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學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 理2
莆田八中2016-2017上學期高二化學(理科)第一次月考試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8分)
1、升高溫度能加快反應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
A.活化分子能量明顯增加 B.降低活化分子的能量
C.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數(shù) D.降低反應所需的能量
2、將4 mol A氣體和2 mol B氣體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如下反應:2A(g)+B(g) ===2C(g)。若經(jīng)2 s后測得C的濃度為0.6 molL-1,現(xiàn)有下列幾種說法:
①用物質A表示的反應的平均速率為 0.3 mol/(Ls)
②用物質B表示的反應的平均速率為 0.6 mol/(Ls)
③2 s時物質A的轉化率為70%
④2 s時物質B的濃度為0.7 molL-1
其中正確的是( )
A.①③ B.①④C%
t
T1,P2
O
T2,P2
T1,P1
C.②③ D.③④
3、已知某可逆反應:mA(g)+nB(g) xC(g),
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右圖表示反應在不同時間t
溫度T和壓強P與C在混合氣體中的百分含量(C%)
的關系曲線,則正確的是( )
A.T1>T2 ,P1>P2 ,m+n>x ,正反應放熱
B.T1<T2 ,P1<P2 ,m+n<x ,正反應吸熱
C.T1>T2 ,P1<P2 ,m+n<x ,正反應放熱
D.T1<T2 ,P1>P2 ,m+n>x ,正反應吸熱
4、反應速率v和反應物濃度的關系是用實驗方法測定的,化學反應H2+Cl2=2HCl的反應速率v可表示為v=K[c(H2)]m[c(Cl2)]n,式中K為常數(shù),m、n值可用下表中數(shù)據(jù)確定之。
c(H2)(molL-1)
c(Cl2)(molL-1)
v(molL-1s-1)
1.0
1.0
1.0K
2.0
1.0
2.0K
2.0
4.0
4.0K
由此可推得,m、n值正確的是
A.m=1,n=1 B.m=,n=
C.m=,n=1 D.m=1,n=
5、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
A.棕紅色的NO2加壓后顏色先變深后變淺
B.由氫氣、碘蒸氣、碘化氫氣體組成的平衡體系加壓后顏色變深
C.增大壓強更有利于合成氨
D.C.硫酸工業(yè)上SO2氧化成SO3采用過量的空氣
6、下列敘述中一定能判斷某化學平衡發(fā)生移動的是 ( )
A.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改變 B.正、逆反應速率改變
C.混合物中各組分的含量改變 D.混合體系的壓強發(fā)生改變
7、已知:CaCO3(s)===CaO(s)+CO2(g) ΔH>0,ΔS>0.則該反應能自發(fā)進行的條件是( )
A.低溫 B.高溫
C.任何溫度下都能自發(fā)進行 D.任何溫度下都不能自發(fā)進行
8、白磷與氧氣可發(fā)生如下反應:P4+5O2===P4O10.已知斷裂下列化學鍵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別為:P—P a kJ/mol、P—O b kJ/mol、P===O c kJ/mol、O===O d kJ/mol根據(jù)圖示的分子結構和有關數(shù)據(jù)估算該反應的ΔH,其中正確的是 ( )
A.(6a+5d-4c-12b) kJ/mol
B.(4c+12b-6a-5d) kJ/mol
C.(4c+12b-4a-5d) kJ/mol
D.(4a+5d-4c-12b) kJ/mol
9、已知H2(g)、C2H4(g)和C2H5OH(l)的燃燒熱分別是-285.8 kJ/mol、-1411.0kJ/mol和-1366.8 kJ/mol,則由C2H4(g)和H2O(l)反應生成C2H5OH(l)的ΔH為 ( )
A.-44.2 kJ/mol B.+44.2 kJ/mol
C.-330 kJ/mol D.+330 kJ/mol
10、可逆反應:3A(g) 3B(?) + C(?);△H>0,隨著溫度升高,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有變小趨勢,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①B和C可能都是固體 ②B和C一定都是氣體 ③若C是固體,則B一定是氣體 ④B和C可能都是氣體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在密閉容器中,對于反應:,在反應起始時和分別為10mol和30mol,當達到平衡時,的轉化率為30%。. 若以為起始反應物,反應條件與上述反應相同時,欲使其達到平衡時各成分的百分含量與前者相同,則的起始物質的量和它的轉化率,正確的是 ( )
A. 40mol;35% B. 20mol;30% C. 20mol;70% D. 10mol;50%
12、在一定條件下,在2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2molSO2 和一定量的O2 ,發(fā)生反應2SO2+O22SO3,進行到4min時,測得n(SO2)=0.4mol,若反應進行到2min時,容器中n(SO2)為( )
A.1.6mol B.1.2mol
C.大于1.6mol D.小于1.2mol
13、在一定溫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反應A(s)+2B(g) C(g)+D(g)已達平衡狀態(tài)的是( )
A、混合氣體的壓強不隨時間變化而變化
B、混合氣體的密度不隨時間變化而變化
C、氣體總物質的量不隨時間變化而變化
D、單位時間內生成n nol C,同時消耗2n mol B
14、在怛容條件下化學反應: 2SO2 ( g ) + O2 ( g ) 2SO3( g ) ; △ H =-QkJmol-1
在上述條件下分別充入的氣體和反應放出的熱量 ( Q )如下表所列:
容器
SO2 (mol)
O2(mol)
N2(mol)
Q(kJmol-1)
甲
2
1
0
Q1
乙
1
0.5
0
Q2
丙
1
0.5
1
Q3
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在上述條件下反應生成 lmolSO3固體放熱 Q/2 kJ B.2Q1 <2Q2=Q1<Q
C.Ql =2 Q2= 2Q3 = Q D.2Q2 = 2Q3 < Q1 < Q
15、1840年,俄國化學家蓋斯(G.H.Hess)從大量的實驗事實中總結出了一條規(guī)律:化學反應不管是一步完成還是分幾步完成,其反應熱是相同的,即蓋斯定律。蓋斯定律在生產(chǎn)和科學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義,有些反應的反應熱雖然無法直接測得,但可以利用蓋斯定律間接計算求得。已知3.6 g碳在6.4 g的氧氣中燃燒,至反應物耗盡,并放出X kJ熱量。已知單質碳的燃燒熱為Y kJ?mol-1,則1 mol C與O2反應生成CO的反應熱ΔH為 ()
A.-Y kJ?mol-1 B.-(10X-Y)kJ?mol-1
C.-(5X-0.5Y) kJ?mol-1 D.+(10X-Y) kJ?mol-1
16、在一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A、B兩種氣體,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
2A(g)+B(g)2C(g);△H<0。當達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只改變條件X,則相應量Y的改變一定符合圖中曲線的是( )
X
Y
A
溫度
C的體積分數(shù)
B
充入稀有氣體
A的物質的量
C
再加入A
B的轉化率
D
再加入C
A的百分含量
Y
X
二、非選擇題(共52分)
17、(12分)已知可逆反應CO(g)+H2O(g) CO2(g) + H2(g),
(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K= 。
(2)830K時,若起始時:C(CO)=2mol/L,C(H2O)=3mol/L,平衡時CO的轉化率為60%,水蒸氣的轉化率為 ;K值為 。
(3)830K時,若只將起始時C(H2O)改為6mol/L,則水蒸氣的轉化率為 。
(4)若830K時,起始濃度 C(CO) = a mol/L, C(H2O) = b mol/L,H2的平衡濃度為C(H2) = c mol/L
則:①a、b、c之間的關系式是 ;
②當a=b時,a= c
18、(14分)兩只密閉容器A和B,A能保持恒壓,B能保持恒容。起始時向容積相等的A、B中分別通入體積比為2∶1的等量的SO2和O2,使之發(fā)生反應:2SO2+O22SO3,并達到平衡。則(填>、=、<;左、右;增大、減小、不變)。
⑴達到平衡所需要的時間:t(A) t(B),SO2的轉化率:a(A) a (B)
⑵起始時兩容器中的反應速率:v(A) v(B),反應過程中的反應速率:
v(A) v(B)。
⑶達到平衡時,在兩容器中分別通入等量的AV氣。A中的化學平衡向 反應方向移動,B中的化學反應速率 。
⑷達到平衡后,向兩容器中分別通入等量的原反應氣體,再次達到平衡時,A容器中SO2的百分含量 ,B容器中SO2的百分含量
19、(16分)中和熱的測定是高中重要的定量實驗。取0.55mol/L的NaOH溶液50mL與0.25mol/L的硫酸50mL置于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熱的測定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從上圖實驗裝置看,其中尚缺少的一種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
(2) 若改用60mL 0.25molL-1H2SO4和50mL 0.55molL-1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所放出的熱量(填“相等”、“不相等”),若實驗操作均正確,則所求中和熱填“相等”“不相等”)
(3)倒入NaOH溶液的正確操作是:________。 (從下列選出)。
A.沿玻璃棒緩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C.一次迅速倒入
(4)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①請?zhí)顚懴卤碇械目瞻祝?
溫度
實驗次數(shù)
起始溫度t1℃
終止溫度t2/℃
溫度差平均值
(t2-t1)/℃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29.5
2
27.0
27.4
27.2
32.3
3
25.9
25.9
25.9
29.2
4
26.4
26.2
26.3
29.8
②近似認為0.55 mol/L NaOH溶液和0.25 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熱容c=4.18 J/(g℃)。則中和熱ΔH=__________ ( 取小數(shù)點后一位)。為什么要用過量的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實驗數(shù)值結果與57.3 kJ/mol有偏差,產(chǎn)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________。
a.實驗裝置保溫、隔熱效果差
b.用溫度計測定NaOH溶液起始溫度后直接測定H2SO4溶液的溫度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燒杯中
20、(10分)某探究小組用HNO3與大理石反應過程中質量減小的方法,研究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濃度為1.00 molL-1、2.00 molL-1,大理石有細顆粒與粗顆粒兩種規(guī)格,實驗溫度為298 K、308 K,每次實驗HNO3的用量為25.0 mL、大理石用量為10.00 g。
請完成以下實驗設計表,并在實驗目的一欄中填出對應的實驗編號:
實驗
編號
T/K
大理石
規(guī)格
HNO3濃度
/molL-1
實驗目的
①
298
粗顆粒
2.00
(Ⅰ)實驗①和②探究HNO3濃度對該反應速率的影響;
(Ⅱ)實驗①和________探究溫度對該反應速率的影響;
(Ⅲ)實驗①和________探究大理石規(guī)格(粗、細)對該反應速率的影響
②
③
④
高二化學答案卷
二、非選擇題(每個空格2分,共52分)
17、(12分)
(1)K= 。
(2) ; 。
(3) 。
(4)
① ;②a= c
18、(14分)
⑴ , 。
⑵ , 。
⑶ 。 ⑷ , 。
19、(16分)
(1)__________,
(2) , 。
(3):________。
(4)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ΔH=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
20、(10分)
②
③
④
(Ⅱ) ________ (Ⅲ) ________
高二化學答案
1、C 2、B 3、C 4、D 5、B 6、C 7、B 8、A
9、A 10、C 11、C 12、D 13、B 14、D 15、C 16、C
17、
① (1)C(CO2)C(H2)
② C(CO)C(H2O)
③ (2)40% ,1 (3)25% (4)① C2= (a-c) (b-c) ② a=2c
18、 ⑴<、>
⑵=、>
⑶逆、不變
⑷不變、增大
19 (1)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
(2)不相等;相等
(3)C
(4)① 3.4
②-56.8kJ/mol,使硫酸充分反應減少實驗誤差。
③ a b c
20、答案:
實驗
編號
T/K
大理石
規(guī)格
HNO3濃度
/molL-1
實驗目的
①
(Ⅱ)實驗①和③
(Ⅲ)實驗①和④
②
298
粗顆粒
1.00
③
308
粗顆粒
2.00
④
298
細顆粒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