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作文素材 人物之李鴻章》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語文作文素材 人物之李鴻章(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褒貶李鴻章
李鴻章,是一部中國近代史,尤其是19世紀下半葉的歷史無法回避的人物。1876年的中英《煙臺條約》、1885年的《中法新約》、1895年的中日《馬關條約》、1896年的《中俄密約》、1901年的《辛丑條約》都是他簽訂的;而其中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喪權辱國莫此為甚;因此,他也成了“賣國賊”的代稱。
然而,標簽式地給李鴻章下斷語,似乎不夠客觀公允。在甲午海戰(zhàn)120周年、《辛丑條約》簽訂及李鴻章逝世113年后的今天,我們依然無法對這個歷史人物作出準確的評價。所謂蓋棺論定,并不適用于李鴻章。
李鴻章死后,最早對他作出評價的人,是他的政敵梁啟超。梁啟超在李鴻章撒手人寰49天(恰
2、為民俗七七忌辰)時著成的《李鴻章傳》,以其“元氣磅礴,銳思馳驟,奔磚走石,飛眉舞色,使人一展而復不能自休”(近代史家張蔭麟語)的文字激蕩人心,更因其對李鴻章的評價高屋建瓴、鞭辟入里、公正客觀、入木三分而具有超越時代的價值。
李鴻章的崛起,內(nèi)倚其堅忍之品格,外藉曾國藩之提攜,創(chuàng)建淮軍,蕩平蘇南、浙北及上海境內(nèi)驍勇強悍的太平軍,肅清橫行江淮齊魯十余年的捻軍,軍事上的成就一時無二。他是洋務運動的開拓者,北洋軍閥的祖師爺,晚清第一重臣?!白酝卧辏?862)以迄光緒二十七年(1901),凡四十年間,李鴻章無一日不在要津”,“世界之人,殆知有李鴻章,不復知有北京朝廷”。
梁啟超一方面高度評價李鴻章
3、,“現(xiàn)今五十歲以上之人,三四品以上之官,無一可以望李之肩背者”。另一方面,批評李鴻章“不學無術”。說李鴻章“不學”,是批評他昧于世界大勢,學習西方的先進經(jīng)驗舍棄其根本,洋務運動只學其皮毛?!安蛔R國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勢,不知政治之本原”,“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內(nèi)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民”,“不知國家之為何物,不知國家與政府有若何之關系,不知政府與人民有若何之權限,不知大臣當盡之責任。其于西國所以富強之原,茫乎未有聞焉,以為吾中國之政教文物風俗,無一不優(yōu)于他國,所不及者惟槍耳炮耳船耳鐵路耳機器耳”。
批評李鴻章“無術”,?是李鴻章在開發(fā)民智、推動洋務、辦理外交、經(jīng)軍御敵等方
4、面舉措失當?!耙员酥匚槐酥曂?,上之可以格君心以臂使百僚,下之可以造輿論以呼起全國,而惜乎李之不能也”,“當國三十余年,政治毫未改良,貪婪昏愚仍如其舊,人民閉塞不減于昔,雖有北洋洋務之稱,然皮毛改造,非特無益,且可招禍,遂致國勢日衰,屬地盡失”。李鴻章辦理外交,耍弄小聰明,“專以聯(lián)某國制某國為主,而所謂聯(lián)者,又非平時而結之,不過臨時而嗾之,蓋有一種戰(zhàn)國策之思想,橫于胸中焉。觀其于法越之役,則欲嗾英德以制法;于中日之役,則欲嗾俄英以制日;于膠州之役,則又欲嗾俄英法以制德。卒之未嘗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备叛灾?,其于軍事則以任人不當,貪婪無度敗;于洋務則以皮毛改造,借手于官吏??;而
5、于外交則以不明天下大勢,不知世界公法,以昧于從事敗。因此,梁啟超認為李鴻章?“是為時勢所造之英雄,非造時勢之英雄也”。
甲午之敗,雖由國家積貧積弱所致,但李鴻章也難辭其咎。任人唯親,以親屬、淮籍及淮軍系為用人之標準,“裨將故吏,昔共患難,今共功名,徇其私情,轉相汲引,布滿要津,委以重任,不暇問其才之可用與否,以故臨事僨機”。平壤之戰(zhàn)“所以致敗之由,一由將帥阘冗非人。其甚者如衛(wèi)汝貴克扣軍餉,臨陣先逃;如葉志超飾敗為勝,欺君邀賞。以此等將才臨前敵,安得不???一由統(tǒng)帥六人,官職權限皆相等,無所統(tǒng)攝,故軍勢散渙,呼應不靈”。至于平壤陷落后第三天爆發(fā)的黃海海戰(zhàn),激戰(zhàn)4小時40分鐘,北洋水師精銳盡失。失
6、敗之由,一因日軍的戰(zhàn)艦噸位與戰(zhàn)力均已超過北洋水師,總體實力已此消彼長;二因李鴻章治軍不嚴,軍備廢弛,軍紀渙散,用人不當,指揮無方,戰(zhàn)機錯失,是最根本的原因。甲午慘敗,梁啟超歸納李鴻章的過失有十二條。
戰(zhàn)敗之后,割地賠款自不可免。自晚清以來,簽訂條約者,都難逃脫賣國的惡謚。李鴻章簽訂馬關條約,自然是舉國切齒的賣國賊。就李鴻章的內(nèi)心而言,難道愿意割地賠款?難道愿意喪權辱國?但弱國無外交,在戰(zhàn)場上失去的東西,不可能在談判桌上挽回。這條約李鴻章不去簽,別人也得去簽,而且結果肯定不會比李鴻章簽更好。梁啟超說:“當夫乙未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論者處李鴻章之地位,則其所措置,果能有以優(yōu)勝于李乎?”“
7、當此之際,雖有蘇張之辯,無所用其謀,雖有賁育之力,無所用其勇?!蛘咭蚴嵌鴧补赣诶钪簧恚詾槭乔貦u也,張邦昌也,則盍思使彼輩處李之地位,其結局又將何如矣!”
甲午戰(zhàn)敗的影響至為深遠,朝鮮不再是中國的藩屬國,我國失去東部的屏障;臺灣與澎湖列島被割讓,遼東也成為日本的禁臠。兩萬萬兩白銀賠款于馬關條約簽訂后的三年內(nèi)悉數(shù)解付日方,日本藉此辦教育、整軍備,國力迅速膨脹,中日之間的力量差距進一步拉大,成為以后日本全面侵華的禍根。滿清政府為償付戰(zhàn)爭賠款而向列強借款,使俄、英、德、法等殖民勢力深入中國腹地,遂使神州四分五裂、滿目瘡痍。細究起來,今日臺灣的孤懸海外、釣魚島的爭端,都與甲午戰(zhàn)敗有關。甲午之殤
8、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痛。
但梁啟超認為“鴻章才雖中上,而清末葉若無其人,則或不免于覆亡,且其設施多有影響于后世,故鴻章亦清之柱石、華夏之功臣也?!崩铠櫿律敐M清末世,其悲劇命運,半由內(nèi)治之失政,半由外交之無謀。作者不由感嘆“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在李鴻章作古十年之后,辛亥革命爆發(fā),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轟然倒塌。
??作為與曾國藩、左宗棠并稱的晚清三杰之一的李鴻章,本就是一個頗為復雜的人物,可貶之處甚多,可褒之處也不少。對褒貶尺度和比例的把握,百余年來,尚無出梁啟超之右者。且梁氏文章酣暢淋漓,激情洋溢,縱橫恣肆,變化多端,氣勢如虹,一瀉千里,讀來令人不忍釋卷。文質(zhì)兼美的20世紀四大傳記之首的《李鴻章傳》,堪稱傳記文學的翹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