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物理二輪復習 專題十一 力學實驗導(含解析).doc
《2019-2020年高考物理二輪復習 專題十一 力學實驗導(含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物理二輪復習 專題十一 力學實驗導(含解析).doc(2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物理二輪復習 專題十一 力學實驗導(含解析) 一、誤差和有效數(shù)字 1.誤差 誤差 產(chǎn)生原因 大小特點 減小方法 系統(tǒng)誤差 實驗儀器不精確、實驗原理不完善、實驗方法粗略 總是偏大或偏小 更新儀器 完善實驗原理 偶然誤差 測量、讀數(shù)不準確 忽大忽小 畫圖象或取平均值 從數(shù)字左邊第一個不為零的數(shù)字算起,如0.012 5為三位有效數(shù)字. 二、測量性實驗 1.包括:用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測量長度,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 2.(1)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方法:d=主尺讀數(shù)(mm)+精度游標尺上對齊刻線數(shù)值(mm). (2)螺旋測微器的讀數(shù)方法: 測量值=固定刻度+可動刻度0.01 mm+估讀值. 注意要估讀到0.001 mm. (3)用紙帶求加速度的方法 利用a=求解:在已經(jīng)判斷出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情況下可利用Δx=xn+1-xn=aT2求加速度a. 三、驗證性實驗 1.包括: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驗證牛頓運動定律、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2.驗證性實驗的兩種方法 (1)對于現(xiàn)象直觀明顯或者只需討論的驗證性實驗問題,常常通過觀察分析進行證實. (2)對有測量數(shù)值且實驗要求根據(jù)數(shù)據(jù)分析驗證結果的,一般要進行分析歸納,通過作圖、計算、測量進行比較驗證. 四、探究性實驗 1.包括: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探究動能定理. 2.探究性實驗與驗證性實驗的區(qū)別 探究性實驗,在實驗前并不知道滿足什么規(guī)律,所以在坐標紙中描點后所做的曲線是試探性的,只有在分析了點的分布和走向以后才決定用直線來擬合這些點.而驗證性實驗,在坐標紙上描點后所作圖線的根據(jù)就是所驗證的規(guī)律. 熱點一 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的讀數(shù) 命題規(guī)律:游標卡尺和千分尺的正確使用和讀數(shù)是高考考查的熱點,題型為填空題. (1)(xx高考江蘇卷)用螺旋測微器測量合金絲的直徑.為防止讀數(shù)時測微螺桿發(fā)生轉動,讀數(shù)前應先旋緊如圖所示的部件________(選填“A”、“B” 、“C”或“D”).從圖中的示數(shù)可讀出合金絲的直徑為______mm. (2)(xx高考福建卷)某同學測定一金屬桿的長度和直徑,示數(shù)如圖甲、乙所示,則該金屬桿的長度和直徑分別為________ cm和________ mm. [解析] (1)螺旋測微器讀數(shù)時應先將鎖緊裝置鎖緊,即旋緊B.螺旋測微器的示數(shù)為(0+41.00.01)mm=0.410 mm. (2)金屬桿長度由刻度尺示數(shù)可得,由題圖甲得L=60.10 cm.由題圖乙知,此游標尺為50分度,游標尺上第10刻線與主尺上一刻線對齊,則金屬桿直徑為d=4 mm+10 mm=4.20 mm. [答案] (1)B 0.410 (2)60.10 4.20 [總結提升] (1)游標卡尺不估讀,以mm為單位,10分度卡尺讀數(shù),小數(shù)點后只有1位,20分度和50分度讀數(shù),小數(shù)點后有2位. (2)螺旋測微器要估讀,以mm為單位,小數(shù)點后必須有3位,同時還要注意半毫米刻度線是否露出.) 熱點二 紙帶類實驗問題的處理(含頻閃照相) 命題規(guī)律:力學實驗中有多個實驗都要用到打點計時器(如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驗證牛頓運動定律、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等),正確使用打點計時器并根據(jù)紙帶進行正確的數(shù)據(jù)運算,是高考考查的熱點,題型為填空題. (xx高考大綱全國卷)現(xiàn)用頻閃照相方法來研究物塊的變速運動.在一小物塊沿斜面向下運動的過程中,用頻閃相機拍攝的不同時刻物塊的位置如圖所示.拍攝時頻閃頻率是10 Hz;通過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讀取的5個連續(xù)影像間的距離依次為x1、x2、x3、x4.已知斜面頂端的高度h和斜面的長度s.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9.80 m/s2. 單位:cm x1 x2 x3 x4 h s 10.76 15.05 19.34 23.65 48.00 80.00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完成下列填空: (1)物塊的加速度a=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2)因為__________________,可知斜面是粗糙的. [解析] (1)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利用逐差法,得 x3-x1=2a1T2 x4-x2=2a2T2 a=,又知T==0.1 s 聯(lián)立以上各式得a≈4.30 m/s2. (2)如果斜面光滑,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物塊下滑的加速度a′=gsin θ=g=5.88 m/s2>a,所以斜面是粗糙的. [答案] (1)4.30 m/s2 (2)a<g=5.88 m/s2 ②求解瞬時速度. 如圖所示,打n點時的速度vn=. (3)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如圖所示,由(x4+x5+x6)-(x1+x2+x3)=a(3T)2得 a=. 熱點三 用圖象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 命題規(guī)律:用圖象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是歷年高考實驗題的命題熱點,力學實驗、電學實驗中都可能出現(xiàn).這是考生必備的能力之一. (xx高考新課標全國卷Ⅱ)某實驗小組探究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與其長度(圈數(shù))的關系.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一均勻長彈簧豎直懸掛,7個指針P0、P1、P2、P3、P4、P5、P6分別固定在彈簧上距懸點0、10、20、30、40、50、60圈處;通過旁邊豎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讀出指針的位置,P0指向0刻度.設彈簧下端未掛重物時,各指針的位置記為x0; 掛有質(zhì)量為0.100 kg的砝碼時,各指針的位置記為x.測量結果及部分計算結果如下表所示(n為彈簧的圈數(shù),取重力加速度為9.80 m/s2).已知實驗所用彈簧總圈數(shù)為60,整個彈簧的自由長度為11.88 cm. P1 P2 P3 P4 P5 P6 x0(cm) 2.04 4.06 6.06 8.05 10.03 12.01 x(cm) 2.64 5.26 7.81 10.30 12.93 15.41 n 10 20 30 40 50 60 k(N/m) 163 ① 56.0 43.6 33.8 28.8 (m/N) 0.006 1 ② 0.017 9 0.022 9 0.029 6 0.034 7 (1)將表中數(shù)據(jù)補充完整:①________,②________. (2)以n為橫坐標,為縱坐標,在圖乙給出的坐標紙上畫出 n圖象. (3)圖乙中畫出的直線可近似認為通過原點.若從實驗中所用的彈簧截取圈數(shù)為n的一段彈簧,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與其圈數(shù)n的關系的表達式為k=________N/m;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與其自由長度l0(單位為m)的關系的表達式為k=________N/m. [解析] (1)根據(jù)胡克定律有mg=k(x-x0),解得k== N/m≈81.7 N/m,≈0.012 2. (2) n圖象如下圖所示. (3)根據(jù)圖象可知,k與n的關系表達式為k= N/m,k與l0的關系表達式為k= N/m. [答案] (1)81.7 0.012 2 (2) n圖象見解析圖 (3) 命題規(guī)律:創(chuàng)新設計性實驗主要考查是否理解實驗原理和實驗儀器的工作原理,是否具有靈活運用實驗知識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況下遷移知識的能力,這些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都較高,是近幾年高考命題的熱點. 范例 (xx江西師大附中、臨川一中聯(lián)考)某學習小組利用自行車的運動“探究阻力做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人騎自行車在平直的路面上運動,當人停止蹬車后,由于受到阻力作用,自行車的速度會逐漸減小至零,如圖所示.在此過程中,阻力做功使自行車的速度發(fā)生變化.設自行車無動力后受到的阻力恒定. (1)在實驗中使自行車在平直的公路上獲得某一速度后停止蹬車,需要測出人停止蹬車后自行車向前滑行的距離s,為了計算自行車的初速度v,還需要測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寫物理量的名稱及符號). (2)設自行車受到的阻力恒為f,計算出阻力做的功W及自行車的初速度v.改變?nèi)送V沟跑嚂r自行車的速度,重復實驗,可以得到多組測量值.以阻力對自行車做功的大小為縱坐標,自行車初速度為橫坐標,作出W-v曲線.分析這條曲線,就可以得到阻力做的功與自行車速度變化的定性關系.在實驗中作出W-v圖象如圖所示,其中符合實際情況的是________. [解析] (1)人停止蹬車后做勻減速運動,初速度v=2=,則還需要測量自行車滑行的時間t. (2)由動能定理得,W=mv2,則W-v圖象為拋物線,即圖C. [答案] (1)人停止蹬車后自行車滑行的時間t (2)C [總結提升] (1)要完成好創(chuàng)新拓展實驗,必須掌握基本儀器的使用方法、基本實驗方法和基本物理原理. (2)實驗過程的研究應以減小實驗誤差和不造成錯誤為主要依據(jù).應在明確實驗原理的基礎上進行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往往需要先根據(jù)物理規(guī)律推導出物理量間的關系式,通過圖象或函數(shù)處理數(shù)據(jù).) 1.(xx廣州一模)(1)用游標為20分度的卡尺測量某物體的長度如圖甲所示,由圖可知其長度為________mm. (2)用螺旋測微器測量某物體的直徑如圖乙,由圖可知其直徑為________mm. 解析:(1)根據(jù)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方法,讀數(shù)為 50 mm+30.05 mm=50.15 mm. (2)根據(jù)螺旋測微器的讀數(shù)規(guī)則,讀數(shù)為 4.5 mm+20.00.01 mm=4.700 mm. 答案:(1)50.15 (2)4.700 2.(xx衡水調(diào)研)在“探究彈簧形變與外力關系”的實驗中,將彈簧水平放置測出其自然長度,然后豎直懸掛讓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豎直向下施加外力F,實驗過程是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nèi)進行的,用記錄的外力F與彈簧的形變量x作出F-x圖線如圖所示,由圖可知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k=________N/m,圖線不過原點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圖線可以算出斜率,即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圖線不過原點說明彈簧在豎直向下不施加外力的時候,已經(jīng)有伸長量了. 答案:200 彈簧自身具有重量 3.(xx安徽名校聯(lián)考)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某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完成實驗,橡皮條的一端C固定在木板上,用兩只彈簧測力計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確定的O點. (1)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_. A.該實驗中CO的拉力是合力,AO和BO的拉力是分力 B.兩次操作必須將橡皮條和繩的結點拉到相同位置 C.實驗中AO和BO的夾角應盡可能大 D.在實驗中,彈簧測力計必須保持與木板平行,讀數(shù)時視線要正對彈簧測力計的刻度線 (2)對數(shù)據(jù)處理后得到如圖乙所示的圖線,則F與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CO方向的是________. 解析:(1)AO和BO的拉力與CO的拉力的合力為零,它們之間不是合力與分力的關系,A錯誤;實驗中兩次拉伸橡皮條,注意將橡皮條和繩的結點拉到相同位置,以保證兩次操作中CO的拉力是相同的,則選項B正確;如果AO和BO的夾角適當,則兩個分力可以將結點拉到O點,若夾角過大,則兩拉力不一定能將結點拉到O點,所以選項C錯誤;彈簧測力計與木板平行以便保證各力在同一平面內(nèi),正對彈簧測力計的刻度線讀數(shù)可以減小偶然誤差,因此D正確. (2)由圖乙知,F(xiàn)是二力用平行四邊形定則合成所得,F(xiàn)′是用一個力拉橡皮條時的外力,故一定與CO共線的是F′. 答案:(1)BD (2)F′ 4.(xx南昌一模)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使質(zhì)量為m=1.00 kg的重物自由下落,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選取一條符合實驗要求的紙帶如圖所示.O為第一個點,A、B、C為從合適位置開始選取的連續(xù)點中的三個點.已知打點計時器每隔0.02 s打一個點,當?shù)氐闹亓铀俣葹間=9.80 m/s2,那么: (1)根據(jù)圖上所得的數(shù)據(jù),應取圖中O點到________點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較為簡便; (2)從O點到(1)問中所取的點,重物重力勢能的減少量ΔEp=________J,動能增加量ΔEk=________J(結果取三位有效數(shù)字); (3)若測出紙帶上所有各點到O點之間的距離,根據(jù)紙帶算出各點的速度v及重物下落的高度h,則以為縱軸、以h為橫軸畫出的圖象是下圖中的________. [解析] (1)驗證機械能守恒時,我們驗證的是減少的重力勢能ΔEp=mgh和增加的動能ΔEk=mv2之間的關系,因B點能夠測出h和v的數(shù)據(jù),而A、C兩點無法測出v,故選B點. (2)減少的重力勢能ΔEp=mgh=1.88 J,B點的速度vB==10-2 m/s=1.92 m/s,所以增加的動能ΔEk=mv=1.84 J. (3)在實驗允許的誤差范圍內(nèi)可認為mgh=mv2,則v2=gh,即v2與h成正比,圖A正確. 答案:(1)B (2)1.88 1.84 (3)A 5.(xx東北三校聯(lián)考)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驗證動能定理.將木板豎直放置在斜槽末端的前方某一固定位置,在木板上依次固定好白紙、復寫紙.將小球從不同的標記點由靜止釋放,記錄小球到達斜槽底端時下落的高度H,并根據(jù)落點位置測量出小球離開斜槽后的豎直位移y.改變小球在斜槽上的釋放位置,進行多次測量,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 高度H (h為單位長度) h 2h 3h 4h 5h 6h 7h 8h 9h 豎直位移y/cm 30.0 15.0 10.0 7.5 6.0 5.0 4.3 3.8 3.3 (1)在安裝斜槽時,應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斜槽傾角為θ,小球與斜槽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木板與斜槽末端的水平距離為x,小球在離開斜槽后的豎直位移為y,不計小球與水平槽之間的摩擦,小球從斜槽上滑下的過程中,若動能定理成立則應滿足的關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想利用圖象直觀得到實驗結論,最好應以H為橫坐標,以________為縱坐標,描點作圖. 解析:(1)小球離開斜槽末端后要做平拋運動,因而斜槽末端O點的切線要水平. (2)小球從斜槽上下滑到斜槽末端時速度為v,根據(jù)動能定理有mgH-μmgcos θ=mv2,小球離開O點后做平拋運動,水平方向有x=vt,豎直方向有y=gt2,聯(lián)立解得Hy=. (3)由(2)可知,要利用圖象直觀得到實驗結論,圖象應為直線,因而以H為橫坐標,以為縱坐標,描點作圖即可. 答案:(1)使斜槽末端O點的切線水平 (2)Hy= (3) 6.(xx高考新課標全國卷Ⅰ)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實驗裝置及數(shù)字化信息系統(tǒng)獲得了小車加速度a與鉤碼的質(zhì)量m的對應關系圖,如圖乙所示.實驗中小車(含發(fā)射器)的質(zhì)量為200 g,實驗時選擇了不可伸長的輕質(zhì)細繩和輕定滑輪,小車的加速度由位移傳感器及與之相連的計算機得到.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該同學的結果,小車的加速度與鉤碼的質(zhì)量成________(填“線性”或“非線性”)關系. (2)由圖乙可知,am圖線不經(jīng)過原點,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利用本實驗裝置來驗證“在小車質(zhì)量不變的情況下,小車的加速度與作用力成正比”的結論,并直接以鉤碼所受重力mg作為小車受到的合外力,則實驗中應采取的改進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鉤碼的質(zhì)量應滿足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圖象可知小車的加速度與鉤碼的質(zhì)量成非線性關系. (2)am圖線不經(jīng)過原點,在m軸上有截距,即掛上小鉤碼后小車加速度仍為零,可能的原因是存在摩擦力. (3)本實驗直接以鉤碼所受重力mg作為小車受到的合外力,則應采取的措施是調(diào)節(jié)軌道的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鉤碼的質(zhì)量應滿足的條件是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 答案:(1)非線性 (2)存在摩擦力 (3)調(diào)節(jié)軌道的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 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 7.(xx黃岡一模)物理小組在一次探究活動中測量滑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實驗裝置如圖.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裝有定滑輪;木板上有一滑塊,其一端與電磁打點計時器的紙帶相連,另一端通過跨過定滑輪的細線與托盤連接;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0 Hz.開始實驗時,在托盤中放入適量砝碼,滑塊開始做勻加速運動,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小點. (1)如圖給出的是實驗中獲取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0、1、2、3、4、5、6、7是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打點(圖中未標出),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計算的加速度a=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2)為測量動摩擦因數(shù),下列物理量中還應測量的有________.(填入所選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長度l B.木板的質(zhì)量m1 C.滑塊的質(zhì)量m2 D.托盤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m3 E.滑塊運動的時間t (3)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________(用被測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為g),與真實值相比,測量的動摩擦因數(shù)________(選填“偏大”或“偏小”).寫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個論據(j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逐差法公式得 a==0.496 m/s2. (2)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3g-μm2g=(m2+m3)a,則需要測定滑塊的質(zhì)量m2及托盤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m3,則選C、D. (3)由(2)中等式可得μ=,因紙帶與限位孔之間存在阻力等,測量的動摩擦因數(shù)偏大. 答案:(1)0.495 m/s2至0.497 m/s2之間均可 (2)CD (3) 偏大 紙帶與限位孔之間存在阻力等 8.(xx高考山東卷)某實驗小組利用彈簧秤和刻度尺,測量滑塊在木板上運動的最大速度. 實驗步驟: ①用彈簧秤測量橡皮泥和滑塊的總重力,記作G; ②將裝有橡皮泥的滑塊放在水平木板上,通過水平細繩和固定彈簧秤相連,如圖甲所示.在A端向右拉動木板,待彈簧秤示數(shù)穩(wěn)定后,將讀數(shù)記作F; 甲 ③改變滑塊上橡皮泥的質(zhì)量,重復步驟①②; 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G/N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F/N 0.59 0.83 0.99 1.22 1.37 1.61 ④如圖乙所示,將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滑塊置于木板上左端C處,細繩跨過定滑輪分別與滑塊和重物P連接,保持滑塊靜止,測量重物P離地面的高度h; 乙 ⑤滑塊由靜止釋放后開始運動并最終停在木板上的D點(未與滑輪碰撞),測量C、D間的距離s. 完成下列作圖和填空: (1)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給定坐標紙上作出F-G圖線. (2)由圖線求得滑塊和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3)滑塊最大速度的大小v=________(用h、s、μ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 解析:(1)在坐標系中描點,用平滑的曲線(直線)將各點連接起來,不在直線上的點均勻分布在直線的兩側. (2)根據(jù)F=μG,F(xiàn)-G圖線的斜率反映了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所以μ≈0.40. (3)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P落地后,滑塊運動的加速度的大小為a==μg,且P落地后滑塊的位移x=s-h(huán),根據(jù)速度和位移的關系得0-v2=-2ax 所以滑塊的最大速度 v==. 答案:(1)見解析圖 (2)0.40(0.38~0.42均正確) (3) 第2講 電學實驗 一、電學儀表 1.電流表、電壓表、歐姆表的使用與讀數(shù) 儀器 極性 量程選擇 讀數(shù) 電流表 有正、負 極的電 表,電流 由電表的正極流 入,負極 流出 使指針指 示比滿偏 刻度多的位置 若最小分度為1、0.1、0.01等,需要估讀到最小分度的下一位;如果最小分度不是1、0.1、0.01等的只需要讀到最小分度位即可 電壓表 歐姆表 使指針盡 量指在表 盤的中間 位置附近 取兩位有效數(shù)字并乘以相應擋位的倍率 2.歐姆表原理 (1)電路:歐姆表是多用電表電阻擋的一個擋位,電路如圖. 電流的流向:使用歐姆擋時,多用電表內(nèi)部電池的正極接的是黑表筆,負極接的是紅表筆,從電表外部看,電流從紅表筆流入,從黑表筆流出. (2)調(diào)零:當紅、黑表筆短接時,表頭電流表指針滿偏,此時Ig=. (3)測量:當紅、黑表筆之間接電阻Rx時,電路中電流I=,Rx的一個值對應I的一個值,故將電流刻度標上相應的電阻刻度,即可直接讀出待測電阻Rx的阻值. (4)中值電阻:當被測電阻Rx=R+Rg+r時,電流變?yōu)闈M偏電流的一半,歐姆表指針指向刻度正中央,稱為“中值電阻”. 3.電學儀表的選擇 一般根據(jù)電源的電動勢或待測用電器的額定電壓選擇電壓表;根據(jù)待測電流的最大電流選擇電流表;選擇的電表的量程應使電表的指針偏轉的幅度較大,一般應使指針能達到半偏以上,以減小讀數(shù)的偶然誤差,提高精確度. 二、電流表內(nèi)、外接法的比較與選擇 1.內(nèi)、外接法的比較 比較項目 電流表內(nèi)接法 電流表外接法 電路 誤差來源 電流表的分壓 電壓表的分流 測量結果 R測=>Rx,偏大 R測=-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考物理二輪復習 專題十一 力學實驗導含解析 2019 2020 年高 物理 二輪 復習 專題 十一 力學 實驗 解析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2836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