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數(shù)學(xué)北師大版理一輪教師用書:第8章 第6節(jié) 立體幾何中的向量方法 Word版含解析
《高三數(shù)學(xué)北師大版理一輪教師用書:第8章 第6節(jié) 立體幾何中的向量方法 Word版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高三數(shù)學(xué)北師大版理一輪教師用書:第8章 第6節(jié) 立體幾何中的向量方法 Word版含解析(1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六節(jié) 立體幾何中的向量方法 [最新考綱] 能用向量方法解決直線與直線、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的夾角的計算問題,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立體幾何問題中的應(yīng)用. 1.異面直線所成的角 設(shè)a,b分別是兩異面直線l1,l2的方向向量,則 a與b的夾角〈a,b〉 l1與l2所成的角θ 范圍 0<〈a,b〉<π 0<θ≤ 關(guān)系 cos〈a,b〉= cos θ=|cos〈a,b〉|= 2.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 設(shè)直線l的方向向量為a,平面α的法向量為n,直線l與平面α所成的角為θ,則sin θ=|cos〈a,n〉|=. 3.二面角 (1)如圖①,AB,CD是二面角α-
2、l-β的兩個面內(nèi)與棱l垂直的直線,則二面角的大小θ=〈,〉. (2)如圖②③,n1,n2分別是二面角α-l-β的兩個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則二面角的大小θ滿足|cos θ|=|cos〈n1,n2〉|,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是向量n1與n2的夾角(或其補角). 點到平面的距離 如圖所示,已知AB為平面α的一條斜線段,n為平面α的法向量,則B到平面α的距離為||=. 一、思考辨析(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兩直線的方向向量所成的角就是兩條直線所成的角.( ) (2)直線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就是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 ) (3)兩個平面的法向量
3、所成的角是這兩個平面所成的角.( ) (4)兩異面直線夾角的范圍是,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范圍是,二面角的范圍是[0,π].( ) [答案] (1)× (2)× (3)× (4)√ 二、教材改編 1.已知向量m,n分別是直線l和平面α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若cos 〈m,n〉=-,則l與α所成的角為( ) A.30° B.60° C.120° D.150° A [由于cos〈m,n〉=-,所以〈m,n〉=120°,所以直線l與α所成的角為30°.] 2.已知兩平面的法向量分別為m=(0,1,0),n=(0,1,1),則兩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為( ) A. B.π
4、C.或π D.或π C [∵m=(0,1,0),n=(0,1,1), ∴m·n=1,|m|=1,|n|=, ∴cos〈m,n〉==,∴〈m,n〉=. ∴兩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為或π,故選C.] 3.如圖所示,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已知M,N分別是BD和AD的中點,則B1M與D1N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 A. B. C. D. A [以D為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D-xyz,如圖, 設(shè)AB=2,則N(1,0,0),D1(0,0,2),M(1,1,0),B1(2,2,2), ∴=(-1,-1,-2), =(1,0,-2), ∴·=-1+4=3, ||=,||
5、=, ∴cos〈,〉==>0, ∴B1M與D1N所成角的余弦值為.故選A.] 4.如圖,正三棱柱(底面是正三角形的直棱柱)ABC-A1B1C1的底面邊長為2,側(cè)棱長為2,則AC1與側(cè)面ABB1A1所成的角為________. [如圖,以A為原點,以,(AE⊥AB),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 z軸(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D為A1B1的中點, 則A(0,0,0),C1(1,,2),D(1,0,2),∴=(1,,2),=(1,0,2). ∠C1AD為AC1與平面ABB1A1所成的角, cos∠C1AD= ==, 又∵∠C1AD∈, ∴∠C1AD=.] 考點
6、1 求異面直線所成的角 用向量法求異面直線所成角的一般步驟 (1)選擇三條兩兩垂直的直線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2)確定異面直線上兩個點的坐標(biāo),從而確定異面直線的方向向量. (3)利用向量的夾角公式求出向量夾角的余弦值. (4)兩異面直線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兩向量夾角余弦值的絕對值. (2017·全國卷Ⅱ)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C=120°,AB=2,BC=CC1=1,則異面直線AB1與BC1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 A. B. C. D. C [在平面ABC內(nèi)過點B作AB的垂線,以B為原點,以該垂線,BA,BB1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
7、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B-xyz,則A(0,2,0),B1(0,0,1),C, C1,=(0,-2,1),=, cos〈,〉===,故選C.] [母題探究] 1.本例條件換為:“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BC=AA1,∠ABC=90°,點E,F(xiàn)分別是棱AB,BB1的中點”,則直線EF和BC1所成的角是________. 60° [以B為坐標(biāo)原點,以BC為x軸,BA為y軸,BB1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如圖所示. 設(shè)AB=BC=AA1=2,則C1(2,0,2),E(0,1,0),F(xiàn)(0,0,1), ∴=(0,-1,1),=(2,0,2),∴·=2, ∴
8、cos〈,〉==,則EF和BC1所成的角是60°.] 2.本例條件換為:“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為等邊三角形, AA1=AB,N,M分別是A1B1,A1C1的中點”,則AM與BN所成角的余弦值為________. [如圖所示,取AC的中點D,以D為原點,BD,DC,DM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不妨設(shè)AC=2,則A(0,-1,0),M(0,0,2), B(-,0,0),N, 所以=(0,1,2),=, 所以cos〈,〉===.] 兩異面直線所成角的范圍是θ∈,兩向量的夾角α的范圍是[0,π],當(dāng)異面直線的方向向量的夾角為銳角或直角時,就
9、是該異面直線的夾角;當(dāng)異面直線的方向向量的夾角為鈍角時,其補角才是異面直線的夾角. [教師備選例題] 如圖,四邊形ABCD為菱形,∠ABC=120°,E,F(xiàn)是平面ABCD同一側(cè)的兩點,BE⊥平面ABCD,DF⊥平面ABCD,BE=2DF,AE⊥EC. (1)證明:平面AEC⊥平面AFC; (2)求直線AE與直線CF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 (1)證明:如圖所示,連接BD,設(shè)BD∩AC=G,連接EG,F(xiàn)G,EF. 在菱形ABCD中,不妨設(shè)GB=1. 由∠ABC=120°, 可得AG=GC=. 由BE⊥平面ABCD,AB=BC=2,可知AE=EC. 又AE⊥EC,所以EG=
10、,且EG⊥AC. 在Rt△EBG中, 可得BE=,故DF=. 在Rt△FDG中,可得FG=. 在直角梯形BDFE中,由BD=2,BE=,DF=,可得EF=,從而EG2+FG2=EF2,所以EG⊥FG. 又AC∩FG=G,AC,F(xiàn)G平面AFC, 所以EG⊥平面AFC. 因為EG平面AEC,所以平面AEC⊥平面AFC. (2)如圖,以G為坐標(biāo)原點,分別以GB,GC所在直線為x軸、y軸,||為單位長度,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G-xyz, 由(1)可得A(0,-,0),E(1,0,),F(xiàn),C(0,,0), 所以=(1,,),=. 故cos〈,〉==-. 所以直線AE與直線CF所
11、成角的余弦值為. 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是菱形,AB=2,∠BAD=60°. (1)求證:BD⊥平面PAC; (2)若PA=AB,求PB與AC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 (1)證明:因為四邊形ABCD是菱形, 所以AC⊥BD. 因為PA⊥平面ABCD,所以PA⊥BD. 又因為AC∩PA=A, 所以BD⊥平面PAC. (2)設(shè)AC∩BD=O. 因為∠BAD=60°,PA=AB=2, 所以BO=1,AO=CO=. 如圖,以O(shè)為坐標(biāo)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O-xyz, 則P(0,-,2),A(0,-,0),B(1,0,0),C(0
12、,,0). 所以=(1,,-2), =(0,2,0). 設(shè)PB與AC所成角為θ,則 cos θ===. 即PB與AC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考點2 求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 利用向量法求線面角的2種方法 (1)法一:分別求出斜線和它在平面內(nèi)的射影直線的方向向量,轉(zhuǎn)化為求兩個方向向量的夾角(或其補角). (2)法二:通過平面的法向量來求,即求出斜線的方向向量與平面的法向量所夾的角(夾角為鈍角時取其補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線和平面所成的角. (2019·深圳模擬)已知四棱錐P-ABCD,底面ABCD為菱形,PD=PB,H為PC上的點,過AH的平面分別交PB,PD于點M,N,且BD∥
13、平面AMHN. (1)證明:MN⊥PC; (2)當(dāng)H為PC的中點,PA=PC=AB,PA與平面ABCD所成的角為60°,求AD與平面AMHN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1)證明:連接AC、BD且AC∩BD=O,連接PO.因為ABCD為菱形,所以BD⊥AC, 因為PD=PB,所以PO⊥BD, 因為AC∩PO=O且AC、PO平面PAC, 所以BD⊥平面PAC, 因為PC平面PAC,所以BD⊥PC, 因為BD∥平面AMHN, 且平面AMHN∩平面PBD=MN, 所以BD∥MN,MN⊥平面PAC, 所以MN⊥PC. (2)由(1)知BD⊥AC且PO⊥BD, 因為PA=
14、PC,且O為AC的中點, 所以PO⊥AC,所以PO⊥平面ABCD, 所以PA與平面ABCD所成的角為∠PAO, 所以∠PAO=60°, 所以AO=PA,PO=PA, 因為PA=AB,所以BO=PA. 以,,分別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如圖所示. 設(shè)PA=2,所以O(shè)(0,0,0),A(1,0,0),B,C(-1,0,0),D,P,H, 所以=,=,=. 設(shè)平面AMHN的法向量為n=(x,y,z), 所以即 令x=2,則y=0,z=2,所以n=(2,0,2), 設(shè)AD與平面AMHN所成角為θ, 所以sin θ=|cos〈n,〉|==. 所以AD與平面AMH
15、N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若求線面角的余弦值,要注意利用平方關(guān)系sin2θ+cos2θ=1求出其值.不要誤認(rèn)為直線的方向向量與平面的法向量所成夾角的余弦值即為所求. (2019·浙江高考)如圖,已知三棱柱ABC-A1B1C1,平面A1ACC1⊥平面ABC,∠ABC=90°,∠BAC=30°,A1A=A1C=AC,E,F(xiàn)分別是AC,A1B1的中點. (1)證明:EF⊥BC; (2)求直線EF與平面A1BC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 法一:(幾何法)(1)連接A1E,因為A1A=A1C,E是AC的中點,所以A1E⊥AC. 又平面A1ACC1⊥平面ABC,A1E平面A1ACC1,
16、平面A1ACC1∩平面ABC=AC, 所以,A1E⊥平面ABC,則A1E⊥BC. 又因為A1F∥AB,∠ABC=90°,故BC⊥A1F. 所以BC⊥平面A1EF. 因此EF⊥BC. (2)取BC中點G,連接EG,GF,則四邊形EGFA1是平行四邊形.由于A1E⊥平面ABC,故A1E⊥EG,所以平行四邊形EGFA1為矩形. 由(1)得BC⊥平面EGFA1,則平面A1BC⊥平面EGFA1, 所以EF在平面A1BC上的射影在直線A1G上. 連接A1G交EF于O,則∠EOG是直線EF與平面A1BC所成的角(或其補角). 不妨設(shè)AC=4,則在Rt△A1EG中,A1E=2,EG=.
17、 由于O為A1G的中點,故EO=OG==, 所以cos∠EOG==. 因此,直線EF與平面A1BC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法二:(向量法)(1)連接A1E,因為A1A=A1C,E是AC的中點,所以A1E⊥AC. 又平面A1ACC1⊥平面ABC,A1E平面A1ACC1, 平面A1ACC1∩平面ABC=AC,所以A1E⊥平面ABC. 如圖,以點E為原點,分別以射線EC,EA1為y,z軸的正半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E-xyz. 不妨設(shè)AC=4,則A1(0,0,2),B(,1,0),B1(,3,2),F(xiàn)(,,2),C(0,2,0). 因此=,=(-,1,0). 由·=0,得EF⊥B
18、C. (2)設(shè)直線EF與平面A1BC所成角為θ. 由(1)可得=(-,1,0),=(0,2,-2). 設(shè)平面A1BC的法向量為n=(x,y,z), 由得 取n=(1,,1), 故sin θ=|cos〈,n〉|==, 所以cos θ=, 因此,直線EF與平面A1BC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為. 考點3 求二面角 利用向量計算二面角大小的常用方法 (1)找法向量法:分別求出二面角的兩個半平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過兩個平面的法向量的夾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結(jié)合實際圖形判斷所求角是銳(鈍)二面角. (2)找與棱垂直的方向向量法:分別在二面角的兩個半平面內(nèi)找到與棱垂直且以
19、垂足為起點的兩個向量,則這兩個向量的夾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 提醒:判斷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銳角還是鈍角,可結(jié)合圖形進行. (2019·全國卷Ⅰ)如圖,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AA1=4,AB=2,∠BAD=60°,E,M,N分別是BC,BB1,A1D的中點. (1)證明:MN∥平面C1DE; (2)求二面角A-MA1-N的正弦值. [解] (1)連接ME,B1C ∵M,E分別為BB1,BC中點, ∴ME為△B1BC的中位線, ∴ME∥B1C且ME=B1C, 又N為A1D中點,且A1D綊B1C, ∴ND∥B1C且ND=B1C, ∴ME綊ND,
20、 ∴四邊形MNDE為平行四邊形, ∴MN∥DE. 又MN平面C1DE,DE平面C1DE,∴MN∥平面C1DE. (2)法一:設(shè)AC∩BD=O,A1C1∩B1D1=O1, 由直四棱柱性質(zhì)可知:OO1⊥平面ABCD. ∵四邊形ABCD為菱形, ∴AC⊥BD. 則以O(shè)為原點,可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A,M,A1,D(0,-1,0),N. 取AB中點F,連接DF,則F. ∵四邊形ABCD為菱形且∠BAD=60°, ∴△BAD為等邊三角形, ∴DF⊥AB. 又AA1⊥平面ABCD,DF平面ABCD, ∴DF⊥AA1. ∴DF⊥平面ABB1A1,即DF⊥平
21、面AMA1. ∴為平面AMA1的一個法向量,且=. 設(shè)平面MA1N的法向量n=, 又=,=. ∴ 令x=,則y=1,z=-1 ,∴n=. ∴cos〈,n〉===, ∴sin〈,n〉=, ∴二面角A-MA1-N的正弦值為. 法二:由已知可得DE⊥DA.以D為坐標(biāo)原點,的方向為x軸正方向,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D-xyz,則 A(2,0,0),A1(2,0,4),M(1,,2),N(1,0,2),=(0,0,-4),=(-1,,-2), =(-1,0,-2),=(0,-,0). 設(shè)m=(x,y,z)為平面A1MA的法向量,則即 所以可取m=(,1,0). 設(shè)n
22、=(p,q,r)為平面A1MN的法向量,則 即 可取n=(2,0,-1), 于是cos〈m,n〉===, 所以二面角A-MA1-N的正弦值為. [母題探究] 本例條件不變,求點C到平面C1DE的距離. [解] 法一:(幾何法)過C作C1E的垂線,垂足為H.由已知可得DE⊥BC,DE⊥C1C,所以DE⊥平面C1CE,故DE⊥CH. 又DE∩C1E=E, 從而CH⊥平面C1DE,故CH的長即為C到平面C1DE的距離, 由已知可得CE=1,C1C=4,所以C1E=, 故CH=. 從而點C到平面C1DE的距離為. 法二:(等體積法)在菱形ABCD中,E為BC中點,所以DE⊥BC,根
23、據(jù)題意有DE=,C1E=, 因為棱柱為直棱柱,所以有DE⊥平面BCC1B1, 所以DE⊥EC1,所以S△DEC1=××, 設(shè)點C到平面C1DE的距離為d, 根據(jù)題意有VC1-CDE=VC-C1DE, 則有××××d=××1××4, 解得d==, 所以點C到平面C1DE的距離為. 本例(2)在求解中給出了兩種常見的建系方式,建立便捷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是求解本例的關(guān)鍵. 1.如圖所示,二面角的棱上有A,B兩點,直線AC,BD分別在這個二面角的兩個半平面內(nèi),且都垂直于AB.已知AB=4,AC=6,BD=8,CD=2,則該二面角的大小為________. 60° [∵=++,
24、 ∴||= ===2. ∴·=||·||·cos〈,〉=-24. ∴cos〈,〉=-. 又所求二面角與〈,〉互補, ∴所求的二面角為60°.] 2.如圖,EA⊥平面ABC ,DB⊥平面ABC,△ABC是等邊三角形,AC=2AE,M是AB的中點. (1)求證:CM⊥EM; (2)若直線DM與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切值為2,求二面角B-CD-E的余弦值. [解] (1)證明:因為△ABC是等邊三角形,M是AB的中點,所以CM⊥AM. 因為EA⊥平面ABC,CM平面ABC, 所以CM⊥EA. 因為AM∩EA=A,所以CM⊥平面EAM. 因為EM平面EAM,所以CM
25、⊥EM. (2)以點M為坐標(biāo)原點,MC所在直線為x軸,MB所在直線為y軸,過M且與直線BD平行的直線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M-xyz,如圖所示. 因為DB⊥平面ABC, 所以∠DMB為直線DM與平面ABC所成的角, 所以tan∠DMB==2, 即BD=2MB,所以BD=AC. 不妨設(shè)AC=2,又AC=2AE,則CM=,AE=1. 故B(0,1,0),C(,0,0),D(0,1,2),E(0,-1,1). 所以=(,-1,0),=(0,0,2),=(-,-1,1),=(-,1,2). 設(shè)平面BCD與平面CDE的一個法向量分別為m=(x1,y1,z1),n=(x2,y2,z2), 由 得 令x1=1,得y1=,所以m=(1,,0). 由 得 令x2=1,得y2=-,z2=. 所以n=. 所以cos〈m,n〉==0. 所以二面角B-CD-E的余弦值為0.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增值稅法》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增值稅制度規(guī)范增值稅的征收和繳納
- 深入學(xué)習(xí)《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xué)技術(shù)普及法》推進實現(xiàn)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
- 激揚正氣淬煉本色踐行使命廉潔從政黨課
- 加強廉潔文化建設(shè)夯實廉政思想根基培育風(fēng)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
- 深入學(xué)習(xí)2024《突發(fā)事件應(yīng)對法》全文提高突發(fā)事件預(yù)防和應(yīng)對能力規(guī)范突發(fā)事件應(yīng)對活動保護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
- 2023年四年級數(shù)學(xué)上冊第一輪單元滾動復(fù)習(xí)第10天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作業(yè)課件新人教版
- 2023年四年級數(shù)學(xué)上冊第14單元階段性綜合復(fù)習(xí)作業(yè)課件新人教版
- 2023年四年級數(shù)學(xué)上冊易錯清單十五課件新人教版
- 2023年四年級數(shù)學(xué)上冊易錯清單七課件西師大版
- 2023年五年級數(shù)學(xué)下冊易錯清單六作業(yè)課件北師大版
- 2023年五年級數(shù)學(xué)下冊易錯清單二作業(yè)課件北師大版
- 2023年五年級數(shù)學(xué)下冊四分?jǐn)?shù)的意義和性質(zhì)第10課時異分母分?jǐn)?shù)的大小比較作業(yè)課件蘇教版
- 2023年五年級數(shù)學(xué)下冊周周練四作業(yè)課件北師大版
- 2023年五年級數(shù)學(xué)下冊六折線統(tǒng)計圖單元復(fù)習(xí)卡作業(yè)課件西師大版
- 2023年四年級數(shù)學(xué)上冊6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單元易錯集錦一作業(yè)課件新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