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充值下載吧。。。資源目錄里展示的全都有,,下載后全都有,,請放心下載,原稿可自行編輯修改【QQ:1304139763 可咨詢交流】=====================
喜歡就充值下載吧。。。資源目錄里展示的全都有,,下載后全都有,,請放心下載,原稿可自行編輯修改【QQ:414951605 可咨詢交流】=====================
1緒 論
目前,我國塑料技術與工業(yè)發(fā)達國家相比還相當?shù)穆浜?,主要原因是我國在塑料?;A理論及成形工藝、模具標準化、模具設計、模具制造工藝及設備等方面與工業(yè)發(fā)達的國家尚有相當大的差距,導致我國模具在壽命、效率、加工精度、生產周期等方面與工業(yè)發(fā)達國家的模具相比差距相當大。
1.1國內模具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
1.1.1國內模具的現(xiàn)狀
我國模具近年來發(fā)展很快,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03年我國模具生產廠點約有2萬多家,從業(yè)人員約50多萬人,2004年模具行業(yè)的發(fā)展保持良好勢頭,模具企業(yè)總體上訂單充足,任務飽滿,2004年模具產值530億元。進口模具18.13億?美元,出口模具4.91億美元,分別比2003年增長18%、32.4%和45.9%。進出口之比2004年為3.69:1,進出口相抵后的進凈口達13.2億美元,為凈進口量較大的國家。
在2萬多家生產廠點中,有一半以上是自產自用的。在模具企業(yè)中,產值過億元的模具企業(yè)只有20多家,中型企業(yè)幾十家,其余都是小型企業(yè)。?近年來,?模具行業(yè)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步伐加快,主要表現(xiàn)為: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中高檔模具及模具標準件發(fā)展速度快于一般模具產品;專業(yè)模具廠數(shù)量增加,能力提高較快;"三資"及私營企業(yè)發(fā)展迅速;國企股份制改造步伐加快等。
雖然說我國模具業(yè)發(fā)展迅速,但遠遠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發(fā)展的需要。低檔模具過剩,高檔模具供不應求,甚至有的依賴進口,因此,模具企業(yè)必須找準自己的弱點,盡快縮短與國外的差距。
(1)體制不順,基礎薄弱
(2)開發(fā)能力差,經濟效益欠佳
(3)藝裝備水平低,且配套性不好,利用率低
(4)業(yè)化、標準化、商品化的程度低、協(xié)作差
1.1.2國內模具的發(fā)展趨勢
巨大的市場需求將推動中國模具的工業(yè)調整發(fā)展。雖然我國的模具工業(yè)和技術在過去的十多年得到了快速發(fā)展,但與國外工業(yè)發(fā)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尚不能完全滿足國民經濟高速發(fā)展的需求。未來的十年,中國模具工業(yè)和技術的主要發(fā)展方向包括以下幾方面:????
(1) 模具日趨大型化;???
? (2)在模具設計制造中廣泛應用CAD/CAE/CAM技術;??
? (3).模具掃描及數(shù)字化系統(tǒng);???
? (4).在塑料模具中推廣應用熱流道技術、氣輔注射成型和高壓注射成型技術;?
(5).提高模具標準化水平和模具標準件的使用率
(6).發(fā)展優(yōu)質模具材料和先進的表面處理技術;???
(7). 模具的精度將越來越高;?
? (8).模具研磨拋光將自動化、智能化;??
?? (9).研究和應用模具的高速測量技術與逆向工程;??
?(10).開發(fā)新的成形工藝和模具。
1.2國外模具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
模具是工業(yè)生產關鍵的工藝裝備,在電子、建材、汽車、電機、電器、儀器儀表、家電和通訊器材等產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用模具生產制作表現(xiàn)出的高效率、低成本、高精度、高一致性和清潔環(huán)保的特性,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無法替代的。模具生產技術水平的高低,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yè)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產品的質量、效益和新產品的開發(fā)能力。近幾年,全球模具市場呈現(xiàn)供不應求的局面,世界模具市場年交易總額為600~650億美元左右。美國、日本、法國、瑞士等國家年出口模具量約占本國模具年總產值的三分之一。?
國外模具總量中,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模具的比例占到50%以上;國外模具企業(yè)的組織形式是"大而專"、"大而精"。2004年中國模協(xié)在德國訪問時,從德國工、模具行業(yè)組織--德國機械制造商聯(lián)合會(VDMA)工模具協(xié)會了解到,德國有模具企業(yè)約5000家。2003年德國模具產值達48億歐元。其中(VDMA)會員模具企業(yè)有90家,這90家骨干模具企業(yè)的產值就占德國模具產值的90%,可見其規(guī)模效益。
本課題設計進度的安排如下:
1.了解目前國內外沖壓模具的發(fā)展現(xiàn)狀,所用時間20天;
2.確定加工方案,所用時間5天;
3.模具的設計,所用時間30天;
4.模具的調試.所用時間5天.
2模具工藝分析
2.1原始資料:
工件名稱:支撐片
工件簡圖:如下圖所示
生產批量:大批量生產
材料:20F
材料厚度:1.2mm
設計方案:復合模一次沖壓完成
圖1-1零件圖
2.2工藝方案的確定
該工件只需要采用沖孔和落料兩道工序即可完成,材料為A3鋼,A3鋼具有良好的沖壓性能,適合沖裁。
該零件形狀簡單,是由圓弧和直線組成的。沖裁件內外形所能達到的經濟精度為IT11——IT14級,孔尺寸與邊緣距離的尺寸公差為正負0.5mm.將以上精度與零間的精度相比較,可以認為該零件的精度要求能夠在沖裁加工中得到保證,其尺寸標注、生產批量等情況,也均符合沖裁加工的工藝要求,故決定用沖壓方式進行加工。
沖壓工藝方案的選擇
該工件僅包含落料和沖孔兩個基本工序,可以采用以下三種工藝方案:
第一:先落料,后沖孔。采用單工序模生產。
第二:落料—沖孔復合沖壓。采用復合模生產。
第三:沖孔—落料級進沖壓。采用復合模生產。
方案一:模具結構簡單,成本較低,但需要兩道工序兩副模具,由于兩次定位使得工件的形位誤差難以保證,尺寸較小,制件的質量較差,成本高而生產效率低,難以滿足大批量生產要求,操作也不安全,故不宜采用。
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由于一次成形,減少了多次定位出現(xiàn)的定位誤差,并且在模具結構中采用彈性壓料裝置,使其制件質量較好,工件的精度及生產效率都較高。
方案三:也只需一副模具,生產效率高,操作較方便,工件精度也能滿足要求,但是成本較復合模高。
通過對上述三種方案分析比較,該件的沖壓生產采用第二種方案進行沖裁為好。
2.3主要設計計算
2.3.1排樣方式的確 設計復合模,首先要設計的就是排樣方式,該零件形狀較規(guī)則,斜排可以顯著地減少廢料,所以采用斜排的方式排樣,根據(jù)零件的結構特點需要沖孔和落料兩個工序就可以完成零件的制造。工序方案如圖所示。
圖2-1排樣圖
下面對工件的搭邊值進行確定,各部分尺寸的確定由[4]P65表2.5.2查得最小搭邊值a`=1.8,a`1=2.0可取a=2.0,a=2.5,由零件圖和排樣圖可以計算條料的寬度b=26.4mm,一個步距的長度為s=10mm可以計算出一個步距的材料利用率為62.2%,查板料的標準可得適宜選用如下:板料的寬度為280mm,長度為200mm,每張鋼板可裁為10條條料,條料尺寸為28mm×200mm。故材料的剪切的利用率為95%。可得下表:
項目
公式
結果
備注
沖裁件的面積A
A=8.5×5+3.5×11.3
82.05mm2
查表2.5.2得最小搭邊值a=1.8mm
a1=2.0mm采用導料銷導料
條料寬度B
B=16.3+1.8×2+1.5+5
26.4mm
步距S
S=8.5+1.5
10mm
一個步距材料利用率η
η=nA/BS×100%
62.2%
材料的利用率η總
η=0.95×62.2%
59.09%
表2-1材料利用率
2.3.2、沖壓力的計算
該模具采用的復合模,擬選擇彈性卸料,上出件,沖壓力的計《課本》P65表2.5.2
《課本》P65表2.5.2
《課本》P65表2.5.2
《課本》P65表2.5.2
《課本》P65表2.5.2
《課本》P65表2.5.2
《課本》P65表2.5.2
算如下,由[3]p29可得沖裁力《課本》P65表2.5.2
《課本》P65表2.5.2
《課本》P65表2.5.2
F=KLtτb
式中:F——沖裁力
L——是沖裁圓周的長度
t——材料的厚度為1.2mm
τb——材料的抗剪強度取450MP
K——安全系數(shù)是考慮到實際生產中,模具間隙值的波動和不均勻、刃口的磨損、板料力學性能和厚度波動等因素的影響而給出的修正系數(shù)。一般取1.3。
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得計算可得 落料力:F=29.152KN
沖孔力:F=12.078KN
下面我們分別對卸料力、推件力和頂件力進行計算:
卸料力 Fx=KxF
推件力 Ft=nKtF
式中: F——為沖裁力
Fx——卸料力系數(shù)
Ft——推件力系數(shù)
有[1]p62表2.6.1得他們分別取0.08、0.1;
n——同時卡在凹模內的沖裁件或廢料的個數(shù),根據(jù)凹模的修《課本》P65表2.5.2
模余量的一般要求,我取h=6mm 則n =h/t=6/1.2=5
可得Fx=0.87KN Ft=3.02KN
因為采用的彈性卸料和上出料方式,可知沖壓的總工藝力為
F總=Fx+Ft+F=45.12KN
為了保證沖壓力充足,一般沖裁時壓力機噸位應比計算的沖壓力大30%左右,即
F=1.3×45.12=58.656KN
2.3.3、壓力中心的確定及相關尺寸的計算
計算壓力中心,首先根據(jù)前面的設計畫出凹模型口圖如下圖,為了盡可能保證模柄軸線、壓力機滑塊的中心和壓力中心重合,依次防止偏載對模具和壓力機帶來的損害,所選用的壓力機的型號為J23-16。計算步驟如下:
1)建立坐標系XOY如圖所示
圖2-2壓力中心
2)將組成此圖形的輪廓劃分為幾個簡單的線段,求出各個線段的長度,如下:
L1=8.5mm(4.25,0);
L2=5mm(8.5,2.5);
L3=5mm(6,5);
L4=11.3mm(3.5,10.65);
L5=3.5mm (1.75,16.3);
L6=12.8mm(0,99);
L7=7.14mm (3,2.5);
L8=1.5mm (0,0.75)
L9=6.28mm (6.2,2.5)
壓力中心點的確定,由[1]P73的壓力中心位置分析可得,計算公式如下
Xc=(L1×X1+……Ln×Xn)/(L1+……Ln)=3.52 mm
Yc=(L1×Y1+……Ln×Yn)/(L1+……Ln)=6.165 mm
可以得到壓力中心為圖坐標系中的位置坐標為(3.52,6.165)。這個壓力中心確定以后,在下面的設計中就要盡量保證這個中心和模柄的中心線重合,同時還要考慮到裝配和加工的方便的要求,還與壓力機的結構相關。
2.3.4、工作零部件刃口尺寸的計算
在確定工作零件刃口尺寸之前,首先要考慮到工作零件的加工方法和模具的裝配方法,結合該模具的特點,工作零件的形狀相對比較簡單,適宜采用線切割機床分別加工落料凸凹模、凹模、凹模固定板以及卸料板等,這種加工方法可以保證這些零件各孔的同軸度,使裝配工作簡化,因此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計算就按分別加工的方法來計算。
1.計算凸、凹模刃口尺寸 查《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書中表2.4得間隙值Zmin=0.126mm,Zmax=0.180mm。
1)沖孔φ2mm和非圓孔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計算
由于制件結構簡單,精度要求不高,所以采用凹模和凸模分開加工的方法制作凸、凹模。其凸、凹模刃口尺寸計算如下:
查【5】書中表2.5得φ6mm凸、凹模制造公差:
δT =0.020mm δA =0.020mm
校核: Zmax-Zmin =0.054mm
而δT+δA =0.020+0.020=0.040mm
滿足 Zmax-Zmin≥δT+δA的條件
查【5】書中表2.6得:IT14級時磨損系數(shù)X=0.5,
按式(2.5) d凸圓形==(2+0.5×0.24)mm=2.12mm
D凹圓形==(2.12+0.126) =2.246 mm
d凸非圓形==(3+0.5×0.24) =3.12 mm
D凹非圓形==(3.12+0.126)=3.246 mm
2)外形落料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計算
由于外形形狀簡單,精度要求不高,所以采用凸模和凹模分開加工的方法制作凸、凹模。
其凸、凹模刃口尺寸計算如下:
當以凹模為基準件時,凹模磨損后,刃口部分尺寸增大,因此屬于A類尺寸。
工件中未標注公差的尺寸,查閱相關資料得出其極限偏差:.
查《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書中表2.6得磨損系數(shù)x為:
當△≥0.50時,x=0.5
當△≤0.5時,x=0.75
按式(2.8):Aj=(Amax-x△)
落料凸模的基本尺寸與凹模相同,分別是15.98mm,8.23mm,4.775mm,39.69mm,3.275mm不必標注公差,但在技術要求中注明:凸模實際刃口尺寸與落料凹模配制,保證最小雙面合理間隙Zmin=0.126mm。
2.3.5、卸料件的設計
由以上計算可知卸料力為F=0.87KN,這個力相對較小,采用橡膠卸料裝置較為合適。
(1)橡膠的設計計算:
1)根據(jù)分析采用的復合模沖壓力比較小,相應的卸料力也比較小,要求卸料裝置的承載能力也比較小,所以采用橡膠是合適。
2)根據(jù)卸料力求橡膠的橫截面積
由 FX≤FXY=Ap
可得,橡膠的橫截面面積為
A=FXY/p
式中:FXY——橡膠產生的壓力,設計時取大于或等于卸料力FX;
p——橡膠所產生的單位面積壓力,與壓縮量有關,其值可按確定,設計時取預壓量下的單位面積;
A——橡膠的面積
卸料板的工作行程:
h工=h1+h2+t
式中:h1——凸模進入卸料板的高度1mm;
h2——凸模沖裁后進入凹模的深度1mm;
t——板料的厚度
即: h工=1mm+1mm+1.2mm=3.2mm
橡膠的工作行程:H工=h工+h修
其中h修為凸模的修磨余量取5mm。
即: H工=3.2mm+5mm=8.2mm
橡膠的工作高度取自由高度的25%,根據(jù)以上的計算可以得知橡膠的自由高度為
H自由=4H工=32.8mm
每個橡膠承受的載荷為F1=F卸/4=0.87/4KN=0.218KN
試取壓縮量為40%查[3]p122單位壓力約為3MPa則
P=20%×3=0.6MPa
由上式 A=FXY/p=0.218KN/0.6=363.3N
再由A可以計算出等效的外徑D= /π1/2=21.5mm取24mm
3)橡膠的校核
橡膠的校核要求橡膠的高徑比在0.5-1.5之間則
0. 5<HO/D=32.8/24=1.36<1.5
即選1塊即可以滿足要求。
3 模具的總體設計
3.1模具零部件的選擇
3.1.1模具結構的確定
由沖壓工藝分析可知,采用復合沖壓,所以模具類型為復合模,凸凹模在下,落料凹模和沖孔凸模在上,為典型的倒裝沖孔落料復合模。
3.1.2定位方式的選擇
因為該模具采用的是條料,控制條料的送進方向采用導料銷,控制條料的送進步距采用擋料銷定距,簡單,可靠,定位方便。
3.1.3卸料、出件方式的選擇
因為工件料厚為1.2mm,相對較薄,卸料力也比較小,故可以采用彈性卸料。又因為是復合模生產,所以采用上出件比較便于操作和提高生產效率。
3.1.4導向方式的選擇
為了提高模具壽命和工件質量,方便安裝調整等因素該復合模采用后側導柱的導向方式。
4 模架及工作零件的設計和加工
根據(jù)模具設計的基本形式,可以確定模具的基本結構原理圖
圖4-1模具總裝圖
4.1工作零件的結構設計
4.1.1沖孔凸模的設計
根據(jù)制件的零件圖可以知道,沖孔凸模的結構為圓形,具體結構可以根據(jù)具體的設計需要而定。因為所用的沖孔凸模為圓形,而且[1]P38(3)的數(shù)據(jù)可得,這里所用的凸模是不需要特殊保護的小凸模,所以沖孔凸模采用圓頭直桿凸模,其總長L可根據(jù)具體設計按如下方式計算:
L=h1+h2 =35mm
其中:H1為凸模固定板厚為28mm
H2為凹模的厚度,為了設計更適合標準,取7mm
這里包含了后面的固定板、卸料板和橡膠的設計,其取值是根據(jù)他們的具體設計而確定的。
圖4-2沖孔凸模
4.1.2落料凹模的設計
結合工件外形并考慮加工,凹模采用整體凹模,將落料凸模設計成直通式,各沖裁的凹??拙捎镁€切割機床加工,4個M8的螺釘固定在墊板上,與凸模固定板配合按H6/m5。安排凹模在模架的位置時,要根據(jù)壓力中心的數(shù)據(jù),將壓力中心和模柄中心重合,其落料凸模的長度根據(jù)沖孔凸模的長度進行設計,取L=35mm根據(jù)前面凸模的設計時的尺寸計算可以得出,下面對其輪廓尺寸進行計算:
凹模的高度 H=KB 取K=0.22 則H=19.6mm
此為最小值圓整到20mm即H=20mm
取凹模壁厚為10mm
凹模的寬度 L1 =80mm
凹模的長度 取L2=150 mm
即凹模的輪廓尺寸為150mm×80mm×20mm 結構詳圖如下所示:
圖4-3落料凹模
4.1.3凸凹模的設計
結合工件外形并考慮加工,凸凹模采用整體凸凹模,將落料凸凸模設計成直通式,沖裁的凸凹模外形及孔均采用線切割機床加工,1個M8的螺釘固定在下墊板上,與凸模固定板配合按H6/m5。
圖4-4凸凹模
4.1.4導料銷及擋料銷的設計
條料采用兩個導料銷導料,送進方向上采用一個擋料銷進行定位,導料定位都較可靠,方便,將其固定在卸料板上,在凹模板上設置避讓孔,其深度稍大于銷頭部高度。
4.1.5卸料部件的設計
(1)卸料板的設計
卸料板的周界尺寸與凹模的周界尺寸相同,厚度為10mm。
卸料板采用45鋼制造,淬火硬度為45~45HRC。
(2)卸料螺釘?shù)倪x用
卸料板上設置4個卸料螺釘,公稱直徑為8mm,螺紋部分為10×10。卸料釘尾部應留有足夠的行程空間。卸料螺釘擰緊后,應使卸料板超出凸凹模端面1mm,有誤差時通過在螺釘與卸料板之間安裝墊片來調整。
4.1.6推件塊的設計
推件塊用來推出卡在凹模里的之間,要有一定的行程空間,材料選用45鋼。
4.2模架的設計
該模具采用中后側導柱模架,這種模架的導柱在模具后側位置,模具較敞開。以凹模周界尺寸為依據(jù),選擇模架規(guī)格。根據(jù)模具周界的具體尺寸,查[2]P273得采用中間導柱模架最適合具體規(guī)準是:
上模座的厚度30 ,
下模座的厚度35,材料為Q235。
上模座厚度H上模取30mm,上模墊板的厚度H墊取10mm,凸模固定板的厚度為14mm,空心墊板厚度為10mm,凹模厚度為20mm,凸凹模厚度為45mm,,下模座的厚度35mm,那么,該模具的閉合高度:
H閉= H上座+ H下座 + H上墊 + H空心墊板+ H固 +H凸凹模+ H凹模- h2
=30+35+10+10+14+45+20-1=169mm
式中: H上座——上模座厚度
H下座——下模座厚度
H上墊——上墊板厚度
H空心墊板——空心墊板厚度
H固——凸模固定板厚度
H凸凹?!拱寄5拈L度
H凹?!寄:穸?
h2——凸凹模沖裁后進入凹模的深度,此處取1mm.
可見該模具閉合高度小于所選壓力機J23—16,最大閉合高度為490mm,可以使用。
根據(jù)設計出來的最大閉合高度設計導柱和導套,有模座上的導柱和導套的尺寸確定選擇的尺寸查[2]得:
導柱A22h5×150 GB/T2861.1—81
導套A22H6×80×35 GB/T2861.6—81
模柄的設計
根據(jù)壓力的相關參數(shù),由[2]選擇模柄為壓入式模柄其參數(shù)為42.5×80 GB/T2862.1—81Q235。
由圖4-1知:模具上模部分主要由上模座、上墊板、凸模、凸模固定板、推件塊、凹模等組成。卸料方式采用彈性卸料,以橡膠為彈性組件。下模部分由下模座、凸凹模板、卸料板、橡膠等組成。沖孔廢料由漏料孔漏出,制件由推件塊從上模推出。
4.3沖壓設備的選定
通過校核,選擇閉式單點動壓力機J31-250B能夠滿足使用要求。其主要參數(shù)如下:
公稱壓力:250KN
滑塊行程:315mm
公稱壓力行程:10.4mm
滑塊行程次數(shù):20次/min
最大閉合高度:490mm
裝模具高度調節(jié)量:200mm
導軌間距離:810mm
滑塊底面前后尺寸:850mm
工作臺墊板尺寸:950mm*1000mm
主電機功率:30KW
氣墊個數(shù):1個
氣墊單個推出力:6.3/40
氣墊行程:150mm
外形尺寸:2262mm×2070mm
地面以上高度:5660mm
壓力機整機質量:30.5T
4.4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藝
本副模具,模具零件加工的關鍵在工作零件、固定板以及卸料板,若采用線切割加工技術,這些零件的加工就變得相對簡單。
凹模、固定板以及卸料板都屬于板類零件,其加工工藝比較規(guī)范。其具體加工過程是:凹模,導料板等零件均是需要淬硬的零件,凹模淬硬以前,在模架的上模板上進行裝配,在凹模板上劃出各個孔的圓孔的線,并根據(jù)劃出壓力中心線,使壓力中心線與下模座中心線對正、鉆、攻螺孔,將下模座、凹模、導尺進行校配,校正導尺間距后,鉆、鉸銷釘孔,將三板固定,鉆孔并安裝擋料銷,安裝承料板。然后,將下模全部拆開,將凸凹模熱處理淬硬(在淬硬以前要加工出傳絲孔)后,進行線切割加工,用平面磨床磨平后重新裝配。
固定在上模座的上模部分,各凸模和凸模固定板都應淬硬,裝配前將凸模淬硬,并完成全部加工,墊板裝配前不淬硬。
4.5 模具的裝配
根據(jù)復合模裝配要點,選凹模作為裝配基準件,先裝下模,在裝上模,并調整間隙、試沖、返修。
具體的裝配如下:
首先,凸凹模的預裝配,這個過程就是仔細檢查一下各凸模形狀及尺寸以及凹模形孔,是否符合圖紙要求的尺寸精度、形狀。并且將各凸模分別與相應的凹模孔相配合,檢查其間隙是否加工均勻。不合適者應重新修磨或更換。這一步也是相當重要的,防止因為一些低級的錯誤而造成裝配的不能順利進行。
其次,凸模的裝配,為了下一步裝配的方便,所以要先裝配凸模的部分,即將各個凸模插入到的相應孔內。然后,將凸模壓入固定板凸模固定板的相應孔內,在墊板上鉆孔,將外型凸模固定在墊板上,在與卸料板穿在一起。然后放在一邊待用。
再次,下模的裝配,裝配的過程和前面加工過程一樣,總結起來就是要先把要裝配的各個部分定位劃線,再淬火,線切割加工。具體為,將下模部分的所用部件固定在下模座上,根據(jù)設定的零部件的相對位置定位,并根據(jù)劃出壓力中心線,使壓力中心線與下模座中心線對正、鉆、攻螺孔,將下模座、凹模、導尺進行校配,校正導尺間距后,鉆、鉸銷釘孔,將三板固定,鉆孔并安裝擋料銷,安裝承料板。
接下來,裝配上模,在以裝好的下模上放等高的墊鐵,再在凹模中放入0.1mm的紙片,然后將凸模與固定板組合裝入凹模。下面預裝上模座,劃出與凹模固定板相應螺孔、銷孔位置,并鉆絞螺孔、銷孔。用螺釘將固定板組合、墊板、上模座連接在一起,但不要擰緊。將卸料板套裝在已裝入固定板的凸模上,裝上橡膠和卸料螺釘,并調節(jié)橡膠的預壓量,使卸料板高出凸模下端約1mm。然后,復查凸、凹模間隙并調整合適后,緊固螺釘。切紙檢查,合適后打入銷釘。
最后,裝機試沖并根據(jù)試沖結果作相應的調整。直到試沖合格后,將模具連同合格制件一同歸庫。
5.結束語
本畢業(yè)設計是我們進行完了三年的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yè)課程后進行的,它是對我們三年來所學課程的又一次深入、系統(tǒng)的綜合性的復習,也是一次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訓練。它在我們的學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過這次畢業(yè)設計使我從新系統(tǒng)的復習了所學專業(yè)知識同時也鞏固了先前學到了的知識,同時感觸最深刻的是:所學知識只有在應用中才能在更深刻理解和長時間記憶。對一些原來一知半解的理論也有了進一步的的認識。特別是原來所學的一些專業(yè)基礎課:如機械制圖、模具材料、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冷沖模具設計與制造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我進一步的了解了怎樣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際的設計中。同時還使我更清楚了模具設計過程中要考慮的問題,如怎樣使制造的模具既能滿足使用要求又不浪費材料,保證工件的經濟性,加工工藝的合理性。
在設計的過程中通過沖壓手冊、模具制造簡明手冊、模具標準應用手冊等隊要設計的問題進行查詢,我了解了通過更多的途徑去了解我要做的設計,使設計更具合理性。也使我學會了設計過程中對資料的查詢和運用。通過這次設計,我更加深入地學習了冷沖壓技術工作設計的內容。冷沖壓技術工作設計的內容包括冷沖壓工藝設計、模具設計及沖模制造三方面內容,盡管三者的工作內容不同,但三者之間存在著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相互依存的關系。
冷沖壓工藝設計是針對給定的產品圖樣,根據(jù)其生產批量的大小、沖壓設備的類型規(guī)格、模具制造能力及工人技術水平等具體生產條件,從對產品零件圖的沖壓工藝性分析入手經過必要的工藝計算,制定出合理的工藝方案,最后編寫沖壓工藝卡的一個綜合分析、計算、設計過程。沖壓工藝方案的確定包括工序性質、數(shù)量的確定,工序順序的安排,工序組合方式及工序定位方式的確定等內容。
沖壓模具設計則是依據(jù)制定的沖壓工藝規(guī)程,在認真考慮毛坯的定位、出件、廢料排出諸問題以及模具的制造維修方便、操作安全可靠等因素后,設計計算并構思出與沖壓設備相適應的模具總體結構,然后繪制出模具總裝圖和所有非標準零件圖的整個設計繪圖過程。
歷經近三個月的畢業(yè)設計即將結束,在這次畢業(yè)設計中通過參考、查閱各種有關模具方面的資料,請教各位老師有關模具方面的問題,并且和同學的探討,模具設計在實際中可能遇到的具體問題,使我在這短暫的時間里,對模具的認識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從陌生到開始接觸,從了解到熟悉,這是每個人學習事物所必經的一般過程,我對模具的認識過程亦是如此。經過近三個月的努力,我相信這次畢業(yè)設計一定能為三年的大學生涯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為將來的事業(yè)奠定堅實的基礎。
致 謝
本設計在設計過程中得到了老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再次表示誠摯的感謝!
感謝各位老師在三年之中的教導和在做設計的過程中對我的幫助。使我在大學三年里不但學到了更多知識,而且學到了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在此衷心對各位老師的辛勤教導表示感謝。雖然我就要走出學校進入社會,但是老師對我的教導和幫助我想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那講課的聲音在我耳邊久久回蕩,那寫字的身影在腦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如果還有下一次做學生我仍然選擇做您的學生!
畢業(yè)之后,我一定會努力工作的,不辜負各位老師對我們的深切期望,在這里也說一聲:老師你辛苦了。
祝各位老師,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參考文獻
[1]王孝培主編.沖壓手冊.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0
[2]李紹林主編.實用模具技術手冊[M].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8
[3]陳錫棟、主編.實用模具技術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1
[4]王秀鳳 萬良輝主編.冷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5
[5]楊玉英主編.實用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手冊[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
[6]許發(fā)樾主編.實用模具設計與制造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0
[7]王芳主編.冷沖壓模具設計指導[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8
[8]李易、于成功、聞小芝主編.現(xiàn)代模具設計、制造、調試與維修實用手冊[M].北京:金版電子出版公司,2003
[9]翟德梅主編.模具制造技術[M].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
[10]任嘉卉主編.公差與配合手冊[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0
[11]劉建超主編.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2]原紅玲主編.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8
[13]孫鳳勤 閻亞琳主編.沖壓與塑料成型設備.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目錄
1緒 論 1
1.1國內模具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 1
1.1.1國內模具的現(xiàn)狀 1
1.1.2國內模具的發(fā)展趨勢 2
1.2國外模具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 2
2模具工藝分析 4
2.1原始資料 4
2.2工藝方案的確定 4
2.3主要設計計算 5
2.3.1排樣方式的確 5
2.3.2、沖壓力的計算 6
2.3.3、壓力中心的確定及相關尺寸的計算 7
2.3.4、工作零部件刃口尺寸的計算 9
2.3.5、卸料件的設計 10
3 模具的總體設計 13
3.1模具零部件的選擇 13
3.1.1模具結構的確定 13
3.1.2定位方式的選擇 13
3.1.3卸料、出件方式的選擇 13
3.1.4導向方式的選擇 13
4 模架及工作零件的設計和加工 14
4.1工作零件的結構設計 14
4.1.1沖孔凸模的設計 14
4.1.2落料凹模的設計 15
4.1.3凸凹模的設計 16
4.1.4導料銷及擋料銷的設計 17
4.1.5卸料部件的設計 17
4.1.6推件塊的設計 17
4.2模架的設計 17
4.3沖壓設備的選定 19
4.4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藝 19
4.5 模具的裝配 20
5.結束語 22
致 謝 24
參考文獻 25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