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 病毒教案 魯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生物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 病毒教案 魯教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
教學目標:
描述病毒特征及與人類的關系。運用資料,了解病毒與人類的關系。關注與病毒有關的疾病,認同利用病毒可以為人類造福。
重點難點:
重點:病毒的主要特征,與人類的關系
難點:病毒的結構。
課前準備
學生:有關病毒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資料。
教師:課件。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舉手,產生好奇心,集中精神思考,通過自己的體驗自由發(fā)表看法。
能說出:預防“小兒麻痹”。
在教師的指導下確定:吃“糖丸”可預防“小兒麻痹”
2、病。
疑問,關注本課內容,進入學習主題分組資料分析,討論
創(chuàng)設課堂氣氛:小時候吃過“糖丸”的請舉手。
提出疑問,了解學生認知:吃“糖丸”有什么用?(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明確:吃“糖丸”為預防疾病,為后面學習“糖丸”是“減毒病毒”作鋪墊。)
設疑,引入新課:為什么“糖丸”能預防“小兒麻痹”?今天課上內容可以解答。
艾滋?。?
癥狀、特征、傳染途徑
艾滋病的預防
每組出代表,談對病毒的認識,談對艾滋病的認識。
聽老師講解,同時觀察圖片,對“艾滋病”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有一定認識。
將學生分組,組織學生分析自己收集來的資料。
讓每組出代表,班上交流談對病毒的認識,并引導,從中
3、了解學生現有的水平。
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將學生疑問總結性寫在黑板上。
引導學生談對“艾滋病”的認識。
“艾滋病”由病毒引起,病毒給人類帶來的危害。
提出疑問:艾滋病由什么引起的?
舉手回答:“艾滋病”由病毒引起,感受病毒給人類帶來的危害。
大屏幕出示圖片:“艾滋病”病人,“艾滋病”預防宣傳,“艾滋病”傳播途徑,“艾滋病”給人類帶來危害的具體數據。(在讓學生談對病毒的認識過程中,不論涉及沒涉及到“艾滋病”,教師都要引導學生談到這一話題,并通過提問、引導,使學生對“艾滋病”的一些知識及其帶來的危害有一定認識。)
鼓勵其他學生回答,給予評價,同時大屏幕再次快速閃過圖片:“艾滋
4、病”病人,及“艾滋病”給人類帶來危害的具體數據。(如學生回答不出,師解答:“艾滋病”由病毒引起,使學生確立:“世界絕癥”致病源是病毒,感受病毒給人類帶來的危害。)
病毒的發(fā)現過程
疑問:病毒到底是個什么東西,與細菌一樣嗎?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進入有目的的學習。
認真聽,了解科學的研究方法。
分析得出:病毒比細菌小。
明確本課學習目標,內容:學習本課可以對病毒有更深一步的認識,并對你們自己提出的疑問做出解答。
敘述:病毒的發(fā)現過程。
引導提問:病毒的發(fā)現過程說明病毒具有什么特征?
給予評價
病毒特征:小,納米計量,電子顯微鏡下才可見。
列舉一些自認為能代表病毒與
5、細胞的大小關系的事物。
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比較接近的對比關系。
進一步認識病毒“小”的特征。
分析,解釋原因: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到
病毒。
能列舉一定的根據說明病毒“小”的
特征。
啟發(fā):病毒有多小?試著用類比的方法用身邊熟悉的兩個事物比較病毒與細胞的大小。
引導大屏幕課件展示講解:病毒對于細胞相當于籃球與一個摩天大廈。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要用納米來計量大小。
實例說明:有一次,我的一個同學拿來一份雞的血液,說可能這只雞患有雞瘟,想拿到學校的顯微鏡下查一查。老師馬上說你一定查不到。向學生提出疑問:老師為什么這么說?
給予評價
病毒形態(tài)
病毒結構:
蛋白
6、質“外殼”
內部遺傳物質
病毒的生活:生活
在活細胞內。
與病毒有關的疾?。毫鞲?,雞瘟,口蹄疫,肝炎,煙草花葉“病”。
觀察大屏幕圖片,識別幾種病毒形態(tài)。
觀察,認識病毒結構。
觀察,了解病毒的生活,強化記憶病毒結構。
能說出病毒結構。
通過教師引導,分析得出結論: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但又符合生物特征,是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
通過收集的資料或其他途徑獲得的信息
列舉病毒引起的疾病。關注病毒帶來的危害。觀察圖片。
大屏幕出示圖片:電子顯微鏡下病毒幾種基本形態(tài)。
大屏幕展示:病毒結構;
動畫展示病毒的生活,繁殖。
(以大腸桿菌噬菌體侵染大腸
桿菌為例。著附→注入遺傳
7、物
質→復制→釋放。)
提出疑問:通過以上的學習,你判斷病毒是生物還是非生物,為什么?(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復習以前學過的生物特征及細胞結構的知識,讓學生自己得出答案。)
給予評價
引導:通過各種途徑獲得的信息還知道哪些病與病毒有關?
大屏幕展示各種疾病圖片。
病毒分類:
植物病毒
動物病毒
細菌病毒──噬菌體
分析,得出結論:根據寄生的細胞不同,寄生在動物細胞內,稱動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細胞內,稱植物病毒。
通過觀察動畫,在教師提示下得出:大腸桿菌噬菌體是細菌病毒。
會問:為什么稱大腸桿菌噬菌體而不稱大腸桿菌病毒?
舉手
答:防止得肝炎病。
圖片展
8、示引導:科學工作者將引起肝炎、流感、口蹄疫這類病的病毒歸為一類,將引起煙草花葉“病”、蘿卜花葉“病”的病毒歸為一類,你知道它們的分類依據嗎?(將患病的動物圖片、植物圖片用大屏幕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分析。)
給予評價
大屏幕動畫重放大腸桿菌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過程。
提出疑問:大腸桿菌噬菌體寄生在大腸桿菌內叫什么病毒?(可以告訴學生大腸桿菌是一種寄生在腸內的細菌。)
鼓勵學生提出疑問。給予評價并解答:很好,善于動腦,細菌病毒也稱噬菌體。
調動課堂氣氛,聯(lián)系學生親身體驗打過肝炎疫苗的請舉手。
問:肝炎疫苗的作用。
病毒與人類的關系:疫苗──減毒病毒。
轉基因,基因治療。
9、
驚訝,提問:肝炎疫苗是用來防治病的,怎么會是病毒?
恍然大悟,對病毒有新的認識。
用所學到的知識舉一反三,在老師的提示引導下,嘗試說明“糖丸”的作用。
認同病毒可以給人類帶來益處。
認同知識的作用,用自己課堂獲得的相關知識、信息解答自己提出的疑問并強化學習內容。
解說:肝炎疫苗中也有病毒。
鼓勵學生提問
解答:不錯,你們只知道病毒能帶來疾病,其實病毒也能為人帶來益處(解說肝炎疫苗的防病原理)。
引導提示:“糖丸”是一種口服疫苗,想一想它怎樣預防小兒麻痹?
評價
解說:病毒不但在疾病預防上有作用,轉基因技術也與病毒
有關,還有基因治療,這些常常是通過病毒作為載體達到轉基因或基因治療的目的。
通過人類可以利用病毒的事例,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組織學生解答剛開始課上提出的疑問,給予指導和提示,了解本課目標到達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