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李希貴《面向個體的教育》》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讀李希貴《面向個體的教育》(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讀李希貴《面向個體的教育》
無錫市清名橋中學 陸耀南
一所中學,沒有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行政班、班主任、班干部;4000多名學生,4000多張課表;1430個教學班,100多門課程;200余個社團,40余款校服……這些常人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的一串串故事就出現(xiàn)在北京十一學校。
這些歸因于一場靜悄悄卻震撼人心的改革。多年來,李希貴校長和他的團隊積極應對各種挑戰(zhàn),調整組織結構,進行各種激動人心的創(chuàng)新。在十一學校,“因材施教”正在落地。
在《面向個體的教育》中,李希貴校長記錄了這場改革的心路歷程。在書中,我能感悟到改革的艱難,也分享到改革者的智慧和創(chuàng)意,體會到改革者的追求和魄力。這是一本“
2、做”出來的書。
李希貴,北京十一學校校長。兼任國家督學、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歷任山東省高密四中語文教師、班主任、副教導主任、副校長、校長,高密一中校長,高密市教委主任,濰坊市教育局長,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中心負責人。主持新學校行動研究。出版《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學生第二》《36天,我的美國教育之旅》《學生第一》《新學校十講》等專著。先后參與教育部《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編寫組、教育部更新教育觀念報告團、《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起草調研組等工作。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yōu)秀教師”稱號。這些信息足以說明李希貴能稱得上是當代偉大的教育家,
再看看《面向
3、個體的教育》一書的目錄:
自序
第一輯 幫助孩子在集體之外成長
第二輯 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機會
第三輯 讓校園里生長學生的想法
第四輯 幫學生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
第五輯 教育學首先是關系學
第六輯 校長室在哪里
第七輯 讓每一個人都成為自己的CEO
幾乎每一輯內容都是與社會生活緊密相結合的,是實實在在的生活教育;李希貴是陶行知先生的繼承者和超越者——不管權威部門是不是這樣認定,反正我是由衷感受到了!
擷取書中幾朵小花聞香陶醉:放手才有更多的機會
——“如果我們今天不在學校里放手,讓學生們將這些不適應、不成熟在校園里表露出來,那么,他們只能在以后的大學校園里或者工作崗位上表
4、現(xiàn)出來;如果我們當老師的一手遮天,始終不讓孩子們獨自走路的話,他們就永遠無法長大。即使他們學富五車,當他們有一天走上社會沒人攙扶的時候,跌跤摔跟頭可能才‘宣告’開始。而在這其中,教育卻喪失了機會,喪失了培養(yǎng)他們自主、自立的機會?!?
畢竟是學生,他們當然會有不適應,會有不成熟,只有我們放手時,他們的不適應、不成熟才會表現(xiàn)出來,我們才有了教育的機會。放手了,他們才會在搖搖擺擺中學會獨自走路。摔跟頭的過程,他們才能學會怎樣獨自站立、獨自行走。也只有放手了,他們才會長大,才能學會生存,學會獨立生活。
——“如果我們今天通過不設便利店,讓孩子們不方便購買而防止他們亂吃零食,當他們明天走向社會,零食俯
5、拾即是的時候,他們該如何應付?正確的選擇當是創(chuàng)造常態(tài)下的教育情境,讓教育在矛盾沖突中、在抵制誘惑中顯示力量?!?
是啊,學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怕他們經受不住誘惑而創(chuàng)造一個真空環(huán)境,一旦離開學校,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他們會把持得住嗎?倒不如讓他們在充滿誘惑的常態(tài)環(huán)境中學會抵制誘惑,這才顯示出教育的力量,這也正是考驗我們老師本事的地方。
——“一旦放手,校園里教育機會隨處可見,而管理的韁繩一旦勒緊,教育便無從下手。如果我們天天盯著孩子,不讓他們發(fā)生問題,其實只是掩蓋了問題,讓孩子帶著這些看不見的問題走上社會,把這些禍根留給了未來罷了。”
有問題才有教育,才有機會教他們處理問題。天天盯著孩子,問
6、題沒有顯現(xiàn)出來,我們以為萬事大吉,什么也不用教,其實坐失教育的良機。孩子一旦離開我們的視線,那問題就會暴發(fā)出來,甚至一發(fā)不可收拾。這樣的慘劇和教訓俯拾皆是。
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幫助一個個的個體成長發(fā)展——用李希貴的話說就是“幫助孩子在集體之外成長”:
——“在我們的學期結構里,分為大、小兩種學段,也就是在一個學期中間,劃出兩周的時間為小學段。小學段是學生的自由空間,完全由學生自主支配,任何學科不得布置任何作業(yè),任何老師也均不得在小學段結束時組織任何考試、檢測?!薄靶W段里學生們欣喜若狂,他們像是從魚缸里被放養(yǎng)到碧波萬頃的大海,自由而歡暢?!?
學生們喜歡這樣的自由!
我現(xiàn)在負責的
7、研究性學習課,就是還“自由”與學生的課,一顆四環(huán)節(jié)都由學生自主進行:自主發(fā)言——誰想說就上,內容自己定;交流展示——有什么自己“拿”出來;討論評說——你認為怎樣就怎樣,舉手自己拿主意;自評互評——不唯老師定性。讓學生自由選擇,自由安排,喜歡什么說什么,喜歡怎樣說就怎樣說,老師起引導作用,結果,學生們每周最盼望的就是這節(jié)“自由研究課”,比體育課還喜歡。
——“在局外人看來,小學段的安排有些亂,但每一名學生卻感覺井井有條;特別令人欣喜的是,學生們在自由的空間里,萌生著自主精神和自律意識?!?
是呀,我們的“自由研究課”紀律最好,不用老師招呼,學生屏氣凝神地聽,會心的笑,給學生自由,他們會管住自己
8、。
——“當然,如果我們的育人目標僅僅停留在分數和高考上,我們也完全可以放棄這些看上去似乎不著邊際的東西。我們完全可以把學生的時間全盤把握在教師的手上,我們可以把孩子們的精力和體力統(tǒng)籌安放在對考試有利的地方,像軍營一樣地管理學生,像制造螺絲釘一樣地加工孩子,于是,我們會批量生產出一批又一批所謂的人才?!?
在許多領導和老師看來,這些自由的確是不著邊際的東西,因為跟分數無關。在許多學校里,在許多班級里,學生的時間都被老師全盤“把握”,孩子們的精力和體力也被老師統(tǒng)籌“安放”,學校成了“軍營”,班級成了“連隊”,學生成了“螺絲釘”,被批量加工成所謂的“人才”?!叭诵浴本褪沁@樣丟失的,“人”就是這樣
9、不見的!學校里生產出來的都是考試的機器,培養(yǎng)出來的都是俯首帖耳的奴隸!
“其實,從教育學的意義上說,在沒有自由空間的校園里,我們會喪失許多教育機會。”
就像從來沒有用過錢的人,有一天突然有錢了,他將不會使用;學生不知自由為何物,一旦離開了校園重新獲得自由,孩子們又該怎樣去享用?他們會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甚至找不到自我。
——“羅斯福有一句話值得我們品味,他說,沒有自由的秩序如同沒有秩序的自由,同樣具有破壞性?!薄拔覀儽仨殑?chuàng)造一個具有自由的秩序……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學會使用自由——一個不會使用自由的人不會有獨立人格,而且也十分危險?!?
老師跟家長一樣,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學會獨立。如果我們沒有放手,沒有給孩子自由,孩子連跌跤的機會都沒有,又怎么學會站立,怎么學會獨立行走?孩子終歸要長大,我們終歸要撒手,那時候他會摔得很慘,甚至從此一蹶不振。危險啊!
我們應該在自由的空間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意識!
別說我們學校沒有這樣的環(huán)境!
想起一句話:何為凈土?——我掃過的地方就是凈土!
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具有自由的秩序,從我們的教室開始!
十一學校并非不可學的“特例”,它是一個樣本。所有懷抱教育理想、追求美好教育的人士,都能從中得到啟發(fā)。
我覺得:作為一個教師如果現(xiàn)在你還不知道有北京十一學校,你就不要做教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