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生物 課時提升作業(yè)十七 7.1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生物 課時提升作業(yè)十七 7.1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
(35分鐘 100分)
一、選擇題(共9小題,每小題5分,共45分)
1.(2017·揭陽高一檢測)下列事例中不屬于拉馬克生物進化理論所解釋的是
( )
A.鼴鼠由于長期生活在地下,所以視力很弱
B.人類的盲腸沒有家兔的發(fā)達,是長期吃熟食的結果
C.由于草少而改吃樹葉,經常伸長脖子,鹿逐漸變?yōu)殚L頸鹿
D.由于煤煙染黑了樹木,曼徹斯特地區(qū)的淺色樺尺蠖逐漸被深色樺尺蠖代替
【解析】選D。鼴鼠視力很弱和人類的盲腸不發(fā)達都是拉馬克用進廢退的觀點。長頸鹿的祖先由于長期伸長脖子去吃樹葉,脖子得到發(fā)展,伸長的脖子這一性狀遺傳給后代,使脖子越來越長,這是典型的用進廢
2、退理論。樺尺蠖的淺色和深色是不同的變異,由于體色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似程度不一樣,適者就得以生存,不適者就被淘汰,生物變異在先,環(huán)境選擇在后,符合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
2.拉馬克進化學說的進步意義體現在( )
A.科學地解釋了生物進化的原因
B.提出了“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的理論
C.最先提出了比較完整的進化學說
D.使生物學第一次擺脫了神學的束縛,走上了科學的軌道
【解析】選C。A項和D項是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進步意義,B項是拉馬克進化學說的主要內容,C項是拉馬克進化學說的進步意義。
3.(2017·安陽高一檢測)下列對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正確解釋是( )
①環(huán)境的改變使
3、生物產生適應性變異
②能遺傳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
③變異是不定向的
④變異是定向的
⑤變異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積累就可能產生出生物的新類型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解析】選B。環(huán)境的改變使生物產生適應性變異,這與拉馬克的觀點一致,①錯誤;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認為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自然選擇的結果是適應環(huán)境的變異個體生存,不適應環(huán)境的變異個體被淘汰,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積累可能產生出生物新類型,②③⑤正確,④錯誤。
4.圖中甲、乙、丙、丁、a、b、c、d代表各種不同生物,哪一幅圖符合達爾文的進化觀點( )
4、
【解題指南】解答本題的關鍵是:
(1)讀懂選項中四幅圖的含義,同時注意區(qū)分它們的不同。
(2)理解自然選擇學說的核心內容。
【解析】選C。生物物種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經過不同自然條件下的選擇,從而進化為現在的眾多物種。
5.(2017·慶陽高一檢測)鯨和鯊魚是不同綱的兩種動物,但它們卻有著相同的生活環(huán)境和相似的體形,這是因為( )
A.相同變異的結果
B.進化的方向相同
C.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
D.相同的環(huán)境對它們進行自然選擇的結果
【解析】選D。鯨和鯊魚都生活在海洋里,相同的生活環(huán)境對它們的體形進行了相似的選擇,D正確。
6.有關進化的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5、
A.生物有強大的繁殖力
B.生存斗爭造成多數個體死亡,少數生存
C.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變異朝著適應環(huán)境的方向進行,通過遺傳逐漸積累
【解析】選D。變異是不定向的,有利變異(適應環(huán)境的變異)通過自然選擇被保留下來,可以通過遺傳逐漸積累,而不利變異則被淘汰,D錯誤。
7.下列關于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自然選擇所保留的變異,對人類都是有利的
B.“生存”的“適者”,對人類都是有益的
C.在自然選擇中,人類起著主導作用
D.“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環(huán)境條件
【解析】選D。由于自然選擇保留的變異都是適應自然環(huán)境的,談不上
6、對人類有利或有害,A錯誤;自然選擇的結果是適者生存,保留下來的都是適應環(huán)境的個體,對人不一定有益,B錯誤;在自然選擇中起主導作用的是環(huán)境條件,C錯誤、D正確。
8.科學家對某一種蟹的體色深淺進行了研究,結果如圖所示。不同體色的蟹的數量不同,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差別呢?下列解釋中最合理的是 世紀金榜導學號94294198( )
A.中間體色與環(huán)境顏色相適應,不易被天敵捕食
B.深體色和淺體色的個體繁殖能力弱
C.深體色和淺體色的個體食物來源太少
D.中間體色是新形成的一種適應性更強的性狀
【解析】選A。蟹的體色有多種表現型是生物變異的結果,優(yōu)勢性狀的出現不是新形成的適應性更強的性
7、狀,而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中間體色的個體數目明顯占優(yōu)勢是因為其與環(huán)境相適應(容易獲得食物,不易被天敵捕食等),某種性狀的生物個體數目少不是某一固定因素造成的,而是由該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決定的。
【誤區(qū)警示】利用自然選擇學說分析有關問題的三點注意
(1)變異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是不定向的。
(2)選擇是定向的,方向是適應環(huán)境或人為的選擇。
(3)變異在先,選擇在后,如藥物只是起到選擇作用,而不是引起生物的變異。
9.(2017·洛陽高一檢測)某小島上有一種啄木鳥,其喙長分布如圖甲,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種生活在樹干中的蟲,其深度分布如圖乙。下列關于子一代鳥喙的可能長度的說法中合理的是( )
8、
世紀金榜導學號94294199
A.都比父母的長,因為鳥需要適應它們的環(huán)境
B.都比父母的長,因為較長的鳥喙是生存所必需的
C.不一定比父母的長,僅一代的時間還不足以進化出較長的鳥喙
D.不一定比父母的長,因為蟲在樹干中的深度并不是都很深
【解析】選C。根據題中圖乙可知,6~8 cm的深度中蟲的數量最多,4 cm以下的深度中蟲的數量極少,根據圖甲可知鳥喙的長度在1~5 cm,只有更長的喙才更易于啄到食物,因此可預測該啄木鳥經過長期進化鳥喙會越來越長。但是生物的進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利的變異需要逐代積累,較短一代的時間不足以進化出較長的鳥喙,且由于變異是不定向的,子代的喙不一定
9、比父母的喙長。
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共28分)
10.(14分)圖示為某害蟲種群在先后使用兩種殺蟲劑后的種群密度變化曲線,請回答相關問題:
世紀金榜導學號94294200
(1)在害蟲種群內部存在著__________變異類型,____________對害蟲起到了選擇作用。所以,害蟲抗藥性的產生是________________的結果。
(2)害蟲抗藥性的增強是通過害蟲與農藥之間的__________________實現的。該實驗說明害蟲對環(huán)境的適應是____________的,這是因為遺傳是穩(wěn)定的,環(huán)境是____________的。
(3)如果抗藥基因r是由其等位基因R突
10、變來的,那么R與r基因的本質區(qū)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個種群淘汰隱性基因比淘汰顯性基因更加困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害蟲的抗藥性變異是害蟲進化的內因,殺蟲劑的選擇是外因,自然選擇是指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在殺蟲劑的選擇作用下,害蟲不抗藥的被殺死,抗藥的存活,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2)分析題圖可知,使用殺蟲劑Ⅰ后,害蟲種群密度先下降后上升,最終適應了殺蟲劑Ⅰ,但當使用殺蟲劑Ⅱ時,種群密度又大幅度下降,由原來的適應到現在的不適應。上述分析說明:害蟲對環(huán)境的適應是相對的,因為遺傳雖然是穩(wěn)定的,但環(huán)境是不斷變化
11、的。通過害蟲與殺蟲劑的生存斗爭,使得害蟲的抗藥性增強。
(3)基因的不同在于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不同。由于基因突變的低頻性,由等位基因R突變而來的基因r,以Rr、rr兩種基因型存在。而自然選擇直接淘汰表現型,rr被淘汰,Rr被保留,使部分r基因免于淘汰。
答案:(1)抗藥性 殺蟲劑 自然選擇
(2)生存斗爭 相對 可變
(3)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不同 隱性基因可通過雜合子保存下來
11.(14分)(2017·宿遷高一檢測)檢驗細菌對各種抗生素的藥敏程度的實驗方法如下:將含有一定濃度不同抗生素的濾紙片放置在已接種被檢菌的固體培養(yǎng)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圍擴散,如果抑制生長,則在濾紙片周圍出現抑菌圈(
12、圖中里面的圈),結果如圖所示。
世紀金榜導學號94294201
(1)衡量本實驗結果的指標是____________。
(2)上述圖中最有效的是____________培養(yǎng)皿中的抗生素。
(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對細菌進行處理,并測定細菌的數量變化,如下圖所示。
①向培養(yǎng)基中加抗生素的時刻為________時。
②細菌種群的進化是定向的,而變異是____________,細菌的抗藥性產生于環(huán)境變化之____________(填“前”“中”或“后”),抗生素對細菌變異的作用不是“誘導”而是____________。
③盡管有抗藥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療由細菌引起
13、的感染,原因在于細菌種群中____________。
【解析】(1)衡量實驗結果的指標即是對實驗結果的判斷比較。本實驗是利用抗生素抑制細菌的生長來表述實驗結果的。(2)通過抑菌圈的大小來確定抗生素的殺菌能力,即抑菌圈越大殺菌能力越強。(3)①抗生素會使細菌中不具有抗藥性的個體大量死亡而使細菌數量下降,所以B點是使用抗生素的起點。②變異是不定向的,而在自然選擇下進化是定向的,細菌的抗藥性在環(huán)境變化之前就已經產生了,抗生素是變異的選擇者,而不是誘導者。③在細菌種群中,含有抗藥性基因的個體只占極少數,抗生素仍能發(fā)揮作用。
答案:(1)抑菌圈的大小 (2)B
(3)①B?、诓欢ㄏ虻摹∏啊∵x擇
14、③有抗藥性基因的個體占極少數
1.(6分)在超市中無公害蔬菜很多,也很受市民的歡迎。這些無公害蔬菜在生產中,不得使用農藥、殺蟲劑和化肥等。假如在蔬菜的生產中長期使用某種殺蟲劑,其結果是( )
A.殺蟲劑誘發(fā)了害蟲抗藥性基因的產生,使害蟲的抗藥性增強
B.殺蟲劑對害蟲具有選擇作用,使抗藥性害蟲的數量增加
C.殺蟲劑能誘導害蟲分解藥物的基因大量表達
D.害蟲全部消失,最終導致某些害蟲的物種絕滅
【解析】選B。由于基因突變,害蟲群體中本來就存在著能抵抗殺蟲劑的變異類型,A錯誤;抗藥性增強是殺蟲劑對害蟲進行選擇的結果,B正確;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有其自身的調控機制,不受殺蟲劑的影響,C錯
15、誤;當使用某種殺蟲劑后,絕大多數害蟲被殺死,少數具有抗藥性的個體生存下來并大量繁殖,D錯誤。
2.(6分)(2017·沂州高一檢測)下圖表示長期使用一種農藥后,害蟲種群密度的變化情況,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世紀金榜導學號94294202
A.a點種群中存在很多種變異類型,原因是變異具有不定向性
B.a→b的變化是農藥作用的結果
C.b→c是抗藥性逐代積累的結果
D.農藥對害蟲的抗藥性變異進行定向選擇,使害蟲產生了抗藥性
【解析】選D。變異是不定向的,A正確;圖中ab段下降的原因是大部分害蟲沒有抗藥性或抗藥性弱,從而被淘汰,B正確;bc段上升的原因是抗藥性強的害蟲在
16、生存斗爭中存活并大量繁殖,使抗藥性逐代積累,C正確;在使用農藥前后,害蟲都存在多種變異類型,有抗藥性強的個體,也有抗藥性弱的個體,D錯誤。
[接軌高考·特色題型專練]
3.(15分)(2017·金華高一檢測)金魚是常見的觀賞魚,有的尾鰭較小,有的尾鰭較大。為證明大尾鰭的雄魚在吸引雌魚方面有利,有人做了下面的實驗設計:
①選取三只大小相同的盛有等量水的燒杯,編為1、2、3號,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如圖所示)
②選取大尾鰭雄魚、雌魚、小尾鰭雄魚各一條,分別放入1、2、3號燒杯中。
③觀察雌魚的游動方向。
這個設計還不完善。請回答下列問題:
世紀金榜導學號94294203
(1)
17、改進一:大尾鰭雄魚、雌魚、小尾鰭雄魚在裝置中的位置不當,應____________。
(2)改進二:該設計證明不嚴密,應設置對照,對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判斷金魚尾鰭的進化方向,并說明理由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雌魚的活動受限,無法做出準確的觀察。應把雌魚放到水槽中,大尾鰭雄魚和小尾鰭雄魚均在燒杯中,觀察雌魚游向哪條雄魚。
(2)沒有對照,即使趨向大尾鰭雄魚也不能說明問題。應設置對照組,旨在說明在只有小尾鰭雄魚時,趨向小尾鰭雄魚;在只有大尾鰭雄魚時,趨向大尾鰭雄魚;在兩種雄魚同時存在時,趨向大尾鰭雄魚,這樣更能說明問題。
(3)大尾鰭雄魚更容易吸引雌魚,得到更多的繁殖機會,在生存斗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答案:(1)把雌魚放在水槽里
(2)取三個如原圖裝置,①如改進一處理;②在1號燒杯里放大尾鰭雄魚,水槽中放一尾雌魚;③在3號燒杯里放一尾小尾鰭雄魚,水槽中放一尾雌魚
(3)大尾鰭雄魚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繁衍后代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