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與寫意——西方抽象主義繪畫與中國大寫意》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抽象與寫意——西方抽象主義繪畫與中國大寫意(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抽象與寫意——西方抽象主義繪畫與中國大寫意
抽象與寫意表現(xiàn)在繪畫、建筑、雕塑、詩歌文學等文化藝術美學的各個方面,筆者選取西方抽象主義繪畫與中國大寫意繪畫進行比較,意在通過對比分析從而尋找二者在中西方文化背景下所產(chǎn)生的異同。
一、理性與非理性的交融
西方抽象主義繪畫與中國大寫意繪畫都是理性與非理性交融的產(chǎn)物,二者在創(chuàng)作中都存在著理性、感性、非理性的因素。抽象主義繪畫更偏重于一種非理性的無意識表達,大寫意繪畫則更偏重于理性與非理性之間的感性把握。
西方抽象主義繪畫在創(chuàng)作時需要運用理性思維來構成畫面,但畫面所表現(xiàn)的是一種深層的無意識的宇宙生命空間,是一種源于靈感、
2、直覺、本能的非理性的繪畫形態(tài)。在抽象主義繪畫中,并非完全屏蔽理性思維,尤其是創(chuàng)作時需要理性思維的幫助,需要用理性思維來進行圖案的設計和色彩的調(diào)整。然而,藝術家通過這樣的形式語言所展現(xiàn)的并非是一種理性的繪畫思維,而是一種充滿了非理性因素的繪畫形式。例如,波洛克在作畫時,將畫布平輔在地上,提著顏料桶在畫布上走動,顏料滴在畫布上,形成了一種偶然的效果。這樣偶然的效果是需要藝術家對它進行一種理性的設計和安排的,并在創(chuàng)作中保有一種激情和靈感,才能表現(xiàn)出畫面線條的律動感。抽象繪畫是通過對畫面本身理性的形式語言的建構來展現(xiàn)出一種非理性的創(chuàng)作思維,繪畫即表現(xiàn)其自身的藝術理念。
而中國大寫意繪畫則更偏
3、重于理性與非理性之間的感性把握,是介于具象與抽象之間的一種半抽象的藝術形態(tài)。中國大寫意繪畫對于畫面的感性把握源于畫家的思想情感的流露,畫家將自己的情感付之于筆端,從而寫出了胸中之意氣,生動而真切。畫家自身的主觀情感色彩在大寫意畫中所占分量較重,也正是由于畫家的個人境遇、時代特色才賦予了大寫意繪畫別樣的風格趣味。同時,中國大寫意繪畫中的線條筆墨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同時也具有造型的作用,通過半抽象的筆墨營造出意象水墨。例如,在梁楷的繪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大寫意人物在把握人物造型特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水墨畫的筆墨性能以傳達自已的感情,放縱情感,卻奔放而不粗野,思維上立奇造異而不顛倒是非,對畫面
4、進行了完美的協(xié)調(diào)和把握。所以,抽象筆墨建立起的意象人物、花鳥是具象與抽象的統(tǒng)一,是藝術家在理性與非理性之間的感性把握。
西方抽象主義繪畫與中國大寫意繪畫既有理性因素,又有非理性因素。西方抽象主義繪畫更偏重于對于非理性、無意識的表達。而中國的寫意繪畫則是理性與非理性的融合,包含了許多的感性因素,是抒發(fā)胸中意氣、表達筆墨情趣的形式。由此,筆者發(fā)現(xiàn)二者之間雖都存在著理性與非理性因素,但仍有所差別,它們存在很多的相異與相契合之處。
二、人文觀照下二者的差異
西方抽象主義繪畫與中國大寫意繪畫因其文化背景、社會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的不同而形成了迥異的風格面貌和特征,在其筆墨形態(tài)、情
5、感表達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與體系。
首先,西方抽象主義繪畫與中國大寫意繪畫不同的風格特征源于其社會環(huán)境的差異,社會環(huán)境的轉變和發(fā)展對于繪畫的轉型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就西方抽象主義盛行時期的社會背景而言,工業(yè)革命帶來了社會生產(chǎn)、生活方式等諸多變化,攝影術的發(fā)明也讓人們重新開始審視藝術家再現(xiàn)具象生活的必要性,不少藝術家開始積極的探索新的繪畫語言。西方抽象主義繪畫在發(fā)展過程中是以社會叛逆精神作為自己的藝術脊梁,它叛逆的目的是為了告別負債累累的社會精神,讓藝術回歸到人的生命精神和宇宙精神,回歸生命天性。而中國大寫意繪畫從唐代王維開始顯現(xiàn),到宋代逐步發(fā)展成型,畫家運用粗闊的筆勢和濃淡的水墨
6、來表現(xiàn)其思想情感。這與封建社會富麗堂皇、精巧細膩的繪畫風格和審美趣味相反,它是展示畫家生存感受的肆意之筆。所以,西方抽象主義繪畫的誕生是為了擺脫思想,回歸生命本體。而中國大寫意繪畫是更加注重畫家本身的情感抒發(fā)和筆墨的解放。由此形成了二者在筆墨形態(tài)、風格等方面相異的特征。
其次,二者在筆墨、畫面的構成形態(tài)與畫面的情感表達上有所差別。就二者畫面的形式語言,抽象主義繪畫的畫面元素多為分解、樣式化的語言。畫面中多以點、線、面等抽象元素進行表達,而每一種元素都有極為豐富的內(nèi)涵,這些抽象元素組合而成的畫面仍然十分抽象,并非是對于客觀物象和藝術家情感的描摹,而是一種非理性無意識的表現(xiàn)。而大寫意繪畫
7、雖然筆觸豪邁但是并沒有很大的變形,所繪意象能夠為人所分辨,講究筆意生發(fā)。大寫意畫對筆觸是十分的講究的,其筆墨之間應靈動而有張力,畫面中表現(xiàn)的層層意象能夠形成一種悠遠的意境。同時,大寫意繪畫在色彩上追求一種清雅和樸素,并不似抽象畫般明快而夸張。
就二者畫面的情感表達而言,西方抽象主義繪畫是畫面的直接呈現(xiàn),主張還原繪畫的本身,體現(xiàn)了一種無意識的狀態(tài),并非表達藝術家個人的情感,而是提煉藝術的精神,表現(xiàn)畫面本身的音樂性和宇宙生命的精神是其根本目標。例如,蒙德里安的變體畫就是通過對畫面中方格的變形與移動來表達一種永恒的精神結構。而中國大寫意繪畫的筆墨形態(tài)是以畫家自身的情感體驗為基礎的,
8、其畫面充分表達了藝術家的個人境遇及其思想感情,即“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并非只是抽象筆墨語言的表達,其中暗含了畫家無限的情感。大寫意繪畫的情緒表達多是通過筆觸的揮灑來完成的,畫家們突發(fā)靈感的神來之筆常常會給畫面營造出深遠的意境。畫家往往通過畫面中的意象來反映出一種精神觀照與人文關懷。例如,八大山人在其繪畫作品中通過高度的概括與夸張的手法來表現(xiàn)自身的坎坷境遇,其作品別具一格的面貌也源于他對于生活的感悟和思想的凝練。
由此,筆者發(fā)現(xiàn)西方抽象主義繪畫與中國的大寫意繪畫在其基本的形態(tài)特征、社會文化背景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但是二者在其各自發(fā)展道路上也存在著一些內(nèi)在的契合之處值得進一步
9、探究。
三、抽象與寫意的內(nèi)在契合
西方抽象主義繪畫與中國大寫意繪畫之間也存在著內(nèi)在的契合之處,有著諸多相似和相近的內(nèi)在特質。
首先,抽象主義繪畫與大寫意繪畫都是對于原有繪畫形態(tài)的一種突破與解放。西方抽象主義繪畫不僅僅是一種藝術樣式的創(chuàng)新,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文藝復興以來形成的繪畫觀念。它從過去的對事物具象的描摹到一種自由獨立的表達,擺脫了思想上的禁錮。而中國大寫意繪畫徹底解放了繪畫的形式語言,使畫家可以通過酣暢淋漓的筆墨表現(xiàn)內(nèi)心的思想情感,從而達到了似與不似的筆墨境界,從而實現(xiàn)了筆墨的最大自由,同時也是對畫家情感的一種解放。
其次,抽象主義繪畫與大寫意繪畫
10、在形式語言上都具有簡化性,無論是西方抽象的形式語言,還是中國的筆墨形態(tài)都具有一種抽象性,都是一種簡化的藝術形式。抽象繪畫的畫面常常都是由一些簡單的幾何圖形、變形的線條等元素組合而成,這些看似單一的形式語言中卻富含豐富的形式美,以及蘊含著一種節(jié)奏的律動感。而中國大寫意繪畫寥寥幾筆便可形成畫面,便可營造出畫面的意象與意境,畫家將筆墨簡化為一種獨特的符號表達。簡化的筆墨并不會淪為簡單的藝術形態(tài),其抽象的線條符號具有無限的生命力,而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和藝術韻味,十分耐人尋味。
并且,抽象主義繪畫所展現(xiàn)的音樂的律動性與大寫意繪畫所呈現(xiàn)的意境說都是各自繪畫體系中的一種至高追求。西方抽象主義繪畫放松了
11、對于具體物象的束縛,以多變、自由、具有高度動感的點、線、面的重疊交織組成了畫面,其形式語言之間能夠構成一種互動性和音樂的律動感,這樣的畫面組織結構猶如一首交響曲。而中國大寫意畫講究氣韻生動,其筆墨之間營造出的意境更是中國繪畫的至高追求。大寫意繪畫中的筆墨意象,具有豐富的意趣。它不僅反映出了人文精神,還反映出了時代的鮮明特征,時代寄予藝術家豐富的思想情感,藝術家通過筆墨語言付諸于筆端,揮灑于畫面之中,營造了回味悠長的意境。
綜上所述,通過對中西方繪畫形態(tài)的比較,筆者認為西方抽象主義繪畫與中國大寫意繪畫雖然有著不同的形式語言,其產(chǎn)生的社會環(huán)境、思想文化等都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它們在其各自發(fā)展的道路上卻也有著不謀而合之處,它們都打破了原有的繪畫樣式或藝術思想,帶來了人性和繪畫的解放和自由,并且都成為了各自體系中的至高追求。在藝術發(fā)展的道路上,各個地域都有著各自的發(fā)展軌跡和藝術特色,但當我們將其并置在一起,就會發(fā)現(xiàn)在各具特色的藝術風格之外,中西方藝術發(fā)展中存在著很多內(nèi)在的契合之處,這也是藝術循環(huán)與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
萬笑雪\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