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教案(總5頁)》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我的母親》教案(總5頁)(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我的母親
< 教學要求 >
1. 學習課文平實而生動、自然樸素又充滿感情的語言;
2. 體會作者對母親的熱愛、贊頌、感激和懷念之情;
3. 了解課文以時間為順序的敘述方式;
4. 體會“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的教育意義。
<教學重點>
1. 理清課文的基本思路,弄懂文章的中心意思究竟是什么,也就是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
2. 學習課文語言是重點,教師要引導(dǎo)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文中語言運用的精彩之處,認真揣摩、品味。
<教學難點>
1. 學習白描的藝術(shù)手法在刻畫人物形象的藝術(shù)作用;
2. 學習如何以樸素自然的語言表達深沉豐富的感情;
3. 體會“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的教育意
2、義。
<教學方式> 教師引導(dǎo)、情境教學
圖表式閱讀總結(jié)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yù)習:
1.學生自己理清課文的基本思路,弄懂文章的中心意思究竟是什么,也就是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
2.查字典,理解下邊字詞的意思:
窘(jiǒng pò①非常窮困。②十分為難)
大褂([dà guà 過膝的單衣,一種中式單衣)
刮痧(guā shā 民間治療某些疾患的一種方法。用銅錢等物蘸水或油刮患者的胸背等處,使局部皮膚充血,減輕病情)
廿(niàn,意為二十。后也大寫作“念”三月廿六)
供給(gōng jǐ指把
3、生活中必需的物資、財產(chǎn)、資料等給需要的人使用)
二、整體閱讀:
1.閱讀課文前面的提示,把握本科的學習目標及學習重點:
文章以時間為順序,以母親對“我”的深刻影響為線索謀篇布局,記敘了一位普通勞動婦女勤勞困苦的一生。
寫母親的一生,主要寫了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
一寫母親勤儉、樸實、倔強和為人熱情;
二寫母親對“我”的深刻影響。
2.逐字逐句地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和脈絡(luò),了解作者母親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同時完成表格。
①找出文章中表現(xiàn)時間順序的語句,掌握文章的思路:
“母親生在農(nóng)家”
“母親出嫁大概是很早”“生我的時候,母親已有四十一歲”
“在她七十大壽的那一天
4、”
“母親已去世一年了”
②找出重點時間段母親的生平事跡,了解母親的基本品質(zhì):
母親的偉大形象,就是通過這些平凡而又瑣屑的事情,具體而又完滿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③課文先后至少六次提到母親對“我”的影響。
這些內(nèi)容貫穿全文,從另一個角度表現(xiàn)出母親的偉大。
課文以時間為順序,可分為五個層次:
時間段
事 跡
品質(zhì)
對“我”的影響
出嫁
|
我
出生
生在農(nóng)家,出嫁大概是很早,生育很多兒女。生“我”的時候已有四十一歲,昏過去半夜,非常辛苦。
勤儉誠實身體很好
假若我沒有這樣的一位母親,我以為我恐怕也就要大打得打個折扣了。
我
一
歲
5、半
|
我
上
小
學
童年
獨立撫養(yǎng)人口眾多的家庭:給人家洗衣服(手終年鮮紅微腫、黑如鐵的布襪也給洗得雪白),縫補或裁縫衣裳(抱著一盞油燈一直到半夜)。終年沒有休息,在忙碌中還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殘舊家具上沒有塵土,銅活發(fā)著光,父親遺留的花永遠會得到應(yīng)有的澆灌與愛護)。含著淚送走,不到兩天,又含著淚接哥哥回來。無論手中怎么窘,也要設(shè)法弄一點東西去款待客人(羞、喜),干干凈凈親自去賀吊。
對姑母忍讓,活到老,窮到老,辛苦到老,最會吃虧,幫忙總跑在前面,有求必應(yīng)但是不逗氣;讓出遺產(chǎn)。
怕見生人,怕出頭露面。
勤勞認真熱情善良溫柔平和堅韌
從這里,我學得了愛花,
6、愛清潔,守秩序。這些習慣至今還被我保存著。
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習性,還未全改。
這點軟而硬的個性,也傳給了我。我對一切人與事,都去賀萍的人態(tài)度,把吃虧看作當然的。
母親是我真正的老師,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小學畢業(yè)
少年
|
師范畢業(yè)工作后
青年
升學的十元保證金,作了半個月的難籌到,而后含淚把我送出門去。不辭勞苦,只要兒子有出息。
我畢業(yè)成為小學校長,一夜不曾合眼,只有一串串的眼淚。
三姐出嫁時,母親手和冰一樣的涼,臉上沒有血色;掙扎著,咬著嘴唇,手扶著門框目送。
除夕我回家看望,到我該走的時候,愣住了,半天才談出一口氣來,遞給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7、為兒女的婚姻出國傷心、受打擊(只喝了兩口酒,很早的便睡下)
望子成龍支持理解兒女慈祥
七七抗戰(zhàn)后
壯年
日夜惦念,想念。
去世。
愛子
我之能成為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我的性格,習慣,是母親傳給的。
三、重點段落(13)閱讀:
精讀課文第13段,主要寫了三件事(“三送”),充滿濃烈的感情:
1.母親籌備“巨款”,送“我”上學;
2.母親送三姐出嫁;
3.除夕之夜,母親送“我”返校。
內(nèi)涵在于表現(xiàn)偉大的、無私的母愛。
(注意抓住細節(jié)、母親的神態(tài)和語言,仔細品味)
四、欣賞全文的語言藝術(shù)特點:
1.善于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表現(xiàn)人物豐富的內(nèi)
8、心世界;
“她掙扎著,咬著嘴唇,手扶著門框,看花轎徐徐的走去”
“掙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動作,隱含著母親送女兒出嫁時依依不舍的內(nèi)心活動。
“去吧,小子!”
這句話中蘊含著豐富的潛臺詞,聽起來極普通,卻別有深情,這里有母親的理解、母親的奉獻、母親對兒子全部的愛,令人潸然淚下。
2.善于運用白描的手法刻畫人物形象;
白描 中國畫的一種傳統(tǒng)畫法之一,不加彩色渲染,純用“墨線”線條勾勒形象的“輪廓”;
文字簡練單純,不加渲染烘托的寫作手法。
3以無華的語言表達醇厚的情感。
老舍的語言淺顯通俗,自然流暢,他善于將那些大白話、大實話調(diào)動得千變?nèi)f化,意蘊豐厚而又富有韻味。
9、
“可是慈母不會再候盼著我了,他已入了土!”
這一句充滿了感情,是對母親的依戀與思念,是對失去慈母的悲傷與哀痛,更是內(nèi)心深處那一份再也無法回報母愛的愧疚之情,但語言卻是大白話。
五、補充部分:
1.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現(xiàn)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
生于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幼年讀過私塾,1913年進北京師范學校學習,喜歡古典文學,曾用文言寫作詩文,并經(jīng)常跑到書棚里去聽說書或大鼓,邀請一些朋友在一起唱京戲,這對他后來從事通俗文學的研究和創(chuàng)作都產(chǎn)生了影響。1917年師范畢業(yè),曾任北京十七小學校長,天津南開中學語文教員。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
10、話創(chuàng)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并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1930年回國,先后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在左翼革命文學運動影響下,寫出了反映人力車夫苦難遭遇的長篇小說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并于1937年問世,被譯成十幾國文字,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箲?zhàn)爆發(fā)后,他從事抗戰(zhàn)為文學活動。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應(yīng)邀回國,任政務(wù)院文教委員會委員、人大代表、全國文聯(lián)副主席、全國作協(xié)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委員、市文聯(lián)主席等職。新社會給了他新的藝術(shù)生命。他為人民創(chuàng)作,熱情得歌頌共產(chǎn)黨、歌頌新社會。老舍是一位多產(chǎn)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解放后寫了23個劇本,被譽為作家勞動模范,也因此獲得“人民藝術(shù)家”的光榮稱號。1966年“文革”中不堪凌辱投湖自盡。
2.作品:短篇小說集《月牙集》 長篇小說《二馬》《四世同堂》
中篇《我這一輩子》 話劇《龍須溝》《春華秋實》《茶館》
六、家庭作業(yè):
1.課后練習二、三;
2.寫一篇百字以上的心得短文;
3.本課的同步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