????????????回收箱放置在什么地方? ????????????????如何管理回收箱?誰來管理?等等。 5.簡介并評價方案。 四、 總結、拓展 :1.將收集、整理過的資料進行布展。 2.利

39、用課外時間,組建一個班級或學校的資源回收利用中心。 ? 2.5分類其實很簡單 教學目標 1. 經歷垃圾分類和做堆肥的活動。 2. 知道垃圾怎么分類,每類包括哪些,以及各類垃圾的處理方法。 3. 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養(yǎng)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4. 了解堆肥的意義和堆肥的方法。 教學準備 1. 準備卡片,用來標注各種垃圾的名稱。 2. 3個盆或桶 ( 藍、綠、紅色 ) ,分別貼著“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字條。 3. 錄像或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 通過前面的研究,我們知道了垃圾對環(huán)境的

40、影響。你們制定的解決垃圾問題的系統(tǒng)方案是怎樣的呢?(評價大家提出的方案) 2. 同學們提到的各種解決方案都不錯。那么,怎樣才能在所有的家庭中甚至在全社會中實施呢?(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3. 播放錄像或談話: 很多地方的垃圾是混裝、混倒的,或者采取混合集中后再分類,但這樣的方法都不利于垃圾的回收和無害化處理。我國現(xiàn)在已經開始實行垃圾從源頭上分類、分裝。 二、垃圾分類的方法 1. 我們的街道、小區(qū)的垃圾分類了嗎?是怎樣分類的呢?還存在哪些問題 ? 2. 從有利于垃圾回收和處理的角度考慮,怎樣分類比較合適? 3. 垃圾分類游戲: ??(1)講解游戲規(guī)則:每個小組桌上

41、放一堆“混合垃圾”(用模擬卡片代替),講臺上放“分類垃圾桶”(紅綠藍色的盆子)。每個小組的學生以接力的形式,一次在“混合垃圾”中拿出一種“垃圾”,扔到臺上相應的垃圾桶中,分類正確、速度快的小組為優(yōu)勝。 ??(2)進行垃圾分類比賽。 4. 討論填寫教材第 28 頁的分類表。介紹現(xiàn)行使用的分類垃圾桶的顏色。 5. 介紹有毒有害垃圾隨意處理的危害,簡單介紹如何處理廢電池。 三、怎樣在家里科學處理垃圾 1. 如果我們每個家庭都能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分裝和及時處理,將對改善環(huán)境和節(jié)約自然資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討論: 我們家里的垃圾分類了嗎?是怎么分的呢? 有沒有

42、存放廢紙、玻璃、金屬和塑料的地方? 我們知道收購廢品的回收站在哪里嗎?知道怎樣賣廢品嗎? 3. 思辨: 有人說:“一點點廢品賣不了幾個錢,放在家里占地方不劃算?!蹦銈冊趺纯矗? 4. 家庭垃圾中約三分之一是食物廢料。這些垃圾和院子里的枯葉、雜草等能夠通過堆積自然分解,成為有用的有機肥料。這樣既處理了垃圾,又生產了肥料,一舉兩得。 5.看書,學習制作堆肥箱。 6. 像這樣的科學處理垃圾的辦法還有許多,你們還知道哪些? 7. 希望同學們人人行動起來,對生活垃圾分類、分裝和及時處理,讓我們的家園更清潔和美麗。 2.6世界面臨的環(huán)境問題 教學目標 1. 了解人類面臨的

43、一些環(huán)境問題:缺水、氣候變暖、物種滅絕、臭氧層破壞、土地荒漠化等。 2. 了解我國面臨的缺水和土地荒漠化問題,嘗試解釋原因。 3. 了解人們開展的環(huán)境保護工作及取得的初步成果。 4. 加深對人與環(huán)境關系的認識,增強學生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和責任感。 教學準備 荒漠化的土地照片或錄像,臭氧層的資料圖片。 教學過程 一、了解世界面臨的環(huán)境問題 1.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可現(xiàn)在人類生存正面臨著環(huán)境的嚴重挑戰(zhàn)。除垃圾之外,我們還面臨著許多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你們知道有哪些嗎? 2. 各小組討論,把世界面臨的環(huán)境問題都寫下來。 3. 各小組匯報,把不太了解的

44、問題提出來。教師梳理各小組提到的環(huán)境問題。 4. 教師歸納學生的匯報,并作鼓勵性評價。 ???補充講解學生尚未提及或未清楚表達的環(huán)境問題。 5. 簡單介紹我國所面臨的缺水、土地荒漠化問題,嘗試解釋原因。 二、人們?yōu)楸Wo環(huán)境做了哪些工作 1. 認識到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后,各國人民采取各種措施保護和改善環(huán)境,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國也不例外。 介紹影響力和成效比較大的環(huán)境保護行動。(結合學生實際,選擇治黃、治淮,三北防護林帶,退耕還林還草,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等學生能夠理解的例子) 2. 說說你們所知道的環(huán)境保護行動。 學生自由發(fā)言:環(huán)境保護行動及其成效。 2.7考察家鄉(xiāng)

45、的環(huán)境 第一課時:家鄉(xiāng)的水 一、【教學目標】 1. 經歷調查家鄉(xiāng)環(huán)境(水)污染的活動,學習一些考察自然環(huán)境的方法。 2. 了解家鄉(xiāng)環(huán)境存在的問題,以及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 3. 形成自覺的環(huán)保行為和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了解家鄉(xiāng)環(huán)境存在的問題,以及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 三、【課前準備】 學生:采集水樣的瓶子(自帶),放大鏡,顯微鏡。 教師:選擇適合學生考察水資源污染的地點,有關家鄉(xiāng)水域污染的圖片或短片。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并激發(fā)考察的興趣 1、我們看了很多有關水域污染的資料,也研究了垃圾處理問題,但是我們還沒有系統(tǒng)地考察過我們身

46、邊的自然水域的情況。 2、以你們以往的經驗看,從哪些現(xiàn)象可以判斷水域被污染了?推斷一下,污 染的原因是什么? 3.我們今天就一起來考察家鄉(xiāng)水資源的污染情況。 二、 確定考察活動的主題 1.有關水的污染,你們認為可以從哪些方面開展考察活動,或者打算考察水污染的幾個方面? 2.交流。 教師指導:在思考考察項目的時候要想一想,需要用到哪些工具,這些工具我們能找到嗎? 3.各小組編寫考察計劃,設計考察項目表。 教師指導: (1)考察計劃的指導: 考察計劃要注明的幾個方面:時間、地點、考察人員、器材準備、考察項目、檢測方法、小組分工,考慮安全問題…… (水污染考

47、察表詳見表格設計示例部分) (2)考察技術的指導。 A.實地考察 看教材第 32頁,回答學生的疑問。 B.水樣觀察 看教材第 24頁,回答學生的疑問。 三、小組考察活動 小組活動以4人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取樣時要注意安全,如果水平面比較低,可以選擇用吊桶取樣。觀察檢測活動時,要離水域稍微遠一些,方便小組成員活動。 推薦地點:如果臨近河、湖可以選擇河、湖的水樣來考察。也可以選擇井水,或者小區(qū)周圍的小溪。 2.7考察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 第二課時:植物的“殺手” 一、【教學目標】 1.經歷調查家鄉(xiāng)環(huán)境(空氣)污染情況的活動,學習一些考察自然環(huán)境的方法。 2.

48、了解家鄉(xiāng)環(huán)境存在的問題,以及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 3.形成自覺的環(huán)保行為和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了解家鄉(xiāng)環(huán)境存在的問題,以及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 形成自覺的環(huán)保行為和意識。 三、【教學準備】植物葉(盡可能選擇寬大,出現(xiàn)斑點比較多的樹葉)若干,放大鏡,量杯和 pH紙或者檢測器 四、【教學過程】 1. 由學生提取植物葉的樣本,說明葉子采摘的地點,描述被污染樹葉的分布范圍。 2. 對污染原因進行假設,從植物生長需要的環(huán)境因素入手。 3. 組織學生觀察植物葉子上的斑點分布特點,初步整理:這些斑點的形成和植物氣孔中吸入的空氣有關,還與落在葉子表面的雨水有關。

49、 4. 小組討論考察項目,可以對空氣或者雨水開展考察。 5. 教師指導考察方法:可以查詢資料,可以實驗檢測,可以向專家咨詢…… 6. 編寫具體的考察方案。 (1)考察計劃的指導: 要求注明時間、地點、考察人員、器材準備、考察項目、檢測方法、小組分工,考慮安全問題…… 空氣污染考察表(從尾氣為例) 時間 地點 考察人員及分工 考察項目: 器材準備: 檢測方法: 1.統(tǒng)計20分鐘經過的汽車數(shù)量: 2.查資料找出有害氣體的種類和含量:? 3.查資料找出這些氣體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4.觀察路邊的植物,找到受污染的痕跡:? 對這個區(qū)域的

50、空氣(尾氣)污染評價: ? (2)使用 pH 試紙檢測雨水酸堿度的指導: 把雨水滴在 pH 試紙上,然后再和比色板進行顏色對比,確定雨水的酸堿度值。 7.以小組活動開展考察,形成解釋,準備下次的匯報。 2.8 我們的環(huán)保行動 一、【教學目標】 1. 完成一個環(huán)保行動方案和個人的環(huán)保行動計劃。 2. 分析自己的環(huán)保行為為環(huán)境保護帶來的價值,產生成就感。 3. 參加環(huán)保的社會公益活動,培養(yǎng)一些基本的社會活動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完成一個環(huán)保行動方案和個人的環(huán)保行動計劃。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保護環(huán)境,是我們人人都可以參與的事情,也

51、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讓我們開動腦筋制定一個環(huán)保行動的計劃。 (二)制訂活動方案 1、指導:一個良好的活動方案應該是主題鮮明,效果明顯的。各個學習小組都要確定自己的活動主題和活動形式,注意讓更多的人參與到你們的活動中來。 2、環(huán)保行動方案可以是針對某一問題的,也可以是針對社會的,還可以是到一些環(huán)保機構的參觀活動。 3.學生制訂活動方案。 4.交流、點評: 對學生上交的活動方案進行點評,選擇比較好的活動方案,也可以讓全班同學一起來完成一個活動方案。方案在點評后要進行修改。 5.討論:如何完成我們的環(huán)保方案。 (三)制定我的環(huán)保計劃 1.心動不如行動。要保護環(huán)境,更重要

52、的是我們人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從身邊的事、從小事做起。 2.參考教材第 36 頁的“我的環(huán)保行動計劃”,思考并實施自己的環(huán)保行動計劃。 3.1 地球的衛(wèi)星——月球 【教學目標】 1. 科學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月球圍繞著地球運動;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自古以來,人們就不斷地改進觀測工具,去探索和認識月球。 2. 過程與方法 了解有關月球的一些基本情況;知道人類對月球的探索歷程;能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有關月球的資料;能與同伴一起交流和探討一些有關月球的資料;能根據(jù)資料的特征整理制作自己的“月球卡”;在討論交流中知道對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并嘗試對信息的可信度進行評估。

53、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對宇宙濃厚的探究興趣,并體會科學的進步和永無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 【教學準備】 有關月球信息的圖片、照片、課件、錄像資料、書籍等;要求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月球的信息。 【教學過程】 1. 導入 ?(1) 對有關月亮的歌曲。和有關月亮的詩歌。講有關月亮的故事、傳說。 ?(2) 關于月球,你們還知道些什么? ?(3) 引導語: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圍繞著地球運動,是地球的衛(wèi)星。出示課題:地球的衛(wèi)星——月球。 ?(4) 引導語:自古以來,人們就特別關注這個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它有哪些奧秘,人們又是怎樣不斷去探索認識月球的呢?

54、 2. 人類對月球的探索。 (1) 閱讀教材中的插圖,說說在探索月球的歷程中,人類觀察月球的工具有什么變化和發(fā)展?說說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可以分為哪些階段? 教師板書:肉眼觀察 望遠鏡觀察 無人月球探測飛行器 人類登上月球 (2)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對于月球的認識是怎樣發(fā)展的? (3) 討論:你們從這些工具的發(fā)展進步過程中,知道了什么? (4) 你們還知道其他的觀察月球的工具嗎? (5)觀看課件。 3. 交流有關月球的其他信息。 (1) 交流(簡要介紹)課前搜集的有關月球的資料。 (2) 教師要求學生們把交流內容按月球的運動、月球的

55、基本數(shù)據(jù)、月球的地形特點、月球的其他情況進行簡單的分類。 (3) 小組內將課前搜集的月球資料按照教師給定的方法進行交流和分類整理。 (4) 對于交流中出現(xiàn)的信息沖突,討論其在哪些地方出現(xiàn)了信息差異? 4. 制作“月球卡”。 (1) 閱讀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思考自己的“月球卡”如何去 設計? (2) 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構思。 (3) 根據(jù)自己或小組內的月球資料,選擇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4)進行“月球卡”的展示評價活動。 3.2 月相變化 【教學目標】 1. 科學概念 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月相在不同時期有不同

56、的形狀;月相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可以借助觀察來發(fā)現(xiàn)。 2. 過程與方法 能持續(xù)觀察月相的變化;能根據(jù)已知的現(xiàn)象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并作出假設,同時能在小組學習中收集整理別人的觀點,并且根據(jù)一定的事實對自己的假設進行調整;能初步學習利用模型來解釋自然現(xiàn)象。 【教學準備】 課件,圓紙片、筆、剪刀,電筒、塑料球、小地球儀。 【教學過程】 1. 導入 蘇軾有一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边@里提到了月亮的圓缺變化。我們把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月相。 2.月相及畫月相 (1) 說說平時看到過的月亮有哪些形狀? (2) 幾張大

57、小相同的圓紙片上畫出我們觀察到的幾種月相,然后把它們剪下來。 (3) 幾位同學把剪出的月相貼在黑板上,觀察分析這些月相。 (4) 討論:這些月相相同嗎?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夠見到這樣的月相嗎?為什么? (5)學生提出自己的假設,并且判斷黑板上所畫月相的正確性。 (6)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畫月相時的兩個頂點連接起來就是圓的直徑。 (7)我們能不能用模擬實驗的方法來研究這個問題?討論一下怎么做? (8)學生做實驗。(仔細觀察,有沒有發(fā)現(xiàn)貼出來的月相形狀。) (9)交流實驗的情況,請做得好的小組介紹經驗。(注意調整三者之間的距離。) 3. 給月相排序 (1) 請每位學生再畫一

58、個月相,并剪下來。 (2)同學們賞過月嗎?在什么時候賞的月?那天的月亮是什么形狀的? (3)對照我們的模擬實驗,能確定農歷十五的月亮位置嗎? (4) 再次認真實驗,仔細觀察,對照實驗現(xiàn)象給月相編號,貼到書本的圓圈里。 (5) 交流 請一組學生到黑板上貼月相,一起討論是不是正確。 在實驗中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月相變化有規(guī)律嗎?能推測下半月的月相變化嗎?) 4.觀察白天的月相 (1)在給月相排序的過程中,我們推測出了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同時還產生了許多問題。要知道規(guī)律是不是存在,以及問題的圓滿解決,需要我們進行實地的觀察。 (2) 你們認為什么時間觀察月相比較合適?討論后歸納下

59、表。 月相 日月地位置關系 日期 視形狀 月出 月落 同太陽出沒比較 夜晚見月情形 新月 直線,月居中 初一 不可見 清晨 黃昏 同升同落 徹夜不見 上弦 直角,日在月以西 初七 初八 半圓 亮面 朝西 正午 半夜 遲升后落 上半夜西天 滿月 直線,地居中 十五 十六 圓 黃昏 清晨 此起彼落 通宵可見 下弦 直角,日在月以東 二十二二十三 半圓 亮面 朝東 半夜 正午 早升先落 下半夜東天 (3) 引導學生確定觀察月相的時間,清晨或傍晚觀察月相。教師教學時應確認一點:如果自己的教學

60、時間在農歷的上半月,請引導學生在傍晚觀察;反之,則應在清晨觀察。 (4) 思考討論:觀察月相,主要觀察記錄月相的哪些內容? (5)引導學生了解月相的記錄內容:月相的形狀、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農歷時間、以及觀察時的具體時刻等。 (6) 討論:如果我們觀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該怎么辦? (7) 說說你們認為在觀察過程中,還會有什么問題或困難存在? 3、3 我們來造“環(huán)形山” 一、【教學目標】 1. 科學概念 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環(huán)形山;月球上環(huán)形山的成因有多種不同的解釋。 2. 過程與方法 認識月球表面環(huán)形山的特點;能夠根據(jù)觀察

61、到的現(xiàn)象推測環(huán)形山的成因;經歷月球環(huán)形山的模擬實驗過程;了解有關月球環(huán)形山的成因的假說。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生造“環(huán)形山”的體驗活動。 2、難點:學生能否在“造山”過程中有思有悟,能否做出有根據(jù)的推測。 三、【教學準備】 沙、細石子、皮球、小鐵球、玻璃球、注射器、細膠管、水、卷尺等。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展示環(huán)形山圖片,問:這是一張航天器近距離拍攝下來的月球圖片,從中你們觀察到了什么? 二、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 1、出示月球上的具有環(huán)形山的局部照片,問:說說觀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 2、觀察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圖片或教材插圖,問: 為什么人們將月球

62、上的山脈稱為環(huán)形山? 3、學生進一步分析圖片:說說月球環(huán)形山的特點。 4、補充環(huán)形山的資料和圖片。小結環(huán)形山的特點:分布沒有規(guī)律、數(shù)量眾多、大小不一、有深有淺等。 三、設計方法,制造“環(huán)形山”。 1、提出:我們來造“環(huán)形山”好嗎? 2、討論:怎樣人工制作月球上“環(huán)形山”模型?用什么方法?這個方法的根據(jù)是什么? 3、集體交流,并作出判斷:哪些方法比較符合月球的實際情況。 4、制定造“環(huán)形山”的計劃:選擇哪些模擬實驗的材料?這些材料分別模擬了月球上哪些環(huán)境?如何做好這個試驗,才能使造出來的“環(huán)形山”和月球上環(huán)形山的特點比較符合? 5、根據(jù)自己設定的方法,小組共同制作“環(huán)

63、形山”。 6、評價學生造好的“環(huán)形山”,主要從相似性方面評價。 四、交流,并提出環(huán)形山形成的假說。 1、交流小組中是用什么方法來造“環(huán)形山”的?在造“環(huán)形山”過程中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說說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擬出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 3、推測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是怎樣形成的?推測的理由是什么?在你的假設中,有哪些是需要進一步去尋找證據(jù)的? 4、你們能搜集一些材料來證實自己的推測嗎? 5、對學生的推測進行評價。 五、閱讀資料——環(huán)形山的成因。 1、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環(huán)形山的成因資料。 2、問:環(huán)形山的成因你了解了嗎? 3、問:你們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推測嗎?如果需要,主要修改

64、什么? 六、總結評價 板書設計: 3-3 我們來造“環(huán)形山” 月球 —— 環(huán)形山 —— 分布雜亂、數(shù)量眾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淺 推測環(huán)形山的形成原因 依據(jù) 結論 月球的火山噴發(fā)。 火山噴發(fā)能形成環(huán)形山。 × 流星、隕石撞擊月球后遺留下來的痕跡。 撞擊能形成環(huán)形山。 √ 3、4 日食和月食 一、【教學目標】 1. 科學概念 在月球運動過程中,如果太陽、月球、地球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或地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或月球)的光,這時地球上的人們就會觀察到日食(或月食)現(xiàn)象。 2. 過程與方法 知道日食和月食發(fā)生的過程及其特點,

65、以及日食和月食發(fā)生的原因;能運用模擬實驗的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能對如何進行模擬實驗有所認識,能對模擬實驗中的各種現(xiàn)象進行細致的觀察;能根據(jù)模擬實驗中的現(xiàn)象,推測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并進一步推斷出日食或月食發(fā)生時的一些其他特征。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知道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難點:會理解和運用模擬實驗的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 三、【教學準備】 有關月球信息的圖片、照片、課件、錄像資料、書籍等;要求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講古代戰(zhàn)爭與日食的故事。同時播放日食的錄像資料。 2、問:你們將這一天文現(xiàn)象嗎?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現(xiàn)

66、象的呢? 二、 認識日食發(fā)生的過程及特點。 1、 播放日食發(fā)生的過程錄像或課件或觀察圖片。 2、反復播放錄像資料。學生討論: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日食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日食發(fā)生過程有什么特點? 3、學生小組匯報討論結果,教師整理記錄。 4、教師補充日食發(fā)生過程的一些其他事實性資料。 5、整理小結:日食發(fā)生過程中的一些特點。 三、日食成因的模擬實驗。 1、 在小組討論中,有人認為是月球擋住了太陽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如果用模擬實驗來證明,如何證明呢? 2、小組制定模擬實驗計劃:如何用模擬實驗來證實我們的推測?實驗怎樣做?需要什么材料? 3、預測:在實驗中,我們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才能說明日食發(fā)生了? 4、學生分小組進行模擬實驗。 5、實驗后的交流:模擬實驗是如何做的?哪些現(xiàn)象可以說明發(fā)生了日食?這時地、月、日三者的位置是怎樣的?在什么情況下不會發(fā)生日食? 四、 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日食的形成原因。 2、 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圖,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簡圖,讓學生講解日食的成因。 3、 交流:你們從圖中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 根據(jù)自己對日食成因的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