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語文 第2單元 《孟子》選讀 三 民為貴課時跟蹤檢測 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年高中語文 第2單元 《孟子》選讀 三 民為貴課時跟蹤檢測 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三 民為貴
課時跟蹤檢測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
A.社稷(jì) 粢(cì)盛 武王伐紂(zhòu)
B.弒(shì)君 走壙(kuànɡ) 獺(tǎ)驅魚
C.溺(mì)水 諄(zhūn)諄 踐(jiàn)暴
D.謳(ōu)歌 朝覲(jiàn) 訟(sònɡ)獄
解析:A.“粢”應讀“zī”。C.“溺”應讀“nì”。D.“覲”應讀“jìn”。
答案:B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犧牲既成,粢盛既潔 粢盛:祭器內的谷物
B.殘賊之人謂之一夫 一夫:殘暴的統治者
C.堯崩
2、,三年之喪畢 崩:帝王死
D.仁言不如仁聲 仁言:好聽的話
解析:D.仁言:宣揚仁的言論。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踐天子位焉 踐:登上,承襲
B.猶水之就下 就:走近,趨向
C.賊仁者謂之賊 賊:偷盜
D.使之主事而事治 治:治理得好
解析:C.賊:殘害,傷害。
答案:C
4.下列句子加點的“以”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終身憂辱,以陷于死亡 以:連詞,以致
B.堯以天下與舜 以:介詞,把
C.斧斤以時入山林 以:介詞,在
D.木欣欣以向榮 以:連詞,表修飾
解析:C.以:介詞,按照。
3、
答案:C
5.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雖欲無王 則雖欲長侍足下
B.以陷于死亡 壽畢,請以劍舞
C.所欲與之聚之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D.而居堯之宮 有怠而欲出者
解析:A.雖:連詞,相當于“即使”。B.以:連詞,相當于“以致”/介詞,相當于“用”。C.與:介詞,相當于“替”/連詞,相當于“和”。D.而:介詞,相當于“如果”/連詞,相當于“并且”。
答案:A
6.比較下列句子中“與”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天與之,人與之 ②蜩與學鳩笑之
③不能使天與之天下 ④所欲與之聚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4、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①動詞,親附,幫助;②連詞,和;③動詞,給予;④介詞,為,替。
答案:D
7.下列各組句子中的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天與之,人與之 ②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B.①得天下有道 ②雖欲無王,不可得已
C.①祭祀以時 ②以行與事示之者
D.①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 ②而居堯之宮
解析:A項,①②都是“動詞,親附、幫助”的意思。B項,①動詞,得到;②動詞,能夠。C項,①介詞,按照;②介詞,拿,用。D項,①連詞,表順承,就;②連詞,表假設,如果。
答案:A
8.下列各句中加點的
5、詞語不是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
A.終身憂辱,以陷于死亡
B.夫然后之中國
C.舜相堯二十有八載
D.犧牲既成
解析:C項,不是古今異義詞。A項,死亡,古義:被誅殺或者逃亡。今義:死,失去生命。B項,中國,古義,古人稱中原地區(qū)為中國,這里指國都。今義:指中華人民共和國。D項,犧牲,古義:用來祭祀社稷的牲畜。今義:指為了正義事業(yè)而獻身。
答案:C
9.下列關于通假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為叢驅爵者 爵:通“雀”,鳥雀
B.茍為不畜 畜:通“蓄”,積聚
C.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無:通“勿”,沒有
D.舜相堯二十有八載 有:通“又”
解析:C
6、.“無”通“毋”,不要。
答案:C
10.下列句子的句式和其他三項不同的一句是( )
A.天下諸侯朝覲者 B.諸侯能薦人于天子
C.蚓無爪牙之利 D.求人可使報秦者
解析:B.狀語后置句,其他各項都是定語后置句。
答案:B
11.下列對這篇課文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孟子有一個簡單、樸素而又深刻的思想,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所以“民為貴”。在我國古代,孟子這種民貴君輕的思想是很有震撼性的。
B.選文二談論的是“湯放桀,武王伐紂”的性質問題,孟子的目的是借此進一步說明了“民貴君輕”道理。
C.孟子說夏桀殷紂賊害仁義,所以是獨夫,所以可殺,跟“民為貴”的思想正是息息相通的。因為踐履仁義是贏得民心的根本,所以桀紂賊害仁義便使他們喪失了民心,終至喪失了天下。這樣,說天子賊害仁義就可殺,就有了天子喪失民心就可殺的意思了。在這里,“民為貴”的思想表現得非常有力。
D.在“君權誰授”的問題上,孟子的看法:天子個人并沒有權力把天下拿來授與誰,只有上天和下民(老百姓)才有這個權力。
解析:B.“孟子的目的是借此進一步說明了‘民貴君輕’道理”,說法絕對化。說明“民貴君輕”道理并不一定就是作者的寫作目的。
答案:B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