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選考)2018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專題能力訓練十七 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A)》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浙江選考)2018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專題能力訓練十七 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A)(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專題能力訓練十七 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A)
一、閱讀甲、乙兩段文字,完成第1~2題。
甲
材料一 子曰:“有教無類?!?
材料二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1.材料二體現(xiàn)了孔子怎樣的教學思想?孔子既然認為“有教無類”,為什么還要將學生分成幾類?
乙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備,良民懼然身修者,官未曾亂也。奉職循理,亦可以為治,何必威嚴哉?(司馬遷《史記》)
2.司馬遷這段話中的畫線句子與孔子德政思想有相通之處,請引用《論語》中與之意思相仿的一句話,然后分析它們所表達的意思
2、。
二、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題。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
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里仁》)
“齊①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②,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惡臭,不食;失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③;唯酒無量,不及亂?!?《論語·鄉(xiāng)黨》)
注①齊:通“齋”,祭祀時的齋戒。②饐而餲:指食物腐敗變味。③食氣:氣同“餼”,食氣指主食。
1.小如飲食者也常蘊含著大道理,如老子的“治大國,若
3、烹小鮮”??鬃诱J為“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簡析其中蘊含的孔子的思想。
2.上述材料中,孔子一方面明確批判“恥惡衣惡食者”,大加贊賞顏回“簞食瓢飲”;另一方面又“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對飲食極為講究。你認為這兩者是否矛盾?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三、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完成第1~2題。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根據(jù)以上幾則材料,概括“君子”的品格素養(yǎng)。
2.簡析上述
4、君子品格的現(xiàn)代意義。
四、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題。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
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論語·憲問》)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禮記·大學》)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父有爭子,則身不陷
5、于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于父,臣不可以不爭于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孝經(jīng)·諫諍章》)
1.從上述材料來看,儒家為什么要推崇孝道?
2.聯(lián)系現(xiàn)實,結合材料,簡述如何做到“為人也孝弟”。
五、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題。
①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痹?“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論語·子路》)
②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老子《道德經(jīng)》)
1.孔子和老子對待百姓的
6、態(tài)度有什么不同?
2.你更贊成誰的主張?請簡述理由。
六、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題。
材料一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論語·述而》)
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材料二 子路使子羔①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弊勇吩?“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后為學②?”子曰:“是故惡夫佞者?!?《論語·先進》)
子使漆雕開③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弊诱f。(《論語·公冶長》)
注①子羔:孔子弟子,小孔子三十歲。②何必讀書,然后為學:為何一定要讀書,才算是增長才干?③漆雕開:孔子弟子
7、,小孔子十一歲。
1.孔子對學生的教育包括哪些內(nèi)容?
2.孔子希望弟子學以致用。同樣是出仕為官,為什么孔子責備子路推薦子羔做官,而自己推薦漆雕開做官不成還很高興呢?
七、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題。
材料一 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對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愛己?!弊釉?“可謂士矣?!弊迂暼?子曰:“賜,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貢對曰:“知者知人,仁者愛人。”子曰:“可謂士君子矣?!鳖仠Y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顏淵對曰:“知者自知,仁者自愛?!弊釉?“可謂明君子矣?!?《荀子·子道篇》)
材料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
8、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
(曾晳)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狈蜃余叭粐@曰:“吾與點也!”(《論語·先進》)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眴栔?。子曰:“知人?!?《論語·顏淵》)
1.解釋《荀子》這段話中“仁者使人愛己”和“知者知人”的意思。
2.為什么《荀子》這段話中孔子對顏淵回答的評價高于子路和子貢?恰當運用《論語》中的材料分析說明。(不超過150字)
八、閱讀下面《論語》中的幾則材
9、料,完成第1~2題。
①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②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③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且酁檎?奚其為為政?”
④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⑤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從治政的角度看,孔子對統(tǒng)治者提出了怎樣的要求?
2.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對從政的理解具有怎樣超出常人的地方?這種從政觀念在當
10、代具有怎樣的積極意義?
答案:
一、1.(1)因材施教。(2)有教無類的“類”指的是不分貴賤、貧富,都給予教學。而因材施教,則是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側重于教學過程。兩者并不矛盾。
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告訴我們,統(tǒng)治者要身正,百姓才會服從。司馬遷則認為官吏奉職循理,嚴守自身,就可以很好地治理百姓,未必需要用嚴酷的法令制度。
二、1.中庸。席上肉雖多,但不要比飯吃得多;雖然酒不限量,但不要醉就可以了。這體現(xiàn)了孔子折中、適當、不走極端的處世原則。
2.不矛盾。前者孔子之所以反對講究吃穿,是對“道”的強調(diào)。他認為作為君子應該追求正道(“志于道”
11、),即便是粗茶淡飯也能如顏回一般“安貧樂道”。后者孔子之所以對飲食極為重視,則是對“禮”的強調(diào)。(“禮”是用以區(qū)分尊卑貴賤的社會制度及與之相應的禮節(jié)儀式)祭祀齋戒是重要的禮,自然要講究相應的飲食。
三、1.參考答案 莊重自持,不爭強好勝,溫和友善,心胸開闊坦蕩,有自我的立場原則而不獨斷褊狹,善于接納不同意見而不茍同,不朋比為奸,不黨同伐異。
解析 對四則材料進行闡述,扣住“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坦蕩蕩”“周而不比”“和而不同”等關鍵信息進行概括,言之成理即可。
2.參考答案 于個人身心方面,現(xiàn)代人具有以上品格,就是一個樂觀向上、心態(tài)積極健康的人。在人際交往上,具有以上品格的現(xiàn)代人必是能兼
12、容并蓄、成功融入社會又能保持獨立自我的優(yōu)秀者。如果一個集體、民族、國家擁有以上精神品格,必將擁有良好的發(fā)展空間,并能為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發(fā)揮重要作用。
解析 建議從不同方面來談,如個人身心、為人處世、社會發(fā)展。言之成理即可。
參考譯文 孔子說:“君子莊重自持但不爭強好勝,合群團結但不結黨營私?!?
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jīng)常憂愁?!?
孔子說:“君子團結而不勾結,小人勾結而不團結。”
孔子說:“君子和諧而不同一,小人同一而不和諧。”
四、1.以“孝”齊家(調(diào)整好自己的家族),以“孝”治國,從而推行為政以德之道,實現(xiàn)“仁”的理想。
2.慈愛恭敬,安親揚名;胸懷天下;為人子女,要孝
13、敬父母,但不是絕對地服從,父母有過錯還得要諫諍。
五、1.對待百姓,孔子主張應先富后教,而老子則主張應讓他們無知無欲。
2.示例 (1)我更贊成孔子的觀點。在治理國家上,孔子把教育問題首先放在了民生問題之后,突出教化的重要性是為了讓老百姓各安其分,社會和諧有序。
(2)我更贊成老子的觀點。“無知”是“虛其心”和“弱其志”,使百姓們沒有盜取利祿之心,沒有爭強好勝之志;“無欲”也不是要剝奪人們的生存權利,而是要盡可能地“實其腹”和“強其骨”,使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溫飽,身體健壯可以自保自養(yǎng)。這樣就能減輕或者避免社會矛盾,促進社會長治久安。
六、1.參考答案 歷史文獻(文化知識)、社會實踐、對待
14、別人的忠心、與人交際的信實。
解析 本題涉及文、行、忠、信具體內(nèi)涵的解釋,分別是歷史文獻(文化知識)、社會實踐、對待別人的忠心、與人交際的信實。
2.參考答案 因為孔子認為出仕不應以追求個人小利為目標,而應在出仕之前先通過讀書來提高自身修養(yǎng),要有高遠的志向。他認為子羔年輕,學識不夠,宜先讀書,過早出仕會害了他,所以責備子路;他認為漆雕開已具備了學識和德行,可以出仕,而漆雕開覺得自己還不夠,還要學習,所以孔子滿意他的回答。(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 從注釋中可以看出子羔小孔子三十歲,非常年輕,而孔子主張“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所以說在自身條件不成熟之際出仕只是追
15、求小利罷了,反而會害了他。漆雕開小孔子十歲,他的學識、修養(yǎng)與閱歷都超過了子羔,他的出仕水到渠成,能學以致用,所以孔子才推薦他。但漆雕開覺得還應進一步提高自我修養(yǎng),孔子覺得他謙虛好學,又有德行,所以滿意他的回答。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孔子用四種內(nèi)容教育學生:歷史文獻(文化知識)、社會實踐、對待別人的忠心、與人交際的信實。
孔子說:“不要求快,不要貪求小利。求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材料二 子路打算讓子羔去做費邑的長官??鬃诱f:“你那是誤人子弟?!弊勇氛f:“既有民眾,又有土地和五谷,為何一定要讀書才算是增長才干呢?”孔子說:“所以我厭惡那些強詞奪理的人?!?
孔子要漆雕開做
16、官。漆雕開回答說:“我對做官還沒有信心。”孔子很高興。
七、1.參考答案 (1)仁者使人愛己:仁者讓別人愛自己。(2)知者知人:有智慧的人了解別人。
解析 考查的是《荀子》的內(nèi)容。荀子是儒家的繼承人,觀點是傳承孔子的。這里考的是對“仁者”“知者”的理解。
2.答案示例 與子路和子貢相比,顏回對“知者”和“仁者”的理解,重在自身修養(yǎng)。
孔子認為自身修養(yǎng)是人的更高追求。他教導弟子“不患人之不己知”,要他們知人、愛人,但更贊賞曾晳“風乎舞雩,詠而歸”的志向,以及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而能“不改其樂”的生活態(tài)度。
解析 考查對孔子關于自我修養(yǎng)的見解,強調(diào)“自知”和“自愛”的重要。
17、參考譯文 材料一 子路進來后,孔子問:“仲由,智者應該怎樣做?仁者應該怎樣做呢?”子路回答說:“智者要能夠使別人了解自己,仁者要能夠使別人愛自己?!笨鬃诱f:“你夠得上做一個‘士’的標準了。”子貢進來后,孔子又問:“端木賜,智者應該怎樣做?仁者應該怎樣做呢?”子貢回答說:“智者知道別人,仁者愛護別人?!笨鬃诱f:“你可以做士君子(比‘士’的標準高,比君子又略低一點)了?!鳖仠Y進來后,孔子又問:“顏淵,智者應該怎樣做?仁者應該怎樣做呢?”顏淵回答說:“智者做到自知,仁者做到自愛。”孔子說:“你可以做一個聰明的君子了?!?
材料二 孔子說:“別人不了解我,我不擔心;我擔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別人?!?
孔子
18、說:“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
(曾點)說:“暮春時節(jié)(天氣和暖),換季的衣服已經(jīng)穿上了身。(我和)五六位青年人,六七個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唱著歌走回家?!笨鬃娱L嘆一聲說:“我贊成曾點的想法呀!”
樊遲問什么是仁??鬃诱f:“(仁就是)愛人。”樊遲又問什么是智??鬃诱f:“善于識別人。”
八、1.參考答案 首先,統(tǒng)治者要具有良好的品德,要實行德政,以德治國,以禮施政,才能獲得人民的擁護。其次,統(tǒng)治者要公平正直,以正壓邪,才能贏得人民的信服。再次,統(tǒng)治者要舉止端
19、莊,孝敬尊長,友愛兄弟,慈愛幼小,任人唯賢,才能使人民變得尊敬、忠誠、勤勉。
解析 分析孔子的要求需結合材料中的五句話。準確理解這五句話的內(nèi)涵,然后逐條概括。
2.參考答案 孔子認為,從政者不一定要身居高位、掌握權力、享受俸祿,只要以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的孝悌品德去影響政治,就是參政。這是孔子從政理念中超出常人的地方。
這種從政觀念和方式與現(xiàn)代人的從政方式和從政動機形成天壤之別。孔子的從政觀念中,從政者不一定要直接參與政治,他可以遠離權力,不要名位,不享受俸祿,只要用自己的孝悌忠勸的品德影響政治,就是參政了,就是實現(xiàn)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而現(xiàn)代人的從政方式已發(fā)生變化,從政的動機也夾雜著個人的自私的成分。有些人為了當高官,為了掌握權力,拉票賄選。一旦當了官,則利用手中的權力大搞錢權交易,大肆牟取私利,違反了黨紀國法,擾亂了施政秩序,禍國殃民。如果現(xiàn)代人都以孔子的從政理念去從政,人人都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參與社會管理,社會將變得更加政治清明,和諧友愛,繁榮安定。
解析 分析孔子從政理念的超常之處,需要具體分析這五句話,明確孔子將德放在首位的主張。然后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進行闡釋。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