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數(shù)學二輪復習 第一部分專題四 立體幾何 第2講 空間點、線、面的位置關(guān)系專題強化精練提能 理》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2年高考數(shù)學二輪復習 第一部分專題四 立體幾何 第2講 空間點、線、面的位置關(guān)系專題強化精練提能 理(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2年高考數(shù)學二輪復習 第一部分專題四 立體幾何 第2講 空間點、線、面的位置關(guān)系專題強化精練提能 理
1.(xx·銅陵市診斷考試)設a,b是兩條不同的直線,α,β是兩個不同的平面,a?α,b⊥β,則“α∥β”是“a⊥b”的(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解析:選A.若a?α,b⊥β,α∥β,則由α∥β,b⊥β?b⊥α,又a?α,所以a⊥b,若a⊥b,a?α,b⊥β,則b⊥α或b∥α或b?α,此時α∥β或α與β相交,所以“α∥β”是“a⊥b”的充分不必要條件,故選A.
2.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邊長
2、為8,側(cè)棱長為6,D為AC的中點,則異面直線AB1與BC1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
A. B.
C. D.
解析:選C.如圖所示,連接B1C交BC1于E,連接DE,因為四邊形BCC1B1是平行四邊形,所以B1E=EC.又AD=DC,所以DE∥AB1,則∠DEB或其補角為異面直線AB1與BC1所成的角,在△DEB中,DE=5,BD=4,BE=5,所以cos∠DEB==.故選C.
3.(xx·南昌市調(diào)研測試卷)已知兩個不同的平面α,β和兩條不重合的直線m,n,則下列四個命題中不正確的是( )
A.若m∥n,m⊥α,則n⊥α
B.若m⊥α,m⊥β,則α∥β
C
3、.若m⊥α,m∥n,n?β,則α⊥β
D.若m∥α,α∩β=n,則m∥n
解析:選D.由線面平行、垂直之間的轉(zhuǎn)化知A、B正確;對于C,因為m⊥α,m∥n,所以n⊥α,又n?β,所以β⊥α,即C正確;對于D,m∥α,α∩β=n,則m∥n,或m與n是異面直線,故D不正確.
4.設A,B,C,D是空間四個不同的點,在下列命題中,不正確的是( )
A.若AC與BD共面,則AD與BC共面
B.若AC與BD是異面直線,則AD與BC是異面直線
C.若AB=AC,DB=DC,則AD=BC
D.若AB=AC,DB=DC,則AD⊥BC
解析:選C.A中,若AC與BD共面,則A,B,C,D四點共面
4、,則AD與BC共面;B中,若AC與BD是異面直線,則A,B,C,D四點不共面,則AD與BC是異面直線;C中,若AB=AC,DB=DC,AD不一定等于BC;D中,若AB=AC,DB=DC,可以證明AD⊥BC.
5.已知α,β是兩個不同的平面,給出下列四個條件:
①平面γ與平面α,β所成的銳二面角相等;
②直線a∥b,a⊥α,b⊥β;
③a,b是異面直線,a⊥平面α,b⊥平面β,且a∥β,b∥α;
④平面α內(nèi)距離為d的兩條平行直線在平面β內(nèi)的射影仍為兩條距離為d的平行線.其中可以推出α∥β的條件為( )
A.①③ B.②④
C.② D.③
解析:選C.對于①④,平面α
5、與平面β還可以相交;對于③,一定不能推出α∥β,所以①③④是錯誤的,易知②正確.故選C.
6. 如圖,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M,N,P,Q分別是AA1,A1D1,CC1,BC的中點,給出以下四個結(jié)論:①A1C⊥MN;②A1C∥平面MNPQ;③A1C與PM相交;④NC與PM異面.其中不正確的結(jié)論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選B.作出過M,N,P,Q四點的截面交C1D1于點S,交AB于點R,如圖中的六邊形MNSPQR,顯然點A1,C分別位于這個平面的兩側(cè),故A1C與平面MNPQ一定相交,不可能平行,故結(jié)論②不正確.
7
6、. 如圖,在空間四邊形ABCD中,M∈AB,N∈AD,若=,則直線MN與平面BDC的位置關(guān)系是________.
解析:由=,得MN∥BD.
而BD?平面BDC,MN?平面BDC,
所以MN∥平面BDC.
答案:平行
8.如圖,PA⊥圓O所在的平面,AB是圓O的直徑,C是圓O上的一點,E、F分別是點A在PB、PC上的正投影,給出的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________.
①AF⊥PB;②EF⊥PB;
③AF⊥BC;④AE⊥平面PBC.
解析:由題意知PA⊥平面ABC,所以PA⊥BC.
又AC⊥BC,PA∩AC=A,
所以BC⊥平面PAC.
所以BC⊥AF.因為AF⊥
7、PC,BC∩PC=C,
所以AF⊥平面PBC,
所以AF⊥PB,又AE⊥PB,AE∩AF=A,
所以PB⊥平面AEF,所以PB⊥EF.
故①②③正確.
答案:①②③
9.(xx·濰坊模擬)已知PA⊥平面ABCD,ABCD是正方形,AB=1,PA=t(t>0),當t變化時,直線PD與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
解析:把圖形補成直四棱柱如圖所示,因為BC⊥平面DCC1D1,所以平面PBCD1⊥平面DCC1D1,連接D1C,作DE⊥CD1,連接PE,則DE⊥平面PBCD1,所以∠DPE就是PD與平面PBCD1所成的角.又DP=,DE==,所以sin ∠D
8、PE===≤(當且僅當t=,即t=1時取等號),所以0<≤,所以直線PD與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圍是.
答案:
10. 如圖,已知六棱錐P-ABCDEF的底面是正六邊形,PA⊥平面ABC.給出下列結(jié)論:①CD∥平面PAF;②DF⊥平面PAF;③CF∥平面PAB;④DF∥平面PAB.其中正確結(jié)論的個數(shù)為________.
解析:因為六棱錐P-ABCDEF的底面是正六邊形,所以AF∥CD,由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CD∥平面PAF,故①正確;由正六邊形的特點易知DF⊥AF,因為PA⊥平面ABCD,所以DF⊥PA,由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DF⊥平面PAF,故②正確;CF∥AB,
9、由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CF∥平面PAB,故③正確;連接AC,由正六邊形的特點易知DF∥AC,又AC∩平面PAB=A,故DF與平面PAB相交,故④不正確.故正確結(jié)論的個數(shù)是3.
答案:3
11.(xx·泰安模擬) 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D,底面ABCD是等腰梯形,且AB∥CD,O是AB的中點,PO⊥平面ABCD,PO=CD=DA=AB=4,M是PA的中點.
(1)證明:平面PBC∥平面ODM;
(2)求點A到平面PCD的距離.
解:(1)證明:由題意,CD∥BO,CD=BO,
所以四邊形OBCD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BC∥OD.
又因為AO=OB,AM=MP,所以OM∥
10、PB.
又OM?平面PBC,PB?平面PBC,
所以OM∥平面PBC.
同理,OD∥平面PBC,
又OM∩OD=O,
所以平面PBC∥平面ODM.
(2)設點A到平面PCD的距離為d.
因為V三棱錐A-PCD=V三棱錐P-ACD,
即××4×2×d
=××4×2×4,
所以d=.
12.(xx·江西省質(zhì)量監(jiān)測)如圖,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AA1=2,E為棱CC1的中點.
(1)求證:B1D1⊥AE;
(2)求證:AC∥平面B1DE.
證明:(1)連接BD,
則BD∥B1D1.
因為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所以AC⊥BD.
因為CE
11、⊥平面ABCD,
所以CE⊥BD.
又AC∩CE=C,
所以BD⊥平面ACE.
因為AE?平面ACE,
所以BD⊥AE,
所以B1D1⊥AE.
(2)取BB1的中點F,連接AF,CF,EF,
則FC∥B1E,
所以CF∥平面B1DE.
因為E,F(xiàn)是CC1,BB1的中點,
所以EF綊BC.
又BC綊AD,
所以EF綊AD,
所以四邊形ADEF是平行四邊形,
所以AF∥ED.
因為AF?平面B1DE,ED?平面B1DE,
所以AF∥平面B1DE,
因為AF∩CF=F,
所以平面ACF∥平面B1DE.
又因為AC?平面ACF,
所以AC∥平面B1DE.
12、
13.(xx·高考山東卷) 如圖,三棱臺DEF-ABC中,AB=2DE,G,H分別為AC,BC的中點.
(1)求證:BD∥平面FGH;
(2)若CF⊥BC,AB⊥BC,求證:平面BCD⊥平面EGH.
證明:(1)法一:如圖,連接DG,設CD∩GF=O,連接OH.
在三棱臺DEF-ABC中,
AB=2DE,G為AC的中點,
可得DF∥GC,DF=GC,
所以四邊形DFCG為平行四邊形,
則O為CD的中點.
又H為BC的中點,
所以OH∥BD.又OH?平面FGH,BD?平面FGH,
所以BD∥平面FGH.
法二:在三棱臺DEF-ABC中,
由BC=2EF,
13、H為BC的中點,
可得BH∥EF,BH=EF,
所以四邊形BHFE為平行四邊形,可得BE∥HF.
在△ABC中,G為AC的中點,H為BC的中點,
所以GH∥AB.
又GH∩HF=H,所以平面FGH∥平面ABED.
因為BD?平面ABED,所以BD∥平面FGH.
(2)連接HE,EG.
因為G,H分別為AC,BC的中點,
所以GH∥AB.
由AB⊥BC,得GH⊥BC.
又H為BC的中點,
所以EF∥HC,EF=HC,
因此四邊形EFCH是平行四邊形.
所以CF∥HE.
又CF⊥BC,所以HE⊥BC.
又HE,GH?平面EGH,HE∩GH=H,
所以BC⊥
14、平面EGH.
又BC?平面BCD,所以平面BCD⊥平面EGH.
14. (xx·安徽省合肥三中、巢湖一中統(tǒng)考)如圖,AB為圓O的直徑,點E,F(xiàn)在圓O上,且AB∥EF,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和圓O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且AD=EF=AF=1,AB=2.
(1)求證:平面AFC⊥平面CBF;
(2)在線段CF上是否存在一點M,使得OM∥平面ADF?并說明理由.
解:(1)證明:因為平面ABCD⊥平面ABEF,CB⊥AB,
平面ABCD∩平面ABEF=AB,
所以CB⊥平面ABEF,因為AF?平面ABEF,
所以AF⊥CB,又因為AB為圓O的直徑,所以AF⊥BF,所以AF⊥平面
15、CBF.
因為AF?平面AFC,所以平面AFC⊥平面CBF.
(2)取CF的中點記作M,
設DF的中點為N,連接AN,MN,
則MN綊CD,又AO綊CD,則MN綊AO,
所以四邊形MNAO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OM∥AN,又AN?平面DAF,OM?平面DAF,
所以OM∥平面DAF.
[B卷]
1.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PC⊥底面ABCD,ABCD是直角梯形,AB⊥AD,AB∥CD,AB=2AD=2CD=2,E是PB的中點.
(1)求證:EC∥平面PAD;
(2)求證:平面EAC⊥平面PBC.
證明:(1)設線段AB的中點為F,連接EF,CF(圖略).
則A
16、F=CD,AF∥CD,
所以四邊形ADCF是平行四邊形,
則CF∥AD.
又EF∥AP,且CF∩EF=F,
所以平面CFE∥平面PAD.
又EC?平面CEF,
所以EC∥平面PAD.
(2)因為PC⊥底面ABCD,所以PC⊥AC,
因為ABCD是直角梯形,且AB=2AD=2CD=2,
所以AC=,BC=.
因為AB2=AC2+BC2,所以AC⊥BC.
因為PC∩BC=C,所以AC⊥平面PBC,
因為AC?平面EAC,所以平面EAC⊥平面PBC.
2.(xx·邢臺市摸底考試)在如圖所示的多面體中,四邊形ABCD是梯形,∠BAD=∠CDA=90°,四邊形CDEF是
17、矩形,平面ABCD⊥平面CDEF,AB=AD=DE=CD=2,M是線段AE的中點.
(1)求證:AC∥平面MDF;
(2)平面MDF將該幾何體分成兩部分,求多面體MDFE和多面體ABCDMF的體積之比.
解:
(1)證明:連接CE,交DF于N,連接MN,由題意知N為CE的中點,
在△ACE中,MN∥AC,
且MN?平面MDF,AC?平面MDF,
所以AC∥平面MDF.
(2)將多面體ABCDEF補成三棱柱ADE-B′CF,如圖,
則三棱柱的體積為V=S△ADE·CD=×2×2×4=8,
而三棱錐F-DEM的體積VM-DEF=,則V多面體ABCDMF=V-
18、VF-BB′C-VM-DEF=8--=,
所以=.
3. (xx·河南省洛陽市統(tǒng)考)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是菱形,點O是對角線AC與BD的交點,M是PD的中點,且AB=2,∠BAD=60°.
(1)求證:OM∥平面PAB;
(2)求證:平面PBD⊥平面PAC;
(3)當三棱錐M-BCD的體積等于時,求PB的長.
解:(1)證明:因為在△PBD中,O,M分別是BD,PD的中點,
所以OM是△PBD的中位線,所以OM∥PB,
又OM?平面PAB,PB?平面PAB,
所以OM∥平面PAB.
(2)證明:因為PA⊥平面ABCD,BD?平
19、面ABCD,所以PA⊥BD.
因為底面ABCD是菱形,所以BD⊥AC,
又AC?平面PAC,PA?平面PAC,AC∩PA=A,
所以BD⊥平面PAC.
因為BD?平面PBD,所以平面PBD⊥平面PAC.
(3)因為底面ABCD是菱形,M是PD的中點,
所以VM-BCD=VM-ABCD=VP-ABCD,從而VP-ABCD=.
又AB=2,∠BAD=60°,所以S四邊形ABCD=2.
因為四棱錐P-ABCD的高為PA,
所以×2×PA=,得PA=,
因為PA⊥平面ABCD,AB?平面ABCD,所以PA⊥AB.
在Rt△PAB中,PB===.
4.(xx·洛陽市統(tǒng)考)如圖,四
20、邊形ABCD中,AB⊥AD,AD∥BC,AD=6,BC=2AB=4,E,F(xiàn)分別在BC,AD上,EF∥AB.現(xiàn)將四邊形ABCD沿EF折起,使平面ABEF⊥平面EFDC.
(1)若BE=1,是否在折疊后的線段AD上存在一點P,且=λ,使得CP∥平面ABEF?若存在,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2)求三棱錐A-CDF的體積的最大值,并求此時點F到平面ACD的距離.
解:(1)AD上存在一點P,使得CP∥平面ABEF,此時λ=.理由如下:
當λ=時,=,可知=,過點P作MP∥FD交AF于點M,連接EM,則有==,
又BE=1,可得FD=5,故MP=3,
又EC=3,MP∥FD∥
21、EC,故MP綊EC,故四邊形MPCE為平行四邊形,所以CP∥ME.
又CP?平面ABEF,ME?平面ABEF,
故CP∥平面ABEF.
(2)設BE=x,所以AF=x(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