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學考研二

上傳人:無*** 文檔編號:235177015 上傳時間:2023-11-03 格式:PPTX 頁數(shù):48 大?。?08.67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政治經濟學考研二_第1頁
第1頁 / 共48頁
政治經濟學考研二_第2頁
第2頁 / 共48頁
政治經濟學考研二_第3頁
第3頁 / 共48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政治經濟學考研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政治經濟學考研二(4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一)勞動力成為商品與貨幣轉化為資本(一)勞動力成為商品與貨幣轉化為資本勞動力勞動力是指人的勞動能力,是人的是指人的勞動能力,是人的體力和腦力的總和。體力和腦力的總和。勞動力的使用即勞動力的使用即勞動勞動。二、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二、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第1頁/共48頁資本流通公式:資本流通公式:資本流通公式:資本流通公式:商品商品貨幣貨幣貨幣貨幣GGW買買賣賣商品流通公式:商品流通公式:商品流通公式:商品流通公式:W G W(商品(商品貨幣貨幣另一種商品)另一種商品)第2頁/共48頁1 1、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基本條件、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基本條件p勞動者是自由人,能夠把自己的勞動勞動者是自由人

2、,能夠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自己的商品來支配;力當作自己的商品來支配;p勞動者沒有別的商品可以出賣,自由勞動者沒有別的商品可以出賣,自由得一無所有,沒有任何實現(xiàn)自己的勞動得一無所有,沒有任何實現(xiàn)自己的勞動力所必需的物質條件。力所必需的物質條件。p勞動力成為商品,標志著簡單商品生勞動力成為商品,標志著簡單商品生產發(fā)展到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新階段。產發(fā)展到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新階段。第3頁/共48頁A A成成為為W W條件條件勞動者具有人身自由。勞動者具有人身自由。勞動者喪失生產資料。勞動者喪失生產資料。第4頁/共48頁2 2、勞動力商品的特點與貨幣轉化、勞動力商品的特點與貨幣轉化為資本為資本勞動力商品勞

3、動力商品價價 值值 使用價值使用價值 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源泉,它在消費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源泉,它在消費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源泉,它在消費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源泉,它在消費過程中能夠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而且這個新的價值比勞動過程中能夠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而且這個新的價值比勞動過程中能夠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而且這個新的價值比勞動過程中能夠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而且這個新的價值比勞動力本身的價值更大。力本身的價值更大。力本身的價值更大。力本身的價值更大。第5頁/共48頁A A 的的 價價 值值第6頁/共48頁A A 的的 價價 值值第7頁/共48頁A A 的的 價價 值值第8頁/共48頁勞

4、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一旦貨幣購買的勞動力帶來的前提。一旦貨幣購買的勞動力帶來剩余價值,貨幣也就變成了資本。剩余價值,貨幣也就變成了資本。第9頁/共48頁(二)資本主義所有制(二)資本主義所有制經濟意義上的所有制經濟意義上的所有制,是指事實上生產資料歸,是指事實上生產資料歸誰所有、歸誰支配,并憑借這種所有和支配實誰所有、歸誰支配,并憑借這種所有和支配實現(xiàn)生產和獲得剩余產品(超額利潤或利潤)?,F(xiàn)生產和獲得剩余產品(超額利潤或利潤)。法律意義上的所有制,法律意義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產資料的法是由占有生產資料的法律原則決定的。它強制地規(guī)定了人們在經濟生律

5、原則決定的。它強制地規(guī)定了人們在經濟生活中對占有物行使權利的界限,直接影響到現(xiàn)活中對占有物行使權利的界限,直接影響到現(xiàn)實經濟生活中生產資料的實際利用及其與勞動實經濟生活中生產資料的實際利用及其與勞動者的關系。者的關系。1 1、所有制和所有權、所有制和所有權第10頁/共48頁p所有制與所有權二者既有區(qū)別,也有密切所有制與所有權二者既有區(qū)別,也有密切的聯(lián)系。的聯(lián)系。p所有制是所有權的基礎,所有制的性質和所有制是所有權的基礎,所有制的性質和特點只能從現(xiàn)實的生產關系的實際運動中去特點只能從現(xiàn)實的生產關系的實際運動中去把握和理解,而不能從所有權出發(fā)去認識。把握和理解,而不能從所有權出發(fā)去認識。p所有制決

6、定著所有權,所有制決定著所有權,所有權是所有制的所有權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態(tài),它反映著經濟關系的意志關系。法律形態(tài),它反映著經濟關系的意志關系。這種意志關系或者法律關系的性質在根本上這種意志關系或者法律關系的性質在根本上是由這種經濟關系本身決定的。是由這種經濟關系本身決定的。1 1、所有制和所有權、所有制和所有權第11頁/共48頁 、資本主義所有制及其本質、資本主義所有制及其本質 p在不同的剝削制度下,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在不同的剝削制度下,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方式不同。結合方式不同。p在奴隸社會在奴隸社會,奴隸主占有土地和其他生產資,奴隸主占有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的人身和勞動成果,

7、奴隸料,并完全占有奴隸的人身和勞動成果,奴隸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是以剝削者對被剝削者的完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是以剝削者對被剝削者的完全人身占有為基礎的。全人身占有為基礎的。第12頁/共48頁p在封建社會在封建社會,地主階級占有基本生產資料土,地主階級占有基本生產資料土地,而失地農民為了生存,不得不依附于封建地,而失地農民為了生存,不得不依附于封建主,地主階級憑借超經濟強制的方式對農民進主,地主階級憑借超經濟強制的方式對農民進行殘酷的剝削,農民與基本生產資料土地的結行殘酷的剝削,農民與基本生產資料土地的結合,是以農民對地主的人身依附為條件的。合,是以農民對地主的人身依附為條件的。p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在資本

8、主義制度下,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和,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而勞動者則一無所有,只能靠出賣勞動產品,而勞動者則一無所有,只能靠出賣勞動力為生。勞動力為生。第13頁/共48頁 資本家憑借對生產資料的占資本家憑借對生產資料的占有,在等價交換原則的掩蓋下,有,在等價交換原則的掩蓋下,雇用工人從事勞動,占有雇用工雇用工人從事勞動,占有雇用工人的剩余價值,這就是人的剩余價值,這就是資本主義資本主義所有制的實質所有制的實質。第14頁/共48頁(三)生產剩余價值是資本主義(三)生產剩余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絕對規(guī)律生產方式的絕對規(guī)律p資本主義生產的直接目的和決定性動機,資本主義生產的直接目的和決定性動

9、機,就是無休止地采取各種方法獲取盡可能多的就是無休止地采取各種方法獲取盡可能多的剩余價值。剩余價值。p這樣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必然這樣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必然性,就是性,就是剩余價值規(guī)律剩余價值規(guī)律。p馬克思指出:馬克思指出:“生產剩余價值或賺錢,是生產剩余價值或賺錢,是這個生產方式的絕對規(guī)律這個生產方式的絕對規(guī)律?!钡?5頁/共48頁勞動勞動過程過程價值價值價值價值形成形成形成形成過程過程過程過程創(chuàng)創(chuàng) 造造使用價值使用價值舊舊 價價 值值轉轉 移移具體具體勞動勞動形形 成成價價 值值抽象抽象勞動勞動物物質質的的生生產產過過程程、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和資本的不同

10、和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價值生產中的作用部分在剩余價值生產中的作用 第16頁/共48頁勞動勞動過程過程價值價值增殖增殖過程過程創(chuàng)創(chuàng) 造造使用價值使用價值舊舊 價價 值值轉轉 移移具體具體勞動勞動再生產再生產A A 價價 值值剩余價值剩余價值創(chuàng)創(chuàng) 造造抽象抽象勞動勞動剩剩余余價價值值的的生生產產過過程程第17頁/共48頁 剩余價值剩余價值就是由雇傭勞動者就是由雇傭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創(chuàng)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以上的那部分價值。過勞動力價值以上的那部分價值。第18頁/共48頁2、資本分析、資本分析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價值生產中的作用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價值生產中的作用

11、第19頁/共48頁 資本的本質資本的本質:資資本是能夠帶來剩余價本是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值的價值。第20頁/共48頁廠房、機器等廠房、機器等 生生生生產產產產資資資資本本本本原材料、燃料等原材料、燃料等 工資工資不變資本不變資本(C C)可變資本可變資本(V V)生產生產資料資料勞動力勞動力資本的形態(tài)資本的形態(tài)第21頁/共48頁資本的形態(tài)資本的形態(tài)p不變資本不變資本是以生產資料形態(tài)存在的資本。是以生產資料形態(tài)存在的資本。p可變資本可變資本是用來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是用來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第22頁/共48頁把資本區(qū)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把資本區(qū)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重要意義本的重要

12、意義 p揭示了可變資本是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從而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實質。揭示了可變資本是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從而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實質。p為確定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依據。為確定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依據。p為理解資本有機構成、平均利潤、地租等理論奠定了基礎。為理解資本有機構成、平均利潤、地租等理論奠定了基礎。第23頁/共48頁剩余價值率(剩余價值率(mm)剩余價值和可變資本的比率剩余價值和可變資本的比率剩余勞動時間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剩余勞動剩余勞動必要勞動必要勞動第24頁/共48頁(三)生產剩余價值是資本主義(三)生產剩余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絕對

13、規(guī)律生產方式的絕對規(guī)律、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 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價值生產中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價值生產中的作用區(qū)分為的作用區(qū)分為C+VC+V 第25頁/共48頁勞動勞動過程過程價值價值增殖增殖過程過程創(chuàng)創(chuàng) 造造使用價值使用價值舊舊 價價 值值轉轉 移移具體具體勞動勞動再生產再生產A A 價價 值值剩余價值剩余價值創(chuàng)創(chuàng) 造造抽象抽象勞動勞動剩剩余余價價值值的的生生產產過過程程第26頁/共48頁資本的形態(tài)資本的形態(tài)p不變資本不變資本是以生產資料形態(tài)存在的資本。是以生產資料形態(tài)存在的資本。p可變資本可變資本是用來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是用來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M=m/v第2

14、7頁/共48頁p絕對剩余價值絕對剩余價值是指在必要勞是指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延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延長勞動日的長度長勞動日的長度(和提高勞動強和提高勞動強度)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度)而生產的剩余價值。2 2、生產剩余價值的兩種基本方法、生產剩余價值的兩種基本方法 第28頁/共48頁p比如原工作日為比如原工作日為8 8小小時,必要勞動時間和時,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均為剩余勞動時間均為4 4小小時,剝削程度時,剝削程度(m)(m)為為100%100%。如果必要勞動。如果必要勞動時間不變將工作日從時間不變將工作日從8 8小時延長到小時延長到1010小時,小時,剩余勞動時間就由剩余

15、勞動時間就由4 4小小時增加到時增加到6 6小時,剝削小時,剝削程度就從程度就從100%100%提高到提高到150%150%。工人爭取縮減工作日的斗爭工人爭取縮減工作日的斗爭 第29頁/共48頁必要勞動必要勞動時間時間4小時小時4小時小時剩余勞動剩余勞動時間時間2小時小時6小時小時M=m/v第30頁/共48頁p相對剩余價值相對剩余價值是指在工作日是指在工作日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縮短必要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對延長剩余勞動勞動時間,相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所生產的剩余價值。時間所生產的剩余價值。第31頁/共48頁p生產相對剩余價值,關鍵是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生產相對剩余價值,關鍵是縮短必

16、要勞動時間。p要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就需要降低勞動力價值。勞動力要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就需要降低勞動力價值。勞動力價值由維持勞動力再生產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構成,價值由維持勞動力再生產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構成,因而就需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降低勞動力價值。因而就需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降低勞動力價值。p可見,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是以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可見,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是以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條件的。為條件的。第32頁/共48頁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資本家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資本家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資本家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資本家追逐超額剩余價值的結果追逐超額剩余價值的結果追

17、逐超額剩余價值的結果追逐超額剩余價值的結果p超額剩余價值超額剩余價值是指企業(yè)由于是指企業(yè)由于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使商品的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使商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差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差額。額。第33頁/共48頁p在現(xiàn)實生活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首先是從個在現(xiàn)實生活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首先是從個別企業(yè)開始的。個別資本家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別企業(yè)開始的。個別資本家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是追求的是追求超額剩余價值超額剩余價值。p超額剩余價值是商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超額剩余價值是商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差額。的差額。為了獲取超額剩余價值,各個資本家進為了獲取超額剩余價值,各個資本家進行激烈的競爭

18、,爭相采用新技術。當先進的生產行激烈的競爭,爭相采用新技術。當先進的生產技術普及以后,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單位商品技術普及以后,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單位商品的價值下降,勞動力價值隨之下降,必要勞動時的價值下降,勞動力價值隨之下降,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剩余勞動時間相應延長,從而生產出相間縮短,剩余勞動時間相應延長,從而生產出相對剩余價值。對剩余價值。p追求超額剩余價值是每個資本家改進生產技術,追求超額剩余價值是每個資本家改進生產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直接動機;而各個資本家追求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直接動機;而各個資本家追求超額剩余價值的結果,是使資本家普遍獲得相對超額剩余價值的結果,是使資本家普遍獲得相

19、對剩余價值。剩余價值??梢?,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在各個資可見,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在各個資本家追求超額剩余價值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本家追求超額剩余價值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第34頁/共48頁兩種剩余價值生產方法的關系兩種剩余價值生產方法的關系兩種剩余價值生產方法的關系兩種剩余價值生產方法的關系 p聯(lián)系表現(xiàn)在:聯(lián)系表現(xiàn)在:從資本家對雇傭勞動的剝削看,從資本家對雇傭勞動的剝削看,這兩種方法是一致的。無論是絕對剩余價值還這兩種方法是一致的。無論是絕對剩余價值還是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都是是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都是靠延長工人的剩余靠延長工人的剩余勞動時間進行的。勞動時間進行的。p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是資本主義剝削的一般基絕對

20、剩余價值生產是資本主義剝削的一般基礎,也是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起點。礎,也是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起點。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剝削無論在什么時候都必須將工人的勞動時間剝削無論在什么時候都必須將工人的勞動時間絕對地延長到必要勞動時間以上,否則就不可絕對地延長到必要勞動時間以上,否則就不可能生產出剩余價值。在資本主義的現(xiàn)實生活中,能生產出剩余價值。在資本主義的現(xiàn)實生活中,這兩種方法常常是結合使用的。這兩種方法常常是結合使用的。第35頁/共48頁兩種剩余價值生產方法的關系兩種剩余價值生產方法的關系兩種剩余價值生產方法的關系兩種剩余價值生產方法的關系 p兩種方法的主要區(qū)別兩種方法的主要區(qū)別,在于物質技術基礎不同,

21、從而在資本主義發(fā)展的不同,在于物質技術基礎不同,從而在資本主義發(fā)展的不同階段上起著不同的作用。階段上起著不同的作用。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是與生產技術不變,或生產技術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是與生產技術不變,或生產技術發(fā)展緩慢相適應的;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以生產技術的不斷變革為條件的。發(fā)展緩慢相適應的;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以生產技術的不斷變革為條件的。第36頁/共48頁兩種剩余價值生產方法的關系兩種剩余價值生產方法的關系兩種剩余價值生產方法的關系兩種剩余價值生產方法的關系 p在資本主義生產所經歷的在資本主義生產所經歷的簡單協(xié)作階段簡單協(xié)作階段,資資本家提高對勞動者的剝削程度只能依靠延長勞本家提高對勞動者的剝

22、削程度只能依靠延長勞動日的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動日的絕對剩余價值生產;p在資本主義在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yè)階段工場手工業(yè)階段,勞動生產率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相對剩余價值生產創(chuàng)造了條件;機器大提高為相對剩余價值生產創(chuàng)造了條件;機器大工業(yè)出現(xiàn)以后,資本主義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工業(yè)出現(xiàn)以后,資本主義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意義越來越大。義越來越大。第37頁/共48頁兩種剩余價值生產方法的關系兩種剩余價值生產方法的關系兩種剩余價值生產方法的關系兩種剩余價值生產方法的關系 p因此,資本家增加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過程,因此,資本家增加相對剩余

23、價值生產的過程,就是資本主義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過程。資本主義就是資本主義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過程。資本主義生產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即生產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即簡單協(xié)作、工場手工業(yè)簡單協(xié)作、工場手工業(yè)和機器大工業(yè)階段,也是資本主義勞動生產率提和機器大工業(yè)階段,也是資本主義勞動生產率提高的三個主要的歷史階段。高的三個主要的歷史階段。尤其是機器大工業(yè)的尤其是機器大工業(yè)的出現(xiàn),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促進了資本主出現(xiàn),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fā)展。馬克思、恩格斯曾在義生產力的發(fā)展。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產黨共產黨宣言宣言中指出,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階級中指出,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tǒng)治

24、中所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chuàng)造的統(tǒng)治中所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chuàng)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第38頁/共48頁3 3、資本積累、資本積累p把剩余價值轉化為資本,或者把剩余價值轉化為資本,或者說,剩余價值的資本化,就是說,剩余價值的資本化,就是資資本積累本積累。p馬克思關于資本積累的學說是馬克思關于資本積累的學說是剩余價值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剩余價值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一方面它一方面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下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下貧富兩極分化和失業(yè)現(xiàn)象的真正貧富兩極分化和失業(yè)現(xiàn)象的真正原因;原因;另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深刻地闡明也深刻地闡明了資本主義制度必然走向滅亡

25、的了資本主義制度必然走向滅亡的歷史命運。歷史命運。第39頁/共48頁再生再生產規(guī)產規(guī)模模不斷更新和不斷重復的生產不斷更新和不斷重復的生產 就是生產規(guī)模保持不變的就是生產規(guī)模保持不變的再生產,或者說,就是原有再生產,或者說,就是原有規(guī)模上重復進行的再生產。規(guī)模上重復進行的再生產。簡單再生產簡單再生產擴大再生產擴大再生產 就是生產規(guī)模比原來擴大就是生產規(guī)模比原來擴大的再生產。的再生產。資本積累資本積累是資本是資本擴大再生產的源泉擴大再生產的源泉 第40頁/共48頁資本積累的本質資本積累的本質,就是資本家不,就是資本家不斷地利用無償占有的工人創(chuàng)造的斷地利用無償占有的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剩余價值來擴大自己的資

26、本規(guī)模余價值來擴大自己的資本規(guī)模,進,進一步擴大和加強對工人的剝削和統(tǒng)一步擴大和加強對工人的剝削和統(tǒng)治。治。第41頁/共48頁資本積累的必然趨勢資本積累的必然趨勢資本積累的必然趨勢資本積累的必然趨勢資本積累的必然趨勢資本積累的必然趨勢 必然加劇兩極分化:一極是財富必然加劇兩極分化:一極是財富越來越集中于少數(shù)人手中,另一極越來越集中于少數(shù)人手中,另一極是多數(shù)人只擁有社會財富的較小部是多數(shù)人只擁有社會財富的較小部分。分。必然造成資本主義社會的失業(yè)。必然造成資本主義社會的失業(yè)。第42頁/共48頁資本的有機構成資本的有機構成資本的有機構成資本的有機構成資本的有機構成資本的有機構成從自然從自然形式看形式

27、看由由Pm(Pm(生產資生產資料)和料)和A A構成構成 資資 本本 構構成成從價值從價值形式看形式看由由C C和和V V構成構成技術構成技術構成價值構成價值構成決定決定反映反映有機構成有機構成第43頁/共48頁資本的有機構成資本的有機構成由資本的技由資本的技術構成所決定并反映資本技術構成所決定并反映資本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c:vc:v第44頁/共48頁 資本資本 有機有機 構成構成 提高提高追逐超額追逐超額 剩余價值剩余價值生產力的發(fā)展生產力的發(fā)展 對勞對勞 動者動者 產生產生 影響影響第45頁/共48頁資本資本有機有機構成構成提高提高 資資 本本 積積 累

28、累A A供給不變或供給不變或增加增加對對A A的需的需求減求減少少相對相對 過剩過剩 人口人口流動的過剩人口流動的過剩人口潛在的過剩人口潛在的過剩人口停滯的過剩人口停滯的過剩人口第46頁/共48頁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制度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勝利。的必然勝利。p資本主義生產愈來愈具有社會性。資本主義生產愈來愈具有社會性。p資本愈來愈集中于少數(shù)資本家手中,隨著資本愈來愈集中于少數(shù)資本家手中,隨著資本積累的不斷增長,生產的社會性與資本資本積累的不斷增長,生產的社會性與資本主義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主義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這是資本主義被新的、更能夠適應社會化大這是資本主義被新的、更能夠適應社會化大生產要求的社會形態(tài)所取代的根本原因生產要求的社會形態(tài)所取代的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第47頁/共48頁感謝您的觀看!第48頁/共48頁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sobing.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