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同方向出發(fā),它們運動的圖像如圖K5-6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圖K5-6
A.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是運動的
B.甲、丙的運動速度相同
C.甲、乙的運動速度相同
D.經過5s,乙車跑在最前面
8.[2018·恩施州]如圖K5-7(a)所示,在平直高速公路上的某時刻,甲、乙兩車相距s,經過時間t后,兩車距離變?yōu)閟1(s1
5、D.t時刻可能在圖(b)中的t0時刻之前
9.如圖K5-8所示,在“探究充水玻璃管中氣泡的運動規(guī)律”實驗中 ( )
圖K5-8
A.氣泡在水中的運動是自上而下的
B.為了便于測量,應使氣泡在管內運動得快一些
C.本實驗也可將玻璃管保持一定傾角放置
D.若僅測得氣泡在管內運動的全部路程和時間,也可以判斷氣泡的運動為勻速運動
二、填空題
10.在圖K5-9甲中,圓筒的直徑d為 cm,圖乙中停表的示數(shù)為 s.?
圖K5-9
11.同一長度的五次測量記錄是:25.1mm、25.2mm、25.1mm、27.2mm、25.3mm,其中明顯錯誤的是 ,根據(jù)以上
6、測量記錄,這一物體的長度應記作 mm.如圖K5-10所示,被測木塊的長度是 cm.?
圖K5-10
12.一只小蟲跌落在小敏的鉛筆上,小敏突發(fā)奇想,驅趕小蟲從鉛筆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時5s,并用刻度尺測量鉛筆的長度,如圖K5-11所示,則鉛筆的長度是 cm;小蟲爬行的平均速度約是 cm/s;如果以小蟲為參照物,鉛筆是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
圖K5-11
13.圖K5-12是某住宅小區(qū)內的場景.
圖K5-12
(1)圖中A是禁鳴標志,禁鳴是在 處控制噪聲.?
(2)圖中B是汽車限速標志,它表示的含義是 .按
7、規(guī)定,汽車在小區(qū)內行駛100m至少需要
s.?
(3)圖中C是攝像頭,它的內部有光學元件,作用相當于凸透鏡.小區(qū)內的景物通過它所成像的性質是倒立、 的
像.?
14.如圖K5-13所示是小明同學所拍攝的一幅海邊風景照片.由照片所示的情景,可以分析判斷出甲船的運動狀態(tài)是 ,乙船的運動狀態(tài)可能是 ? .?
圖K5-13
15.[2018·荊門]我國高鐵總路程居世界第一,使人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暑假小紅和父母外出旅游,他們乘坐的高鐵動車正以300km/h的速度向南行駛,旁邊平行鐵軌上一列普通列車以120km/h的速度也向南行駛,小紅發(fā)現(xiàn)自己
8、超過普通列車用的時間為16s,以普通列車為參照物,小紅向 (選填“南”或“北”)行駛,以小紅為參照物.普通列車向 (選填“南”或“北”)行駛,普通列車的長度為 m.?
16.如圖K5-14所示是同一木塊先后兩次在同一水平面上運動時,在相等時間內連續(xù)拍攝的“頻閃”照片.第2次木塊從A點運動到B點的距離是 cm;由圖可知,兩次實驗中木塊的速度 ,木塊所受拉力的大小 .(后兩空均選填“相等”或“不相等”)?
圖K5-14
17.小明坐在一列從揚州開往啟東的動車上,想測動車的速度.在路上動車通過一座大橋,已知大橋長1000m,從小明上橋到小明離開大橋所用的時間是
9、20s,則動車速度是 m/s.已知車長150m,則動車全部通過大橋所行駛的路程是
m,所需要的時間是 s.?
18.紙錐下落過程中每隔0.2s曝光一次的照片如圖K5-15所示,則紙錐從A運動到F的時間為 s,由圖可知從A到C的過程中紙錐下落的速度越來越 ;圖中D、F兩點間距是E、F兩點間距的二倍,從D到F的過程中,紙錐很可能是做 運動.?
圖K5-15
三、實驗探究題
19.在做“探究充滿水的玻璃管中蠟塊的運動規(guī)律”的實驗中:
圖K5-16
(1)若以蠟塊為參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
(2)實
10、驗中,小明設計的方案是:選取蠟塊運動一段路程后的O點作為計時起點,在玻璃管上以O點為起點每隔20cm做一標記(如圖K5-16甲),用停表測出蠟塊通過每個區(qū)間所用的時間,下表是他們測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請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在圖乙中畫出蠟塊運動的s-t圖像.由圖像可知:蠟塊上升一段路程以后在做 (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
區(qū)間s/cm
0~20
20~40
40~60
60~80
通過各區(qū)間的時間t/s
10.2
10
9.9
10
(3)小華的實驗方案如下:將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邊緊貼玻璃管放置,拍攝蠟塊運動的視頻,在視頻中每隔10s截取蠟塊的位置圖片,合成了圖丙所示的圖
11、片(與頻閃照片原理相同),由圖片可知,蠟塊從A點運動到F點的平均速度為 cm/s.?
(4)對于小明和小華的實驗方案,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小明的方案中,每個區(qū)間的距離必須相等
B.小明的方案中,若從O點起每隔10cm做一標記測出的運動規(guī)律更接近蠟塊實際運動情況
C.與小華的方案相比,小明的方案中時間測量的誤差比較大
D.與小明的方案相比,小華的方案能反映蠟塊全程的運動情況
四、計算題
20.[2018·鄒城]圖K5-17是小紅同學乘出租車到達目的地時的車費發(fā)票.
(1)求該出租車行駛的時間.
(2)求該出租車行駛的平均速度.
(3)以該速度勻速行駛30m
12、in,行駛的距離是多少?
(4)小紅應付給司機多少元車費.
圖K5-17
21.[2018·丹江口]曉軍從家中出發(fā)到車站,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騎自行車,路程與時間圖像如圖K5-18所示.則:
(1)曉軍騎車的是圖中哪一段?
(2)曉軍騎車的速度是多少?
(3)曉軍從家到車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圖K5-18
參考答案
1.B 2.B 3.B
4.B [解析]為保證傳接棒順利進行,取得好成績,在傳接棒時,若兩運動員都站在原地不動,則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減小,成績偏低,故A錯誤;若兩運動員都奔
13、跑,保持相對靜止,這樣既能順利完成傳接棒,又能提高運動成績,故B正確;若兩運動員都奔跑,接棒運動員速度大于傳棒運動員速度,則無法完成傳接棒,故C錯誤;若傳棒運動員奔跑,接棒運動員站在原地不動,則會影響成績,故D錯誤.
5.B [解析]由題意知甲、乙兩人都做勻速直線運動,甲與乙的速度保持不變,在相等時間t內s甲v乙,A錯誤;在15~20s內甲物體靜止,乙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故甲
14、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錯誤;由圖像可知兩物體在15s末通過的路程相等,即甲、乙相遇,且0~15s內通過的路程相等,所用的時間相同,根據(jù)v=st可知,甲、乙在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相同,C正確;據(jù)上面的分析可知,兩個物體在15s末相遇,D錯誤.
7.C [解析]由題圖Ⅰ可知甲車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為v甲=st=20m5s=4m/s;由圖Ⅱ知乙車與丙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分別為v乙=6m/s,v丙=4m/s,故甲、乙的速度不相同,C說法錯誤.由以上分析知甲車與丙車的速度相等,乙車的速度最大,經過5s乙車跑在最前面,B、D說法正確.由于甲、乙兩輛小車同時同地同方向出發(fā),甲車的速度小于乙車的速度,所
15、以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以6m/s-4m/s=2m/s的速度向前運動,A說法正確.
8.D 9.C
10.1.00 228.7
11.27.2mm 25.2 2.00
[解析]由題意知27.2mm這個數(shù)據(jù)與其他幾次記錄的數(shù)據(jù)相差較大,所以該數(shù)據(jù)應該是錯誤的;排除錯誤數(shù)據(jù)27.2mm之后,將數(shù)據(jù)25.1mm、25.2mm、25.1mm、25.3mm相加后求平均值得25.2mm;題圖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則物體的長度是:7.00cm-5.00cm=2.00cm.
12.18.00 3.6 運動
13.(1)聲源 (2)最大車速不超過5km/h 72
(3)縮小 實
14.向左行
16、駛且速度大于風速 靜止、向右行駛、向左行駛且速度小于風速
[解析]由題圖可知,山上的小旗向左飄,則風從右往左吹.若甲船靜止,則小旗向左飄,若甲船向右行駛,則小旗向左飄,若甲船向左行駛且速度小于風速,則小旗也向左飄,若甲船向左行駛且速度大于風速,則小旗向右飄,故甲船的運動狀態(tài)是向左行駛且速度大于風速;同理,乙船的運動狀態(tài)可能是:靜止、向右行駛、向左行駛且速度小于風速.
15.南 北 800
16.1.70 不相等 相等
17.50 1150 23
18.1 大 勻速
19.(1)運動
(2)如圖所示
勻速
(3)1.82 (4)A
[解析](3)觀察題圖丙可知,運動時間t
17、總=50s,運動路程s總=96.00cm-5.00cm=91.00cm,運動速度v=s總t總=91.00cm50s=1.82cm/s.
(4)對比小明和小華的實驗方案可知:小明方案若從O點起每隔10cm做一標記,則得出的運動規(guī)律更接近蠟塊實際運動情況,在使用停表測量時間的過程中,誤差較大;在測量過程中,需要測出區(qū)間距離和對應的時間,每個區(qū)間的距離不必相等,故A說法錯誤,B、C說法正確;小華的方案中拍攝蠟塊運動的視頻,在視頻中每隔10s截取蠟塊的位置圖片,能夠反映蠟塊全程的運動情況,故D說法正確.
20.解:(1)行駛的時間t=9:08-9:00=8min=480s.
(2)出租車行駛的平
18、均速度v=st=6000m480s=12.5m/s.
(3)以該速度勻速行駛30min,行駛的距離
s'=vt'=12.5m/s×30×60s=2.25×104m=22.5km.
(4)小紅應付給司機的車費2.40元/km×6km=14.4元.
21.解:(1)由圖可得,在OA段,物體路程s1=1800m,
所用時間t1=25min=1500s,
v1=s1t1=1800m1500s=1.2m/s;
在AB段,s2=3600m-1800m=1800m,
所用時間t2=30min-25min=5min=300s.
v2=s2t2=1800m300s=6m/s.
因為步行的速度小于騎車的速度,因此曉軍在AB段騎自行車.
(2)由(1)知曉軍在AB段騎車的速度為6m/s.
(3)曉軍全程的平均速度v=st=3600m30×60s=2m/s.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