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專題五 第15課 刺客列傳講義 蘇教版選修《史記》選讀.doc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專題五 第15課 刺客列傳講義 蘇教版選修《史記》選讀.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專題五 第15課 刺客列傳講義 蘇教版選修《史記》選讀.doc(2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刺客列傳 丹心筑得青鋒寒——荊軻 荊軻,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后游歷到燕國,被稱為“荊卿”(或荊叔),隨之由燕國智勇深沉的“節(jié)俠”田光推薦給太子丹,拜為上卿。后受燕太子丹之托刺秦王,因種種原因,行刺失敗被殺。 荊軻刺秦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統(tǒng)一中國之前的六年。當時,秦于公元前230年滅韓,又于公元前288年破趙(滅趙是公元前222年),秦統(tǒng)一六國的大勢已定。地處趙國東北方的燕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當初,燕王為了結交秦國,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做人質。而“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國。為抵抗強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為報“見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諸侯侵地”;或者刺殺秦王嬴政,使秦“內有亂”,“君臣相疑”,然后聯(lián)合諸侯共同破秦。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fā)生的。荊軻刺秦王失敗之后,秦大舉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滅燕。 本文記敘了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生動地再現(xiàn)了一個深沉剛毅、勇于自我犧牲的英雄形象,贊頌了荊軻的機智勇敢和扶弱救困以及反抗侵略的俠義行為,表現(xiàn)了作者反抗強暴統(tǒng)治的思想。 刺客列傳 對應學生用書P61 一、通假字 1.吾曩者目攝之 同“懾”,譯為“威懾,震懾” 2.嘿而逃去 同“默”,譯為“不說話,不出聲” 3.北購于單于 同“媾”,譯為“媾和,講和” 4.曠日彌久,心惛然 同“昏”,譯為“糊涂” 5.諸侯服秦,莫敢合從 同“縱” 6.使悉反諸侯侵地 同“返”,譯為“歸還” 7.秦王必說見臣 同“悅”,譯為“高興” 8.右手揕其匈 同“胸”,譯為“胸部” 9.樊於期偏袒扼捥 同“腕”,譯為“手腕” 10.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 同“預”,譯為“預先” 11.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同“震”,譯為“震驚” 12.圖窮而匕首見 同“現(xiàn)”,譯為“顯露” 13.卒起不意 同“猝”,譯為“突然” 14.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同“擲”,譯為“投擲” 15.高漸離變名姓為人庸保 同“傭”,譯為“被雇傭的人” 二、古今異義 1.夫以秦亡之暴而積怒于燕,足為寒心 古義:提心吊膽 今義:失望而痛心,害怕 2.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古義:走投無路,陷于困境 今義:生活貧困,經濟困難 3.太子逢迎,卻行為導 古義:行走作為 今義:受思想支配而表現(xiàn)在外面的活動 4.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 古義:不才,不賢 今義:品行不好 5.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義:寬容 今義:用某種名義、力量來達到目的 6.家丈人召使前擊筑 古義:老人,此處指主人、東家 今義:岳父 7.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 今義:年長之人 8.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 古義:可以用它來…… 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9.燕秦不兩立,愿先生留意也 古義:放在心上、請幫忙今義:注意,小心 10.諸郎中執(zhí)兵皆陳殿下 古義:宮廷侍衛(wèi) 今義:指中醫(yī) 11.左右既前殺軻 古義:周圍侍從 今義:表方向或大約 12.其明年,秦并天下 古義:第二年 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三、一詞多義 1.發(fā) 2.故 3.顧 4.私 5.固 6.報 7.以 8.為 9.而 四、詞類活用 1.名詞活用 (1)名詞作動詞 ①蓋聶怒而目之 目:_瞪眼逼視 ②舍上舍 舍:安排住宿 ③於期乃前曰 前:上前 ④荊軻和而歌 歌:_唱歌 ⑤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衣冠:穿白衣服,帶白帽子 ⑥家丈人召使前擊筑 前:上前 ⑦使擊筑而歌 歌:唱歌 ⑧宋子傳客之 客:用客禮招待 ⑨天雨粟 雨:_下雨,落下,降下_ (2)名詞作狀語 ①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于燕市 日:每天,天天 ②稍蠶食諸侯,且至于燕 蠶:像蠶一樣 ③又舉兵南伐楚,北臨趙 南:向南 北:向北 ④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北:向北 ⑤發(fā)盡上指冠 上:向上 ⑥函封 函:用匣子 ⑦燕王喜、太子丹等盡率其精兵東保于遼東 東:向東 (3)名詞使動用法 ①太子丹受而舍之 舍:使……住下來 ②臣海內之王者 臣:使……臣服,稱臣 2.動詞活用 動詞使動用法 使使以聞大王 聞:使……聞 3.形容詞活用 (1)形容詞作動詞 稍益近之 近:接近 (2)形容詞意動用法 ①群臣怪之 怪:以……為怪 ②太子遲之 遲:以……為遲 五、文言句式 1.判斷句 ①荊軻者,衛(wèi)人也。(“……者,……也”表判斷) ②其先乃齊人。(“乃”表判斷) ③知其非庸人也。(“……也”表判斷) ④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之大事也。(“……者,……也”表判斷) ⑤丹所以誡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謀也。(“……者,……也”表判斷) ⑥此國之大事也。(“……也”表判斷) ⑦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者,……也”表判斷) 2.省略句 ①然后(荊軻)許諾。(省略主語) ②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詞 ) ③舉坐客皆驚,下與(之)抗禮,以(之)為上客。(省略賓語) 3.倒裝句 (1)主謂倒裝 甚矣吾不知人也!(正常語序:吾不知人也,甚矣) (2)賓語前置 何太子之遣?(正常語序:太子之遣何) (3)狀語后置 ①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于燕市。 (正常語序:日與狗屠及高漸離于燕市飲) ②夫以鴻毛燎于爐炭之上。(正常語序:夫以鴻毛于爐炭之上燎) ③愿足下過太子于宮。(正常語序:愿足下于宮過太子) ④荊軻游于邯鄲。(正常語序:荊軻于邯鄲游) ⑤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正常語序:太子及知其事之賓客) ⑥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正常語序:侍殿上之群臣不得持尺寸之兵) (4)被動句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為”表被動 ) 1.文章開頭介紹荊軻“論劍”“爭道”及其愛好等方面,對于刻畫荊軻這一人物有何作用? 明確:(1)“論劍”“爭道”事例的運用是使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先通過這些事例表現(xiàn)荊軻怯懦、能忍的一面,為下文寫其勇猛無畏刺殺秦王的舉動作鋪墊,作對比。 (2)寫荊軻嗜酒、好書、交友等喜好,是正襯手法,表現(xiàn)他與一般勇士或游俠的不同。 2.荊軻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明確:(1)為國分憂,報仇雪恥,報效太子。他對樊於期說,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國之患”,“報將軍之仇”;行刺失敗,他仍宣稱欲生劫秦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2)深沉,剛毅。準備信物,可見他深謀遠慮;遲發(fā)見疑,怒叱太子,可見他的剛毅。 (3)沉著機智,善于言辭。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劃,義激樊於期;臨危從容不迫,遮掩搪塞,機智過人。 (4)不畏強暴、不避艱險、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明知“一去兮不復還”,仍然一往無前,“終已不顧”;行刺不就,身受重傷,仍拼死一搏。其英雄氣概,值得稱道。 3.“易水送別”與“廷刺秦王”,是《史記》中膾炙人口的精彩情節(jié)。試比較這兩段文字在表現(xiàn)手法上的特色。 明確: 手法 環(huán)境、情節(jié) 全景鏡頭 特寫鏡頭 易水送別 點面結合,蒙太奇渲染 風蕭蕭,易水寒,皆白衣冠,變徵,羽聲 皆白衣冠以送之,士皆垂淚涕泣 祭祖,取道,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廷刺秦王 反襯(秦舞陽—荊軻,群臣—荊軻) 情節(jié)跌宕起伏:厚遺蒙嘉—顧笑舞陽—圖窮匕見—倚柱笑罵—論功行賞 群臣盡失其度 秦王:驚—起—絕—拔—操—急—擊 荊軻:取—奏—把—持—揕—逐—擿—罵 4.我們應該怎樣認識荊軻刺秦王的行為? 明確:荊軻刺秦王,是反抗強暴的正義行為。秦統(tǒng)一六國,是歷史發(fā)展的趨勢,這是個人或少數(shù)人的愿望無法改變的,所以只能以悲劇告終。從與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消極因素作斗爭的角度來講,這場斗爭具有合理性;但就整個歷史進程來講,它卻有著很大的局限性。 最后的努力 據《史記》所載,燕太子丹囑咐荊軻:“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之地……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边@就是說,至少燕太子丹起初是想生擒秦王嬴政,脅迫他退還已侵占的諸侯國領土,如果這一步能取得成功,他們未必想害嬴政的性命,倘若嬴政不肯,他們才準備殺掉他。荊軻刺秦體現(xiàn)了一種阻擋秦國繼續(xù)攻打其他小國的企圖。無論是退兵之計也好,或僅僅是緩兵之計也罷,這應當是荊軻為解燕國之困,更是為所有諸侯國所做的最后一次努力。 史為今鑒,至少我們今人可以從中感受到幾千年來普通民眾對強權的反抗。 應用角度:這則材料可以運用到與“反抗”“目標”“計謀”“氣概”等內容相關的話題作文。 是是非非的荊軻 有一種觀點認為,秦王固然該刺,但荊軻的人品行為并不足取,他也不是一個稱職的刺客或俠士。唐代文豪柳宗元就寫詩責備荊軻“愚蠢”,與東晉詩人陶淵明對荊軻的盛贊形成鮮明對照。就在今天,很多人對荊軻也有不同看法,甚至同一個人對他的印象也是一波三折……有人認為:面對因劍長拔不出的秦王和皆沒有武器的群臣,荊軻竟然沒有能刺傷秦王,他被秦王的淫威懾服了,固有的不學無術,整日與高漸離擊筑唱歌的消極一面,都在這一刻顯露得淋漓盡致…… 兩千年彈指而逝,荊軻到底是俠士還是刺客其實已不重要??陀^地說,他既是崇尚節(jié)義的俠士,也是冷血無情的刺客。歷史上多少英雄人物仔細分析起來都具有兩面性…… 應用角度:這則材料可以運用到與“真相”“英雄”“事物的兩面性”“角度”“信仰”等內容有關的作文中。 [精彩片段] 有人說,荊軻僅僅為了一個承諾,為了一種方式,為了燕太子丹設置的情感和信義的羅網而無法自拔,在身不由己地異化為一把刺秦的匕首中完成了個人的悲劇。也有人說,荊軻為了去兌現(xiàn)那個時代所崇尚的“士為知己者死”的信條而用生命擁抱信仰,這就注定了其完成的必定是個時代悲劇。其實,在那個大悲大歌、風起云涌的時代,荊軻也猶如一顆沒有決定輸贏勇氣與權利的棋子,在那個時代,荊軻的選擇是二元對立的,同時,他的選擇也是步履維艱的。無論哪個時代,生命與生活都充滿了悖論,面對撲面而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我們也常常走出了一個陷阱,卻又陷入了另一個困境。人總是處于一定的時代,我們從一個時代去反觀另一個時代的局限時,往往忽略了自己所處時代的局限。我們不能用自己所處時代的價值作為標準去衡量荊軻那個時代的信仰價值。因而,荊軻的選擇是那個時代的必然,也是那個時代的無奈。其信仰的成功度己體現(xiàn)在其悲劇行為過程的執(zhí)著中。 三令五申 春秋時期,有一位著名軍事學家名孫武,他攜帶自己寫的《孫子兵法》去見吳王闔廬。吳王看過之后說:“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過了,是不是拿我的軍隊試試?”孫武說可以。吳王再問:“用婦女來試驗可以嗎?”孫武也說可以。于是吳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宮中美女,請孫武訓練。孫武將她們分為兩隊,用吳王寵愛的兩個宮姬為隊長,并叫她們每個人都拿著長戟。隊伍站好后,孫武便發(fā)問:“你們知道怎樣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轉嗎?”眾女兵說:“知道。”孫武再說:“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北娕f:“明白了。”于是孫武便搬出鐵鉞(古時殺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們申戒。說完便擊鼓發(fā)出向右轉的號令。怎知眾女兵不單沒有依令行動,反而哈哈大笑。孫武見狀說:“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應該是將官們的過錯?!庇谑怯謱偛乓环捲敱M地向她們解釋一次。再次擊鼓發(fā)出向左轉的號令。眾女兵仍然只是大笑。 孫武便說:“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是將官的過錯。既然交代清楚而不聽令,就是隊長和士兵的過錯了?!闭f完命左右隨從把兩個隊長推出斬首。吳王見孫武要斬他的愛姬,急忙派人向孫武講情,可是孫武說:“我既受命為將軍,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將兩女隊長斬了,再命兩位排頭的為隊長。自此以后,眾女兵無論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復雜的動作都認真操練,再不敢兒戲了。 后來,人們把孫武向女兵再三解釋的做法,引申為“三令五申”,即反復多次向人告誡的意思。 ——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古代的敬稱 “敬稱”表示尊敬客氣的態(tài)度,也叫“尊稱”。 1.對帝王的敬稱有萬歲、圣上、圣駕、天子、陛下等。駕,本指皇帝的車駕。古人認為皇帝當乘車行天下,于是用“駕”代稱皇帝。古代帝王認為他們的政權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稱皇帝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帝,就告訴在陛(宮殿的臺階)下的人,請他們把意思傳達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稱皇帝。 2.對皇太子、親王的敬稱是殿下。 3.對將軍的敬稱是麾下。 4.對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稱:對使節(jié)稱節(jié)下;對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稱閣下,現(xiàn)在多用于外交場合,如大使閣下。 5.對于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有令、尊、賢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閫(對方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尊命(對方的囑咐)、尊意(對方的意思)。賢,用于稱平輩或晚輩,如賢家(稱對方)、賢郎(稱對方的兒子)、賢弟(稱對方的弟弟)。仁,表示敬重,應用范圍較廣,如稱同輩友人中長于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等。 6.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如“子路從而后,遇丈人”(《論語》)。唐朝以后,丈、丈人專指妻父,又稱泰山,妻母稱丈母或泰水。 7.稱謂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如稱已死的皇帝為先帝,稱已經死去的父親為先考或先父,稱已經死去的母親為先慈或先妣,稱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為先賢。稱謂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長一輩,如稱帝王的母親為太后,稱祖父為大(太)父,稱祖母為大(太)母。唐代以后,對已死的皇帝多稱廟號,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兩代,也用年號代稱皇帝,如稱朱元璋為洪武皇帝,稱朱由檢為崇禎皇帝,稱玄燁為康熙皇帝,稱弘歷為乾隆皇帝。 8.對尊長者和用于朋輩之間的敬稱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對臣的敬稱是卿或愛卿。 10.對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來表敬稱,如稱孔子為圣人,稱孟子為亞圣。后來,“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駕等。 (時間:40分鐘 滿分:56分) 一、基礎知識(25分,選擇題每小題3分) 1.下列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①秦王環(huán)柱而走 ②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③樊於期偏袒扼捥 ④使工以藥淬之 ⑤右手揕其匈 ⑥舉筑樸秦皇帝,不中 ⑦禍必不振矣 ⑧秦王復擊軻,軻被八創(chuàng) A.①②⑤⑦ B.②③⑤⑧ C.⑤⑥⑦⑧D.②③⑤⑥ 解析:選D?、凇罢瘛蓖罢稹保虎邸皰獭蓖巴蟆?;⑤“匈”同“胸”;⑥“樸”同“撲”。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使使以聞大王 ②宋子傳客之,聞于秦始皇 B.①稍蠶食諸侯 ②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 C.①太子丹患之 ②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 D.①非盡天下之地,臣海內之王者,其意不厭 ②趙不能支秦,必入臣 解析:選B A項,①使動用法,使……聽到;②一般用法,聽說。B項,均為名詞作狀語。C項,①意動用法,以……為患;②一般用法,禍患。D項,①使動用法,使……臣服;②名詞作動詞,臣服。 3.下列各項中,加點的“之”字與其他三項的用法和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 A.而之燕,燕人謂之荊卿 B.秦將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 C.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侵地,若曹沫之與齊桓公 D.吾欲之南海 解析:選C A、B、D項中“之”作“到”講,動詞。C項中的“之”為助詞,放在句中表示停頓,可不譯。 4.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與現(xiàn)代漢語全部不同的一組是( ) ①愿太子疾遣樊將軍入匈奴以滅口 ②于是尊荊卿為上卿,舍上舍 ③太子丹恐懼,乃請荊軻曰 ④夫樊將軍窮困于天下 ⑤盡與其賢豪長者相結 ⑥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以手共搏之 A.①②⑥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④⑤ 解析:選D ①中,“滅口”為“消除……的借口”,這與今義中的“滅口”不同;④中,“窮困”指“不得志、不顯貴”,這與今義中的“生活貧窮、經濟困難”不同;⑤中,“長者”指“年紀大有德行的人”,這與今義中的“長者”不同。而②③⑥中的“舍、請、惶急”古今義相同。 5.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易水送別,慷慨悲歌,荊軻做好了以身赴死的準備。 B.秦臣蒙嘉同情燕王,贊賞荊軻,所以巧言討好秦王,引見荊軻。 C.秦舞陽隨荊軻刺殺秦王,卻被秦王的威風嚇倒,差點暴露了此行的動機。 D.荊軻刺殺秦王未成,是因為他想要挾秦王,定下條約,來報答燕太子丹。 解析:選B B項,蒙嘉引見荊軻主要是因為他受了荊軻的賄賂,可從原文中的“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看出。 6.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于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軻既取圖奏之,秦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漸離變名姓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于是荊軻上車離開了,一直沒有回頭。 (2)荊軻便取了地圖呈上去,秦王打開地圖,地圖打開到最后,匕首出現(xiàn)了。 (3)高漸離改變姓名,給人家做傭工,躲藏在宋子家(干活)。 二、文言文閱讀(19分,選擇題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題。 秦且滅六國,兵已臨易水,恐其禍至。太子丹患之。 樊將軍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諫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積怨于燕,足為寒心,又況聞樊將軍之在乎?是以委肉當餓虎之蹊,禍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將軍入匈奴以滅口?!碧拥ぴ唬骸胺蚍畬④娎ЦF于天下,歸身于丹,丹終不迫于強秦,而棄所哀戀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時也,愿太傅更慮之?!本衔湓唬骸把嘤刑锕庀壬?,可與之謀也。” 太子跪而逢迎,卻行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無人,太子避席而請曰:“燕、秦不兩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精已消亡矣。雖然,光不敢以乏國事也。所善荊軻可使也?!碧釉唬骸霸敢蛳壬媒挥谇G軻,可乎?”田光曰:“敬諾?!碧铀椭灵T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諾。 見荊軻,曰:“光與子相善,燕國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過太子于宮?!鼻G軻曰:“謹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過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彼熳詣q而死。 軻見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頃而后言曰:“丹所請?zhí)锵壬鸁o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謀。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豈丹之心哉!”荊軻坐定,太子避席頓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棄其孤也。愚以為誠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窺以重利,秦王貪其贄,必得所愿矣。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之侵地,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彼大將擅兵于外而內有大亂,則君臣相疑。以其間諸侯得合從,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荊卿留意焉。”久之,荊軻曰:“此國之大事,臣駑下,恐不足任使?!碧忧邦D首,固請無讓。然后許諾。于是尊荊軻為上卿。 (選自《戰(zhàn)國策》,有刪改) 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太子送之至門/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諾 B.太子送之至門/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諾 C.太子送之至門/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諾 D.太子送之至門/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諾 解析:選A 遇到“曰”,后面應該斷開,先排除B、D;“先生所言者國大事也”是判斷句,“者”后應斷開,再排除C。 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太子,自秦朝開始,只有皇位的繼承者,才能稱太子或皇太子,而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繼承人只能稱“世子”。封建社會的太子,其地位僅次于皇帝,并擁有類似于朝廷的東宮。 B.太傅,中國古代職官。為輔弼國君之官,作為重臣參與朝政,掌管全國的財政大權。 C.避席,是古代交往禮節(jié),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謙遜,都要離開座席(古人席地而坐)而伏于地。 D.頓首,跪而頭叩地為頓首?!邦D”是稍停的意思。行禮時,頭碰地即起,因其頭接觸地面時間短暫,故稱頓首。通常用于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禮。 解析:選B B項,應為“掌管全國的軍政大權”。 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在秦將滅六國,兵臨易水之際,太子請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見荊軻都是為了消除秦滅燕國之患。 B.樊將軍從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為收留他對燕國很不利,建議急遣樊將軍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來殺掉樊將軍。 C.太子向田光請教如何緩解燕、秦兩國緊張局勢之后,叮囑他不要泄露談話內容;為此,田光“自剄而死”。 D.太子重用荊軻,是想讓他脅迫秦王返還諸侯土地;或者刺殺秦王使秦大亂,六國趁機合縱破秦。 解析:選B “借匈奴之手來殺掉樊將軍”于文無據,原文是說將樊將軍送到匈奴后可以消除秦國進攻燕國的借口。 1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是以委肉當餓虎之蹊,禍必不振矣。(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之侵地,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這就像將肉放置在餓虎往來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災禍一定無法挽救了! (2)如果真能夠劫持秦王,讓他全部返還侵占諸侯的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就趁勢殺了他。 參考譯文: 秦國將滅掉六國,秦兵已逼近易水,恐怕禍臨燕國。太子丹為此非常憂慮。 樊將軍逃離秦國到燕國,太子丹接納了他。太傅鞠武勸諫太子說:“不行,秦王很殘暴,對燕國積累了很深的仇恨,這足以讓人膽戰(zhàn)心驚,更何況秦國已聽說樊將軍逃到了燕國!這就像將肉放置在餓虎往來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災禍一定無法挽救了!我希望您趕快把樊將軍送到匈奴去,以便消除秦國進攻燕國的借口?!碧拥ふf:“樊將軍在這個世界上已經走投無路了,才投奔到我這里來,我總不能因為被強秦壓迫,便拋棄了我可憐的朋友,將他送到匈奴去。(反正)這是我性命本當絕的時候了,希望太傅再想別的計策?!本衔湔f:“燕國有位田光先生,可以和他研究謀劃。” 太子丹跪著上前迎接田光,向后倒著走為田光引路。田先生坐好以后,太子丹看看左右沒人,便離開座席請教說:“燕、秦勢不兩立,希望先生關心一下這件事。”田光說:“現(xiàn)在太子您聽到的是我年輕時的情況,可不知道現(xiàn)在我的精力已經消耗完了。雖然如此,我不敢因為我(精力不如以前)就荒廢了國家大事。我有一位好朋友荊軻可以為您所用?!碧诱f:“希望通過您(讓我)與荊軻結交,可以嗎?”田光說:“可以?!碧铀退介T口,說:“我向您匯報的情況,和您自己說的話,都是國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漏出去。”田光俯下身子笑著說:“好?!? 田光去見荊軻,說:“我和您的關系很好,這在燕國是無人不知的。我向太子推薦了您,希望您到宮中去拜見太子。”荊軻說:“愿接受您的教導?!碧锕庹f:“希望您趕快去拜見太子,說我已經死了,表明我不會把我們的談話內容泄漏出去?!庇谑翘锕庾载囟?。 荊軻見到太子丹,說田光已經自刎而死。太子聽了,跪下拜了兩次,又跪著往前行,淚流滿面,過了一會兒才說:“我之所以請?zhí)锕庀壬灰f出去,是想通過他來實現(xiàn)一件大事的計劃?,F(xiàn)在田先生用死來表明沒有泄漏我說的話,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荊軻坐好以后,太子離開座席,叩頭說:“田先生不知道我不才,讓您來到這里,我希望(向您)說出我的想法,這是上天哀憐燕國,不拋棄他的后人啊。我想如果能夠找到一位勇冠天下之士出使秦國,用重利引誘秦王,秦王貪圖那些厚重的禮物,(我們)一定能實現(xiàn)愿望。如果真能夠劫持秦王,讓他全部返還侵占諸侯的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就趁勢殺了他。那些秦國大將這時都在國外指揮軍隊,而國內出現(xiàn)了大亂,這樣,君臣會互相猜疑。(我們)憑借這樣的機會,諸侯能夠再次合縱,打敗秦國就是必定無疑的了。這是我的最大愿望,但不知這個使命用來交給誰好。(我)希望您多多關心這件事?!边^了好一會兒,荊軻說:“這是國家大事,我才學很低下,恐怕不能勝任這個使命?!碧由锨斑殿^,堅決請他接受這個使命,不要推辭。這樣,荊軻才答應了。于是太子尊荊軻為上卿。 三、語言運用(12分) 11.下列對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字,又稱“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在本名以外還起了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字。 B.童子,指童子科考試。童子科是古代選拔人才的制度,漢代已有,始以薦舉為主,后增加考試,只有通過考試的書生才稱童生。 C.五經,儒家五部典籍的合稱。《詩》溫柔寬厚,《書》疏通知遠,《易》潔靜精微,《禮》恭儉莊敬,《春秋》屬詞比事。 D.刑部,又稱“秋官”“憲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獄訟等事務。其最高長官是刑部尚書。 解析:選B 根據明清科舉制度,凡是習舉業(yè)的讀書人,不管年齡大小,未考取生員(秀才)資格的,都稱作童子。 12.參照下面材料中畫線的部分,仿寫兩個句子構成排比句式,要求結構相似,文段語意完整。(4分) 從古至今,分別都是使人痛苦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燕太子丹與荊軻之間的“壯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王維與友人間的“愁別”;“醉不成歡慘將別, 別時茫茫江浸月”,這是白居易與主人之間的“慘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這是柳永與戀人之間的“傷別”。 13.對于荊軻刺秦王這樁歷史公案,歷來見仁見智。請從下列六段文字中歸納分析古人對這樁歷史公案最基本的態(tài)度。(5分) ①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豈妄也哉!(《史記刺客列傳》) ②雖無壯士節(jié),與世亦殊倫……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左思《詠荊軻》) ③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陶淵明《詠荊軻》) ④荊軻懷其豢養(yǎng)之私,不顧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強燕而弱秦,不亦愚乎!故揚子(西漢辭賦家揚雄)論之,荊軻……不可謂之義。(《資治通鑒》卷七) ⑤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蘇洵《六國論》) ⑥軻匹夫之勇,其事無足言。(朱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古人的態(tài)度有贊賞(肯定)、批評(否定)兩種。 或贊賞荊軻挺身而出、不避艱險的英勇氣概,不畏強暴、臨危不懼的高尚品格和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頑強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值得學習。 或批評荊軻看重義氣,有血氣之勇,但缺少政治眼光,不懂得秦國統(tǒng)一天下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想依靠個人(或少數(shù)人)的力量,借助恐怖手段,刺殺秦王,保全燕國,這在政治上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在行動上也是注定要失敗的。-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史記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專題五 第15課 刺客列傳講義 蘇教版選修史記選讀 2018 2019 學年 高中語文 專題 15 刺客 列傳 講義 蘇教版 選修 選讀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3399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