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數(shù)學復習:第七章 :第四節(jié)直線、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zhì)突破熱點題型

上傳人:仙*** 文檔編號:43057467 上傳時間:2021-11-29 格式:DOC 頁數(shù):8 大?。?47.50KB
收藏 版權(quán)申訴 舉報 下載
高考數(shù)學復習:第七章 :第四節(jié)直線、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zhì)突破熱點題型_第1頁
第1頁 / 共8頁
高考數(shù)學復習:第七章 :第四節(jié)直線、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zhì)突破熱點題型_第2頁
第2頁 / 共8頁
高考數(shù)學復習:第七章 :第四節(jié)直線、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zhì)突破熱點題型_第3頁
第3頁 / 共8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高考數(shù)學復習:第七章 :第四節(jié)直線、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zhì)突破熱點題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數(shù)學復習:第七章 :第四節(jié)直線、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zhì)突破熱點題型(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精品資料 第四節(jié) 直線、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zhì) 高頻考點 考點一 線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質(zhì)   1.線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質(zhì)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內(nèi)容,多出現(xiàn)在解答題中的第(1)、(2)問,難度適中,屬中檔題. 2.高考對線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質(zhì)的考查常有以下兩個命題角度: (1)以多面體為載體,證明線面平行問題; (2)以多面體為載體,考查與線面平行有關的探索性問題. [例1] (1)(2013福建高考) 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PD⊥平面ABCD,AB∥DC,AB⊥AD,BC=5,DC=3

2、,AD=4,∠PAD=60. ①當正視方向與向量的方向相同時,畫出四棱錐PABCD的正視圖(要求標出尺寸,并寫出演算過程); ②若M為PA的中點,求證:DM∥平面PBC; ③求三棱錐DPBC的體積. (2)(2014日照模擬) 如圖所示,四邊形ABCD為矩形,DA⊥平面ABE,AE=EB=BC=2,BF⊥平面ACE于點F,且點F在線段CE上. ①求證:AE⊥BE; ②設點M在線段AB上,且滿足AM=2MB,試在線段CE上確定一點N,使得MN∥平面ADE. [自主解答] (1)法一: ①在梯形ABCD中,過點C作CE⊥AB,垂足為E. 由已知得,四邊形ADCE為矩形,

3、AE=DC=3, 在Rt△BEC中,由BC=5,CE=4,依勾股定理得BE=3,從而AB=6. 又由PD⊥平面ABCD,得PD⊥AD, 所以在Rt△PDA中,由AD=4,∠PAD=60, 得PD=ADtan 60=4. 正視圖如圖(1)所示: 圖(1)   圖(2) ②證明:如圖(2)所示,取PB中點N,連接MN,CN. 在△PAB中,∵M是PA中點, ∴MN∥AB且MN=AB=3. ∵又CD∥AB,CD=3,∴MN∥CD,MN=CD, ∴四邊形MNCD為平行四邊形,∴DM∥CN. ∵DM?平面PBC,CN?平面PBC, ∴DM∥平面PBC. ③VDPBC=VPD

4、BC=S△DBCPD, 又∵S△DBC=6,PD=4,∴VDPBC=8. 法二:①同法一. ②證明:取AB的中點E,連接ME,DE. 在梯形ABCD中,BE∥CD,且BE=CD, ∴四邊形BCDE為平行四邊形, ∴DE∥BC. ∵DE?平面PBC,BC?平面PBC, ∴DE∥平面PBC. ∵在△PAB中,ME∥PB,ME?平面PBC,PB?平面PBC, ∴ME∥平面PBC. ∵DE∩ME=E,∴平面DME∥平面PBC. ∵DM?平面DME,∴DM∥平面PBC.[來源:] ③同法一. (2)①證明:由DA⊥平面ABE及AD∥BC,得BC⊥平面ABE,又AE?平面A

5、BE,所以AE⊥BC, 因為BF⊥平面ACE,AE?平面ACE,所以BF⊥AE, 又BC∩BF=B,BC,BF?平面BCE, 所以AE⊥平面BCE. 因為BE?平面BCE,故AE⊥BE. ②在△ABE中,過點M作MG∥AE交BE于點G,在△BEC中,過點G作GN∥BC交CE于點N,連接MN,則由===,得CN=CE.[來源:] 因為MG∥AE,AE?平面ADE,MG?平面ADE, 所以MG∥平面ADE, 又GN∥BC,BC∥AD,AD?平面ADE,GN?平面ADE, 所以GN∥平面ADE, 又MG∩GN=G,所以平面MGN∥平面ADE, 因為MN?平面MGN, 所以

6、MN∥平面ADE. 故當點N為線段CE上靠近C的一個三等分點時,MN∥平面ADE. 線面平行問題的常見類型及解題策略 (1)線面平行的證明問題. 判斷或證明線面平行的常用方法有: ①利用線面平行的定義(無公共點); ②利用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 ③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質(zhì)(α∥β,a?α?a∥β); ④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質(zhì)(α∥β,a?α,a?β,a∥α?a∥β). (2)線面平行的探索性問題. ①對命題條件的探索常采用以下三種方法: a.先猜后證,即先觀察與嘗試給出條件再證明; b.先通過命題成立的必要條件探索出命題成立的條件,再證明其充分

7、性; c.把幾何問題轉(zhuǎn)化為代數(shù)問題,探索命題成立的條件. ②對命題結(jié)論的探索常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假設結(jié)論存在,然后在這個假設下進行推理論證,如果通過推理得到了合乎情理的結(jié)論就肯定假設,如果得到了矛盾的結(jié)果就否定假設. [來源:] 1. (2013新課標全國卷Ⅱ)如圖,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別是AB,BB1的中點. (1)證明:BC1∥平面A1CD; (2)設AA1=AC=CB=2,AB=2,求三棱錐CA1DE的體積. 解:(1)證明:連接AC1交A1C于點F,則F為AC1的中點. 又D是AB中點,連接DF,則在△ABC1中,BC1∥DF. 因為DF

8、?平面A1CD,BC1?平面A1CD, 所以BC1∥平面A1CD. (2)因為ABCA1B1C1是直三棱柱, 所以AA1⊥平面ABC,則AA1⊥CD. 由已知AC=CB,D為AB的中點,所以CD⊥AB. 又AA1∩AB=A,AA1,AB?平面ABB1A1, 所以CD⊥平面ABB1A1. 由AA1=AC=CB=2,AB=2,得 ∠ACB=90,CD=,A1D=,DE=,A1E=3, 故A1D2+DE2=A1E2,即DE⊥A1D. 所以VCA1DE==1. 2.如圖所示,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已知DC=DD1=2AD=2AB,AD⊥DC,AB∥DC. (

9、1)求證:D1C⊥AC1; (2)設E是DC上一點,試確定E的位置,使D1E∥平面A1BD,并說明理由. 解:(1)證明: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 連接C1D,∵DC=DD1, ∴四邊形DCC1D1是正方形, ∴DC1⊥D1C. 又AD⊥DC,AD⊥DD1,DC∩DD1=D,DC,DD1?平面DCC1D1, ∴AD⊥平面DCC1D1, 又D1C?平面DCC1D1, ∴AD⊥D1C. ∵AD?平面ADC1,DC1?平面ADC1, 且AD∩DC1=D,∴D1C⊥平面ADC1,又AC1?平面ADC1, ∴D1C⊥AC1. (2)連接AD1,AE,D1E

10、, 設AD1∩A1D=M, BD∩AE=N,連接MN, ∵平面AD1E∩平面A1BD=MN,要使D1E∥平面A1BD, 可使MN∥D1E, 又M是AD1的中點, 則N是AE的中點. 又易知△ABN≌△EDN, ∴AB=DE. 即E是DC的中點. 綜上所述,當E是DC的中點時,可使D1E∥平面A1BD. 考點二 面面平行的判定與性質(zhì)   [例2]如圖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E,F(xiàn),G,H分別是AB,AC,A1B1,A1C1的中點,求證: (1)B,C,H,G四點共面; (2)平面EFA1∥平面BCHG. [自主解答] (1)∵G,H

11、分別是A1B1,A1C1的中點, ∴GH是△A1B1C1的中位線, ∴GH∥B1C1.[來源:] 又∵B1C1∥BC,∴GH∥BC, ∴B,C,H,G四點共面. (2)∵E,F(xiàn)分別是AB,AC的中點, ∴EF∥BC. ∵EF?平面BCHG,BC?平面BCHG, ∴EF∥平面BCHG. ∵A1G∥EB,A1G=EB, ∴四邊形A1EBG是平行四邊形, ∴A1E∥GB. ∵A1E?平面BCHG,GB?平面BCHG, ∴A1E∥平面BCHG. ∵A1E∩EF=E, ∴平面EFA1∥平面BCHG. 【互動探究】 在本例條件下,若D1,D分別為B1C1,BC的中點,求證

12、:平面A1BD1∥平面AC1D. 證明:如圖所示,連接A1C交AC1于點H, ∵四邊形A1ACC1是平行四邊形, ∴H是A1C的中點, 連接HD, ∵D為BC的中點, ∴A1B∥DH. ∵A1B?平面A1BD1,DH?平面A1BD1, ∴DH∥平面A1BD1. 又由三棱柱的性質(zhì)知,D1C1∥BD,D1C1=BD ∴四邊形BDC1D1為平行四邊形, ∴DC1∥BD1. 又DC1?平面A1BD1,BD1?平面A1BD1, ∴DC1∥平面A1BD1, 又∵DC1∩DH=D, ∴平面A1BD1∥平面AC1D.    【方法規(guī)律】 判定面面平行的四種方法 (1)利

13、用定義:即證兩個平面沒有公共點(不常用). (2)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主要方法). (3)利用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平面平行(客觀題可用). (4)利用平面平行的傳遞性,即兩個平面同時平行于第三個平面,則這兩個平面平行(客觀題可用). (2013陜西高考)如圖,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O是底面中心, A1O⊥底面ABCD,AB=AA1=. (1)證明:平面 A1BD∥平面CD1B1; (2)求三棱柱ABDA1B1D1的體積. 解:(1)證明:由題設知,BB1∥DD1,BB1=DD1 ∴四邊形BB1D1D是平行四邊形, ∴BD∥B1D1.

14、又BD?平面CD1B1,B1D1?平面CD1B1, ∴BD∥平面CD1B1. ∵A1D1∥B1C1∥BC,A1D1=B1C1=BC, ∴四邊形A1BCD1是平行四邊形, ∴A1B∥D1C. 又A1B?平面CD1B1,D1C?平面CD1B1, ∴A1B∥平面CD1B1. 又∵BD∩A1B=B,∴平面A1BD∥平面CD1B1. (2)∵A1O⊥平面ABCD, ∴A1O是三棱柱ABDA1B1D1的高. 又∵AO=AC=1,AA1=, ∴A1O==1. 又∵S△ABD==1, ∴VABDA1B1D1=S△ABDA1O=1. 考點三 平行關系的綜合應用   [例3] 

15、 如圖所示,平面α∥平面β,點A∈α,點C∈α,點B∈β,點D∈β,點E,F(xiàn)分別在線段AB,CD上,且AE∶EB=CF∶FD. (1)求證:EF∥平面β; (2)若E,F(xiàn)分別是AB,CD的中點,AC=4,BD=6,且AC,BD所成的角為60,求EF的長. [自主解答] (1)證明:①當AB,CD在同一平面內(nèi)時, 由平面α∥平面β,平面α∩平面ABDC=AC, 平面β∩平面ABDC=BD, ∴AC∥BD. ∵AE∶EB=CF∶FD, ∴EF∥BD. 又EF?β,BD?β,∴EF∥平面β. ②當AB與CD異面時,如圖所示,設平面ACD∩平面β=DH,且DH=AC.

16、∵平面α∥平面β,平面α∩平面ACDH=AC, ∴AC∥DH, ∴四邊形ACDH是平行四邊形, 在AH上取一點G,使AG∶GH=CF∶FD,連接EG,F(xiàn)G,BH. 又∵AE∶EB=CF∶FD=AG∶GH, ∴GF∥HD,EG∥BH. 又EG∩GF=G,BH∩HD=H, ∴平面EFG∥平面β. 又EF?平面EFG,∴EF∥平面β. 綜合①②可知EF∥平面β. (2)如圖所示,連接AD,取AD的中點M,連接ME,MF. ∵E,F(xiàn)分別為AB,CD的中點, ∴ME∥BD,MF∥AC, 且ME=BD=3, MF=AC=2. ∴∠EMF為AC與BD所成的角或其補角, ∴

17、∠EMF=60或120. ∴在△EFM中,由余弦定理得 EF= = =, 即EF=或EF=. 【方法規(guī)律】 1.解決本題的關鍵是構(gòu)造過EF且平行平面α和平面β的平面.[來源:] 2.通過線面、面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質(zhì),可實現(xiàn)線線、線面、面面平行的轉(zhuǎn)化. 如圖所示,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O為底面ABCD的中心,P是DD1的中點,設Q是CC1上的點,則當點Q在什么位置時,平面D1BQ∥平面PAO? 解:當Q為CC1的中點時,平面D1BQ∥平面PAO. 證明如下: ∵Q為CC1的中點,P為DD1的中點, ∴QB∥PA. ∵P,O分別為DD1,DB的中點

18、, ∴D1B∥PO. 又∵D1B?平面PAO,PO?平面PAO,QB?平面PAO,PA?平面PAO, ∴D1B∥平面PAO,QB∥平面PAO, 又D1B∩QB=B,D1B,QB?平面D1BQ, ∴平面D1BQ∥平面PAO. ————————————[課堂歸納——通法領悟]———————————————— 1個轉(zhuǎn)化——三種平行關系間的轉(zhuǎn)化   2個注意點——證明平行問題應注意的兩個問題  (1)在推證線面平行時,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直線a在已知平面外;二是直線b在已知平面內(nèi);三是兩直線平行. (2)把線面平行轉(zhuǎn)化為線線平行時,必須說清經(jīng)過已知直線的平面與已知平面相交,則該直線與交線平行.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