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充值下載吧。。。。。資料目錄下的全部文件,,下載了全部有的哦
畢業(yè)設計(論文)任務書
課題名稱
十字頭加工工藝及專用夾具設計
系/專 業(yè)
班 級
學 號
學生姓名
日 期
指導教師簽字:
教研室主任簽字:
系教學主任簽字:
年 月 日
一、 畢業(yè)設計(論文)課題的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與世界的接軌,中國不斷的引進了西方先進的加工技術,而且隨著世界科技的飛速發(fā)展,數(shù)控機床,加工中心,柔性制造單元,柔性制造系統(tǒng)等一系列高端設備得以廣泛的運用,使得我國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方法也發(fā)生了革命性的改變。產(chǎn)品更新?lián)Q代的加快,產(chǎn)品需求的多樣化,是制造業(yè)面臨巨大挑戰(zhàn),特別像十字頭主要零件這種不規(guī)則零件就出現(xiàn)了重大問題,現(xiàn)階段十字頭主要零件加工還打不到自動化加工,它的工藝好需要人工畫線的方法來保證,而零件的裝夾也是通過人工來完成的,所以現(xiàn)階段我國對十字頭主要零件這種不規(guī)則零件的加工的效率還是比較低的階段。夾具方面人們也從過去傳統(tǒng)的夾具的裝夾,定位,刀具的引導定位為夾具的裝夾和定位,隨著數(shù)字化加工設備的擴大化,已經(jīng)將夾具的引導刀具功能完全替代,給今后的夾具的快速裝夾與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畢業(yè)設計(論文)的內(nèi)容
畢業(yè)綜合設計旨在培養(yǎng)個人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專業(yè)范圍內(nèi)的工程技術問題而進行的一次基本訓練。它是大學生在校期間最后一次重要的教學實踐活動。它把大學四年所學到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能,通過課題運用到實踐中去解決較復雜的實際生產(chǎn)問題。所以,通過畢業(yè)設計,應達到以下幾個目的:
(1)學習掌握夾具設計的方法和步驟,熟練運用基本技能;
(2)使自己懂得產(chǎn)品設計的合理性
(3) 熟練使用三維軟件和cad為自己將來找工作
(4)懂得如何設計夾具,滿足產(chǎn)品大批生產(chǎn),與結構的合理性;
(5)圍繞畢業(yè)設計課題,加深和擴大知識領域;
(6)撰寫科學論文,正確運用國際和技術語言闡述理論和技術問題的能力;
(7)收集加工各種信息與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8)培養(yǎng)學生進行調(diào)查研究,而向?qū)嶋H,為向生產(chǎn)、向老師及有關技術人員學習的基本態(tài)度、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
(9)樹立正確設計思路、認真的設計風格和使用技術資料、國家標準等各種工具書進行設計計算、數(shù)據(jù)處理、撰寫技術文件等方面的能力。
為今后走上社會,解決實際生產(chǎn)問題,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 畢業(yè)設計(論文)的要求與數(shù)據(jù)
1.說明書:(頁數(shù): 30頁左右)
(1)概括說明十字頭夾具設計的思路、方法、實用和設計亮點;
(2)根據(jù)要求選夾具零件的材料;
(3)對設計進行總體的分析與討論。
2.繪制工件圖、裝配圖和各零件圖。
要求圖框、圖線、畫法符合制圖標準,標注完全、正確,標題欄填寫完整,夾具結構合理,與選用的設備匹配。
3.對本畢業(yè)設計(論文)課題成果的要求〔包括畢業(yè)設計、論文、圖表、實物樣品等〕:
說明書:(頁數(shù): 30頁左右)
圖紙(幅面和張數(shù)):A0圖紙2張(折合),工藝卡片1份
其他要求:參考文獻不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獻不少于3篇)。
四、畢業(yè)設計(論文)應完成的工作
(1)畢業(yè)設計(論文)的工作量要求:不少于10000字;
(2)圖紙(幅面和張數(shù)):A0圖紙2張(折合),工藝卡片1份
(3)其他要求:參考文獻不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獻不少于3篇)
(4)設計小結
五、畢業(yè)設計(論文)進程安排
序 號
設計(論文)各階段名稱
日期(教學周)
1
搜集熟悉資料,開題報告
2周
2
方案分析、確定
3周
3
總體方案設計
3周
4
完成十字頭夾具裝配圖
3周
5
零件設計,完成零件圖
4周
6
說明書初稿
4周
7
撰寫畢業(yè)論文及設計說明書
3周
六、應收集的資料及主要參考文獻(至少10條)
[1] 薛源順.機床夾具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1.
[2] 陳旭東.機床夾具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3] 徐鴻本.機床夾具設計手冊[M].遼寧: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4] 聞邦椿.機械設計手冊,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0.
[5] 徐名聰. 機床夾具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J].現(xiàn)代制造工程,2004, 101~102.
[6] 周海寶. 提高機床夾具精度的實用方法[J].機械工程師,2000.16~17.
[7] 鄭文偉.機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8] 張克猛.理論力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9] Ye Zhonghe,Lan Zhaohui,Smith.MR.Mechanisms and Machine Theory.
Beijing :Higher Efucation
[10] KHURMI RS,GUPTA JK.Theory of Machines.First Multicolor Revised and Updated Edition,published by Euras-Ia Publishing House Ltd.,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