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學業(yè)水平測試選擇題專項訓練(7)
《高二歷史學業(yè)水平測試選擇題專項訓練(7)》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二歷史學業(yè)水平測試選擇題專項訓練(7)(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高二歷史學業(yè)水平測試選擇題專項訓練七 必修一第七單元 1.(2015山東煙臺一模22)下圖是20世紀50—70年代大國關系圖。閱讀下圖(“一”表示合作關系,“←→”表示對抗關系),甲乙丙分別指( ) A.英法美B.英美蘇C.中蘇美D.美中蘇 2.(2015天津南開二模7)渡江戰(zhàn)役期間,毛澤東發(fā)表聲明:“外國政府如果愿意考慮同我們建立外交關系,它就必須斷絕同國民黨殘余勢力的關系?!毙轮袊跗?,與此聲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針是( ?。? A.“和平共處”B.“一邊倒” C.“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D.“另起爐灶” 3.(2015山東臨沂二模17)下圖為20世紀50年代前中期中國對外貿易示意圖。該圖主要反映出中國( ) A.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斷絕了關系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認可 C.受西方遏制而實行“一邊倒”政策D.對國際貿易缺乏協調和合作 4.(2015北京順義高三期末20)首先突破新中國外交“一邊倒”基本原則的是(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B.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C.參加日內瓦會議D.中國重返聯合國 5.(2015廣東廣州一模18)鄧小平在1988年談到如何處理國際關系時說,它雖然是亞洲的產物,也適用于全世界,能夠為不同制度的國家服務,能夠為發(fā)達程度不同的國家服務,能夠為左鄰右舍服務。 “它”是指(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B.不結盟政策 C.“一國兩制”的方針D.“一邊倒”的方針 6.(2015江蘇南京、鹽城二模10)下列日程是周恩來參加某次國際會議過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這次會議( ?。? A.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B.加強中國與不結盟國家的合作 C.推動印度支那問題的解決D.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7.(2015山東濟寧二模19)某國際會議以“保衛(wèi)和平,爭取民族獨立和發(fā)展民族經濟”等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為主要議題,可以說是第一次提出了南南合作的思想,為發(fā)展中國家的互助合作開辟了道路。這次會議最有可能是( ?。? A.1954年日內瓦會議 B.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 C.1955年亞非會議 D.1971年第26屆聯合國代表大會 8.(2015山東威海二模18)2015年4月10日,中國駐印尼大使謝鋒發(fā)表講話說,亞非各國領導人將于4月24日在萬隆重演60年前亞非領袖的“歷史性步行”。這主要是為了紀念( ) A.“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B.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C.印度支那問題的和平解決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9.(2015江蘇鹽城三模10)20世紀50年代,在評論某一國際會議時,美國輿論認為,某些代表的親美發(fā)言“沒有對會議的結果產生任何影響”,“幾個信仰美國哲學的亞洲朋友的聲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據此可知,這一會議( ?。? A.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聯系B.開始沖破了美國孤立中國的政策 C.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兩極格局D.實現了印度支那問題的和平解決 10.(2015福建福州一模21)日內瓦會議和萬隆會議是建國初期新中國參加的兩次重要國際會議。在這兩次會議上,中國( ) A.進行了多邊外交的嘗試B.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C.推動了新型的區(qū)域合作D.促進了不結盟運動的發(fā)展 11.(2015四川成都二模5)新中國成立初期體現我國“尊重文明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諧共生”的外交政策是( ?。? A.“一邊倒”B.不結盟政策 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D.推進新型區(qū)域合作 12.(2015山東淄博三模19)從日內瓦會議到萬隆會議,新中國外交日益顯示出中國特色。其中之一就是( ) A.堅持獨立自主,沖擊兩極格局B.支持民族獨立,堅決反殖反霸 C.倡導和平共處,謀求周邊穩(wěn)定D.壯大社會主義,遏制資本主義 13.(2015安徽馬鞍山二模18)《李光耀論中國與世界》一書中寫道:“中國與其他新興國家不同,中國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被西方接受,而非作為西方社會的榮譽會員”。下列事件中能體現該觀點的有( ) ①建國初“另起爐灶”的外交政策 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③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發(fā)展和完善 ④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 14.(2015福建莆田一模12)下列各項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 ?。? 史實 結論 A 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確立 奠定了新中國各項政治建設的基礎 B “一國兩制”的方針 成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yè)的指導方針 C 《中美上海公報》的發(fā)表 標志著中美兩國正式建交 D 1982年憲法的頒布 中國進入了建設法治化社會的新時期 15.(2015福建漳州高三質檢14)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走向正?;蔀橹袊饨淮蜷_新局面的關鍵。這是因為該事件( ?。? A.促成中國聯合國合法席位恢復B.改善了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關系 C.有利于打開對外開放新局面D.推動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進程 16.(2015江西南昌一模32)從1972年起,毛澤東、周恩來批準動用幾十億美元和200億人民幣,從西方和日本引進26個大型先進成套技術設備,建成了幾十個冶金、化肥、紡織大型企業(yè)。這表明( ) A.毛澤東執(zhí)政時開始啟動對外開放B.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動經濟發(fā)展 C.中國與西方經濟往來的序幕拉開D.中國開始引進外資發(fā)展生產 17.(2015山東濟寧一模23)基辛格在《論中國》一書中寫道:“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關系,不需要――也不應該變成一種零和游戲(一方的收益以另一方的損失為代價)”就20世紀70年代來看,中美關系的改善有利于雙方( ) A.合作發(fā)展經濟B.合作遏制歐洲C.合作對抗蘇聯D.合作牽制日本 18.(2015黑龍江哈三中一模30)1974年,鄧小平全面闡述毛澤東的“三個世界”理論。他指出,“從國際關系的變化看,現在的世界實際上存在著相互聯系又相互矛盾的三個方面,三個世界。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亞非拉發(fā)展中國家和其他地區(qū)發(fā)展中國家是第三世界。處于這兩者之間的發(fā)達國家是第二世界。”這一理論表明中國政府( ?。? A.拋棄階級斗爭思想來思考問題B.外交方針和政策出現重大變化 C.突破了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束縛D.從國際格局變化出發(fā)來調整外交戰(zhàn)略 19.(2015四川樂山三模9)圖3所示漫畫,反映了( ) ①中國與美國、日本的關系逐步走上正軌 ②國際政治力量的對比正在發(fā)生變化 ③20世紀70年代,中國國際地位得到提升 ④多極化趨勢已經完成,中美日是重要組成部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015江蘇徐州、連云港、宿遷三模12)下表是不同時期《人民日報》關于美國報道的不同態(tài)度文章數量統計表。該表可以說明( ?。? 1960年第一季度 1975年第一季度 1985年第一季度 積極報道 0 2 51 消極報道 323 81 88 中性報道 16 10 224 A.外交關系的變化影響新聞報道B.國家實力成為新聞報道的基礎 C.新聞報道追求客觀性和時效性D.新聞報道中意識形態(tài)觀念消除 高二歷史學業(yè)水平測試選擇題專項訓練七 1.【解析】把選項的大國直接代入題干即可。五十年代英法美之間是合作的關系,英法追隨美國,接受馬歇爾計劃,加入北約,故A項錯誤;五十年代英美合作,不可能對抗,故B項錯誤;五十年代中蘇是友好的同盟關系,不可能對抗,故C項錯誤;五十年代美與中蘇同盟對抗,六十年代中蘇關系破裂,中美關系仍然是對抗,七十年代中美關系正常化,中蘇關系惡化,美蘇爭霸,故D項正確。 【答案】D 2.【解析】和平共處是我國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與材料聲明不一致,故A項錯誤;一邊倒是指中國政府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與材料聲明不一致,故B項錯誤;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先清除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殘余勢力,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鞏固新中國的獨立和主權,再考慮與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的問題,與材料聲明不一致,故C項錯誤;另起爐灶是指不承認國民政府建立的一切舊的屈辱的外交關系,而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關系,與材料聲明“外國政府如果愿意考慮同我們建立外交關系,它就必須斷絕同國民黨殘余勢力的關系”一致,故D項正確?!敬鸢浮緿 3.【解析】柱狀圖中體現出對西方貿易額,不能說明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斷絕了關系,故A項錯誤;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是在1953年,與圖表1950年部分不符,故B項錯誤;材料中對蘇聯貿易額占據主導,主要是新中國實行“一邊倒”外交政策的結果,故C項正確;對國際貿易缺乏協調和合作不是材料中反映主要原因,故D項錯誤。 【答案】C 4.【解析】“一邊倒”是建國初期為了鞏固新政權,防止敵對勢力的外交封鎖,我國的外交政策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帶有明顯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傾向,1953年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不分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突破了這一原則,故A項正確;“求同存異”方針是在1955年亞非會議上提出的,不是“首先”,故B項錯誤;日內瓦會議召開于1954年,不符合“首先”,故C項錯誤;重返聯合國是在1971年,不符合題意,故D項錯誤。 【答案】A 5.【解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1953年底周恩來總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得到了中國、印度和緬甸政府的共同倡導,是“亞洲的產物”,后來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接受,成為規(guī)范國際關系的重要準則,故A項正確;不結盟政策是相對于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和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兩大結盟陣營而言的,強調獨立自主,和平相處,埃及、南斯拉夫等非洲、歐洲國家是首倡者,與材料“亞洲的產物”信息不符,故B項錯誤;“一國兩制”是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yè)的指導方針,與材料“如何處理國際關系”不符,故C項錯誤;“一邊倒”是指中國倒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陣營一邊,與材料“適用于全世界”不符,故D項錯誤?!敬鸢浮緼 6.【解析】“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是在萬隆會議,而萬隆會議是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會議,材料中有英國和法國,故A項錯誤;不結盟國家主要是發(fā)展中國家,材料中有英國、法國和蘇聯,故B項錯誤;推動印度支那問題解決的是日內瓦會議,“柬埔寨”“越南”都是屬于印度支那地區(qū),中國、蘇聯、法國和英國都是日內瓦會議的參加國,故C項正確;恢復中國聯合國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此時中蘇關系已經惡化,故D項錯誤。 【答案】C 7.【解析】日內瓦會議主要討論如何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關于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故A項錯誤;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主要討論的是不結盟問題,故B項錯誤;1955年亞非會議主要討論了保衛(wèi)和平,爭取民族獨立和發(fā)展民族經濟等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故C項正確;第26屆聯合國代表大會主要討論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聯合國合法地位的問題,故D相錯誤?!敬鸢浮緾 8.【解析】據材料2015年“ 在萬隆重演60年前亞非領袖的‘歷史性步行’”,可知是為了紀念萬隆會議,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故A項正確;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于1961年,與題目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印度支那問題的和平解決是在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故C項錯誤;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1953年中國為處理好與周邊國家關系提出的,得到印度、緬甸等國家的認同,與萬隆會議無關,故D項錯誤。【答案】A 9.【解析】材料中“幾個信仰美國哲學的亞洲朋友的聲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信息說明會議主要是以亞非國家參加為主,輿論導向亞非國家,是萬隆會議的精神,故A項正確;開始沖破了美國孤立中國的政策不是萬隆會議的精神,故B項錯誤;萬隆會議并沒有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兩極格局,故C項錯誤;實現了印度支那問題的和平解決的是日內瓦會議,不符合材料中信息,故D項錯誤。 【答案】A 10.【解析】日內瓦會議是旨在解決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的外長會議,萬隆會議是亞非國際會議,這兩個會議都體現了中國發(fā)展與其他國家關系的努力和交流。多邊外交是指三個以上的國際關系行為體在常設的或特別的全球性或地區(qū)性的國際組織、國際會議中的互動,故A項正確;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1953年周恩來會見印度代表團提出的,故B項錯誤;新型的區(qū)域合作是在改革開放后,故C項錯誤;不結盟運動興起是在1961年,而日內瓦會議和萬隆會議是在20世紀50年代,故D項錯誤。【答案】A 11.【考點】新中國初期的對外關系 【解析】“一邊倒”是倒向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與“尊重文明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諧共生”不符,故A項錯誤;不結盟政策和推進新型區(qū)域合作是改革開放后提出的外交政策,與新中國成立初期不符,故B.D項錯誤;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提出的處理國與國關系的基本原則,體現了“尊重文明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諧共生”,故C項正確。 【答案】C 12.【解析】新中國初期仍然堅持“一邊倒”的外交政策,不可能沖擊兩極格局,故A項錯誤;日內瓦會議中國第一次以大國身份參加,并推動會議取得成就,萬隆會議周總理提出求同存異思想被與會各國接納,推動萬隆精神的形成,支持民族獨立,堅決反殖反霸日益顯示出中國特色,故B項正確;謀求周邊穩(wěn)定指的是處理與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與萬隆會議無關,故C項錯誤;壯大社會主義,遏制資本主義,與萬隆會議無關,故D項錯誤。【答案】B 13.【解析】“中國與其他新興國家不同,中國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被西方接受,而非作為西方社會的榮譽會員”說明中國獨立自主,會按照自己方式來,而不會照搬西方模式。①②體現中國獨立自主外交原則,③體現中國創(chuàng)造性,故①②③正確;“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無法體現“中國與其他新興國家不同,中國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被西方接受,而非作為西方社會的榮譽會員”的特點,故④錯誤,選擇A項符合題意?!敬鸢浮緼 14.【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共同綱領》奠定了新中國各項政治建設的基礎,故A項錯誤;一國兩制是祖國統一大業(yè)完成的指導方針,故B項正確;《中美建交公報》的發(fā)表標志著中美兩國正式建交,故C項錯誤;1999年依法治國寫入憲法標志著中國進入了建設法制化社會的新時期,故D項錯誤?!敬鸢浮緽 15.【解析】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在1971年,中美關系走向正?;?972年,故A項錯誤;中美關系緩和,有利于改善了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關系,之后,西方國家掀起與中國建交熱潮,故B項正確;對外開放是在1979年,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在1972年,故C項錯誤;推動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進程是新興力量的崛起,故D項錯誤。 【答案】B 16.【解析】毛澤東執(zhí)政時,中國仍然堅持計劃經濟體制,尚未啟動對外開放,故A項錯誤;1972年中日邦交正?;苿又袊鴱娜毡疽M技術,有利于推動經濟發(fā)展,故B項正確;此時中國與西方的經濟交流有限,1978年改革開放后與西方經濟往來的序幕才真正拉開,故C項錯誤;從材料無法確定中國是否首次引進外資發(fā)展生產,故D項錯誤。【答案】B 17.【解析】中美關系的改善,更多的是從政治利益出發(fā),故A項錯誤;中美關系改善與歐洲無關,故B項錯誤;20世紀70年代,美蘇爭霸蘇攻美守,美國需要借助中國來遏制蘇聯的擴張,中蘇關系緊張,中國也需要拉攏美國,因此兩國關系改善可以合作對抗蘇聯,故C項正確;兩國關系改善與日本無關,故D項錯誤。【答案】C 18.【解析】20世紀70年代中國政府依然堅持階級斗爭為綱的指導思想看待國際政治關系,故A項錯誤;“三個世界”理論是對先前實行的外交方針進行微調,故B項錯誤;“三個世界”理論是基于冷戰(zhàn)時期國際社會總體形勢演變,圍繞國家安全進行政治思考的結果,突破了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束縛,故C項正確;國際格局的變化從材料無從體現,故D項錯誤。【答案】C 19.【解析】根據圖3中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回聯合國等信息,可知該圖體現了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外交成就和國際關系的變化,故①②③正確;20世紀70年代多極化趨勢正在進一步發(fā)展,但并沒有完成,故④錯誤,選擇A項符合題意?!敬鸢浮緼 20.【解析】1960年對美國態(tài)度沒有積極報道是由于中美關系對立,1975年以后對美國的態(tài)度日益客觀,原因是1972年中美關系正?;?,故A項正確;國家實力決定國家政策,但與新聞報道內容沒有絕對關系,故B項錯誤;C項表述正確,但材料中體現出以客觀態(tài)度對待美國,故C項錯誤;從材料中對美國持消極態(tài)度的報道比重較大,可知不能體現意識形態(tài)觀念消除,故D項錯誤?!敬鸢浮緼-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歷史 學業(yè) 水平 測試 選擇題 專項 訓練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11823577.html