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總論-教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傳染病總論-教材(2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第一章 總論,第一節(jié) 概述,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細菌、病毒、衣原體、立克次體、支原體、螺旋體、真菌等,),和寄生蟲,(,原蟲、蠕蟲、昆蟲,),感染人體所致的疾病,包括有傳染性的傳染病和沒有傳染性的感染性疾病。,傳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感染人體或動物體后所引起的有傳染性的一類疾病,在一定條件下可在人群中傳播并導致流行。,傳染病學,是一門研究傳染病在人體內發(fā)生、發(fā)展與轉歸的原因和規(guī)律,重點在于研究其臨床表現(xiàn)、診斷依據、鑒別診斷、治療原則、治療措施,其研究的目的是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并控制傳
2、染病在人群中傳播流行,是一門臨床醫(yī)學。,流行病學,是研究傳染病在人群中發(fā)生、發(fā)展的原因和分布規(guī)律,重點在于研究有效的預防措施,其研究目的是控制或消滅傳染病,是一門預防醫(yī)學。,第二節(jié) 感染與免疫,一、感染的概念,感染,又稱傳染,是指病原體以一定的方式或途徑侵入人體后在人體內的一種寄生過程,也是病原體與人體之間相互作用、相互斗爭的過程。,二、感染的五種表現(xiàn),1.,病原體被消除,2.,病原攜帶狀態(tài),3.,隱性感染,4.,潛伏性感染,5.,顯性感染,三、感染過程中病原體的作用,1.,侵襲力,2.,毒力,3.,數(shù)量,4.,變異性,四、感染過程中機體免疫應答的作用,非特異性免疫,1.,天然屏障,2.,吞噬
3、作用,3,體液因子,特異性免疫,1.,體液免疫,2.,細胞免疫,第三節(jié) 傳染病的發(fā)病機制,一、傳染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1.,入侵部位,2.,機體內定位,3.,排出途徑,二、組織損傷的機制,1.,直接損傷,2.,毒素作用,3.,免疫機制,第四節(jié) 傳染病的流行過程及影響因素,定義:傳染病的病原體從傳染源體內排出,經過一定的傳播途徑侵入易感者機體而形成新的傳染源,在人群中發(fā)生、發(fā)展和轉歸的過程,稱為流行過程。,傳染病的流行過程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或環(huán)節(jié):即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在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fā)生與流行時,應采取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等綜合措施。,流行過程的基本條件,(一
4、)傳染源,體內有傳染病病原體生長繁殖,并能將其排出體外的人和動物稱為傳染源,包括傳染病病人、隱性感染者、病原攜帶者和受感染的動物。,(,二,),傳播途徑,1.,呼吸道傳播,2.,消化道傳播,3.,接觸傳播,4.,蟲媒傳播,5.,血液、體液傳播,6.,土壤傳播,7.,母嬰傳播,(,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高低受許多因素影響:新生兒增加,外來人口增多,免疫人口死亡,人群免疫力自然消退,一般抵抗力降低和病原體變異等,能使人群易感性升高;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或傳染病流行后可使免疫人口增加,能降低人群易感性。,二、疫源地,(一)定義 在一定條件下,傳染源向周圍排出的病原體,通過一定的傳播途徑所能波
5、及的范圍稱為疫源地。,(二)疫源地范圍影響因素 疫源地的范圍受傳染源活動范圍、傳播途徑特點、傳染源周圍人群的免疫狀態(tài)等因素影響。,(三)疫源地被消滅條件 當傳染源離開疫源地,或疾病痊愈后傳染源不再攜帶病原體;通過消毒等措施使傳染源排到外界環(huán)境中的病原體被徹底消滅;通過檢疫確定,在疫源地范圍內所有易感接觸者,經過該病最長潛伏期觀察未發(fā)現(xiàn)新病人或新感染者。,三、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一,),自然因素,(,二,),社會因素,第五節(jié) 傳染病的特征,一、,傳染病的基本特征,是傳染病所特有的征象,是用作確定傳染病的基本條件,也是傳染病與其它疾病的主要區(qū)別。,一、,傳染病的基本特征,(一)有特異性病原體,
6、最基本,(二)有傳染性,最主要,傳染期定義:傳染病病人排出病原體的整個時期均具有傳染性,這一時期稱為傳染期。,傳染期意義:了解各種傳染病的傳染期是確定傳染病人隔離期限的重要依據。,(三)有流行病學特征,1.,流行性 按傳染病的流行強度和廣度可分為:散發(fā)、流行、大流行、暴發(fā),2.,季節(jié)性,3.,地方性,(四)有免疫性,多數(shù)病毒性傳染病所產生的保護性免疫強度較強,持續(xù)時間較長,甚至可保持終生,但流行性感冒等例外;多數(shù)細菌、螺旋體、原蟲性傳染病所產生的保護性免疫強度較弱,免疫持續(xù)時間較短,但傷寒等例外;蠕蟲病一般不產生保護性免疫,往往產生重復感染。,由于各種傳染病的免疫強度和持續(xù)時間不同,因而可出現(xiàn)
7、下列現(xiàn)象:,(,1,)再感染,(,2,)重復感染,(,3,)復發(fā),(,4,)再燃,二、傳染病的臨床特點,(一)病程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和階段性,1.,潛伏期,(,1,)定義:從病原體侵入人體起到開始出現(xiàn)臨床癥狀為止的這段時間稱為潛伏期。(,2,)意義:了解潛伏期有助于傳染病的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是確定醫(yī)學觀察、留驗等檢疫期限的重要依據。,2.,前驅期,3.,癥狀明顯期,4.,恢復期,(二)常見的癥狀與體征,1.,發(fā)熱與熱型,(,1,)稽留熱,(,2,)弛張熱,(,3,)間歇熱,(,4,)波狀熱,(,5,)雙峰熱,(,6,)不規(guī)則熱,2.,皮疹 出疹時間:水痘和風疹于病程第,1,日,猩紅熱于病程第,2,
8、日、天花于病程第,3,日、麻疹于病程第,4,日、斑疹傷寒于病程第,5,日、傷寒于病程第,6,日出疹。,3.,中毒癥狀,(,1,)毒血癥,(,2,)菌血癥,(,3,)敗血癥,(,4,)膿毒血癥,三、重要的病理生理變化,1.,發(fā)熱,2.,代謝改變,第六節(jié) 傳染病的診斷,傳染病的診斷需綜合分析以下三方面的資料:,一、流行病學資料,二、臨床資料,三、實驗室檢查及其它檢查資料,1.,一般常規(guī)檢查項目,2.,病原學檢查 直接檢出病原體、分離培養(yǎng)病原體、分子生物學檢測,3.,免疫學檢查 血清學檢查、皮膚試驗、,T,細胞亞群和免疫球蛋白測定檢測,四、其他,第七節(jié) 傳染病的治療,一、治療原則,二、治療方法,1.,一般支持療法,2.,病原療法 抗生素、化學合成制劑、血清免疫制劑,3.,對癥療法,4.,中醫(yī)中藥及針灸治療,5.,康復治療,第八節(jié) 傳染病的預防,一、管理傳染源,二、切斷傳播途徑,1.,消毒,2.,滅菌,3.,隔離,隔離的種類:嚴密隔離、呼吸道隔離、消化道隔離、接觸隔離、蟲媒隔離、血液和,(,或,),體液隔離,三、保護易感人群,1.,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力,2.,提高特異性免疫力 人工主動免疫、人工被動免疫,3.,藥物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