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新方案】2020年高考數(shù)學一輪復習 第四篇 三角函數(shù)、解三角形 第7講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應用舉例教案 理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創(chuàng)新方案】2020年高考數(shù)學一輪復習 第四篇 三角函數(shù)、解三角形 第7講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應用舉例教案 理 新人教版(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7講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應用舉例
【2020年高考會這樣考】
考查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決實際問題中的角度、方向、距離及測量問題.
【復習指導】
1.本講聯(lián)系生活實例,體會建模過程,掌握運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
2.加強解三角形及解三角形的實際應用,培養(yǎng)數(shù)學建模能力.
基礎梳理
1.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常見題型
測量距離問題、高度問題、角度問題、計算面積問題、航海問題、物理問題等.
2.實際問題中的常用角
(1)仰角和俯角
在視線和水平線所成的角中,視線在水平線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線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圖(1)).
(2)
2、方位角
指從正北方向順時針轉到目標方向線的水平角,如B點的方位角為α(如圖(2)).
(3)方向角:相對于某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南偏東30°,北偏西45°,西偏東60°等.
(4)坡度:坡面與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數(shù).
一個步驟
解三角形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1)閱讀理解題意,弄清問題的實際背景,明確已知與未知,理清量與量之間的關系.
(2)根據(jù)題意畫出示意圖,將實際問題抽象成解三角形問題的模型.
(3)根據(jù)題意選擇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4)將三角形問題還原為實際問題,注意實際問題中的有關單位問題、近似計算的要求等.
兩種情形
解三角形應用題常有以下兩種情形
(
3、1)實際問題經(jīng)抽象概括后,已知量與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個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2)實際問題經(jīng)抽象概括后,已知量與未知量涉及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三角形,這時需作出這些三角形,先解夠條件的三角形,然后逐步求解其他三角形,有時需設出未知量,從幾個三角形中列出方程(組),解方程(組)得出所要求的解.
雙基自測
1.(人教A版教材習題改編)如圖,設A,B兩點在河的兩岸,一測量者在A所在的同側河岸邊選定一點C,測出AC的距離為50 m,∠ACB=45°,∠CAB=105°后,就可以計算出A,B兩點的距離為( ).
A.50 m B.50 m C.25 m D. m
解
4、析 由正弦定理得=,又∵B=30°
∴AB===50(m).
答案 A
2.從A處望B處的仰角為α,從B處望A處的俯角為β,則α,β的關系為( ).
A.α>β B.α=β
C.α+β=90° D.α+β=180°
解析 根據(jù)仰角與俯角的定義易知α=β.
答案 B
3.若點A在點C的北偏東30°,點B在點C的南偏東60°,且AC=BC,則點A在點B的( ).
A.北偏東15° B.北偏西15°
C.北偏東10° D.北偏西10°
解析 如圖.
答案 B
4.一船向正北航行,看見正西方向相距10海里的兩個燈塔恰好與它在一條直線上,繼續(xù)航行半小時后
5、,看見一燈塔在船的南偏西60°,另一燈塔在船的南偏西75°,則這艘船的速度是每小時( ).
A.5海里 B.5海里
C.10海里 D.10海里
解析 如圖所示,依題意有∠BAC=60°,∠BAD=75°,所以∠CAD=∠CDA=15°,從而CD=CA=10(海里),
在Rt△ABC中,得AB=5(海里),
于是這艘船的速度是=10(海里/時).
答案 C
5.海上有A,B,C三個小島,測得A,B兩島相距10海里,∠BAC=60°,∠ABC=75°,則B,C間的距離是________海里.
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解得BC=5(海里).
答案 5
考向一
6、 測量距離問題
【例1】?如圖所示,
為了測量河對岸A,B兩點間的距離,在這岸定一基線CD,現(xiàn)已測出CD=a和∠ACD=60°,∠BCD=30°,∠BDC=105°,∠ADC=60°,試求AB的長.
[審題視點] 在△BCD中,求出BC,在△ABC中,求出AB.
解 在△ACD中,已知CD=a,∠ACD=60°,∠ADC=60°,所以AC=a.∵∠BCD=30°,∠BDC=105°∴∠CBD=45°
在△BCD中,由正弦定理可得BC==a.
在△ABC中,已經(jīng)求得AC和BC,又因為∠ACB=30°,所以利用余弦定理可以求得A,B兩點之間的距離為AB==a.
(1)利用示意圖
7、把已知量和待求量盡量集中在有關的三角形中,建立一個解三角形的模型.(2)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出所需要的邊和角,求得該數(shù)學模型的解.
【訓練1】 如圖,A,B,C,D都在同一個與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內,B、D為兩島上的兩座燈塔的塔頂,測量船于水面A處測得B點和D點的仰角分別為75°,30°,于水面C處測得B點和D點的仰角均為60°,AC=0.1 km.試探究圖中B、D間距離與另外哪兩點間距離相等,然后求B,D的距離.
解 在△ACD中,∠DAC=30°,∠ADC=60°-∠DAC=30°,所以CD=AC=0.1 km.又∠BCD=180°-60°-60°=60°,故CB是△CAD底邊AD的中垂
8、線,所以BD=BA.
又∵∠ABC=15°
在△ABC中,=,
所以AB==(km),
同理,BD=(km).
故B、D的距離為 km.
考向二 測量高度問題
【例2】?如圖,山腳下有一小塔AB,在塔底B測得山頂C的仰角為60°,在山頂C測得塔頂A的俯角為45°,已知塔高AB=20 m,求山高CD.
[審題視點] 過點C作CE∥DB,延長BA交CE于點E,在△AEC中建立關系.
解
如圖,設CD=x m,
則AE=x-20 m,
tan 60°=,
∴BD===x (m).
在△AEC中,x-20=x,
解得x=10(3+) m.故山高CD為10(3+)
9、 m.
(1)測量高度時,要準確理解仰、俯角的概念;
(2)分清已知和待求,分析(畫出)示意圖,明確在哪個三角形內應用正、余弦定理.
【訓練2】 如圖所示,測量河對岸的塔高AB時,可以選與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內的兩個測點C與D,現(xiàn)測得∠BCD=α,∠BDC=β,CD=s,并在點C測得塔頂A的仰角為θ,求塔高AB.
解 在△BCD中,∠CBD=π-α-β,
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BC==
在Rt△ABC中,AB=BCtan∠ACB=.
考向三 正、余弦定理在平面幾何中的綜合應用
【例3】?如圖所示,在梯形ABCD中,AD∥BC,AB=5,AC=9,∠BCA=30°,∠ADB
10、=45°,求BD的長.
[審題視點] 由于AB=5,∠ADB=45°,因此要求BD,可在△ABD中,由正弦定理求解,關鍵是確定∠BAD的正弦值.在△ABC中,AB=5,AC=9,∠ACB
=30°,因此可用正弦定理求出sin∠ABC,再依據(jù)∠ABC與∠BAD互補確定sin∠BAD即可.
解 在△ABC中,AB=5,AC=9,∠BCA=30°.
由正弦定理,得=,
sin∠ABC===.
∵AD∥BC,∴∠BAD=180°-∠ABC,
于是sin∠BAD=sin∠ABC=.
同理,在△ABD中,AB=5,sin∠BAD=,
∠ADB=45°,由正弦定理:=,
解得BD=.
11、故BD的長為.
要利用正、余弦定理解決問題,需將多邊形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在分割時,要注意有利于應用正、余弦定理.
【訓練3】 如圖,在△ABC中,已知∠B=45°,D是BC邊上的一點,AD=10,AC=14,DC=6,求AB的長.
解 在△ADC中,AD=10,
AC=14,DC=6,
由余弦定理得cos∠ADC=
==-,∴∠ADC=120°,∴∠ADB=60°.
在△ABD中,AD=10,∠B=45°,∠ADB=60°,
由正弦定理得=,
∴AB====5.
規(guī)范解答9——如何運用解三角形知識解決實際問
【問題研究】 (1)解三角形實際應用問題的一般步
12、驟是:審題——建模(準確地畫出圖形)——求解——檢驗作答.,(2)三角形應用題常見的類型:,①實際問題經(jīng)抽象概括后,已知量與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個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之;,②實際問題經(jīng)抽象概括后,已知量與未知量涉及兩個三角形,這時需按順序逐步在兩個三角形中求出問題的解;,③實際問題經(jīng)抽象概括后,涉及的三角形只有一個,但由題目已知條件解此三角形需連續(xù)使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決方案】 航海、測量問題利用的就是目標在不同時刻的位置數(sh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反映在坐標系中就構成了一些三角形,根據(jù)這些三角形就可以確定目標在一定的時間內的運動距離,因此解題的關鍵就是通過這些三角形中的已知數(shù)據(jù)把測量目
13、標歸入到一個可解三角形中.
【示例】?(本題滿分12分)
如圖,甲船以每小時30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航行,乙船按固定方向勻速直線航行.當甲船位于A1處時,乙船位于甲船的北偏西105°方向的B1處,此時兩船相距20海里,當甲船航行20分鐘到達A2處時,乙船航行到甲船的北偏西120°方向的B2處,此時兩船相距10海里.問:乙船每小時航行多少海里?
(1)分清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待求).(2)將問題集中到一個三角形中.(3)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
[解答示范] 如圖,連接A1B2由已知A2B2=10,
A1A2=30×=10,∴A1A2=A2B2.
又∠A1A2B2=180°-1
14、20°=60°,
∴△A1A2B2是等邊三角形,
∴A1B2=A1A2=10.由已知,A1B1=20,
∠B1A1B2=105°-60°=45°,(8分)
在△A1B2B1中,由余弦定理得
B1B=A1B+A1B-2A1B1·A1B2·cos 45°
=202+(10)2-2×20×10×=200,
∴B1B2=10.
因此,乙船的速度為×60=30(海里/時).(12分)
利用解三角形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要注意根據(jù)條件畫出示意圖,結合示意圖構造三角形,然后轉化為解三角形的問題進行求解.
【試一試】 如圖所示,位于A處的信息中心獲悉:在其正東方向相距40海里的B處有一艘漁船遇險,在原地等待營救.信息中心立即把消息告知在其南偏西30°、相距20海里的C處的乙船,現(xiàn)乙船朝北偏東θ的方向即沿直線CB前往B處救援,求cos θ.
[嘗試解答] 如圖所示,在△ABC中,AB=40,AC=20,∠BAC=120°,由余弦定理,得BC2=AB2+AC2-2AB·AC·cos 120°=2 800,所以BC=20.
由正弦定理,得sin∠ACB=·sin∠BAC=.
由∠BAC=120°,知∠ACB為銳角,故cos∠ACB=.
故cos θ=cos(∠ACB+30°)
=cos∠ACBcos 30°-sin∠ACBsin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