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微專題突破專題過關檢測:八 內力作用與地貌 Word版含解析

上傳人:仙*** 文檔編號:62062630 上傳時間:2022-03-14 格式:DOC 頁數(shù):6 大?。?.33M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2020高考地理微專題突破專題過關檢測:八 內力作用與地貌 Word版含解析_第1頁
第1頁 / 共6頁
2020高考地理微專題突破專題過關檢測:八 內力作用與地貌 Word版含解析_第2頁
第2頁 / 共6頁
2020高考地理微專題突破專題過關檢測:八 內力作用與地貌 Word版含解析_第3頁
第3頁 / 共6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2020高考地理微專題突破專題過關檢測:八 內力作用與地貌 Word版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高考地理微專題突破專題過關檢測:八 內力作用與地貌 Word版含解析(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專題過關檢測(八) 內力作用與地貌 一、選擇題 (2019·云南昆明統(tǒng)測)端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出產(chǎn)于廣東肇慶市端溪,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其石質主要為泥質變質巖。其中,帶有“石眼”的端硯尤為珍貴,“石眼”是一種特殊的火山塵泥結構。端硯易雕刻、蓄水不涸、發(fā)墨快。據(jù)此完成1~2題。 1.推測帶有“石眼”的端硯原石形成的地質過程最可能是(  ) A.外力沉積—火山噴發(fā)—變質作用—地殼抬升 B.火山噴發(fā)—變質作用—外力沉積—地殼抬升 C.地殼抬升—外力沉積—火山噴發(fā)—變質作用 D.變質作用—外力沉積—火山噴發(fā)—地殼抬升 2.端硯能“蓄水不涸”的主要原因是(  ) A

2、.透氣性好      B.巖性致密 C.吸水性強 D.硬度較大 解析:1.A 2.B 第1題,通過對材料信息的提取可知帶有“石眼”的端硯原石形成過程如下:第一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較為柔軟的沉積巖;第二是在巖漿活動的作用下火山塵泥侵入已形成的沉積巖中,并在高溫高壓作用下發(fā)生了變質作用形成帶有“石眼”泥質變質巖;第三是經(jīng)過地殼運動將該類巖石帶到地表,并形成了端硯原石。故選A。第2題,根據(jù)端硯原石的特點“端硯易雕刻、蓄水不涸、發(fā)墨快”便可分析,蓄水不涸的原因是由于端硯原石巖性致密、透水性差,水不易被吸收,B正確;而透氣性好、吸水性強會導致墨水迅速滲漏到石頭里面,不易保水。A、C錯誤;硬度較大與材

3、料中端硯易雕刻相反,D錯誤。 (2019·北京西城區(qū)二模)大陸邊緣是陸地與洋底之間的過渡地帶,平行于大陸—大洋邊界﹐寬幾十至幾百千米。根據(jù)板塊構造運動與構造地貌特征,大陸邊緣分為穩(wěn)定型和活動型兩大類。讀大陸邊緣類型示意圖,回答3~4題。 3.圖中(  ) A.①是巖漿發(fā)源地 B.②是巖石圈 C.a(chǎn)是板塊生長邊界 D.b是穩(wěn)定型大陸邊緣 4.示意圖中的大陸是(  ) A.亞歐大陸 B.非洲大陸 C.澳大利亞大陸 D.美洲大陸 解析:3.D 4.D 第3題,圖中①位于大洋板塊向大陸板塊的俯沖地帶,并沒有進入軟流層,不會是巖漿的發(fā)源地;②位于大陸板塊以下,已經(jīng)不屬于巖石圈

4、的范圍;a 為海溝,屬于板塊的消亡邊界;b處于板塊內部,地殼較為穩(wěn)定,屬于穩(wěn)定型大陸邊緣。故選D。第4題,圖中大陸的西海岸是海溝,為消亡邊界,結合六大板塊圖可知,亞歐大陸的東側是消亡邊界,非洲大陸西側及澳大利亞大陸的西側均與圖示不符合,只有美洲大陸西海岸處于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的消亡邊界,符合圖示信息。故選D。 研究地質構造,可以科學地推斷地層形成過程與地貌的關系。下圖示意某地區(qū)地質構造剖面,據(jù)此完成5~6題。 5.對巖石①②③形成的先后順序的推斷,正確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6.對巖石②形成后,地質作用

5、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巖漿噴發(fā)→地殼下降→深海沉積→地殼上升→水平擠壓→外力侵蝕 B.地殼下降→沉積作用→地殼上升→侵蝕堆積→水平擠壓 C.地殼下降→沉積作用→地殼上升→水平擠壓→外力侵蝕→堆積作用 D.地殼下降→沉積作用→巖漿噴發(fā)→水平擠壓→堆積作用→外力侵蝕 解析:5.D 6.C 第5題,根據(jù)巖層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的規(guī)律可知,巖層③在巖層①②的下面,所以巖層③最早形成,要注意①是噴出巖,②是沉積巖,而①在②的下面,所以①比②形成早。①曾經(jīng)是個火山口,被后來形成的巖層②覆蓋。選D。第6題,據(jù)圖可知,巖層②上面有很厚的沉積物,說明②形成后,該地曾經(jīng)歷過地殼下沉,沉

6、積物沉積,后來地殼上升加上受到水平擠壓,形成背斜,背斜頂部受到外力侵蝕形成谷地,后來由于堆積作用,形成了松散的沉積物。選C。 下圖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積巖層埋藏深度示意圖。巖層的埋藏深度(巖層距離地面的垂直距離)可以用來幫助恢復巖層的形態(tài)。丙處巖石類型與周圍明顯不同。讀圖,回答7~8題。 7.僅考慮太陽輻射影響,圖示甲處地貌未來最先可能演變成(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背斜谷 D.向斜谷 8.該巖層在乙處出現(xiàn)缺失的原因及丙處巖石類型最可能是(  ) A.受張力巖層破碎被侵蝕 花崗巖 B.受擠壓巖層破碎被侵蝕 石灰?guī)r C.因流水堆積巖層被覆蓋 砂巖 D

7、.因斷裂陷落巖層被覆蓋 黏土 解析:7.B 8.A 第7題,由同一沉積巖層在甲處的埋深判斷,在甲地中部埋深大,兩側埋深小,所以巖層中部向下凹陷,屬于向斜構造;在太陽輻射作用下,向斜槽部巖石堅硬,風化速度慢,所以最先會演變成向斜山。第8題,根據(jù)同一巖層的連續(xù)走向,乙處是背斜構造,該巖層向上拱起,受張力作用,巖石破碎,容易被外力侵蝕,拱起部分出現(xiàn)缺失;該處連續(xù)性的巖石應為沉積巖,花崗巖為巖漿巖,與周圍的巖石類型不同。 (2019·山東泰安二模)下圖為黃河某河段河谷剖面,該河段兩岸依次分布著海拔不同的八個堆積面T1~T8,洪水期河水僅能淹沒T1。讀圖,完成9~10題。 9.地殼最穩(wěn)定的時期

8、是(  ) A.T2形成時期 B.T4形成時期 C.T6形成時期 D.T8形成時期 10.抬升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時期是(  ) A.T8~T7時期 B.T6~T5時期 C.T4~T3時期 D.T2~T1時期 解析:9.D 10.B 第9題,據(jù)已掌握知識可知,地殼穩(wěn)定時期則表現(xiàn)為以流水沉積和側蝕作用為主,河流階地產(chǎn)生,地殼最穩(wěn)定的時期河流階地沉積物應最厚。據(jù)圖可知,T8形成時期沉積物最厚。故選D。第10題,地殼抬升時以流水下蝕作用為主,無明顯河流階地產(chǎn)生,比較無河流階地產(chǎn)生時期河流下蝕的距離,即河谷上下相鄰階地之間的距離,距離最大者表明地殼抬升持續(xù)時間最長,故選B。 (2019

9、·江蘇南通二模)下圖為某地地質地貌圖。讀圖完成下題。 11.與甲乙、丙丁沿線相符的剖面圖是(  ) 解析:選C 根據(jù)巖層新老關系,沿甲乙剖面,巖層中間新,兩翼老,是向斜構造,巖層向下凹,圖A錯。根據(jù)等高線數(shù)值,甲乙剖面經(jīng)過山嶺地貌,B錯。丙丁剖面位于同一巖層內,向斜槽部,巖層是水平狀,D錯。丙丁經(jīng)過的地貌是山嶺,C對。 二、非選擇題 12.(2019·山東濟南一模)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北海道知床半島的羅臼是著名的漁港,以漁業(yè)和觀光業(yè)為主。這里至今還保持著原始面貌,遍布火山群,覆蓋著廣袤的原始森林,被稱為“日本最后的秘境”。每年冬季,都有以捕魚為食的虎頭海雕和白尾海雕

10、,自堪察加半島和阿留申群島來到羅臼越冬,當?shù)厝擞卸狙a飼海鳥的習慣。下圖為知床半島附近區(qū)域圖。 (1)說明該地遍布火山群的原因。 (2)從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影響的角度,說明圖示區(qū)域漁場的形成原因。 (3)分析虎頭海雕和白尾海雕到羅臼越冬的原因。 解析:第(1)題,該地遍布火山群的原因主要從板塊構造角度考慮。北海道地區(qū)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巖漿活動頻繁,多火山。第(2)題,圖示區(qū)域漁場的形成原因,主要結合洋流分布規(guī)律進行分析。第(3)題,虎頭海雕和白尾海雕到羅臼越冬的原因主要從水溫、食物及自然環(huán)境角度考慮。 答案:(1)該地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地殼薄弱,巖漿活動

11、頻繁。 (2)日本暖流和千島寒流在此海域交匯;海底營養(yǎng)鹽類上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魚類獲得餌料,形成漁場。 (3)相比堪察加半島和阿留申群島,羅臼緯度較低,冬季較溫暖;有漁場分布,食物充足;受人類活動影響??;自然環(huán)境保持較好,有棲息地。 13.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1)根據(jù)材料從地質構造的角度描述寧夏平原的成因。 (2)說明圖中AB所在地區(qū)與CD所在地區(qū)等高線彎曲的特點及其原因。 (3)分析圖中從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積物變化的一般特點及成因。 解析:第(1)題,根據(jù)圖中的信息分析,從地質構造上來說,兩側地塊相對抬升,寧夏平原斷裂下陷,形成地塹構造;再經(jīng)黃河帶來的泥沙沉積而

12、成。 第(2)題,在河流的不同河段,流水作用不同,一般上游是侵蝕作用為主,下游是堆積作用為主。AB處等高線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處)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蝕作用影響;CD處等高線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處)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積為主。第(3)題,在河流的上游到下游,流水的搬運能力不同,泥沙堆積的顆粒也不同。從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積物依次顆粒變小。原因與流水沉積作用的分選性有關。 答案:(1)從地質構造上來說,兩側地塊相對抬升,寧夏平原斷裂下陷,形成地塹構造;再經(jīng)黃河帶來的泥沙沉積而成。 (2)AB處等高線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處)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蝕作用影響;CD處等高線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處)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積為主。 (3)沉積物依次顆粒變小。原因:當流水攜帶大量泥沙流動時,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漸沉積。一般顆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積,顆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積。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